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枕颌带牵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523762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6:30
一种组合式枕颌带牵引装置,包括支架,支架上设有滑轮架,滑轮架上设有滑轮,牵引绳一端与枕颌带固定连接,牵引绳另一端穿过滑轮与重物连接;支架上设有用于与床架连接的挂钩,挂钩上设有导向轮固定架,导向轮固定架上设有导向轮,牵引绳连接枕颌带的一端穿过导向轮。牵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枕颌带固定在患者的下颌部位;2)安装支架、滑轮架和自拉紧装置;3)将卷绕在卷筒上的牵引绳与枕颌带连接;4)安装配重,根据牵引要求使自拉紧装置中的电机收紧或放松卷筒,使摆杆位于合适的倾角;采用上述结构及方法,能够实现可靠的枕颌带牵引质量,并且实现牵引力的自动化变换调节。

A combined occipitomaxillofacial belt trac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式枕颌带牵引装置
本技术涉及枕颌牵引装置领域,特别是一种组合式枕颌带牵引装置。
技术介绍
枕颌带牵引是治疗颈椎病和颈椎相关疾病的常用方法,适用于颈椎骨折脱位,颈椎间盘突出和神经根型颈椎病。其牵引方法为:利用枕颌带拖住下颌和枕骨粗隆部,向头顶方向牵引。牵引时,使枕颌带两上端分开,保持比头稍宽的距离。患者仰卧位持续牵引,牵引重量不超过5千克,通常为2-3千克,牵引一般分为坐位和卧位两种姿势,住院病人通常选用卧位牵引。目前的临床治疗中,枕颌带牵引时缺乏一套完整配套使用的牵引装置,在卧位牵引过程中,多采用砝码作为牵引力来源,变换牵引力大小时需要更换砝码重量,非常麻烦,并且当枕颌带脱落时,砝码会落下,容易砸到人或物品,枕颌带牵引过程中需考虑患者年龄、肌肉发达程度、采用的牵引种类、牵引的部位、受伤的时间长短、创伤范围、程度与类型等因素遵医嘱而定。同时牵引过程中需要调节牵引力而达到最优的牵引治疗效果,以此提高患者康复速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组合式枕颌带牵引装置,能够实现可靠的枕颌带牵引质量,并且实现牵引力的自动化变换调节。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组合式枕颌带牵引装置,包括支架,支架上设有滑轮架,滑轮架上设有滑轮,牵引绳一端与枕颌带固定连接,牵引绳另一端穿过滑轮与重物连接;支架上设有用于与床架连接的挂钩,挂钩上设有导向轮固定架,导向轮固定架上设有导向轮,牵引绳连接枕颌带的一端穿过导向轮。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支架与第一固定杆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杆另一端与支撑杆一端通过第一锁紧关节连接,支撑杆另一端通过第二锁紧关节滑轮架连接。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第一锁紧关节和第二锁紧关节的结构为:两个套筒与螺栓套接,在套筒的端面设有互相咬合的齿,通过拧紧螺母使两个套筒的端面互相咬合,两个套筒分别与不同的杆件固定连接。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导向轮通过轮轴固定设置在导向轮固定架内,导向轮固定架其中一个侧壁内壁上设有定位凹槽,另一个侧壁上设有条形孔,轮轴一端穿过条形孔和导向轮后设置在定位凹槽内,轮轴位于导向轮固定架外的一端上设有凸钮,轮轴位于导向轮固定架内的一段上设有环形板,环形板与导向轮固定架侧壁之间设有弹簧,环形板设置在导向轮和凸钮之间。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重物为砝码,砝码与牵引绳固定连接;或者为,摆杆一端与第二固定杆一端铰接,第二固定杆与支架固定连接,摆杆自由端上设有配重,摆杆的自由端与牵引绳以可调节长度的方式固定连接。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重物结构为:摆杆的一端与支架之间通过铰座连接,摆杆的另一端设有自拉紧装置和配重。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自拉紧装置中,轴承座与摆杆固定连接,转轴可转动的支承在轴承座上,卷筒与转轴固定连接,蜗轮与转轴固定连接,蜗杆与蜗轮啮合连接,蜗杆与电机固定连接;牵引绳卷绕在卷筒上。优选的方案中,还设有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与伺服电机电连接,控制装置内设有单片机,单片机型号为STC89C51。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组合式枕颌带牵引装置,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重物能够实现对患者颈部的牵引,对抗肌肉、肌腱和韧带所造成的软组织张力,以及软组织肿胀造成的静水压,减轻疼痛,最终达到牵引和维持骨折复位、促进骨折愈合的目的。;(2)优选采用的自拉紧装置能够实现智能化的牵引力调节,从而达到根据设定时间段调节牵引力的目的,提升治疗效果;(3)优选采用的导向轮固定架和导向轮实现了牵引力的水平,根据不同患者的头部大小情况,可以保证导向轮位于患者头部正上方,从而保证牵引力的水平,避免牵引力与下颌之间存在夹角造成的牵引效果不佳甚至产生压疮等副作用的情况。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优选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左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自拉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导向轮固定架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控制装置的电路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电机控制模块的电路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电机测速模块的电路示意图。图中:支架1,挂钩101,第一锁紧关节102,第二锁紧关节103,支撑杆104,第一固定杆105,滑轮架2,滑轮201,枕颌带3,牵引绳4,砝码5,摆杆6,第二固定杆7,自拉紧装置8,卷筒801,轴承座802,蜗轮803,转轴804,蜗杆805,联轴器806,伺服电机807,床架9,铰座10,配重11,控制装置12,主控模块121,输入模块122,功率模块123,电机控制模块124,测速模块125,导向轮固定架13,导向轮14,轮轴15,环形板16,弹簧17,凸钮18,定位凹槽19。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中,一种组合式枕颌带牵引装置,包括支架1,支架1上设有滑轮架2,滑轮架2上设有滑轮201,牵引绳4一端与枕颌带3固定连接,牵引绳4另一端穿过滑轮201与重物连接;支架1上设有用于与床架9连接的挂钩101,挂钩101上设有导向轮固定架13,导向轮固定架13上设有导向轮14,牵引绳4连接枕颌带3的一端穿过导向轮14。通过重物牵引实现对患者下颌部的牵引治疗。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的支架1与第一固定杆105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杆105另一端与支撑杆104一端通过第一锁紧关节102连接,支撑杆104另一端通过第二锁紧关节103滑轮架2连接。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第一锁紧关节102和第二锁紧关节103的结构为:两个套筒与螺栓套接,在套筒的端面设有互相咬合的齿,通过拧紧螺母使两个套筒的端面互相咬合,两个套筒分别与不同的杆件固定连接。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导向轮14通过轮轴15固定设置在导向轮固定架13内,导向轮固定架13其中一个侧壁内壁上设有定位凹槽19,另一个侧壁上设有条形孔,轮轴15一端穿过条形孔和导向轮14后设置在定位凹槽19内,轮轴15位于导向轮固定架13外的一端上设有凸钮18,轮轴15位于导向轮固定架13内的一段上设有环形板16,环形板16与导向轮固定架13侧壁之间设有弹簧17,环形板16设置在导向轮14和凸钮18之间。实施例3:在实施例1和2的基础上,所述的重物为砝码5,砝码5与牵引绳4固定连接;实施例4:在实施例1和2的基础上,所述的重物为为,摆杆6一端与第二固定杆7一端铰接,第二固定杆7与支架1固定连接,摆杆6自由端上设有配重11,摆杆6的自由端与牵引绳4以可调节长度的方式固定连接。在此结构下,调节摆杆6与支架1之间的夹角即可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遵医嘱实现不同牵引力的调节,相对于采用砝码来说,牵引力调节更加方便,无需反复更换砝码。实施例5: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所述的重物的结构为:摆杆6的一端与支架1之间通过铰座10连接,摆杆6的另一端设有自拉紧装置8和配重11。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自拉紧装置8中,轴承座82与摆杆6固定连接,转轴84可转动的支承在轴承座82上,卷筒81与转轴84固定连接,蜗轮83与转轴84固定连接,蜗杆85与蜗轮83啮合连接,蜗杆85与电机固定连接;牵引绳4卷绕在卷筒81上。实施例6: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如图还设有控制装置12,控制装置12与伺服电机87电连接,控制装置12内设有单片机,单片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式枕颌带牵引装置,包括支架(1),其特征是:支架(1)上设有滑轮架(2),滑轮架(2)上设有滑轮(201),牵引绳(4)一端与枕颌带(3)固定连接,牵引绳(4)另一端穿过滑轮(201)与重物连接;支架(1)上设有用于与床架(9)连接的挂钩(101),挂钩(101)上设有导向轮固定架(13),导向轮固定架(13)上设有导向轮(14),牵引绳(4)连接枕颌带(3)的一端穿过导向轮(1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枕颌带牵引装置,包括支架(1),其特征是:支架(1)上设有滑轮架(2),滑轮架(2)上设有滑轮(201),牵引绳(4)一端与枕颌带(3)固定连接,牵引绳(4)另一端穿过滑轮(201)与重物连接;支架(1)上设有用于与床架(9)连接的挂钩(101),挂钩(101)上设有导向轮固定架(13),导向轮固定架(13)上设有导向轮(14),牵引绳(4)连接枕颌带(3)的一端穿过导向轮(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枕颌带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1)与第一固定杆(105)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杆(105)另一端与支撑杆(104)一端通过第一锁紧关节(102)连接,支撑杆(104)另一端通过第二锁紧关节(103)滑轮架(2)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枕颌带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锁紧关节(102)和第二锁紧关节(103)的结构为:两个套筒与螺栓套接,在套筒的端面设有互相咬合的齿,通过拧紧螺母使两个套筒的端面互相咬合,两个套筒分别与不同的杆件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枕颌带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向轮(14)通过轮轴(15)固定设置在导向轮固定架(13)内,导向轮固定架(13)其中一个侧壁内壁上设有定位凹槽(19),另一个侧壁上设有条形孔,轮轴(15)一端穿过条形孔和导向轮(14)后设置在定位凹槽(19)内,轮轴(15)位于导向轮固定架(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静兰刘琼詹鸿静崔克雄郭庆李友琼黄丽丹王路李娜朱华
申请(专利权)人: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