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记录介质供给盒及其打印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53280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7: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打印记录介质供给盒,包括具有容腔用以承载记录介质的载置体、与所述载置体可开闭配置的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所述第一盖体铰接在所述载置体的一端,所述第二盖体铰接于所述第一盖体或者所述载置体;具有全开状态、打印状态以及全闭状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覆盖所述载置体的盖子设计为两个相互配合的第一盖体与第二盖体,在需要打印时仅第一盖体盖合而将第二盖体打开暴露出用于打印机连接的部分,而在需要更换、增加记录介质时则可以将二者全部打开,在不打印、不换纸的情况下则可以将两个盖体都盖合,以便更好的防尘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打印记录介质供给盒及其打印系统
本技术涉及打印机的
,具体而言,涉及打印记录介质供给盒及其打印系统。
技术介绍
大部分打印机配备于办公室或者家庭而被使用,打印机的种类丰富,按所采用的技术分类包括喷墨式、热敏式、热转印、静电式等打印机。通常,用于打印照片的打印设备需要安装一个用于盛放打印介质的供给盒。现有供给盒在适配记录介质尺寸、防尘以及不同状态的切换等都不是很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打印记录介质供给盒,旨在改善现有的供给盒在打印状态与其它状态的转换不便等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打印记录介质供给盒,包括具有容腔用以承载记录介质的载置体、与所述载置体可开闭配置的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所述第一盖体铰接在所述载置体的一端,所述第二盖体铰接于所述第一盖体或者所述载置体;具有全开状态、打印状态以及全闭状态,全开状态时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二盖体相对所述载置体打开,且暴露所述载置体的容腔;打印状态时所述第一盖体盖合在所述载置体上,所述第二盖体相对所述载置体打开,且所述载置体的另一端暴露部分的所述容腔,用于与打印机连接;全闭状态时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二盖体均盖合在所述载置体上,且封闭所述容腔。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载置体相对与所述第一盖体铰接的另一端设有用于与所述打印机连接的连接部。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包括至少一个从所述载置体底面向上凸起的卡勾。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设在所述载置体第一侧边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将所述记录介质朝向所述载置体中与所述第一侧边相对的第二侧边抵压。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盖体的中部朝向远离所述载置体凸起形成弧形部,所述第二盖体铰接在所述弧形部的中部。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打印状态时,所述第二盖体相对所述第一盖体倾斜设置,所述记录介质可通过所述弧形部滑入所述第二盖体。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盖体盖合时与所述载置体的内侧壁连接。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盖体的侧壁上开设有供所述弹性件穿过的通槽;所述载置体的第二侧边的侧壁上具有朝向所述容腔凸起的若干限位壁。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盖体的前端覆盖所述载置体的侧壁与前端。另外还提供了打印系统,包括上述的供给盒以及与所述供给盒可拆装配置的打印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将覆盖所述载置体的盖子设计为两个相互配合的第一盖体与第二盖体,在需要打印时仅第一盖体盖合而将第二盖体打开暴露出用于打印机连接的部分,而在需要更换、增加记录介质时则可以将二者全部打开,在不打印、不换纸的情况下则可以将两个盖体都盖合,以便更好的防尘等。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打印系统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供给盒在打印状态下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供给盒在打印状态下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供给盒在全闭状态下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供给盒在全闭状态下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供给盒在全开状态下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供给盒在全开状态下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00-供给盒;200-打印机;1-载置体;11-卡勾;12-限位壁;13-容腔;2-第一盖体;21-弧形部;22-卡扣;23-凸点;24-通槽;3-第二盖体;31-连接杆;32-前端;33-扣槽;34-把手;4-弹性件;41-抵压件;42-弹簧;X-记录介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1参照图1至图7所示,供给盒100包括载置体1、第一盖体2和第二盖体3,载置体1具有用于放置记录介质X的容腔13,第一盖体2与第二盖体3分别可开闭的配置在载置体1上。载置体1指可以承载、放置收容记录介质X的结构,例如包括底面开口的壳体结构。第一盖体2铰接在载置体1的一端,第二盖体3铰接于第一盖体2或者载置体1。记录介质X指通过打印设备的印刷能够在其上留下打印痕迹的物质,例如A4纸、照片纸、热敏纸等均属于记录介质X。具体的,供给盒100具有全开状态、打印状态以及全闭状态的三种状态。全开状态时第一盖体2与第二盖体3相对载置体1打开,且暴露载置体1的容腔13,能够将容腔13完全暴露方便将记录介质X放置在容腔13内。打印状态时第一盖体2盖合在载置体1上,第二盖体3相对载置体1打开,且载置体1的另一端暴露部分的容腔13,用于与打印机200连接。全闭状态时第一盖体2与第二盖体3均盖合在载置体1上,且封闭容腔13,能够避免容腔13暴露于外界,而导致粉尘等落入容腔13污染打印介质,进而影响打印质量。实施例中,第二盖体3的前端32在盖合时能够覆盖载置体1在打印状态暴露的部分,包含侧壁与前端32均加以覆盖,避免外界物质从侧壁或者前端32空隙中落入容腔13内。实施例中,载置体1相对与第一盖体2铰接的另一端设有用于与打印机200连接的连接部。连接部包括至少一个从载置体1底面向上凸起的卡勾11。优选的,卡勾11从载置体1相对铰接的另一端延伸,弯折后向朝向上凸起,使得卡勾11具有一定弹性,安装更方便快捷。进一步,包括两个卡勾11,能够增强与打印机200装配的稳定性。实施例中,将载置体1沿长度方向的两个侧边分别定义为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载置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打印记录介质供给盒,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容腔用以承载记录介质的载置体、与所述载置体可开闭配置的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所述第一盖体铰接在所述载置体的一端,所述第二盖体铰接于所述第一盖体或者所述载置体;具有全开状态、打印状态以及全闭状态,全开状态时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二盖体相对所述载置体打开,且暴露所述载置体的容腔;打印状态时所述第一盖体盖合在所述载置体上,所述第二盖体相对所述载置体打开,且所述载置体的另一端暴露部分的所述容腔,用于与打印机连接;全闭状态时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二盖体均盖合在所述载置体上,且封闭所述容腔。

【技术特征摘要】
1.打印记录介质供给盒,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容腔用以承载记录介质的载置体、与所述载置体可开闭配置的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所述第一盖体铰接在所述载置体的一端,所述第二盖体铰接于所述第一盖体或者所述载置体;具有全开状态、打印状态以及全闭状态,全开状态时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二盖体相对所述载置体打开,且暴露所述载置体的容腔;打印状态时所述第一盖体盖合在所述载置体上,所述第二盖体相对所述载置体打开,且所述载置体的另一端暴露部分的所述容腔,用于与打印机连接;全闭状态时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二盖体均盖合在所述载置体上,且封闭所述容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记录介质供给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载置体相对与所述第一盖体铰接的另一端设有用于与所述打印机连接的连接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记录介质供给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至少一个从所述载置体底面向上凸起的卡勾。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记录介质供给盒,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设在所述载置体第一侧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汉印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