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雾发生装置的端子的压接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52790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7: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气雾发生装置的端子的压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一底座,其具有支撑部、中柱、装载孔、连接壁、一插孔、过孔,所述插孔的直径大于所述过孔的直径;提供雾化芯,其包括导油体和发热丝,发热丝的两端分别具有延伸部,向下推动雾化芯,所述延伸部进入过孔到达插孔,最终凸出底座的下表面,所述导油体的下部压接于所述装载孔;胶套具有套孔,将延伸部插置于套孔;提供一连接端子,将连接端子插置于套孔,使所述连接端子的外壁挤压延伸部。采用紧压的方式,其牢固性大大增强,有效防止受外力脱落、分离的情况,有效避免组装、受外力等导致发热丝与连接端子分离的情况。

Pressing Method of Terminal of Aerosol Gener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雾发生装置的端子的压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雾发生装置的端子的压接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使用一种电子烟,也称气雾生成装置,其包括烟弹和本体,本体中装设有电路板、电池,电路板连接电池,烟弹中装设有雾化芯、储油仓、导电端子,雾化芯通过导电端子连接电路板,导电端子和雾化芯的发热丝之间采用焊接的方式,储油仓的烟油通过导油棉进入到雾化芯,进而将烟油雾化,雾化后的烟油通过烟嘴上部的烟嘴流出,这种烟弹在使用时,发热丝和导电端子之间连接不牢固,发热丝很容易与导电端子分离,因为发热丝焊接在导电端子之后,还要经过组装程序,组装过程中,由于焊接不良、震动等,易导致发热丝与导电端子分离,导致产品的报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了一种气雾发生装置的端子的压接方法,其具有连接牢固、寿命长的特性。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气雾发生装置的端子的压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a、提供一底座,所述底座向上延伸一支撑部和一中柱,所述支撑部的上表面向下开设有装载孔,所述中柱位于支撑部内部,所述支撑部的内壁和中柱的外壁镂空,所述中柱的底部和所述支撑部的底部通过连接壁连接,一插孔,自所述底座的下表面向上开设,所述插孔贯穿所述连接壁,于所述连接壁处形成过孔,所述插孔的直径大于所述过孔的直径;b、提供一雾化芯,所述雾化芯包括导油体和发热丝,所述发热丝缠绕于所述导油体,所述发热丝的两端分别具有一延伸部,将所述延伸部置于支撑部的内侧,所述导油体对准装载孔,向下推动雾化芯,所述延伸部进入所述支撑部的内壁和中柱的外壁镂空的区域,继续向下推动雾化芯,所述延伸部进入过孔,并沿所述过孔进入所述插孔,最终使所述延伸部凸出所述底座的下表面,所述导油体的下部压接于所述装载孔;c、提供一胶套,其具有一套孔,将所述延伸部插置于套孔,然后将胶套装设于所述插孔;d、提供一连接端子,将所述连接端子插置于所述套孔,使所述连接端子的外壁挤压延伸部。在步骤d中,需要将延伸部的末端固定,然后将连接端子向上插入套孔,使延伸部紧固于连接端子和套孔之间。在步骤c中,所述胶套向上装入所述插孔,使所述胶套抵接于所述插孔的顶壁。在步骤b中,所述延伸部向下运动凸出所述底座的下表面,所述导油体的下部压接于所述装载孔后,用力向下拉延伸部,使所述导油体压紧所述装载孔。在步骤d后,提供一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位于下部的一隔墙,所述隔墙开设有隔孔,所述隔墙的下表面向上开设有连接腔,所述隔墙的顶部向上并向内弯折延伸一凸台,所述凸台自上而下贯设一台孔,所述台孔连通所述连接腔,将所述连接件置于所述支撑部上部,使所述隔孔压接于所述导油体。提供一外壳,外壳的顶部设置有烟嘴,所述烟嘴的下部具有一烟气通道,烟气通道连通烟嘴,所述外壳的侧壁开设有第一卡孔,所述底座对应所述第一卡孔处设置有突出部,将底座的外围套设一橡胶圈,将底座装设于外壳下部的开口,使所述突出部卡扣于所述第一卡孔,所述橡胶圈将外壳内部区域密闭。所述底座还开设有导气槽,所述导气槽呈环状环设于所述底座下部的外表面,所述导气槽呈水平设置,所述导气槽位于突出部下方,所述导气槽对应所述第一卡孔,所述导气槽的内壁向内开设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向上弯折延伸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开设于所述中柱,所述第二通道位于雾化芯的下方。所述底座向上延伸一边缘部,所述边缘部位于所述支撑部的外围,所述边缘部的上表面向外弯折延伸一卡缘部,所述边缘部和所述支撑部之间具有一存油间隙,所述支撑部呈环状,所述边缘部呈环状,所述导油件的两端分别位于存油间隙中。所述边缘部的外围套设橡胶圈,所述橡胶圈位于卡缘部和突出部之间,橡胶圈的外表面抵接于所述外壳的内壁。所述底座的下表面还设置有两个磁铁,两个磁铁位于两个连接端子外侧,两个磁铁,两个磁铁在同一直线上。本专利技术采用压接的方法将发热丝连接到连接端子,实现发热丝和连接端子之间的连接,采用紧压的方式,其牢固性大大增强,有效防止受外力脱落、分离的情况,有效避免组装、受外力等导致发热丝与连接端子分离的情况。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整体的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第一本体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整体的剖面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图4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供底座的剖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底座的另一剖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组装完毕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8,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气雾发生装置的端子的压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a、提供一底座3,所述底座3向上延伸一支撑部32和一中柱33,所述支撑部32的上表面向下开设有装载孔321,所述中柱33位于支撑部32内部,所述支撑部32的内壁和中柱33的外壁镂空,所述中柱33的底部和所述支撑部32的底部通过连接壁322连接,一插孔34,自所述底座3的下表面向上开设,所述插孔34贯穿所述连接壁322,于所述连接壁322处形成过孔341,所述插孔34的直径大于所述过孔341的直径;b、提供一雾化芯4,所述雾化芯4包括导油体41和发热丝42,所述发热丝42缠绕于所述导油体41,所述发热丝42的两端分别具有一延伸部43,将所述延伸部43置于支撑部32的内侧,所述导油体41对准装载孔321,向下推动雾化芯4,所述延伸部43进入所述支撑部32的内壁和中柱33的外壁镂空的区域,继续向下推动雾化芯4,所述延伸部43进入过孔341,并沿所述过孔341进入所述插孔34,最终使所述延伸部43凸出所述底座3的下表面,所述导油体41的下部压接于所述装载孔321;c、提供一胶套5,其具有一套孔51,将所述延伸部43插置于套孔51,然后将胶套5装设于所述插孔34;d、提供一连接端子6,将所述连接端子6插置于所述套孔51,使所述连接端子6的外壁挤压延伸部43。在步骤d中,需要将延伸部43的末端固定,然后将连接端子6向上插入套孔51,使延伸部43紧固于连接端子6和套孔51之间。在步骤c中,所述胶套5向上装入所述插孔34,使所述胶套5抵接于所述插孔34的顶壁。在步骤b中,所述延伸部43向下运动凸出所述底座3的下表面,所述导油体41的下部压接于所述装载孔321后,用力向下拉延伸部43,使所述导油体41压紧所述装载孔321。在步骤d后,提供一连接件6,所述连接件6包括位于下部的一隔墙61,所述隔墙61开设有隔孔62,所述隔墙61的下表面向上开设有连接腔63,所述隔墙61的顶部向上并向内弯折延伸一凸台64,所述凸台64自上而下贯设一台孔65,所述台孔65连通所述连接腔63,将所述连接件6置于所述支撑部32上部,使所述隔孔62压接于所述导油体41。提供一外壳7,外壳7的顶部设置有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雾发生装置的端子的压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提供一底座,所述底座向上延伸一支撑部和一中柱,所述支撑部的上表面向下开设有装载孔,所述中柱位于支撑部内部,所述支撑部的内壁和中柱的外壁镂空,所述中柱的底部和所述支撑部的底部通过连接壁连接,一插孔,自所述底座的下表面向上开设,所述插孔贯穿所述连接壁,于所述连接壁处形成过孔,所述插孔的直径大于所述过孔的直径;b、提供一雾化芯,所述雾化芯包括导油体和发热丝,所述发热丝缠绕于所述导油体,所述发热丝的两端分别具有一延伸部,将所述延伸部置于支撑部的内侧,所述导油体对准装载孔,向下推动雾化芯,所述延伸部进入所述支撑部的内壁和中柱的外壁镂空的区域,继续向下推动雾化芯,所述延伸部进入过孔,并沿所述过孔进入所述插孔,最终使所述延伸部凸出所述底座的下表面,所述导油体的下部压接于所述装载孔;c、提供一胶套,其具有一套孔,将所述延伸部插置于套孔,然后将胶套装设于所述插孔;d、提供一连接端子,将所述连接端子插置于所述套孔,使所述连接端子的外壁挤压延伸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雾发生装置的端子的压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提供一底座,所述底座向上延伸一支撑部和一中柱,所述支撑部的上表面向下开设有装载孔,所述中柱位于支撑部内部,所述支撑部的内壁和中柱的外壁镂空,所述中柱的底部和所述支撑部的底部通过连接壁连接,一插孔,自所述底座的下表面向上开设,所述插孔贯穿所述连接壁,于所述连接壁处形成过孔,所述插孔的直径大于所述过孔的直径;b、提供一雾化芯,所述雾化芯包括导油体和发热丝,所述发热丝缠绕于所述导油体,所述发热丝的两端分别具有一延伸部,将所述延伸部置于支撑部的内侧,所述导油体对准装载孔,向下推动雾化芯,所述延伸部进入所述支撑部的内壁和中柱的外壁镂空的区域,继续向下推动雾化芯,所述延伸部进入过孔,并沿所述过孔进入所述插孔,最终使所述延伸部凸出所述底座的下表面,所述导油体的下部压接于所述装载孔;c、提供一胶套,其具有一套孔,将所述延伸部插置于套孔,然后将胶套装设于所述插孔;d、提供一连接端子,将所述连接端子插置于所述套孔,使所述连接端子的外壁挤压延伸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雾发生装置的端子的压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d中,需要将延伸部的末端固定,然后将连接端子向上插入套孔,使延伸部紧固于连接端子和套孔之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雾发生装置的端子的压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c中,所述胶套向上装入所述插孔,使所述胶套抵接于所述插孔的顶壁。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雾发生装置的端子的压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中,所述延伸部向下运动凸出所述底座的下表面,所述导油体的下部压接于所述装载孔后,用力向下拉延伸部,使所述导油体压紧所述装载孔。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雾发生装置的端子的压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d后,提供一连接件,所述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畅王荣博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新宜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