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鹏专利>正文

一种煤泥水处理循环沉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52565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6: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煤泥水处理循环沉淀装置公开了一种通过多层连续阻流沉淀,并采用双层阻流板对煤泥水进行分流阻拦的煤泥水沉淀装置。能够多次进行沉淀,提高沉淀处理效果。其特征在于第一集液箱置于第二集液箱一侧,所述第一集液箱口部高于第二集液箱口部,排出管一端置于第二集液箱另一侧,且和第二集液箱相连通,所述第一集液箱一侧顶部开有多个溢流槽,所述溢流槽的宽度从第一集液箱内侧向外侧逐渐增加,导流板一端置于第一集液箱另一侧,另一端斜向上延伸一段距离,所述第一集液箱的另一侧为斜面,且倾斜角和导流板相同,阻流板置于第一集液箱另一端内壁上,所述上汇集板置于阻流板上侧,下汇集板置于阻流板下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泥水处理循环沉淀装置
本技术一种煤泥水处理循环沉淀装置,涉及一种在湿法洗煤后的煤泥水进行循环过程中,对水内的颗粒物进行多层沉淀的装置,属于煤矿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通过多层连续阻流沉淀,并采用双层阻流板对煤泥水进行分流阻拦的煤泥水沉淀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进行煤矿加工过程中,需要对煤矿进行湿法选煤,将水或水的混合物作为介质,对煤进行分选,分选后的水内夹带着大量的煤粉颗粒以及其他的夹渣物颗粒,在水体内形成污染,直接排放会影响生态环境,因此需要对煤泥水进行处理后再进行排放,现有的处理系统中,浓缩池是漏斗状的结构,通过该结构进行堆料、沉淀,因此在浓缩池内进行沉淀时,需要处于完全静置的状态,以便内部的颗粒能够沉淀在池底,但静置的方式效率较低,浓缩池溢出后,往往还是会含有一定的残留细煤泥,降低了循环水的稀释分选效果,还延长了沉淀时间,大量的煤泥进而污染循环池,影响了循环水的质量,无法利用,增加了运行和维护成本。公开号CN206033341U公开了一种煤泥水处理系统用循环沉淀装置,包括堆料池、浓缩池和循环水池,堆料池的上部设有煤泥进料口,堆料池的下部一侧设有料浆出口,堆料池的一侧还设有浓缩池,浓缩池的下部设有渣浆出口,浓缩池上远离堆料池的一侧设有循环水溢流口和循环水池,循环水池的上部设有溢流口,下部设有渣浆口和循环水出口,中部设有浮动式循环水流出筒,该装置的沉淀效果较差,煤泥水下落时,会激起底部的煤泥,导致煤泥水再度浑浊。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改善上述情况,本技术一种煤泥水处理循环沉淀装置提供了一种通过多层连续阻流沉淀,并采用双层阻流板对煤泥水进行分流阻拦的煤泥水沉淀装置。能够多次进行沉淀,提高沉淀处理效果。本技术一种煤泥水处理循环沉淀装置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一种煤泥水处理循环沉淀装置由导流板、主集渣箱、溢流瓦、排出管、第二集液箱、溢流槽、第一集液箱、阻流板、防护罩、排水槽、挡板、上汇集板、贯穿孔、防隔环和下汇集板组成,第一集液箱置于第二集液箱一侧,所述第一集液箱口部高于第二集液箱口部,排出管一端置于第二集液箱另一侧,且和第二集液箱相连通,所述第一集液箱一侧顶部开有多个溢流槽,所述溢流槽的宽度从第一集液箱内侧向外侧逐渐增加,导流板一端置于第一集液箱另一侧,另一端斜向上延伸一段距离,所述第一集液箱的另一侧为斜面,且倾斜角和导流板相同,阻流板置于第一集液箱另一端内壁上,所述上汇集板置于阻流板上侧,下汇集板置于阻流板下侧,所述上汇集板和阻流板之间形成上汇集槽,且口部朝向导流板,所述下汇集板和阻流板之间形成下汇集槽,所述上汇集板上开有多个贯穿孔,多个防隔环一一对应置于多个贯穿孔内,主集渣箱置于导流板上,所述主集渣箱两侧分别开有多个排水槽,多个挡板分别置于主集渣箱内,所述主集渣箱靠近导流板另一端的一侧为敞口结构,两组溢流瓦分别置于导流板上,且分别位于主集渣箱的两侧,每组溢流瓦由两个溢流瓦组成,防护罩置于导流板上,所述防护罩和主集渣箱相贴合,所述防护罩和导流板之间置有一段距离。使用时,当对煤泥水进行沉淀处理时,首先使导流板对应煤泥水,使煤泥水沿着导流板向下流动,煤泥水沿着导流板流进主集渣箱内,主集渣箱内的挡板对煤泥水中的颗粒物进行阻拦,对煤泥水进行一层过滤,主集渣箱内经过一次过滤的煤泥水通过主集渣箱两侧的排水槽流出,然后经主集渣箱两侧的溢流瓦阻拦后,从防护罩和导流板间的空腔向下流动,溢流瓦对煤泥水中的颗粒物再次进行阻拦,对煤泥水进行二层过滤,二层过滤过的煤泥水沿着导流板流向阻流板,上汇集板和下汇集板对煤泥水中的颗粒物进行阻拦,由于颗粒物较重,下汇集槽内汇集较多的颗粒物,上汇集槽内存在少量的颗粒物和水,进而对煤泥水进行三层过滤,上汇集槽内的煤泥水通过贯穿孔流出,防隔环对煤泥水中的颗粒物进行阻隔,然后经过三层过滤的煤泥水流进第一集液箱内,随着第一集液箱内的煤泥水量的不断增加,当第一集液箱内的煤泥水量达到溢流槽高度时,第一集液箱内的煤泥水经溢流槽逐渐向第二集渣箱内流动,溢流槽对煤泥水中的颗粒物再度进行阻隔,对煤泥水进行四层过滤,并且第一集液箱内的煤泥水中的颗粒物会在第一集液箱内沉淀,最后经过多层过滤的煤泥水流进第二集液箱内,再通过排出管排出,达到通过多层连续阻流沉淀,并采用双层阻流板对煤泥水进行分流阻拦的目的。有益效果。一、能够多次进行沉淀,提高沉淀处理效果。二、利用导流板斜度,使得煤泥水流动,进而对颗粒进行阻拦。三、双层结构的阻流板能够进行分离阻碍,使得颗粒沉淀在下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煤泥水处理循环沉淀装置的立体拆分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煤泥水处理循环沉淀装置主集渣箱的立体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煤泥水处理循环沉淀装置阻流板的立体结构图,其仅仅显示了阻流板的双层结构。附图中其中零件为:导流板(1),主集渣箱(2),溢流瓦(3),排出管(4),第二集液箱(5),溢流槽(6),第一集液箱(7),阻流板(8),防护罩(9),排水槽(10),挡板(11),上汇集板(12),贯穿孔(13),防隔环(14),下汇集板(15)。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一种煤泥水处理循环沉淀装置是这样实现的,由导流板(1)、主集渣箱(2)、溢流瓦(3)、排出管(4)、第二集液箱(5)、溢流槽(6)、第一集液箱(7)、阻流板(8)、防护罩(9)、排水槽(10)、挡板(11)、上汇集板(12)、贯穿孔(13)、防隔环(14)和下汇集板(15)组成,第一集液箱(7)置于第二集液箱(5)一侧,所述第一集液箱(7)口部高于第二集液箱(5)口部,排出管(4)一端置于第二集液箱(5)另一侧,且和第二集液箱(5)相连通,所述第一集液箱(7)一侧顶部开有多个溢流槽(6),所述溢流槽(6)的宽度从第一集液箱(7)内侧向外侧逐渐增加,导流板(1)一端置于第一集液箱(7)另一侧,另一端斜向上延伸一段距离,所述第一集液箱(7)的另一侧为斜面,且倾斜角和导流板(1)相同,阻流板(8)置于第一集液箱(7)另一端内壁上,所述上汇集板(12)置于阻流板(8)上侧,下汇集板(15)置于阻流板(8)下侧,所述上汇集板(12)和阻流板(8)之间形成上汇集槽,且口部朝向导流板(1),所述下汇集板(15)和阻流板(8)之间形成下汇集槽,所述上汇集板(12)上开有多个贯穿孔(13),多个防隔环(14)一一对应置于多个贯穿孔(13)内,主集渣箱(2)置于导流板(1)上,所述主集渣箱(2)两侧分别开有多个排水槽(10),多个挡板(11)分别置于主集渣箱(2)内,所述主集渣箱(2)靠近导流板(1)另一端的一侧为敞口结构,两组溢流瓦(3)分别置于导流板(1)上,且分别位于主集渣箱(2)的两侧,每组溢流瓦(3)由两个溢流瓦(3)组成,防护罩(9)置于导流板(1)上,所述防护罩(9)和主集渣箱(2)相贴合,所述防护罩(9)和导流板(1)之间置有一段距离。使用时,当对煤泥水进行沉淀处理时,首先使导流板(1)对应煤泥水,使煤泥水沿着导流板(1)向下流动,煤泥水沿着导流板(1)流进主集渣箱(2)内,主集渣箱(2)内的挡板(11)对煤泥水中的颗粒物进行阻拦,对煤泥水进行一层过滤,主集渣箱(2)内经过一次过滤的煤泥水通过主集渣箱(2)两侧的排水槽(10)流出,然后经主集渣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煤泥水处理循环沉淀装置,其特征是由导流板、主集渣箱、溢流瓦、排出管、第二集液箱、溢流槽、第一集液箱、阻流板、防护罩、排水槽、挡板、上汇集板、贯穿孔、防隔环和下汇集板组成,第一集液箱置于第二集液箱一侧,排出管一端置于第二集液箱另一侧,且和第二集液箱相连通,所述第一集液箱一侧顶部开有多个溢流槽,导流板一端置于第一集液箱另一侧,另一端斜向上延伸一段距离,阻流板置于第一集液箱另一端内壁上,所述上汇集板置于阻流板上侧,下汇集板置于阻流板下侧,所述上汇集板和阻流板之间形成上汇集槽,且口部朝向导流板,所述下汇集板和阻流板之间形成下汇集槽,所述上汇集板上开有多个贯穿孔,多个防隔环一一对应置于多个贯穿孔内,主集渣箱置于导流板上,所述主集渣箱两侧分别开有多个排水槽,多个挡板分别置于主集渣箱内,所述主集渣箱靠近导流板另一端的一侧为敞口结构,两组溢流瓦分别置于导流板上,且分别位于主集渣箱的两侧,每组溢流瓦由两个溢流瓦组成,防护罩置于导流板上,所述防护罩和主集渣箱相贴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泥水处理循环沉淀装置,其特征是由导流板、主集渣箱、溢流瓦、排出管、第二集液箱、溢流槽、第一集液箱、阻流板、防护罩、排水槽、挡板、上汇集板、贯穿孔、防隔环和下汇集板组成,第一集液箱置于第二集液箱一侧,排出管一端置于第二集液箱另一侧,且和第二集液箱相连通,所述第一集液箱一侧顶部开有多个溢流槽,导流板一端置于第一集液箱另一侧,另一端斜向上延伸一段距离,阻流板置于第一集液箱另一端内壁上,所述上汇集板置于阻流板上侧,下汇集板置于阻流板下侧,所述上汇集板和阻流板之间形成上汇集槽,且口部朝向导流板,所述下汇集板和阻流板之间形成下汇集槽,所述上汇集板上开有多个贯穿孔,多个防隔环一一对应置于多个贯穿孔内,主集渣箱置于导流板上,所述主集渣箱两侧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鹏
申请(专利权)人:刘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