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硫酸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26354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6: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硫酸反应釜,涉及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包括釜体和安装在釜体上的釜盖,釜盖设置有进料管,釜体设置有出料管,釜盖上安装有搅拌装置,搅拌装置包括安装在釜盖上的电机、转动安装在釜盖上且一端与电机连接并且另一端伸入釜体内的传动杆、安装在传动杆位于釜体内一端的搅拌杆、多对设置在搅拌杆上且呈反向的螺旋叶。通过多对呈反向的螺旋叶对溶液的搅拌,加快了上方的液体和下方的液体的混流速度,使得溶液混合充分,从而提高了溶液的整体反应速率;且通过温度感应器、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的设置,可控制釜体内的溶液的温度,降低副反应进行的概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硫酸反应釜
本技术涉及化工设备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硫酸反应釜。
技术介绍
反应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公告号为CN201921685U的中国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冷却结构的搅拌反应釜,包括圆柱状反应釜体,以及垂直设置在反应釜体内的搅拌装置,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搅拌轴一端设置在反应釜体内、一端穿过反应釜体伸到反应釜体外部与搅拌电机连接,以及设置在搅拌轴上的搅拌叶片。在使用时,搅拌电机带动搅拌轴转动,搅拌叶片与搅拌轴同步转动,从而对反应釜内的溶液进行搅拌,加快反应速度。在上述搅拌叶片对溶液的搅拌过程中,用于搅拌叶片设置在釜体的中间位置,对釜体中间位置的溶液搅拌,而在远离搅拌叶片的上方和下方的溶液受到的搅拌叶片的影响较小,使得远离搅拌叶片的侧壁的溶液混流效果较差,反应速度较慢,从而影响釜体内的溶液的整体反应速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硫酸反应釜,通过多对呈反向的螺旋叶对溶液的搅拌,加快了上方的液体和下方的液体的混流速度,使得溶液混合充分,从而提高了溶液的整体反应速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硫酸反应釜,包括釜体和安装在所述釜体上的釜盖,所述釜盖设置有进料管,所述釜体设置有出料管,所述釜盖上安装有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釜盖上的电机、转动安装在所述釜盖上且一端与所述电机连接并且另一端伸入所述釜体内的传动杆、安装在所述传动杆位于所述釜体内一端的搅拌杆、多对设置在所述搅拌杆上且呈反向的螺旋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的输出轴带动传动杆转动,传动杆带动搅拌杆转动,对多螺旋叶与搅拌杆同步转动,溶液在螺旋叶的搅拌下,加快了上方的液体和下方的液体的混流速度,使得溶液混合充分,从而提高了溶液的整体反应速率。优选的,每对所述螺旋叶使溶液相对对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上方的液体和下方的液体相对运动,并在中间位置相互冲击,进而可提高上方的液体和下方的液体的混合程度,从而提高混合度,提高反应速率。优选的,所述螺旋叶的叶片上开设有条形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螺旋叶转动时,溶液可从条形孔穿过,可将位于条形孔上方和下方的溶液分开,当螺旋叶转过之后,条形孔上方的溶液、条形孔下方的溶液和穿过条形孔的溶液再次混合,一方面提高了溶液的混乱程度,另一方面也可提高溶液的反应速率。优选的,中间相邻的一组所述螺旋叶上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安装有叶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螺旋叶转动时,叶轮会在溶液的带动下转动,从而搅拌中间的溶液,进一步提高溶液的混合程度,从而提高整体溶液的反应效率。优选的,所述搅拌杆上安装有搅拌框,所述搅拌框远离所述搅拌杆一边靠近所述釜体的内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螺旋叶距离釜体内壁较远,使得靠近釜体内壁的溶液受到搅拌的影响相对较小,因此这部分溶液的混合程度相对与中间的溶液的混合程度较低,影响整体的反应速度。通过搅拌框的设置,在搅拌杆转动时,搅拌框与搅拌杆同步转动,搅拌框可将贴近釜体内壁的溶液搅拌起来,从而可提高位于釜体内壁附近的溶液的混合程度,从而可提高溶液的反应速率。优选的,所述搅拌框靠近所述釜体的内壁一侧设置有与所述釜体内壁抵接的刷毛。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反应过程中,可能会生成固体物质,这些固体物质可能会附着在釜体内壁上,需要进行清洗,否则会牢牢固结在釜体内壁上,这些固定还可能影响其他反应。通过刷毛的设置,在需要清洗时,可将转动搅拌框,使刷毛将附在釜体内壁上的固定物质刷下,从而方便了清洗。同时在反应中即可将固体物质刷下,可大大减少附着在釜体内壁上的固体物质,减少清洗的频率。优选的,所述釜体的内壁上设置有温度感应器,所述进料管上安装有与所述温度感应器电连接的第一电磁阀。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发生放热反应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使得溶液整体温度升高,且当温度上升到某个值时,反应可能会产生其他物质,甚至进行其他副反应,导致产物不是想要的产物。通过第一电磁阀与温度感应器的设置,当温度感应器检测到温度到达第一警戒值时,会给第一电磁阀发送一个电信号,第一电磁阀接收到电信号之后会关闭,不再通入反应物,从而避免温度持续上升。且当温度感应器检测到溶液温度低于第一警戒值时,会发送电信号给第一电磁阀,第一电磁阀收到信号之后会打开,再次通入反应物。优选的,所述釜体为中空壳体,且所述釜体安装有其中空部分连通的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安装有与所述温度感应器电连接的第二电磁阀。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温度超过第一警戒值时,会停止向釜体内通反应物,但是釜体内仍旧会进行放热反应,釜体内的温度依旧会上升,导致副反应持续进行,或者其他物质依旧在生成。通过将釜体设置为中空结构,并可通入水进行急速冷却,当温度感应器检测到温度即将到达第二警戒值时,温度感应器会再发一个电信号给第二电磁阀,此时第二电磁阀会打开,进水管会打开,釜体中空部分会通入水进行降温,从而防止温度持续上升,从而大大降低副反应进行的概率。当温度感应器检测到的温度低于第二警戒值时,温度感应器会发送给第二电磁阀一个电信号,第二电磁阀收到信号之后会关闭,水不再通入。优选的,所述进水管设置在所述釜体的底端,所述出水管设置在所述釜体的靠近所述釜盖一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水向下运动,热水向上运动,通过将进水管连接在釜体底端,使得当底端的水被加热后自然就会向上运动,从釜体上端的出水管排出;若将进水管设置在釜体的上端,出水管设置在釜体下端,当上端的水被加热之后还会往上运动,导致吸热效率下降,从而降低了釜体的降温速度。优选的,与所述釜体内壁连接的所述釜体中空部分的内壁设置有导热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釜体内的热量可通过导热片传导到中空部分,从而使水更快的将热量带走,从而提高了降温速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是:1、通过多对呈反向的螺旋叶对溶液的搅拌,加快了上方的液体和下方的液体的混流速度,使得溶液混合充分,从而提高了溶液的整体反应速率;2、通过搅拌框的设置,在搅拌杆转动时,搅拌框与搅拌杆同步转动,搅拌框可将贴近釜体内壁的溶液搅拌起来,从而可提高位于釜体内壁附近的溶液的混合程度,从而可提高溶液的反应速率;3、通过第一电磁阀与温度感应器的设置,当温度感应器检测到温度到达第一警戒值时,会给第一电磁阀发送一个电信号,第一电磁阀接收到电信号之后会关闭,不再通入反应物,从而避免温度持续上升;4、通过将釜体设置为中空结构,并可通入水进行急速冷却,当温度感应器检测到温度即将到达第二警戒值时,温度感应器会再发一个电信号给第二电磁阀,此时第二电磁阀会打开,进水管会打开,釜体中空部分会通入水进行降温,从而防止温度持续上升,从而大大降低副反应进行的概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剖视图。附图标记:1、釜体;11、出料管;111、阀门;12、进水管;13、出水管;2、釜盖;21、进料管;22、固定架;3、电机;4、传动杆;5、搅拌杆;6、螺旋叶;61、条形孔;71、固定杆;72、叶轮;73、搅拌框;74、刷毛;81、温度感应器;82、第一电磁阀;83、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硫酸反应釜,包括釜体(1)和安装在所述釜体(1)上的釜盖(2),所述釜盖(2)设置有进料管(21),所述釜体(1)设置有出料管(11),其特征在于:所述釜盖(2)上安装有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釜盖(2)上的电机(3)、转动安装在所述釜盖(2)上且一端与所述电机(3)连接并且另一端伸入所述釜体(1)内的传动杆(4)、安装在所述传动杆(4)位于所述釜体(1)内一端的搅拌杆(5)、多对设置在所述搅拌杆(5)上且呈反向的螺旋叶(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硫酸反应釜,包括釜体(1)和安装在所述釜体(1)上的釜盖(2),所述釜盖(2)设置有进料管(21),所述釜体(1)设置有出料管(11),其特征在于:所述釜盖(2)上安装有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釜盖(2)上的电机(3)、转动安装在所述釜盖(2)上且一端与所述电机(3)连接并且另一端伸入所述釜体(1)内的传动杆(4)、安装在所述传动杆(4)位于所述釜体(1)内一端的搅拌杆(5)、多对设置在所述搅拌杆(5)上且呈反向的螺旋叶(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硫酸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每对所述螺旋叶(6)使溶液相对对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硫酸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叶(6)的叶片上开设有条形孔(6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硫酸反应釜,其特征在于:中间相邻的一组所述螺旋叶(6)上连接有固定杆(71),所述固定杆(71)上转动安装有叶轮(7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硫酸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杆(5)上安装有搅拌框(73),所述搅拌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立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金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