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路板、连接器组件和线缆束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路板、连接器组件和线缆束。
技术介绍
参照图7,日本特开2004-14800号公报(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形成有差分迹线对920的电路板900。差分迹线对920具有一对第一迹线部921、一对第二迹线部928和联结部930。第一迹线部921、联结部930和第二迹线部928按此顺序联结。联结部930具有一对第一联结部932、一对第三迹线部933、一对通孔934、一对第四迹线部936和一对第二联结部937。联结部930构造成使得第一联结部932、第三迹线部933、通孔934、第四迹线部936和第二联结部937按此顺序联结。在Y方向,第一迹线部921彼此间隔开第一距离,同时第二迹线部928彼此间隔开第二距离。如果在Y方向,第三迹线部933以与第一距离相等的距离彼此隔开布置,同时第四迹线部936以与第二距离相等的距离彼此隔开布置,则与第一迹线部921的差分阻抗和第二迹线部928的差分阻抗中的任一者相比,通孔934的存在减小了从第三迹线部933到第四迹线部936的线路的差分阻抗。这种减小导致联结部930与一对第一迹线部921和一对第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电连接于第一连接对象与第二连接对象之间的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至少包括第一配线层、第二配线层和通孔;所述第一配线层形成有第一端对、第二端对、联结部、一对第一迹线部和一对第二迹线部;所述第一端对构造为与所述第一连接对象连接;所述第二端对构造为与所述第二连接对象连接;所述联结部具有第一联结点对、第二联结点对、内侧迹线部、外侧迹线部和接地导体部;所述内侧迹线部和所述外侧迹线部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联结点对与所述第二联结点对之间;所述内侧迹线部的长度与所述外侧迹线部的长度相等;所述接地导体部布置在所述内侧迹线部与所述外侧迹线部之间;所述一对第一迹线部分别连接于所述第 ...
【技术特征摘要】
2017.12.25 JP 2017-2474251.一种用于电连接于第一连接对象与第二连接对象之间的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至少包括第一配线层、第二配线层和通孔;所述第一配线层形成有第一端对、第二端对、联结部、一对第一迹线部和一对第二迹线部;所述第一端对构造为与所述第一连接对象连接;所述第二端对构造为与所述第二连接对象连接;所述联结部具有第一联结点对、第二联结点对、内侧迹线部、外侧迹线部和接地导体部;所述内侧迹线部和所述外侧迹线部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联结点对与所述第二联结点对之间;所述内侧迹线部的长度与所述外侧迹线部的长度相等;所述接地导体部布置在所述内侧迹线部与所述外侧迹线部之间;所述一对第一迹线部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端对与所述第一联结点对之间;所述一对第一迹线部的长度彼此相等;所述一对第一迹线部保持第一迹线距离彼此平行地延伸;所述一对第一迹线部分别从所述第一联结点对开始沿预定方向延伸;所述一对第二迹线部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端对与所述第二联结点对之间;所述一对第二迹线部的长度彼此相等;所述一对第二迹线部保持第二迹线距离彼此平行地延伸;所述一对第二迹线部分别从所述第二联结点对开始沿与所述预定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配线层形成有接地图案;并且所述接地导体部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接地图案连接。2.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和作为所述第一连接对象的连接器,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户田健太郎,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