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旋流式油雾净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25858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6: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多管旋流式油雾净化器,主要由上箱体、中箱体、下箱体、上花板、下花板、旋流子、进口法兰、出口法兰、中箱体排油管及油封、下箱体排油管及油封、排污管和底座组成。所述上花板,通过法兰连接或焊接在上箱体与中箱体中间,开有与旋流子数量相等的圆孔,固定旋流子上端,隔离上箱体与中箱体。所述下花板,通过法兰连接或焊接在中箱体与下箱体中间,开有与旋流子数量相等的圆孔,固定旋流子下端,隔离中箱体与下箱体。所述旋流子,由钢板焊接而成,废气由中间侧壁进入,从上部出气口排出,油沿内壁下流,并经下部排油管排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旋流子分离废气中的颗粒物和液态VOCs,预防吸附剂堵塞,降低吸附剂负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管旋流式油雾净化器
本技术涉及油雾净化器,尤其是多管旋流式油雾净化器。
技术介绍
金属板、带、箔的压延生产加工及表面清洗时,都会使用轧制油、清洗剂或乳化液,其中都含有挥发性有机物—油类(总称为VOCs),在生产过程中会大量挥发,需对其有效收集并处理废气达到排放,废气处理量大,一般在50000~400000m3/h。目前,此类废气处理过程大多采用丝网式油雾净化器、吸收式净化系统(以全油回收系统为主)、吸附式净化器。丝网式油雾净化器回收效率低、易堵塞、不易清理、无法维修,特别是冬季,油的粘度增大后,废气中的颗粒物粘附在多层丝网间,堵塞丝网,导致集气罩的废气收集效果恶化,含有大量VOCs的废气就直接散发到车间,污染车间环境;吸收式净化系统处理效果较好,但投资大,运行费用高,吸收剂的选择性强,导致其适用范围较小;吸附式净化器处理效果好,适用范围广,但易堵塞,如没有前处理,吸附剂的更换周期短,运行费用很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弥补上述现有吸附式净化器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多管旋流式油雾净化器,对进入吸附式净化器的废气进行预处理,分离废气中的颗粒物和液态VOCs,预防吸附剂堵塞,降低吸附剂负荷,延长吸附剂再生或报废周期,降低运行成本。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多管旋流式油雾净化器,主要由上箱体、中箱体、下箱体、上花板、下花板、旋流子、进口法兰、出口法兰、中箱体排油管及油封、下箱体排油管及油封、排污管和底座组成。所述上箱体、中箱体、下箱体是一个焊接成的整箱体,或是单件,中间用法兰连接。所述上花板,通过法兰连接或焊接在上箱体与中箱体中间,开有与旋流子数量相等的圆孔,固定旋流子上端,隔离上箱体与中箱体。所述下花板,通过法兰连接或焊接在中箱体与下箱体中间,开有与旋流子数量相等的圆孔,固定旋流子下端,隔离中箱体与下箱体。所述旋流子,由钢板焊接而成,废气由中间侧壁进入,从上部出气口排出,油沿内壁下流,并经下部排油管排出。所述进口法兰,由角钢或钢板焊接而成,并与中箱体焊接,废气由此进入中箱体。所述出口法兰,由角钢或钢板焊接而成,并与上箱体焊接,废气由此排出。所述中箱体排油管及油封,由钢管焊接或螺纹连接而成,上端与下花板焊接,下端接入下箱体,中间设有U型管道,U型管道内存油,即可排油,还能阻断中箱体与下箱体的气体流通。所述下箱体排油管及油封,由钢管焊接或螺纹连接而成,上端与下箱体侧壁或底板焊接,下端连接外排管道,中间设有U型管道,U型管道排油侧顶部高于旋流子下端排油口,U型管道内存油,即可排油,还能阻断下箱体与外界的气体流通。所述排污管,由钢管焊接而成,管道上装有截止阀。进一步的,所述旋流子的个数为2-200个。进一步的,所述旋流子的直径可根据液体油雾的雾滴大小计算确定。进一步的,所述旋流子的数量可根据废气量计算确定。进一步的,所述旋流子可用塑料模型铸造,成本低,生产效率更高。进一步的,所述进口法兰可以焊接在中箱体的任意侧壁上。进一步的,所述进口法兰可以焊接上箱体的任意侧壁上或顶板上。进一步的,所述中箱体排油管及油封、下箱体排油管及油封、排污管均可由塑料管制作。进一步的,下箱体存油超过旋流子下端排油口后,可防止废气经部分旋流子下端排油口倒灌。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弥补上述现有吸附式净化器技术的不足,通过旋流子分离废气中的颗粒物和液态VOCs,预防吸附剂堵塞,降低吸附剂负荷,延长吸附剂再生或报废周期,降低运行成本。本技术可根据所需分离的液态油雾和颗粒物的粒径以及分离效率,精确计算旋流子的直径,分离效率高。本技术可单独做为废气中的颗粒物和液滴粒径较大的废气净化设备,分离效率可达95%以上。本技术可根据废气废气量确定旋流子的个数,适应性强。本技术无运动部件,不易堵塞,维修量小。本技术通过下箱体存油,可防止废气经部分旋流子下端排油口倒灌,每个旋流子的气体通过量均匀,工作稳定。本技术属于节能环保领域,适用于各种气-液、气-固分离。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立面图。图2是本技术右立面图。图3是本技术上花板平面图。图4是本技术下花板平面图。图5是本技术旋流子平面图。图6是本技术旋流子立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废气经过进口法兰进入中箱体,再均匀进入每一个旋流子,经过旋流子的旋流分离后,气体由旋流子上端出气口排至上箱体,上箱体汇集所有旋流子的排气,经出口法兰排出。油及颗粒物沿旋流子筒体内壁下流,经下端排油口至下箱体,下箱体汇集所有旋流子排出的油,经下箱体排油管及油封流出,此时已实现气-液、气-固分离过程。如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主要由上箱体(1)、中箱体(2)、下箱体(3)、上花板(4)、下花板(5)、旋流子(6)、进口法兰(7)、出口法兰(8)、中箱体排油管及油封(9)、下箱体排油管及油封(10)、排污管(11)、底座(12)组成。旋流子(6)由筒体(13)、锥体(14)、进气口(15)、出气口(16)、排油口(17)组成。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上箱体(1)、中箱体(2)、下箱体(3)由上往下组层一个整箱体,并放置在底座(12)上。上箱体(1)与中箱体(2)中间用上花板(4)隔开,中箱体(2)与下箱体(3)中间用下花板(5)隔开,旋流子(6)安装在中箱体(2)内,上花板(4)与下花板(5)之间,出气口(16)穿过上花板(4),并固定在上花板(4)上,排油口(17)穿过下花板(5),并固定在下花板(5)上。进口法兰(7)与中箱体(2)焊接,出口法兰(8)与上箱体(1)焊接。中箱体排油管及油封(9)一端连接接在中箱体(2)底部,另一端连接至下箱体(3)侧壁。下箱体排油管及油封(10)连接在下箱体(3)底部侧壁上。排污管(11)连接在下箱体(3)底板上,并装有截止阀。如图3所示,所述旋流子(6)的出气口(16)穿过上花板(4),并固定在上花板(4)上,四周密封。如图4所示,所述旋流子(6)的排油口(17)穿过下花板(5),并固定在下花板(5)上,四周密封。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筒体(13)与锥体(14)对接,进气口(15)与筒体(13)侧壁对接,出气口(16)插入筒体(13)内部,并与筒体(13)顶部焊接,排油口(17)与锥体(14)底部对接。本技术及可做为其它废气处理设施的与处理设备,也可单独做为废气净化设备,计算精确时,分离效率可达95%以上。所述旋流子的材质可以是普通钢、合金钢、不锈钢、铜合金、铝合金等适合的所有金属材料,也可以是陶瓷、塑料等非金属材料。所述中箱体排油管及油封、下箱体排油管及油封在使用前均需要往油封内注满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各种改型和改变。因此,本技术覆盖了落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的范围内的各种改型和改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多管旋流式油雾净化器,主要由上箱体、中箱体、下箱体、上花板、下花板、旋流子、进口法兰、出口法兰、中箱体排油管及油封、下箱体排油管及油封、排污管和底座组成,其特征是:所述上花板,通过法兰连接或焊接在上箱体与中箱体中间,开有与旋流子数量相等的圆孔,固定旋流子上端,隔离上箱体与中箱体;所述下花板,通过法兰连接或焊接在中箱体与下箱体中间,开有与旋流子数量相等的圆孔,固定旋流子下端,隔离中箱体与下箱体;所述旋流子,由钢板焊接而成,废气由中间侧壁进入,从上部出气口排出,油沿内壁下流,并经下部排油管排出。

【技术特征摘要】
1.多管旋流式油雾净化器,主要由上箱体、中箱体、下箱体、上花板、下花板、旋流子、进口法兰、出口法兰、中箱体排油管及油封、下箱体排油管及油封、排污管和底座组成,其特征是:所述上花板,通过法兰连接或焊接在上箱体与中箱体中间,开有与旋流子数量相等的圆孔,固定旋流子上端,隔离上箱体与中箱体;所述下花板,通过法兰连接或焊接在中箱体与下箱体中间,开有与旋流子数量相等的圆孔,固定旋流子下端,隔离中箱体与下箱体;所述旋流子,由钢板焊接而成,废气由中间侧壁进入,从上部出气口排出,油沿内壁下流,并经下部排油管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管旋流式油雾净化器,其特征是:所述上箱体、中箱体、下箱体是一个焊接成的整箱体,或是单件,中间用法兰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管旋流式油雾净化器,其特征是:所述进口法兰,由角钢或钢板焊接而成,并与中箱体焊接,废气由此进入中箱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管旋流式油雾净化器,其特征是:所述出口法兰,由角钢或钢板焊接而成,并与上箱体焊接,废气由此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忠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翰忠环保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