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珊瑚礁区底层浮游动物诱捕采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520577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6: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珊瑚礁区底层浮游动物诱捕采集装置,包括上网兜与下网兜,下网兜连接有收集瓶,收集瓶的底部设置有瓶盖,上网兜包括框架,以及覆设于框架上的网衣,网衣上设置有收集口,下网兜为无支架网兜,且与上网兜的网衣无缝隙连接,形成一完整的网兜,框架的四角上设置有活扣,活扣通过一细绳连接有锚。本装置放置在珊瑚礁区,通过拉链来对网具进行打开和闭合来采集样品,通过下网兜底部的收集瓶收集样品。根据研究需要,获得特殊目标时段和足量的珊瑚礁底层浮游动物样品,同时增加了收集到的样品中底层浮游动物的纯度和生物量,减少了底泥和浮游生物的污染,缩短了分选时间,有利于对底层浮游动物样品进行进一步的鉴定计数和后续分析。

A trapping and collecting device for zooplankton at the bottom of coral reef are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珊瑚礁区底层浮游动物诱捕采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珊瑚礁区底层浮游动物诱捕采集装置,利用特制的底层浮游动物诱捕网对底层浮游动物进行诱捕采集。
技术介绍
珊瑚礁生态系统是生物多样性和初级生产力极高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为多种生物提供了优良的栖息环境和食物资源。珊瑚礁生态系统中丰富的底层浮游动物资源对珊瑚礁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起着重要的作用。小型底层浮游动物作为次级消费者,其是将初级生产者向上层营养级的主要传递者,其对不同食物的摄食选择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初级生产向上传递的效率和规模,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基础生产过程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同时小型底层浮游动物又是珊瑚礁鱼类的优质生物饵料,其群落结构影响着大型底层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因此,对小型底层浮游动物摄食生态学的研究有利于了解珊瑚礁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现状,评估珊瑚礁生态系统健康与功能。了解珊瑚礁生态系统中小型底层浮游动物摄食生态学的前提是获得纯净的足量的小型底层浮游动物样品。传统的底层浮游动物采样主要可通过直接拖网(垂直拖网、斜拖网)和采集底泥的方式进行。其中直接拖网仅可从获得从表层到底层的生物样品,而且拖网过程中可能会造成珊瑚损坏,网具破损、遗失,同时造成栖息在珊瑚空隙间的小型底层浮游动物样品的缺失。采集底泥获得更多的是生活在底泥中的生物,且一般需要采集较多底泥才可获得足够的小型底层浮游动物。由于传统的采样方法在复杂的珊瑚礁生态系统中的应用存在局限性,无法采集到足量的纯底层浮游动物样品。所以目前对珊瑚礁生态系统中底层浮游动物,尤其是底游的小型底层浮游动物种类组成、生活节律、摄食情况尚不明确,其在生态系统的地位和功能尚不清,不利于阐释小型底层浮游动物在珊瑚礁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功能及对珊瑚礁生态系统健康与功能的评估。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珊瑚礁区底层浮游动物诱捕采集装置,可以方便获得纯净的珊瑚礁区底层浮游动物样品。为达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珊瑚礁区底层浮游动物诱捕采集装置,包括上网兜与下网兜,所述下网兜的下端可拆卸地连接有收集装置,所述上网兜包括由支架构成的上窄下宽的框架,以及覆设于所述框架上的网衣,所述网衣上设置有可打开或闭合的收集口,所述下网兜为无支架网兜,且与所述上网兜的网衣无缝隙连接,形成一完整的网兜,所述上网兜与下网兜的连接处的支架角上设置有活扣,所述活扣通过细绳连接有锚。进一步地,所述收集装置包括收集瓶,所述收集瓶连接于下网兜,所述收集瓶的底部设置有瓶盖,当需要收集生物样本时,可将收集瓶整体拆下,或者是打开瓶盖将收集瓶内的生物样本倒入其他容器中。进一步地,所述收集装置为海洋生物网的网底管,所述网底管的下端面非中心位置设置有缺口,所述下端面盖有底盖,所述底盖上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相同的缺口,旋转所述底盖可使两缺口重合或错开,从而打开或关闭所述缺口,当需要收集生物样本时,可旋转底盖,打开缺口,将收集的生物样本倒入其他容器内。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包括8个,其中4个构成四方框形结构,其余4个做为棱边,共同构成四角锥形框架,所述活扣设置于四角锥形底部的四个底角。进一步地,所述支架为塑料支架。进一步地,所述网衣上可拆卸地覆盖有一层黑纱,白天采集时,可将黑纱取下,当晚上采集样本时,将黑纱覆盖于网衣上。进一步地,所述收集口上设置有拉链,用于打开或闭合所述收集口。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珊瑚礁区底层浮游动物诱捕采集装置,通过放置在珊瑚礁区,可获得纯净的珊瑚礁区底层浮游动物样品,通过利用拉链来对网具进行打开和闭合来采集样品,通过下网兜底部的收集瓶收集样品。可根据研究需要,获得特殊目标时段和足量的珊瑚礁底层浮游动物样品,同时大大增加了收集到的样品中底层浮游动物样品的纯度和生物量,减少了底泥和浮游生物的污染,缩短了分选时间,有利于对底层浮游样品进行进一步的鉴定计数和后续分析。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珊瑚礁区底层浮游动物诱捕采集装置结构示意图。附图说明:10-上网兜;11-框架;12-收集口;121-拉链;13-网衣;14-活扣;20-下网兜;30-收集瓶;31-收集瓶盖;40-锚。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珊瑚礁区底层浮游动物诱捕采集装置,包括上网兜10与下网兜20。上网兜10包括由塑料支架构成的上窄下宽的框架11,以及覆盖于所述框架上的网衣13,所述网衣13上设置有可打开或闭合的收集口12,收集口上设置有拉链121,当需要采集样品时将拉链121打开,当采集完毕时可将拉链拉121上,防止浮游动物从收集口游出。在夜晚采集样品时,在网衣13上覆盖有黑纱,黑纱通过活结的方式绑于支架覆盖于网衣上,白天采集时,将黑纱拆除。框架11为四角锥形框架,由8个塑料支架构成,其中4个支架做为四方形的底边,其余4个支架做为棱边,共同构成四角锥形结构。四角锥形框架的四个底角上分别设置有活扣14。下网兜20为无支架网兜,且与上网兜10的网衣13无缝连接,形成一完整的网兜。装置放置在海底时,下网兜20折叠放置在底部。下网兜20的下端可拆卸地连接有收集装置。此实施例中,收集装置包括收集瓶30,收集瓶30的底部设置有瓶盖31,采集到的样品收集于收集瓶30内,打开瓶盖31可将样品倒入其他容器内,也可将收集瓶30整体拆下收集样品。收集装置的另一种结构形式可以为:采用海洋生物网的网底管作为收集装置,所述网底管的下端面非中心位置设置有缺口,下端面盖有底盖,底盖上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相同的缺口,旋转底盖可使两缺口重合或错开,从而打开或关闭缺口,当需要收集生物样本时,可旋转底盖,打开缺口,将收集的底层浮游动物样本倒入其他容器内。装置还包括锚40,锚40上设置有开孔,将一细绳穿过锚上的开孔后,可将锚系在四角锥形框架四角的活扣14上。利用本装置进行珊瑚礁底层浮游动物样品采集时,由于装置在下水前是封闭的,潜水员在水底根据实际采样要求找到合适的位置后用锚固定,离开前拉开拉链并将门固定好。等到合适的时间后潜水员再潜到放置装置的位置,将拉链拉上,取出固定锚之后带装置带离水面后立即将诱捕到的浮游动物样品收集起来(根据需要直接用固定液固定或者放入过滤海水中活体培养)。利用该装置能采集到纯净的珊瑚礁区底层浮游动物样品,同时由于浮游动物具有生活节律,其在不同海域,不同季节甚至一天内不同时段的群落结构和摄食情况都存在差异(节律性),因此,根据研究需要,可获得特殊目标时段的珊瑚礁底层浮游动物样品。同时通过适当延长装置放置在水底的时间,有利于采集更多的底层浮游动物样品。该装置有利于对自然环境中珊瑚礁区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和摄食生态学进行系统研究,提高对小型底层浮游动物在珊瑚礁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功能及对珊瑚礁生态系统健康与功能的认识。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专利技术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专利技术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案的专利范围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珊瑚礁区底层浮游动物诱捕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网兜与下网兜,所述下网兜的下端可拆卸地连接有收集装置,所述上网兜包括由支架构成的上窄下宽的框架,以及覆设于所述框架上的网衣,所述网衣上设置有可打开或闭合的收集口,所述下网兜为无支架网兜,且与所述上网兜的网衣无缝隙连接,形成一完整的网兜,所述上网兜与下网兜的连接处的支架角上设置有活扣,所述活扣通过一细绳连接有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珊瑚礁区底层浮游动物诱捕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网兜与下网兜,所述下网兜的下端可拆卸地连接有收集装置,所述上网兜包括由支架构成的上窄下宽的框架,以及覆设于所述框架上的网衣,所述网衣上设置有可打开或闭合的收集口,所述下网兜为无支架网兜,且与所述上网兜的网衣无缝隙连接,形成一完整的网兜,所述上网兜与下网兜的连接处的支架角上设置有活扣,所述活扣通过一细绳连接有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珊瑚礁区底层浮游动物诱捕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装置包括收集瓶,所述收集瓶连接于下网兜,所述收集瓶的底部设置有瓶盖。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珊瑚礁区底层浮游动物诱捕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装置为海洋生物网的网底管,所述网底管的下端面非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涛刘胜胡思敏黄晖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