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元件除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527266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6: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子元件除尘装置,包括主体外壳、微型电机和衔接圈,所述主体外壳的上方设置有提拉把手,主体外壳的内部设置有固定圈,所述微型电机的左端固定有扇叶,所述固定圈的右侧设置有积尘仓,所述主体外壳的右端设置有连接槽,所述衔接圈的内部安装有滤网,所述衔接圈的右侧分别设置有纱棉和吸附层。该电子元件除尘装置,与现有的普通除尘装置相比,增加结构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整个装置的实用性能,在对电子元件清理更加全面,并且对清理出的灰尘可以进行独立收集操作,同时改良后的装置可以根据电子元件的排布密度对毛刷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操作,从而间接的提高了该装置的工作效率,有效的满足了人们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子元件除尘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子元件清理设备
,具体为一种电子元件除尘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计算机在设备的使用过程中会吸附空气中的粉尘,影响计算机设备的正常散热,计算机将会因为过热保护而自动重启或关机,当粉尘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会吸附在线路板上形成带电灰尘,导致短路情况的发生,甚至烧毁计算机设备,因此,需要定期对计算机设备进行除尘,保证计算机设备的正常散热,使计算机设备能正常工作。一般的除尘装置在清灰过程中,不仅无法出风,而且除尘过程中,除尘腔中灰尘容易从吸尘口掉落,从而无法彻底清除灰尘,并不具备较好的除尘效率,同时无法根据电子元件的排布密度而调节毛刷之间的安装间距,不能很好的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针对上述情况,在现有的除尘装置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元件除尘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一般的除尘装置在清灰过程中,不仅无法出风,而且除尘过程中,除尘腔中灰尘容易从吸尘口掉落,从而无法彻底清除灰尘,并不具备较好的除尘效率,同时无法根据电子元件的排布密度而调节毛刷之间的安装间距,不能很好的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元件除尘装置,包括主体外壳(1)、微型电机(4)和衔接圈(9),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外壳(1)的上方设置有提拉把手(2),主体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固定圈(3),所述微型电机(4)的左端固定有扇叶(5),且微型电机(4)位于固定圈(3)的内部,所述固定圈(3)的右侧设置有积尘仓(6),所述主体外壳(1)的右端设置有连接槽(7),且连接槽(7)的右侧设置有尾部外壳(8),所述衔接圈(9)的内部安装有滤网(10),且衔接圈(9)位于尾部外壳(8)的内部,所述衔接圈(9)的右侧分别设置有纱棉(11)和吸附层(12),且纱棉(11)位于吸附层(12)的左侧,所述尾部外壳(8)的右端安装有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元件除尘装置,包括主体外壳(1)、微型电机(4)和衔接圈(9),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外壳(1)的上方设置有提拉把手(2),主体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固定圈(3),所述微型电机(4)的左端固定有扇叶(5),且微型电机(4)位于固定圈(3)的内部,所述固定圈(3)的右侧设置有积尘仓(6),所述主体外壳(1)的右端设置有连接槽(7),且连接槽(7)的右侧设置有尾部外壳(8),所述衔接圈(9)的内部安装有滤网(10),且衔接圈(9)位于尾部外壳(8)的内部,所述衔接圈(9)的右侧分别设置有纱棉(11)和吸附层(12),且纱棉(11)位于吸附层(12)的左侧,所述尾部外壳(8)的右端安装有通气罩(13),所述主体外壳(1)的左端设置有防护罩(14),且防护罩(14)的中部设置有吸尘口(15),所述吸尘口(15)的左侧设置有衔接柱(16),且衔接柱(16)的下端内部固定有电动轴(17),所述电动轴(17)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限位螺母(18),且限位螺母(18)远离衔接柱(16)的一侧均设置有毛刷面(19),所述毛刷面(19)的内部设置有固定轮(20),且固定轮(20)的内部设置有螺纹杆(21),所述固定轮(20)远离衔接柱(16)的一侧均安装有锁紧螺母(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元件除尘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秀红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瑞峰宏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