一种医用臭氧生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53330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7: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用臭氧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臭氧发生器和臭氧收集器,臭氧发生器包括密闭外壳和设置在密闭外壳内的紫外线发生装置,密闭外壳上设置有单向进气阀门,紫外线发生装置安装在密闭外壳的底座上;臭氧收集器位于臭氧发生器的下方,臭氧收集器具有收集外壳,收集外壳上设置有臭氧油喷淋装置,收集外壳的底部设置有出油管,臭氧发生器的底座上开设有贯通臭氧发生器和臭氧收集器的通道,通道中设置有阀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耗低,操作简便,无污染物产生且解决了臭氧易于分解难以储存的问题,其以臭氧油为载体吸收臭氧产生的臭氧混合液为臭氧治疗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可用于所有需要臭氧的临床治疗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臭氧生成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用臭氧制备装置,属于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臭氧作为一种具有强氧化性质的气体消毒剂,目前已成功应用于污水处理,食品加工消毒,医疗,水产养殖,医学治疗等多个方面,其中,臭氧医学因其成效良好,副作用小而得到广泛推广与应用,其原理为利用臭化合水开展清创,从而达到光谱杀菌,抗炎,促成局部组织再生的效用。目前,人工合成臭氧的方法主要有电解合成臭氧法,电晕法(空气法),以及强电离合成臭氧法等方法。电解合成臭氧法是利用直流电源电解含氧电解质合成臭氧气体,近年来经过大量研究,电解法臭氧发生技术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存在成本高昂,耗电量大等问题,无法得到大规模应用。电晕法(空气法)的原理为在平行高压电极之间放置一个介电体并保持放电间隙,形成电晕,氧气受电子激发相互碰撞聚合产生臭氧,此方法在电晕氧气的同时,也会电晕空气中的氮气和其他惰性其他从而产生氮氧化合物等二次污染物,且存在耗能高,设备庞大,操作复杂,生成臭氧浓度低等缺点。强电离合成臭氧法则是通过强电离放电电场形成强电离放电,产生高能量密度电子,使氧分子分解、分解电离、分解附着从而产生臭氧,但此方法对工艺技术要求较高,操作复杂。臭氧不稳定,容易分解,很难实现瓶装储存,给臭氧的运输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如何有效地对臭氧进行收集保存,将对臭氧后续的使用产生较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方便快捷地制备医用臭氧,本技术提供一种利用紫外线来制备臭氧的装置,即一种医用臭氧生成装置,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医用臭氧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臭氧发生器,其包括密闭外壳和设置在所述密闭外壳内的紫外线发生装置,所述密闭外壳上设置有单向进气阀门,所述紫外线发生装置安装在所述密闭外壳的底座上,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第一臭氧浓度检测装置;臭氧收集器,其位于所述臭氧发生器的下方,所述臭氧收集器具有收集外壳,所述收集外壳上设置有臭氧油喷淋装置,所述收集外壳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臭氧浓度检测装置和出油管,所述臭氧发生器的底座上开设有贯通所述臭氧发生器和所述臭氧收集器的通道,所述通道中设置有阀门。采用上述的臭氧生成装置,氧气从单向进气阀门进入臭氧发生器,紫外线发生装置通电后产生紫外线,氧气在紫外线发生装置的紫外线照射下部分生成臭氧,当臭氧浓度被第一臭氧浓度检测装置检测而达到一定值时,打开通道中的阀门,臭氧进入臭氧收集器中,臭氧收集器的臭氧油喷淋装置喷洒臭氧油以吸收臭氧,经第二臭氧浓度检测装置7检测浓度后经出油管流出,完成臭氧制备全过程。进一步地,所述紫外线发生装置为低压汞灯,所述低压汞灯的外围套设有圆筒状的滤光片,所述滤光片用于保留波长为185nm的紫外线。经过滤光片的紫外线的波长为185nm,干燥的氧气经所述特定波长的紫外线照射后被分解为单分子氧,所述单分子氧与氧气结合即生成臭氧。进一步地,所述滤光片的外围具有蜂窝聚光透镜筒,所述蜂窝聚光透镜筒背向于所述低压汞灯的表面上具有多个凸透镜。蜂窝聚光透镜筒的设置能够聚焦紫外线,提高紫外线的生成效率。进一步地,所述密闭外壳包括有可拆卸的密封顶盖。通过设置可拆卸的密封盖,便于紫外线发生装置的维修和更换。进一步地,所述密闭外壳呈下小上大的筒状。如此设置有利于臭氧的累积,以及排入臭氧收集器。进一步地,所述医用臭氧生成装置还包括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臭氧浓度检测装置和所述阀门电连接,当所述第一臭氧浓度检测装置检测到的臭氧浓度达到预定值时,所述控制器打开所述阀门。本技术能耗低,操作简便,无污染物产生且解决了臭氧易于分解难以储存的问题,其以臭氧油为载体吸收臭氧产生的臭氧混合液为臭氧治疗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可用于所有需要臭氧的临床治疗中。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医用臭氧生成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筒状滤光壳的示意图;图3为低压汞灯的电流大小与臭氧浓度相关曲线图。图中:硬质不透光外壳1、单向进气阀门2、密封盖3、低压汞灯4、筒状滤光壳5、滤光片51、蜂窝聚光透镜筒52、底座6、第一臭氧浓度检测装置7、通道8、收集外壳9、臭氧油喷淋装置10、第二臭氧浓度检测装置11、出油管1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3,一种医用臭氧生成装置,其包括臭氧发生器和臭氧收集器。所述臭氧发生器包含硬质不透光外壳1、单向进气阀门2、密封盖3、低压汞灯4以及底座6。所述硬质不透光外壳1为圆柱型,其上口直径略大于下口直径,硬质不透光外壳1的厚度为1~2mm,从装置的轻便度以及抗压度等方面考虑,优选厚度为1~1.2mm。所述硬质不透光外壳1的构成材料包含但不限于铬铁合金、铂铱合金、铂钴合金,考虑到臭氧的强腐蚀性、材料成本等方面,优选铬铁合金。所述硬质不透光外壳1和密封盖3一起组成密封外壳,可确保臭氧发生器内外环境的完全隔离,防止内部气体外泄和外部空气的进入。所述密封盖3位于所述硬质不透光外壳1的顶部,呈伞状,其边缘向内下弯曲,其与所述硬质不透光外壳1的接触部分固定有橡胶圈(图中未示出),以保证臭氧发生器的密封性。所述密封盖3所用的材料本实施案例选用铬铁合金;所述橡胶圈本实施案例选用硅橡胶。所述臭氧发生器有两个单向进气阀门2,分别位于所述硬质不透光外壳1上部的两侧,紧邻所述密封盖3,且关于所述硬质不透光外壳1的中轴线对称。干燥的氧气可从所述单向进气阀门2进入所述臭氧发生器的腔体中。所述单向进气阀门2只允许气体进入,不允许所述臭氧发生器内部气体的泄出。需要说明的是单向进气阀门2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来设定,不限于2个。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低压汞灯4位于所述硬质不透光外壳1的内部中心,呈倒U状固定于密闭外壳的底座6上。所述低压汞灯4在12~36v电压下,即可产生特定波长的紫外线,所述紫外线的波长为100~195nm。需要说明的是,低压汞灯4可以替换为其他紫外线发生装置。优选地,所述低压汞灯4的外围设置有空心圆筒状的筒状滤光壳5,为表示清楚,图1中仅示意出部分筒状滤光壳5,其具体结构参见图2,筒状滤光壳5包括滤光片51和蜂窝聚光透镜筒52,所述滤光片51呈空心圆柱状包围于所述低压汞灯4的外部,所述低压汞灯4产生的紫外线通过所述滤光片51后,可过滤出波长为185nm的紫外线。所述蜂窝聚光透镜筒52呈空心圆柱状,位于所述滤光片51的外部,与所述滤光片51共同构成的横截面为同心圆,所述蜂窝聚光透镜筒52背向于所述低压汞灯4的表面上具有多个凸透镜,其外观为蜂窝状,可聚集经所述滤光片51滤光后的紫外线。所述滤光片51横截面的直径为5~7cm,从紫外线的利用程度、装置体积等方面考虑,优选距离为5.5~6cm;所述蜂窝聚光透镜筒52横截面的直径比所述滤光片51横截面的直径大0.8~1cm。所述臭氧发生器内干燥的氧气,经所述特定波长的紫外线照射后氧气被分解为单分子氧,所述单分子氧与氧气结合即可生成臭氧。参见图1,所述低压汞灯4的电流大小可以人工手动调节,也可以通过PID算法调节,通过调节电流大小即可实现紫外线强度的调节,从而控制所述臭氧发生器中的臭氧浓度。具体地,所述低压汞灯4的电流大小与臭氧浓度相关曲线图如图3臭氧收集器位于所述臭氧发生器的下方,所述臭氧收集器具有收集外壳9,所述收集外壳9上设置有臭氧油喷淋装置10,臭氧发生器的底座6上开设有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医用臭氧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臭氧发生器,其包括密闭外壳和设置在所述密闭外壳内的紫外线发生装置,所述密闭外壳上设置有单向进气阀门,所述紫外线发生装置安装在所述密闭外壳的底座上,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第一臭氧浓度检测装置;臭氧收集器,其位于所述臭氧发生器的下方,所述臭氧收集器具有收集外壳,所述收集外壳上设置有臭氧油喷淋装置,所述收集外壳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臭氧浓度检测装置和出油管,所述臭氧发生器的底座上开设有贯通所述臭氧发生器和所述臭氧收集器的通道,所述通道中设置有阀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臭氧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臭氧发生器,其包括密闭外壳和设置在所述密闭外壳内的紫外线发生装置,所述密闭外壳上设置有单向进气阀门,所述紫外线发生装置安装在所述密闭外壳的底座上,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第一臭氧浓度检测装置;臭氧收集器,其位于所述臭氧发生器的下方,所述臭氧收集器具有收集外壳,所述收集外壳上设置有臭氧油喷淋装置,所述收集外壳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臭氧浓度检测装置和出油管,所述臭氧发生器的底座上开设有贯通所述臭氧发生器和所述臭氧收集器的通道,所述通道中设置有阀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臭氧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外线发生装置为低压汞灯,所述低压汞灯的外围套设有圆筒状的滤光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健陈依慧周大维鲁建云张薇薇魏乐刘雨辰王臻曾子梅应佳霏黎以皓林玲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