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包装袋的新型骨条结构以及包装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3211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7: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包装袋的新型骨条结构和包装袋,所述骨条结构包括可扣接的第一夹链和第二夹链,所述第一夹链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引导部、第一扣接部和第一抵接部,所述第二夹链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引导部、第二扣接部和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一引导部和第二引导部均通过超声波焊接分别形成具有预定形状、厚度和高度;所述第一抵接部包括与第一扣接部的底部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与第一连接部形成一体连接的第一抵持部;所述第二抵接部包括与第二扣接部的底部连接的第二连接部,和与第二连接部形成一体连接的第二抵持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新型骨条结构的结构稳定性和密封性大大提升,能够防止与其配合的滑块滑出,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包装袋的新型骨条结构以及包装袋
本技术涉及包装袋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包装袋的新型骨条结构以及包装袋。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滑块拉链袋包括带开口的袋体以及设置在开口处的骨条结构和滑块,滑动滑块即可使骨条结构扣接或解除扣接,使用非常方便。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骨条结构的剖面图,如图1所示,该骨条结构包括可相互扣接的第一夹链和第二夹链,第一夹链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引导部110′、第一扣接部120′和第一抵接部130′,第二夹链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引导部210′、第二扣接部220′和第二抵接部230′。然而,这种现有的骨条结构存在一些缺点:首先,第一引导部110′和第二引导部210′的结构设计较较为单薄,易反卷变形导致滑块容易滑出;其次,第一扣接部120′和第二扣接部220′之间咬合不紧密,骨条封闭后存在较大空隙,密封性能不足;最后,第一抵接部130′和第二抵接部230′的结构设计较为孤立,抗形变能力差,导致滑块容易从垂直方向上被拔出,结构稳定性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稳定性高、密封性能好的用于包装袋的新型骨条结构以及包装袋。本技术用于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一方面,提供一种新型骨条结构,用于包装袋,包括第一夹链和与所述第一夹链可扣接的第二夹链,所述第一夹链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引导部、第一扣接部和第一抵接部,所述第二夹链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引导部、第二扣接部和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一引导部和第二引导部均通过超声波焊接分别形成具有预定形状、厚度和高度,所述第一引导部和第二引导部的预定形状、厚度和高度部分用于防止其反卷变形,从而形成高阻力,防止与其配合的滑块滑出;所述第一抵接部包括与第一扣接部的底部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与第一连接部形成一体连接的第一抵持部;所述第二抵接部包括与第二扣接部的底部连接的第二连接部,和与第二连接部形成一体连接的第二抵持部;其中,形成一体连接的第一抵持部和第二抵持部用于防止与其配合的滑块在垂直方向上被拔出。优选地,所述第一扣接部朝向第二扣接部分别延伸形成挂钩A和挂钩B,所述第二扣接部朝向第一扣接部分别延伸形成挂钩C和挂钩D,其中,在扣接状态时,所述挂钩A与挂钩C,挂钩B与挂钩D分别扣接,且所述挂钩B的顶面与挂钩C的底面相抵接以密闭所述第一夹链与第二夹链之间的咬合通道,以实现良好的防水效果。优选地,所述第一引导部和第二引导部沿骨条结构的中轴线呈镜像对称分布,所述第一引导部和第二引导部的截面形状呈手指状,其高度为1.42mm-2.42mm,且在扣接状态时,所述第一引导部和第二引导部上端面顶点之间的间距为0.54mm-1.54mm。优选地,所述第一夹链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抵持部靠近第二抵持部一侧的第一骨条叶,所述第二夹链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二抵持部靠近第一抵持部一侧的第二骨条叶,所述第一骨条叶和第二骨条叶用于连接包装袋薄膜。优选地,所述第一抵持部与第一骨条叶的相邻连接处形成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抵持部与第二骨条叶的相邻连接处形成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朝向其对应的连接部延伸的深度大于第一凹槽延伸的深度。优选地,所述挂钩A和挂钩B均包括由所述第一扣接部朝向第二扣接部竖直延伸形成的腹部,以及由所述腹部折弯形成的扣接部;所述挂钩A腹部的长度小于所述挂钩B腹部的长度,所述挂钩A腹部上下两端面形成的厚度小于所述挂钩B腹部的厚度;所述挂钩A和挂钩C的截面形状的外形轮廓一致,所述挂钩B和挂钩D的截面形状的外形轮廓一致。优选地,所述第一扣接部和第一连接部的外侧壁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抵持部的外侧壁朝向滑块凸出于第一连接部的外侧壁,所述第一引导部的外侧壁由第一扣接部朝向骨条结构的中轴线弯曲设置;所述第二扣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外侧壁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二抵持部的外侧壁朝向滑块凸出于第二连接部的外侧壁,所述第二引导部的外侧壁由第二扣接部朝向骨条结构的中轴线弯曲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一扣接部和第二扣接部的外侧壁之间形成顶点朝向包装袋薄膜设置的开合角,当所述开合角小于等于30度时,所述挂钩A与挂钩C扣接,所述挂钩B与挂钩D扣接;当所述开合角大于等于33度且小于34度时,所述挂钩A与挂钩C解除扣接,所述挂钩B与挂钩D扣接;当所述开合角大于等于42度时,所述挂钩A与挂钩C解除扣接,所述挂钩B与挂钩D解除扣接。优选地,所述第一夹链和第二夹链的高度为4.03mm-5.03mm,所述第一扣接部和第二扣接部外侧壁之间的间距为1.52mm-2.52mm,所述第一抵持部和第二抵持部外侧壁之间的间距为1.71mm-2.71mm。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包装袋,包括袋体,所述袋体的开口上设置有拉链条,所述拉链条上设置有可滑动的滑块,还包括上述的骨条结构,所述骨条结构分别设置在所述拉链条的长度方向两端,所述骨条结构的下端面与所述袋体贴合,所述滑块可沿所述骨条结构滑动,以使所述骨条结构处于扣接状态或者解除所述扣接状态。实施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包装袋的新型骨条结构以及包装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所述骨条结构包括具有预定形状、高度和宽度的第一引导部和第二引导部,能够防止其反卷变形,从而形成高阻力,以防止与其配合的滑块滑出,且形成一体连接的第一抵持部和第二抵持部的结构稳定性大大提升,能够防止与其配合的滑块在垂直方向上被拔出,提高骨条结构的使用安全性;另一方面,所述骨条结构的设计简单、合理,加工方便,具有较高的实用性,适合大规模推广应用。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现有技术中骨条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骨条结构使用状态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骨条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骨条结构的尺寸标注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骨条结构的打开状态下的剖面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骨条结构的另一打开状态下的剖面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骨条结构的另一打开状态下的剖面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包装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技术,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图2所示是本实施例提供的骨条结构使用状态的剖面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骨条结构包括第一夹链100和与第一夹链100可扣接的第二夹链200,第一夹链100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第一引导部110、第一扣接部120、第一抵接部130和第一骨条叶140;第二夹链200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第二引导部210、第二扣接部220、第二抵接部230和第二骨条叶240。其中,第一引导部110和第二引导部210均通过超声波焊接分别形成具有预定形状、厚度和高度,第一引导部110和第二引导部210的预定形状、厚度和高度部分用于防止其反卷变形,从而形成高阻力,防止与其配合的滑块300滑出。在实际应用中,可通过调整超声波焊接接头的形状,从而将骨条结构焊接成形需要的形状,调整超声波气压,即可改变骨条结构的高度,方便实用。第一抵接部130包括与第一扣接部120的底部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31和与第一连接部131形成一体连接的第一抵持部132;第二抵持部230包括与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包装袋的新型骨条结构,所述新型骨条结构包括第一夹链(100)和与所述第一夹链(100)可扣接的第二夹链(200),所述第一夹链(10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引导部(110)、第一扣接部(120)和第一抵接部(130),所述第二夹链(20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引导部(210)、第二扣接部(220)和第二抵接部(23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导部(110)和第二引导部(210)均通过超声波焊接分别形成具有预定形状、厚度和高度,所述第一引导部(110)和第二引导部(210)的预定形状、厚度和高度部分用于防止其反卷变形,从而形成高阻力,防止与其配合的滑块(300)滑出;所述第一抵接部(130)包括与第一扣接部(120)的底部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31),和与第一连接部(131)形成一体连接的第一抵持部(132);所述第二抵接部(230)包括与第二扣接部(220)的底部连接的第二连接部(231),和与第二连接部(231)形成一体连接的第二抵持部(232);其中,形成一体连接的第一抵持部(132)和第二抵持部(232)用于防止与其配合的滑块(300)在垂直方向上被拔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包装袋的新型骨条结构,所述新型骨条结构包括第一夹链(100)和与所述第一夹链(100)可扣接的第二夹链(200),所述第一夹链(10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引导部(110)、第一扣接部(120)和第一抵接部(130),所述第二夹链(20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引导部(210)、第二扣接部(220)和第二抵接部(23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导部(110)和第二引导部(210)均通过超声波焊接分别形成具有预定形状、厚度和高度,所述第一引导部(110)和第二引导部(210)的预定形状、厚度和高度部分用于防止其反卷变形,从而形成高阻力,防止与其配合的滑块(300)滑出;所述第一抵接部(130)包括与第一扣接部(120)的底部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31),和与第一连接部(131)形成一体连接的第一抵持部(132);所述第二抵接部(230)包括与第二扣接部(220)的底部连接的第二连接部(231),和与第二连接部(231)形成一体连接的第二抵持部(232);其中,形成一体连接的第一抵持部(132)和第二抵持部(232)用于防止与其配合的滑块(300)在垂直方向上被拔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包装袋的新型骨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扣接部(120)朝向第二扣接部(220)分别延伸形成挂钩A(121)和挂钩B(122),所述第二扣接部(220)朝向第一扣接部(120)分别延伸形成挂钩C(221)和挂钩D(222),其中,在扣接状态时,所述挂钩A(121)与挂钩C(221),挂钩B(122)与挂钩D(222)分别扣接,且所述挂钩B(122)的顶面与挂钩C(221)的底面相抵接以密闭所述第一夹链(100)与第二夹链(200)之间的咬合通道,以实现良好的防水效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包装袋的新型骨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导部(110)和第二引导部(210)沿骨条结构的中轴线呈镜像对称分布,所述第一引导部(110)和第二引导部(210)的截面形状呈手指状,其高度为1.42mm-2.42mm,且在扣接状态时,所述第一引导部(110)和第二引导部(210)上端面顶点之间的间距为0.54mm-1.54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包装袋的新型骨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链(100)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抵持部(132)靠近第二抵持部(232)一侧的第一骨条叶(140),所述第二夹链(200)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二抵持部(232)靠近第一抵持部(132)一侧的第二骨条叶(240),所述第一骨条叶(140)和第二骨条叶(240)用于连接包装袋薄膜。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包装袋的新型骨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持部(132)与第一骨条叶(140)的相邻连接处形成有第一凹槽(150),所述第二抵持部(232)与第二骨条叶(240)的相邻连接处形成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立锋
申请(专利权)人:德清尚邑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