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易实用负压引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52470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6: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引流装置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简易实用负压引流装置,包括注射器,注射器的顶端设有注射头,且注射头与注射器的内部连通,注射头上设有软管,注射器内设有主活塞棒,主活塞棒伸入注射器内部的一端设有活塞,且活塞与注射器的内壁紧密贴合,注射器底部两侧均设有侧板,每个侧板下方均设有辅助活塞棒,辅助活塞棒上设有若干捆绳,该简易实用负压引流装置,通过主活塞棒上的活塞使得注射器内形成负压,注射器制成的负压引流装置不仅体积较小,取材方便,且能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调节板与挡板均呈扇形,并通过引流管上的缺口控制调节板与引流管扇形开口的位置,便于调节装置的开启和闭合。

A Simple and Practical Negative Pressure Drainag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简易实用负压引流装置
本技术涉及引流装置
,具体为一种简易实用负压引流装置。
技术介绍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用于治疗创面的一项新技术,它利用生物半透膜使开放创面封闭,使用专用负压机产生一定的负压,通过引流管和敷料作用于清创后的创面,目前的研究证明,该疗法能够加速创面部位的血液循环,显著促进新生血管进入创面,刺激肉芽组织的生长,充分引流,减轻水肿,减少污染,抑制细菌生长,能够直接加快创面愈合,或为手术修复创造条件,是一种高效、简单、经济,促进创面愈合的纯物理疗法。目前,负压引流装置在儿童甲状舌骨囊肿、人工耳蜗、乳突等术后引流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现有的负压引流装置体积较大,价格昂贵,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简易的负压引流装置不便于控制引流软管的开合,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简易实用负压引流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易实用负压引流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负压引流装置体积较大和不便于控制引流软管开合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简易实用负压引流装置,包括注射器,所述注射器的顶端设有注射头,且所述注射头与所述注射器的内部连通,所述注射头上设有软管,所述注射器内设有主活塞棒,所述主活塞棒伸入所述注射器内部的一端设有活塞,且所述活塞与所述注射器的内壁紧密贴合,所述注射器底部两侧均设有侧板,每个所述侧板下方均设有辅助活塞棒,所述辅助活塞棒上设有若干捆绳,所述注射器的外表面还设有刻度线。优选的,所述软管与所述注射头过盈配合。优选的,所述捆绳设有2-4个,且呈线性等间距排列。优选的,所述注射头上设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引流管、插接管和指环,所述引流管的底部设有缺口,位于所述插接管顶端管口位置处设有挡板,且所述挡板与所述插接管的管壁紧密粘接,所述指环的一端紧密粘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远离所述指环的一端紧密粘接有调节板。优选的,所述调节板通过所述缺口伸入所述引流管内,且所述连接块通过所述缺口与所述引流管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挡板的上表面设有防滑垫,且所述防滑垫与所述挡板的上表面紧密粘接。优选的,所述缺口的横截面呈扇形,且横截面扇形的圆心角为180度,所述挡板和所述调节板的横截面均呈扇形,且横截面扇形的圆心角相同,均设为180-270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简易实用负压引流装置,通过主活塞棒上的活塞使得注射器内形成负压,注射器制成的负压引流装置不仅体积较小,取材方便,且能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2.该简易实用负压引流装置,调节板与挡板均呈扇形,并通过引流管上的缺口控制调节板与引流管扇形开口的位置,便于调节装置的开启和闭合。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注射器的结构拆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注射器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调节装置的结构拆分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缺口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注射器;11、注射头;111、软管;12、主活塞棒;121、活塞;13、侧板;14、辅助活塞棒;141、捆绳;15、刻度线;2、调节装置;21、引流管;211、缺口;22、插接管;221、挡板;222、防滑垫;23、指环;231、连接块;232、调节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实施例1一种简易实用负压引流装置,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注射器1,注射器1的顶端设有注射头11,且注射头11与注射器1的内部连通,注射头11上设有软管111,注射器1内设有主活塞棒12,主活塞棒12伸入注射器1内部的一端设有活塞121,且活塞121与注射器1的内壁紧密贴合,注射器1底部两侧均设有侧板13,每个侧板13下方均设有辅助活塞棒14,辅助活塞棒14上设有若干捆绳141,注射器1的外表面还设有刻度线15。本实施例中,软管111与注射头11过盈配合,便于软管111对患儿的创面进行清理。进一步的,捆绳141设有2-4个,且呈线性等间距排列,本实施例中捆绳141的个数优选为3个,便于将主活塞棒12与两个辅助活塞棒14进行固定。除此之外,软管111采用橡胶材质,该材质具有良好的耐磨耐腐蚀性,且质地较软,成本较低等优点,延长软管111的使用寿命。本实施例中,将注射头11密封,并将活塞121利用主活塞棒12向下拉伸,使得注射器1内形成负压,将两个辅助活塞棒14的顶端与注射器1两侧的侧板13抵住,辅助活塞棒14的底端与主活塞棒12的上表面抵住,便于对主活塞棒12进行限位,并利用捆绳141将辅助活塞棒14和主活塞棒12进行捆绑固定,以此便能实现注射器1内保持负压状态,当对患儿的创面进行清理时,将软管111的一端与注射器1的注射头11进行过盈配合,并将软管111的另一端置入患儿的术腔内进行清理,注射器1内形成的负压在大气压力下,将术腔内的脓液吸取至注射器1内,注射器1体积较小,且取材方便,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解决负压引流装置体积较大的问题。实施例2作为本技术的第二种实施例,为了便于控制引流软管开合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人员对注射头11的结构作出改进,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如图4、图5和图6所示,注射头11上设有调节装置2,调节装置2包括引流管21、插接管22和指环23,引流管21的底部设有缺口211,位于插接管22顶端管口位置处设有挡板221,且挡板221与插接管22的管壁紧密粘接,指环23的一端紧密粘接有连接块231,连接块231远离指环23的一端紧密粘接有调节板232。本实施例中,调节装置2整体采用硬塑料材质,该材质具有良好的耐磨耐腐蚀性,且结构稳固,成本较低等优点,延长调节装置2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调节板232通过缺口211伸入引流管21内,且连接块231通过缺口211与引流管21滑动连接,便于通过调节板232调节挡板221一侧开口的闭合。除此之外,挡板221的上表面设有防滑垫222,且防滑垫222与挡板221的上表面紧密粘接,防滑垫222采用橡胶材质,该材质具有良好的耐磨耐腐蚀性,且防滑效果和密封效果较好等优点,延长防滑垫222的使用寿命。具体的,缺口211的横截面呈扇形,且横截面扇形的圆心角为180度,便于连接块231在缺口221内滑动,控制挡板221上开口的闭合。值得说明的是,挡板221和调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简易实用负压引流装置,包括注射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器(1)的顶端设有注射头(11),且所述注射头(11)与所述注射器(1)的内部连通,所述注射头(11)上设有软管(111),所述注射器(1)内设有主活塞棒(12),所述主活塞棒(12)伸入所述注射器(1)内部的一端设有活塞(121),且所述活塞(121)与所述注射器(1)的内壁紧密贴合,所述注射器(1)底部两侧均设有侧板(13),每个所述侧板(13)下方均设有辅助活塞棒(14),所述辅助活塞棒(14)上设有若干捆绳(141),所述注射器(1)的外表面还设有刻度线(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简易实用负压引流装置,包括注射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器(1)的顶端设有注射头(11),且所述注射头(11)与所述注射器(1)的内部连通,所述注射头(11)上设有软管(111),所述注射器(1)内设有主活塞棒(12),所述主活塞棒(12)伸入所述注射器(1)内部的一端设有活塞(121),且所述活塞(121)与所述注射器(1)的内壁紧密贴合,所述注射器(1)底部两侧均设有侧板(13),每个所述侧板(13)下方均设有辅助活塞棒(14),所述辅助活塞棒(14)上设有若干捆绳(141),所述注射器(1)的外表面还设有刻度线(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实用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111)与所述注射头(11)过盈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实用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捆绳(141)设有2-4个,且呈线性等间距排列。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实用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头(11)上设有调节装置(2),所述调节装置(2)包括引流管(21)、插接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颖刘燕赵慧蓉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市儿童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