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纳米复合乳液聚合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2636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6: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纳米复合乳液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纳米复合乳液聚合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聚合釜本体和搅拌装置,聚合釜本体顶部设有带动搅拌装置转动的驱动装置,聚合釜本体的釜壁外侧设有夹套,其特征在于:釜壁从上至下呈波浪状,搅拌装置包括设于聚合釜本体内的搅拌轴和设于搅拌轴上的搅拌桨叶,搅拌轴沿轴向贯通并于内部形成有空心结构一,搅拌桨叶内部形成有空心结构二并与空心结构一相连通,搅拌轴可转动的连接于定位组件上,定位组件与釜壁内表面相连接,定位组件内部形成有空心结构三,空心结构一通过空心结构三与夹套内部空腔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体结构合理,具有传热效率高,混合均匀,稳定性好及聚合效率高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纳米复合乳液聚合反应器
本技术涉及纳米复合乳液生产设备
,具体的涉及一种纳米复合乳液聚合反应器。
技术介绍
乳液聚合广泛应用于生产涂料、粘合剂、合成橡胶和塑料等,乳液聚合一般采用釜式反应器,它的适应性强,操作弹性大,适用的温度和压力范围广,既可用于间歇操作,亦可用于连续操作,用于连续操作时,釜内的温度、浓度均一,容易控制,所得产品质量均一,因而广泛应用于高分子合成工业中,乳液聚合反应釜一般以水为介质,其工作压力、温度不高,因此安全性高,更便于操作,适用的但是根据所生产的产品不同,对乳液聚合釜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在纳米复合乳液领域,众所周知纳米氧化物极易产生自身的团聚,在聚合反应中,由于纳米氧化物的团聚现象,更易出现在短时间内分子迅速聚合,分子量迅速变大,导致粘度的迅速增大、局部放热过多,有时甚至会发生爆炸,故如果使得物料不能及时的混合均匀与充分,热量传递慢的话,对聚合反应影响很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整体结构合理,具有传热效率高,混合均匀,稳定性好及聚合效率高等优点的一种纳米复合乳液聚合反应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纳米复合乳液聚合反应器,包括聚合釜本体和搅拌装置,聚合釜本体顶部设有带动搅拌装置转动的驱动装置,聚合釜本体的釜壁外侧设有夹套,釜壁从上至下呈波浪状,搅拌装置包括设于聚合釜本体内的搅拌轴和设于搅拌轴上的搅拌桨叶,搅拌轴沿轴向贯通并于内部形成有空心结构一,搅拌桨叶内部形成有空心结构二并与空心结构一相连通,搅拌轴可转动的连接于定位组件上,定位组件与釜壁内表面相连接,定位组件内部形成有空心结构三,空心结构一通过空心结构三与夹套内部空腔相连通。进一步的,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和减速机,驱动电机与减速机传动连接,减速机通过机架固定安装于聚合釜本体顶部,减速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有过渡轴,过渡轴与搅拌轴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搅拌桨叶为2组并分别固定设于搅拌轴的中部及下部,其中一组搅拌桨叶为平叶浆,另一组搅拌桨叶为折叶浆。进一步的,定位组件包括设于搅拌轴的上端的定位件一和设于搅拌轴的下端的定位件二,搅拌轴的上端向上延伸并穿过定位件一且通过轴承一可转动的设于定位件一上的限位槽一内,搅拌轴的下端通过轴承二可转动的设于定位件二上的限位槽二内。进一步的,定位件一包括固定环一和至少两根支杆一,支杆一的一端与固定环一相连接,支杆一的另一端与釜壁内表面相连接,定位件二包括固定环二和至少两根支杆二,支杆二的一端与固定环二相连接,支杆二的另一端与釜壁内表面相连接。进一步的,支杆一与相对应的支杆二于靠近釜壁的一端之间固定连接有挡板,挡板与釜壁内表面之间留有间隙,挡板内部形成有空心结构四并与空心结构三相连通。进一步的,搅拌轴的空心结构一内横穿有螺杆式导流板,螺杆式导流板的下端与固定环二的底部可拆卸的连接。进一步的,釜壁内表面涂覆有一层防粘釜剂并于釜壁内表面形成有防粘涂层。进一步的,夹套内部固定设有螺旋导流板。由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纳米复合乳液聚合反应器,整体结构合理,具有传热效率高,混合均匀,稳定性好及聚合效率高等优点,通过釜壁呈波浪状设置,可提高传热面积,能更有效地传递热量,通过搅拌轴上的空心结构一的设置、搅拌桨叶的空心结构二的设置、定位组件的空心结构三的设置,挡板的空心结构四的设置,通过往空心结构一、空心结构二、空心结构三和空心结构四中通入传热介质,可有效提高传热面积,能够更好的传递热量,通过支杆一对固定环一进行固定支撑,通过支杆二对固定环二进行固定支撑,确保与固定环一及固定环二相连接的搅拌轴的稳定性,可大大降低转动时搅拌轴的晃动程度,从而避免了搅拌轴的扭曲损坏,另外,支杆一和支杆二还可用于阻挡反应溶液的运动,从而改变溶液局部的流型,提高搅拌混合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纳米复合乳液聚合反应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1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1-聚合釜本体;11-釜壁;12-上封头;13-下封头;14-人孔;15-进料孔;16-出料孔;2-搅拌装置;21-搅拌轴;211-空心结构一;212-螺杆式导流板;213-通孔;22-搅拌桨叶;221-空心结构二;222-平叶浆;223-折叶浆;3-驱动装置;31-驱动电机;32-减速机;33-机架;34-联轴器;35-过渡轴;36-轴封装置;4-夹套;41-螺旋导流板;42-夹套壁;43-传热介质入口;44-传热介质出口;51-空心结构三;52-定位件一;521-轴承一;522-限位槽一;523-固定环一;524-支杆一;525-密封端盖一;526-密封端盖二;527-密封环一;53-定位件二;531-轴承二;532-限位槽二;533-固定环二;534-支杆二;535-密封端盖三;536-密封环二;6-挡板;61-空心结构四;7-防粘涂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纳米复合乳液聚合反应器,包括聚合釜本体1和搅拌装置2,所述聚合釜本体1顶部设有带动所述搅拌装置2转动的驱动装置3,所述聚合釜本体1的釜壁11外侧设有夹套4,所述釜壁11从上至下呈波浪状,所述搅拌装置2包括设于所述聚合釜本体1内的搅拌轴21和设于所述搅拌轴21上的搅拌桨叶22,所述搅拌轴21沿轴向贯通并于内部形成有空心结构一211,所述搅拌桨叶22内部形成有空心结构二221并与所述空心结构一211相连通,所述搅拌轴21可转动的连接于定位组件上,所述定位组件与所述釜壁11内表面相连接,所述定位组件内部形成有空心结构三51,所述空心结构一211通过所述空心结构三51与所述夹套4内部空腔相连通。所述聚合釜本体1还包括上封头12和下封头13,所述上封头12开设有人孔14和进料孔15,所述下封头13底部开设有出料孔16,所述夹套4的夹套壁42底部开设有传热介质入口43,所述夹套壁42上部开设有传热介质出口44,通过所述釜壁11呈波浪状设置,可提高传热面积,能更有效地传递热量,通过所述搅拌轴21上的所述空心结构一211的设置、所述搅拌桨叶22的所述空心结构二221的设置、所述定位组件的所述空心结构三51的设置,通过往所述空心结构一211、所述空心结构二221和所述空心结构三51中通入传热介质,可有效提高传热面积,能够更好的传递热量。如图1所示,所述驱动装置3包括驱动电机31和减速机32,所述驱动电机31与所述减速机32传动连接,所述减速机32通过机架33固定安装于所述聚合釜本体1顶部,所述减速机32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34连接有过渡轴35,所述过渡轴35穿过所述聚合釜本体1顶部并与搅拌轴21固定连接,所述机架33与所述聚合釜本体1顶部之间固定设有轴封装置36。如图1所示,所述搅拌桨叶22为2组并分别固定设于所述搅拌轴21的中部及下部,其中一组所述搅拌桨叶22为平叶浆222,另一组所述搅拌桨叶22为折叶浆223,所述平叶浆222主要用于产生径向流,搅拌时,流体流动方向垂直于所述搅拌轴21,沿径向流动,碰到容器壁面分成两股流体分别向上、向下流动,再回到叶端,不穿过叶片,形成上、下两个循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纳米复合乳液聚合反应器,包括聚合釜本体和搅拌装置,所述聚合釜本体顶部设有带动所述搅拌装置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聚合釜本体的釜壁外侧设有夹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釜壁从上至下呈波浪状,所述搅拌装置包括设于所述聚合釜本体内的搅拌轴和设于所述搅拌轴上的搅拌桨叶,所述搅拌轴沿轴向贯通并于内部形成有空心结构一,所述搅拌桨叶内部形成有空心结构二并与所述空心结构一相连通,所述搅拌轴可转动的连接于定位组件上,所述定位组件与所述釜壁内表面相连接,所述定位组件内部形成有空心结构三,所述空心结构一通过所述空心结构三与所述夹套内部空腔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纳米复合乳液聚合反应器,包括聚合釜本体和搅拌装置,所述聚合釜本体顶部设有带动所述搅拌装置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聚合釜本体的釜壁外侧设有夹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釜壁从上至下呈波浪状,所述搅拌装置包括设于所述聚合釜本体内的搅拌轴和设于所述搅拌轴上的搅拌桨叶,所述搅拌轴沿轴向贯通并于内部形成有空心结构一,所述搅拌桨叶内部形成有空心结构二并与所述空心结构一相连通,所述搅拌轴可转动的连接于定位组件上,所述定位组件与所述釜壁内表面相连接,所述定位组件内部形成有空心结构三,所述空心结构一通过所述空心结构三与所述夹套内部空腔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纳米复合乳液聚合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和减速机,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减速机传动连接,所述减速机通过机架固定安装于所述聚合釜本体顶部,所述减速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有过渡轴,所述过渡轴与搅拌轴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纳米复合乳液聚合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桨叶为2组并分别固定设于所述搅拌轴的中部及下部,其中一组所述搅拌桨叶为平叶浆,另一组所述搅拌桨叶为折叶浆。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纳米复合乳液聚合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包括设于所述搅拌轴的上端的定位件一和设于所述搅拌轴的下端的定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天颂胡越胜纪荣评李维锥
申请(专利权)人:石狮华宝新材料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