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贝类下降流高密度采苗设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20586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6: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贝类下降流高密度采苗设施,采苗框设置在水槽中、底部设有底网,框架与水槽可相对移动地连接,拨水板连接于框架上,并位于底网的下方;翻斗及配重分别位于水槽的两端,翻斗的下方设有储水箱,翻斗的底部铰接于水槽或储水箱上,翻斗的上部及配重通过滑轮组件分别与框架的两端相连;翻斗的上方设有与水槽内连通的回水管路,采苗框的上方设有与生物净化器连通的进水管路,该生物净化器通过提水管路与储水箱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根据贝类幼虫附着变态时期的生活习性采用了下降流养殖工艺,可以大大提高无基采苗的成功率,在有基条件下能利于幼虫选择基质和附着变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贝类下降流高密度采苗设施
本技术属于水产养殖工程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贝类下降流高密度采苗设施。
技术介绍
贝类幼虫经过一段时间的浮游期,通常要经历附着变态,从浮游生活转变为固着、附着、底栖、埋栖等非浮游生活状态,这一过程也是进行贝类苗种繁育的重要环节,通常称这一过程为采苗过程。以巴菲蛤、文蛤、菲律宾蛤仔、中国蛤蜊等贝类进行采苗为例,当贝类幼虫发育至出现眼点幼虫时,须在育苗池底部铺沙或在池内悬挂附着基为幼虫附着提供场所([1]张成飞等.文蛤育苗技术[J].水产养殖,2017,38(12):28-29.[2]吴陈州,方镇熔.文蛤人工育苗技术研究[J].中国水产,2009(05):42-44.[3]侯洪建等.文蛤人工育苗技术[J].齐鲁渔业,2006(03):12-13.[4]李广毅.菲律宾蛤仔室内小水体人工育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7(07):241+246.),以保证采苗过程顺利完成,也有少数采用无附着基采苗的方式([5]闫喜武等.中国蛤蜊人工育苗技术的初步研究[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10,25(01):41-44.[6]林志华等.文蛤工厂化育苗技术[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2(03):242-247.)。上述传统采苗工艺需要在原育苗池内进行,有基采苗方式苗种采集过程不易观察,附着基的铺设和收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无基采苗方式需要经常倒池,或者采苗率较低,同样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这两种采苗方式单位水体采苗效率低,每平方育苗池采苗量通常仅有数万粒。这种大排大换水的采苗方式,在生产过程严重受制于外海水质条件,高温、降雨以及突发水质事件对生产往往会造成严重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生产中遇到的采苗工艺问题和水质受制于自然气候条件的环境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贝类下降流高密度采苗设施。该采苗设施基于循环水养殖模式,可将进入眼点期的贝类幼虫集中到设施内完成采苗过程,有基无基均可方便实现,操作管理简单,眼点幼虫发育至稚贝全过程无需倒池换水,水体循环利用,水温盐度可控可调,采苗过程便于观察,稚贝收集方便,极大的节省了厂房运行和日常管理成本。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技术的贝类下降流高密度采苗设施包括水槽、采苗框、拨水装置、翻斗、配重、回水管路、储水箱、提水管路、生物净化器、进水管路及滑轮组件,其中采苗框设置在水槽中、底部设有底网,所述拨水装置包括框架及拨水板,该框架与水槽可相对移动地连接,所述拨水板连接于框架上,并位于所述底网的下方;所述翻斗及配重分别位于水槽的两端,该翻斗的下方设有带过滤功能的储水箱,所述翻斗的底部铰接于水槽或储水箱上,翻斗的上部及配重通过滑轮组件分别与所述框架的两端相连;所述翻斗的上方设有与水槽内连通的回水管路,所述采苗框的上方设有与生物净化器连通的进水管路,该生物净化器通过提水管路与所述储水箱连通;其中:所述水槽上设有导轨,框架通过滚轮与该导轨滚动连接,所述拨水板通过U型架安装在框架上;所述框架的两端均设有连杆,翻斗的上部及配重通过绳索绕过滑轮组件后分别与两端的连杆连接;所述水槽的顶部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有导轨,所述框架为两根,每根框架上均安装有所述滚轮,每根框架均通过各自安装的滚轮沿同侧的导轨运动;两根所述框架之间通过连杆相连;所述U型架的两端车丝,通过螺母固定在所述框架上;所述采苗框包括采苗框架、底网及底网固定件,该采苗框架设置在水槽内,所述底网通过底网固定件可拆卸地安装在采苗框架的底部;所述采苗框为至少一个,每个采苗框的底网的下方均设有一个拨水板;所述滑轮组件包括定滑轮及动滑轮,所述水槽的两端均设有定滑轮,翻斗所在的一端设有动滑轮;所述框架的两端均连接有绳索,翻斗所在一端的绳索绕过该端的定滑轮、动滑轮后连接于水槽上,所述动滑轮的轮轴通过绳索与翻斗的上部相连;另一端的绳索绕过该端定滑轮后与所述配重相连;所述拨水板在翻斗内水重力和配重的作用下往复拨水,在所述采苗框的底网附近形成扰动的水流;所述动滑轮实现拨水板运行行程为翻斗运行行程的两倍;所述储水箱包括箱体A、隔板及冲孔板,该箱体A上方开口,所述冲孔板通过隔板安装在箱体A内,该冲孔板与箱体A的底面之间留有空间,所述冲孔板上设有过滤材料;所述提水管路的两端分别与储水箱及生物净化器相连通,该提水管路上分别设有水泵、溢流控制阀及流量计A,所述储水箱内的水通过水泵泵入生物净化器内;所述进水管路的一端与生物净化器相连通,另一端连通有与所述采苗框数量相同的水流分散管,该水流分散管位于采苗框的上方,所述水流分散管上安装有流量计B;所述生物净化器包括箱体B、液位管、观察窗、曝气管、溢流管、排污管、进水管、出水口、出水主管、盖板及光源固定轴,该箱体B的顶部可拆卸地安装有盖板,在箱体B内装有生物载体填料,该箱体B内的底部设有将空气中的氧向箱体B内的水转移的曝气管,所述箱体B上的进水管与提水管路相连、出水口与进水管路相连;所述出水主管的上端靠近箱体B的顶部,下端与所述出水口相连,所述排污管设置于箱体B的下部,所述溢流管的上端位于出水主管上端的上方,该溢流管的下端与所述排污管连通;所述箱体B内设有光源固定轴,该光源固定轴上安装有光源;所述箱体B上分别设有液位管及观察窗。本技术的优点与积极效果为:1.本技术根据贝类幼虫附着变态时期的生活习性采用了下降流养殖工艺,可以大大提高无基采苗的成功率,在有基条件下能利于幼虫选择基质和附着变态。2.本技术的拨水装置为机械式自动反冲装置,耐海水腐蚀、运行稳定、避免了电子器件在海水养殖设施中易损坏的风险;滑轮组件的设计在有效降低设备高度的前提下保证了拨水板全覆盖底网,反冲无死角。3.本技术的生物净化器提供了微藻活力维持必须的光照条件,增加了循环水系统运行的稳定性。4.本技术的全套循环水系统采用一次提水技术,水力运行稳定,可靠性高,维护管理简单。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图3为本技术拨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生物净化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水槽;2为采苗框,201为采苗框架,202为底网,203为底网固定件;3为拨水装置,301为框架,302为滚轮,303为拨水板,304为导轨,305为U型架,306为连杆;4.为翻斗,5为配重,6为回水管路;7为储水箱,701为箱体A,702为隔板,703为冲孔板;8为提水管路,801为水泵,802为溢流控制阀,803为流量计A;9为生物净化器,901为箱体B,902为液位管,903为观察窗,904为曝气管,905为溢流管,906为排污管,907为进水管,908为出水口,909为出水立管,9010为盖板,9011为光源固定轴;10为进水管路,1001为流量计B,1002为水流分散管;11为滑轮组件,1101为定滑轮,1102为动滑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如图1~4所示,本技术包括水槽1、采苗框2、拨水装置3、翻斗4、配重5、回水管路6、储水箱7、提水管路8、生物净化器9、进水管路10及滑轮组件11,其中水槽1呈长方体,底部具有3°~5°的坡度,在水槽1内设有至少一个采苗框2;本实施例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贝类下降流高密度采苗设施,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槽(1)、采苗框(2)、拨水装置(3)、翻斗(4)、配重(5)、回水管路(6)、储水箱(7)、提水管路(8)、生物净化器(9)、进水管路(10)及滑轮组件(11),其中采苗框(2)设置在水槽(1)中、底部设有底网(202),所述拨水装置(3)包括框架(301)及拨水板(303),该框架(301)与水槽(1)可相对移动地连接,所述拨水板(303)连接于框架(301)上,并位于所述底网(202)的下方;所述翻斗(4)及配重(5)分别位于水槽(1)的两端,该翻斗(4)的下方设有带过滤功能的储水箱(7),所述翻斗(4)的底部铰接于水槽(1)或储水箱(7)上,翻斗(4)的上部及配重(5)通过滑轮组件(11)分别与所述框架(301)的两端相连;所述翻斗(4)的上方设有与水槽(1)内连通的回水管路(6),所述采苗框(2)的上方设有与生物净化器(9)连通的进水管路(10),该生物净化器(9)通过提水管路(8)与所述储水箱(7)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贝类下降流高密度采苗设施,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槽(1)、采苗框(2)、拨水装置(3)、翻斗(4)、配重(5)、回水管路(6)、储水箱(7)、提水管路(8)、生物净化器(9)、进水管路(10)及滑轮组件(11),其中采苗框(2)设置在水槽(1)中、底部设有底网(202),所述拨水装置(3)包括框架(301)及拨水板(303),该框架(301)与水槽(1)可相对移动地连接,所述拨水板(303)连接于框架(301)上,并位于所述底网(202)的下方;所述翻斗(4)及配重(5)分别位于水槽(1)的两端,该翻斗(4)的下方设有带过滤功能的储水箱(7),所述翻斗(4)的底部铰接于水槽(1)或储水箱(7)上,翻斗(4)的上部及配重(5)通过滑轮组件(11)分别与所述框架(301)的两端相连;所述翻斗(4)的上方设有与水槽(1)内连通的回水管路(6),所述采苗框(2)的上方设有与生物净化器(9)连通的进水管路(10),该生物净化器(9)通过提水管路(8)与所述储水箱(7)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贝类下降流高密度采苗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槽(1)上设有导轨(304),框架(301)通过滚轮(302)与该导轨(304)滚动连接,所述拨水板(303)通过U型架(305)安装在框架(301)上;所述框架(301)的两端均设有连杆(306),翻斗(4)的上部及配重(5)通过绳索绕过滑轮组件(11)后分别与两端的连杆(306)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贝类下降流高密度采苗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槽(1)的顶部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有导轨(304),所述框架(301)为两根,每根框架(301)上均安装有所述滚轮(302),每根框架(301)均通过各自安装的滚轮(302)沿同侧的导轨(304)运动;两根所述框架(301)之间通过连杆(306)相连;所述U型架(305)的两端车丝,通过螺母固定在所述框架(301)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贝类下降流高密度采苗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采苗框(2)包括采苗框架(201)、底网(202)及底网固定件(203),该采苗框架(201)设置在水槽(1)内,所述底网(202)通过底网固定件(203)可拆卸地安装在采苗框架(201)的底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贝类下降流高密度采苗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采苗框(2)为至少一个,每个采苗框(2)的底网(202)的下方均设有一个拨水板(303)。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贝类下降流高密度采苗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组件(11)包括定滑轮(1101)及动滑轮(1102),所述水槽(1)的两端均设有定滑轮(1101),翻斗(4)所在的一端设有动滑轮(1102);所述框架(301)的两端均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天龙李琼珍孙建明张涛张兴志杜以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