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耀辉专利>正文

充气抽液多用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2177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充气抽液多用泵,由泵座、泵体、活塞、活塞杆以及进气(液)口、出气(液)口等构成。内活塞和外活塞固定连接而成,内活塞在行程方向开有通孔并在其中部设有环形凹槽,槽内放有可上下移动的密封元件。内缸与外缸相套而成。不论活塞是上行还是下行,该泵均有气(液)体排出,从而大大提高泵的工作效率。排气(液)压力高达15个大气压以上。该泵还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便于携带,装拆方便等特点。(*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充气或抽液的多功能机械泵。现有技术中,用于充气、抽液的机械泵,一般由泵座、泵筒、活塞及活塞杆等几部分组成。这种泵活塞上、下运动一次即二个行程,只对气体或液体产生一次压力,因此使用效率低。中国专利局91年1月16日公告的双作用压力泵(公告号CN2069491U)采取将压力泵的活塞分成上、下两层,两层间有一个活塞环槽,活塞内的下层上开设若干个通气(液)小孔等措施,使活塞上、下一次的两个行程均对气体或液体产生压力,以提高压力泵的使用效果,但这种泵的活塞上行程和下行程对气体或液体产生的压力大小不一致,容易产生冲击力,使用范围受到限止,尤其不适于大流量的气体或液体的场合。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活塞上、下行程均能进行充气或抽液,并且压力高、压力稳定,适用于大流量气体或液体场合的高效多用泵。本专利技术是由泵座、泵体、活塞、活塞杆、进气(液)口、出气(液)口等构成,其主要技术方案是活塞由内活塞和外活塞固定连接而成,内活塞与外活塞可以螺纹连接,也可以浇铸成为一体。内活塞中部设有环形凹槽,凹槽内放有可上、下移动的密封元件。内活塞在活塞行程方向开有通孔,当内活塞下行时,密封元件对该通孔不产生影响,内缸下腔的气体或液体经过内活塞的通孔进入内缸的上腔。当内活塞上行时,密封元件将通孔堵住,使内缸的上腔与下腔隔离。泵座的中部设有中空柱管,中空柱管上部开有孔与内缸上腔相通,孔内装有单向阀,只允许内缸上腔的气(液)体进入中空柱管的空腔。中空柱管的下端开有孔与出气(液)腔相通,其上端与内缸盖固定连接。中空柱管的高度等于活塞的行程。外缸底部至少开有两个孔,其中一个孔与进气(液)口连通,孔内装有单向阀,只允许气(液)从进气(液)口进入外缸内。另一个孔与出气(液)腔相通,孔内也装有单向阀,只允许气(液)流入出气(液)腔。这两个单向阀的工作开启方向相反,保证一个单向阀开启,另一个单向阀关闭。内缸的底部开有孔道与进气(液)口相通。为增加密封性能,提高泵的充气或抽液压力,外活塞和内缸盖的下压板以及内活塞上压板均开有孔,当缸内的压力增大时,通过这些孔,压力直接作用于密封元件,使其挤向缸壁,以提高其密封性能。内活塞中部的槽最好为倒锥形,密封元件的形状与之相吻合,这样有利于提高密封元件导通或堵住内活塞通孔的灵敏度。内泵座与外泵座,中空柱管与内泵座均可分别固定为一体,但为便于安装,它们最好采用螺纹连接。内泵座的内壁高度应保证活塞至上止点时仍与内、外活塞相接触,以使内缸和外缸相隔离。单向阀均设有弹簧,通过调整弹簧的弹力可控制输出气(液)压的压力。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叙述。外泵座1与内泵座41螺纹连接。内泵座41开有两个孔,其中一个孔装有单向阀4,复位弹簧5和螺塞6。通过螺塞6可调整弹簧5的弹力。另一个孔装有单向阀26和复位弹簧25,旋动螺纹衬套27可改变弹簧25的弹力。内泵座41中部螺纹连接中空柱管21。中空柱管21上端固定有内缸盖15,内缸盖15设有密封圈9。中空柱管21上部紧靠内缸盖处开有孔,孔内装有单向阀19和复位弹簧18。松开螺钉10,可方便地更换弹簧18或单向阀19。外活塞8与内活塞22采取螺纹连接。内活塞22中部开有倒圆锥槽,通孔43穿过该槽,槽内放有密封圈23,密封圈23的尺寸较槽的尺寸略小,使之可在槽内上下移动。内活塞22套在中空柱管外侧。泵体16与外泵座1固定连接。泵体16与套管17构成贮气(液)腔。套筒17与内泵座41以及泵体16螺纹连接。套筒17和内泵座内壁20一起构成外缸30,内泵座内壁20与中空柱管21构成内缸32。活塞通过螺栓14与活塞杆37连接。为防止气(液)泄漏,各连接处均设有密封件2、3、11、24、28、42。当活塞杆带动活塞下行时,外缸体积减少,压力增大,最后使单向阀26开启,外缸30内的气(液)流入贮气(液)腔29,从出口35排出。同时,内活塞锥形密封圈23在中空柱管21的摩擦下往上移动,使通孔43导通,气(液)从进口34通过孔36流入内缸下腔32并通过孔43进入内缸上腔33。当活塞上行时,外缸体积增大,气(液)压力不断减少,当减小到一定值,单向阀26复位。气(液)克服单向阀4的弹簧弹力,从进口34流入外缸30内,为下一行程排气(液)作准备。另一方面,随着活塞的上行,内活塞锥形密封圈23在中空柱管21的摩擦下往下移动堵住通孔43,使内缸上腔33的气(液)压力不断上升,最后开启单向阀19,内缸上腔33内的气(液)通过中空柱管的内腔31和其下端的孔流入贮气(液)腔29,并从出气(液)口35排出。为提高密封性能,外缸30以及内缸上腔33的气(液)压可分别通过外活塞下压板孔38,内活塞上压板孔39、内缸盖下压板孔40作用于密封圈12、7、和9,使它们紧贴缸壁。泵体上盖13与泵体16螺纹连接。本专利技术不论活塞是上行程还是下行程,均有气体或液体排出,从而大大提高泵的工作效率,排气(液)的压力可达15个大气压以上。本专利技术还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便于携带、装拆方便等特点。动力可采用人力或电力等,广泛适用于打气、抽气、抽液、加液等场合,做到一泵多用。权利要求1.一种由泵座、泵体16、活塞、活塞杆37、进气(液)口34和出气(液)口35组成的充气抽液多用泵,其特征在于a、活塞由内活塞22和外活塞8固定连接而成,内活塞22中部开有环形凹槽,凹槽内放有可上下移动的密封元件23,内活塞22在行程方向开有穿过环形凹槽的通孔43;b、泵座中部设有中空柱管21,其上端与内缸盖15固定连接,下端开有孔与出气(液)腔29相通,中空柱管21上部开有孔与其内腔连通,并设有单向阀19;c、内缸32开有孔36与进气(液)口34连通,外缸30底部至少开有两个孔,其中一个孔与进气(液)口34连通,并装有单向阀4,另一个孔与出气(液)腔29连通并装有单向阀26,单向阀4的工作开启方向与单向阀26的工作开启方向相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泵,其特征在于外活塞8和内缸盖15的下压板以及内活塞22的上压板均开有孔38、40、39连通密封元件。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多用泵,其特征在于内活塞22中部的槽为倒圆锥形,密封元件23的形状与之相吻。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用泵,其特征在于内泵座41与外泵座1,中空柱管21与内泵座41均为螺纹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多用泵,泵座内壁的20高度应保证活塞至上止点仍与内活塞22、外活塞8相接触,以使内缸32和外缸30相隔离。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多用泵,其特征在于单向阀4设有可调节弹簧5弹力的螺塞6,单向阀26设有可调节弹簧25弹力的螺纹衬套27。全文摘要一种充气抽液多用泵,由泵座、泵体、活塞、活塞杆以及进气(液)口、出气(液)口等构成。内活塞和外活塞固定连接而成,内活塞在行程方向开有通孔并在其中部设有环形凹槽,槽内放有可上下移动的密封元件。内缸与外缸相套而成。不论活塞是上行还是下行,该泵均有气(液)体排出,从而大大提高泵的工作效率。排气(液)压力高达15个大气压以上。该泵还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便于携带,装拆方便等特点。文档编号F04B19/00GK1067482SQ91103759公开日1992年12月30日 申请日期1991年6月4日 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由泵座、泵体16、活塞、活塞杆37、进气(液)口34和出气(液)口35组成的充气抽液多用泵,其特征在于:a、活塞由内活塞22和外活塞8固定连接而成,内活塞22中部开有环形凹槽,凹槽内放有可上下移动的密封元件23,内活塞22在行程方向开有穿过环形凹槽的通孔43;b、泵座中部设有中空柱管21,其上端与内缸盖15固定连接,下端开有孔与出气(液)腔29相通,中空柱管21上部开有孔与其内腔连通,并设有单向阀19;c、内缸32开有孔36与进气(液)口34连通,外缸30底部至少开有两个孔,其中一个孔与进气(液)口34连通,并装有单向阀4,另一个孔与出气(液)腔29连通并装有单向阀26,单向阀4的工作开启方向与单向阀26的工作开启方向相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耀辉钟苏华
申请(专利权)人:陈耀辉钟苏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6[中国|江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