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局部镀铝型防伪复合包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3052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7:26
一种局部镀铝型防伪复合包装,包括表层、油墨层、局部防伪层、中间层、内基层,局部防伪层包括局部涂布于油墨层上的热封涂层和热压于对应热封涂层上的全息镭射压花镀铝转移膜;全息镭射压花镀铝转移膜包括依次设置的铝层、镭射压花信息层、离型层、基材层;全息镭射压花镀铝转移膜通过第一黏胶层连接中间层,中间层为真空镀铝聚酯膜和AL箔复合层,第一黏胶层为聚酯型无溶剂粘合剂层;中间层通过第二黏胶层连接加强层,加强层为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第二黏胶层为双组份聚氨酯胶黏剂层;加强层通过第三黏胶层连接内基层,内基层为尼龙薄膜,第三黏胶层为水性丙烯酸粘合剂层。不仅具有镀铝效果和防伪、炫彩效果,而且包装结构阻隔性好、稳定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局部镀铝型防伪复合包装
本技术涉及软包装,尤其与一种局部镀铝型防伪复合包装相关。
技术介绍
随着包装行业的高速发展,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化及消费者需求度的提高,致使包装产品不仅仅只局限于性能上的高要求,而是在前者所说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包装外观的精美化、多样化及绿色环保等特殊要求。之前的洗铝开窗袋,其特点为产品的正面或背面局部为透明窗口,以便让消费者观察到其产品的内容物,而其他部位为镀铝效果,从而增加包装外观新颖效果,但是其也存在缺点:1、环保问题,由于其工艺为水洗从而造成水质污染,不易排放;2、洗铝不净,产品镂空位置铝残留较多;3、材质受限,挺度不够的材料更易出现洗铝不净的现象。因此,需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局部镀铝型防伪复合包装,以解决上述问题,不仅具有镀铝效果和防伪、炫彩效果,而且包装结构阻隔性好、稳定性强。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一种局部镀铝型防伪复合包装,包括依次设置的表层、油墨层、局部防伪层、中间层、内基层,其特征在于,局部防伪层包括局部涂布于油墨层上的热封涂层和热压于对应热封涂层上的全息镭射压花镀铝转移膜;全息镭射压花镀铝转移膜包括依次设置的铝层、镭射压花信息层、离型层、基材层;全息镭射压花镀铝转移膜通过第一黏胶层连接中间层,中间层为真空镀铝聚酯膜和AL箔复合层,第一黏胶层为聚酯型无溶剂粘合剂层;中间层通过第二黏胶层连接加强层,加强层为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第二黏胶层为双组份聚氨酯胶黏剂层;加强层通过第三黏胶层连接内基层,内基层为尼龙薄膜,第三黏胶层为水性丙烯酸粘合剂层。所述离型层为水蜡离型剂层。所述热封涂层为聚乙烯流延膜。所述中间层的AL箔厚度为8~15μm,真空镀铝聚酯膜厚度为10~30μm。所述镭射压花信息层包含需要转移的镭射图案,镭射图案为布纹形镭射纹。所述基材层为粘合为一体的聚酯薄膜和聚酰亚胺薄膜。本技术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局部涂布的热封涂层,可直接在印刷工序同时进行涂布,通过一定的温度和压力即可达到粘合调节,提高了工艺效率,优化了成本;在局部热封涂层的基础上,热压全息镭射压花转移膜至包括热封涂层在内的表层、油墨层材料上,具体是对应在局部热封涂层上,实现局部镀铝,并具有镭射防伪、炫彩效果;2、全息镭射压花转移膜的结构设计,不仅具有防伪效果,而且便于实现铝层及镭射压花信息层的转移;同时,基材层采用粘合为一体的聚酯薄膜和聚酰亚胺薄膜,不仅具备优异的强度特点,而且绿色环保;3、采用AL箔厚度为8~15μm和真空镀铝聚酯膜厚度为10~30μm共同构成的中间层,并与采用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的加强层一起结合到本包装结构中,极大提高本包装结构的阻隔性能和结构强度,且具备轻质化、防潮防水、气密性强的特点;4、全息镭射压花镀铝转移膜通过聚酯型无溶剂粘合剂层粘接中间层,中间层通过双组份聚氨酯胶黏剂层粘接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通过水性丙烯酸粘合剂层粘接尼龙薄膜,使包装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极大提高;5、包装整体结构轻量化、环保化设计,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局部涂布热封涂层的局部定位涂布工艺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全息镭射压花转移膜的层间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具体实施方法更为清楚,结合附图实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局部镀铝型防伪复合包装,包括依次设置的表层1、油墨层2、局部防伪层、中间层6、加强层8、内基层10。制备流程为:印刷、局部定位涂布、热压、剥离转移、复合I、复合II、复合III、熟化、分切。在表层1上印刷油墨层2。局部防伪层包括局部涂布于油墨层2上的热封涂层3和热压于对应热封涂层3上的全息镭射压花镀铝转移膜4。其中,热封涂层3可以在印刷时局部定向涂布。如图2所为,局部涂布热封涂层的局部定位涂布工艺示意图,在一定温度及压力的条件下,通过定位涂布辊将热封涂层涂布至承印物上,从而达到后期成品局部镀铝效果,此工艺根据设计需求,可做不同形状的局部定位涂布。具体的,热封涂层3为聚乙烯流延膜。如图3所示,全息镭射压花镀铝转移膜4包括依次设置的铝层41、镭射压花信息层42、离型层43、基材层44。离型层43为水蜡离型剂层,用于使铝层具有易剥离转移效果。基材层44为粘合为一体的聚酯薄膜和聚酰亚胺薄膜。镭射压花信息层42包含需要转移的镭射图案,镭射图案为布纹形镭射纹,外观绚丽,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和特殊的防伪效果。使用热压设备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将表层材料及全息镭射压花镀铝转移膜4进行压合。使用使用剥离设备将铝层和镭射压花信息层转移至承印物上。复合I:全息镭射压花镀铝转移膜4通过第一黏胶层5连接中间层6,中间层6为真空镀铝聚酯膜和AL箔复合层,第一黏胶层5为聚酯型无溶剂粘合剂层;AL箔厚度为8~15μm,真空镀铝聚酯膜厚度为10~30μm。复合II:中间层6通过第二黏胶层7连接加强层8,加强层8为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第二黏胶层7为双组份聚氨酯胶黏剂层。复合III:加强层8通过第三黏胶层9连接内基层10,内基层10为尼龙薄膜,第三黏胶层9为水性丙烯酸粘合剂层。熟化;分切;完成制备。本技术通过局部涂布的热封涂层,可直接在印刷工序同时进行涂布,通过一定的温度和压力即可达到粘合调节,提高了工艺效率,优化了成本;在局部热封涂层的基础上,热压全息镭射压花转移膜至包括热封涂层在内的表层、油墨层材料上,具体是对应在局部热封涂层上,实现局部镀铝,并具有镭射防伪、炫彩效果。全息镭射压花转移膜的结构设计,不仅具有防伪效果,而且便于实现铝层及镭射压花信息层的转移;同时,基材层采用粘合为一体的聚酯薄膜和聚酰亚胺薄膜,不仅具备优异的强度特点,而且绿色环保。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局部镀铝型防伪复合包装,包括依次设置的表层(1)、油墨层(2)、局部防伪层、中间层(6)、内基层(10),其特征在于,局部防伪层包括局部涂布于油墨层(2)上的热封涂层(3)和热压于对应热封涂层(3)上的全息镭射压花镀铝转移膜(4);全息镭射压花镀铝转移膜(4)包括依次设置的铝层(41)、镭射压花信息层(42)、离型层(43)、基材层(44);全息镭射压花镀铝转移膜(4)通过第一黏胶层(5)连接中间层(6),中间层(6)为真空镀铝聚酯膜和AL箔复合层,第一黏胶层(5)为聚酯型无溶剂粘合剂层;中间层(6)通过第二黏胶层(7)连接加强层(8),加强层(8)为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第二黏胶层(7)为双组份聚氨酯胶黏剂层;加强层(8)通过第三黏胶层(9)连接内基层(10),内基层(10)为尼龙薄膜,第三黏胶层(9)为水性丙烯酸粘合剂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局部镀铝型防伪复合包装,包括依次设置的表层(1)、油墨层(2)、局部防伪层、中间层(6)、内基层(10),其特征在于,局部防伪层包括局部涂布于油墨层(2)上的热封涂层(3)和热压于对应热封涂层(3)上的全息镭射压花镀铝转移膜(4);全息镭射压花镀铝转移膜(4)包括依次设置的铝层(41)、镭射压花信息层(42)、离型层(43)、基材层(44);全息镭射压花镀铝转移膜(4)通过第一黏胶层(5)连接中间层(6),中间层(6)为真空镀铝聚酯膜和AL箔复合层,第一黏胶层(5)为聚酯型无溶剂粘合剂层;中间层(6)通过第二黏胶层(7)连接加强层(8),加强层(8)为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第二黏胶层(7)为双组份聚氨酯胶黏剂层;加强层(8)通过第三黏胶层(9)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官涛张涛朱全建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清洋宝柏包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