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板、连接器组件和线缆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1851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3 10:17
一种电路板、连接器组件和线缆束,电路板用于电连接于第一连接对象与第二连接对象之间,至少包括第一配线层、第二配线层和通孔。第一配线层形成有第一端对、第二端对、联结部、一对第一迹线部和一对第二迹线部。联结部具有第一联结点对、第二联结点对、内侧迹线部、外侧迹线部和接地导体部。内侧迹线部和外侧迹线部分别连接于第一联结点对与第二联结点对之间。内侧迹线部的长度与外侧迹线部的长度相等。接地导体部布置在内侧迹线部与外侧迹线部之间。第二配线层形成有接地图案。接地导体部通过通孔与接地图案连接。连接器组件包括电路板和连接器。连接器包括多个端子。第一端对与端子连接。线缆束包括连接器组件和线缆。线缆与第二端对连接。

Circuit Board, Connector Components and Cable Harn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路板、连接器组件和线缆束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路板、连接器组件和线缆束。
技术介绍
参照图7,日本特开2004-14800号公报(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形成有差分迹线对920的电路板900。差分迹线对920具有一对第一迹线部921、一对第二迹线部928和联结部930。第一迹线部921、联结部930和第二迹线部928按此顺序联结。联结部930具有一对第一联结部932、一对第三迹线部933、一对通孔934、一对第四迹线部936和一对第二联结部937。联结部930构造成使得第一联结部932、第三迹线部933、通孔934、第四迹线部936和第二联结部937按此顺序联结。在Y方向,第一迹线部921彼此间隔开第一距离,同时第二迹线部928彼此间隔开第二距离。如果在Y方向,第三迹线部933以与第一距离相等的距离彼此隔开布置,同时第四迹线部936以与第二距离相等的距离彼此隔开布置,则与第一迹线部921的差分阻抗和第二迹线部928的差分阻抗中的任一者相比,通孔934的存在减小了从第三迹线部933到第四迹线部936的线路的差分阻抗。这种减小导致联结部930与一对第一迹线部921和一对第二迹线部928中每一者之间的阻抗不匹配。相反,专利文献1的差分迹线对920设置有第一联结部932和第二联结部937使得第三迹线部933以大于第一距离的距离彼此隔开布置,同时第四迹线部936以大于第二距离的距离彼此隔开布置。这种布置增加了从第三迹线部933到第四迹线部936的线路的差分阻抗,以防止联结部930与一对第一迹线部921和一对第二迹线部928中每一者之间的阻抗不匹配。另外,如果从第三迹线部933到第四迹线部936的线路的差分阻抗大于预期,则如图7中所示,可通过在各自由第三迹线部933、通孔934和第四迹线部936构成的线路之间布置导电构件950而可调节地减小差分阻抗。需要一种包括设置有差分迹线对的电路板的线缆束,其使得线缆束与配接连接器配接的配接方向垂直于线缆主要延伸的延伸方向。如果将由多根单线组成的线缆弯曲,迫使延伸方向垂直于配接方向,则线缆很大程度上突出到连接器组件外部,使得线缆束整体上尺寸增加。因此,具有这种结构的线缆束是不利的。为了将配接方向布置成垂直于延伸方向而不增加线缆束的尺寸,一种可能的方法是将形成在电路板上的差分迹线弯曲成L形。然而,如果将电路板上的差分迹线修改为简单地弯曲成L形以彼此平行布置,则修改后的差分迹线中的内侧迹线短于修改后的差分迹线中的外侧迹线。因此,在通过修改后的差分迹线的差分信号对之间发生偏斜,从而发生传输错误。抑制偏斜发生的一种可能的方法是改变位于修改后的差分迹线的弯曲区域的一部分内侧迹线的形状,使得内侧迹线与外侧迹线的长度彼此相等。如果如上所述改变内侧迹线的形状,则在通过改变形状的差分迹线的差分信号对之间不会发生偏斜。然而,内侧迹线的改变的形状使差分信号失真,从而导致一些差模信号转换为共模信号的不必要的模式转换。具体地,改变形状的差分迹线具有导致差模至共模转换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偏斜的发生并使差模至共模转换的恶化最小化的电路板。通过反复试验,本申请人已经发现,通过在差分信号可能失真的差分迹线的弯曲区域阻断差分迹线之间的电相互作用,可实现抑制偏斜的发生和将差模至共模转换的恶化最小化两方面。在如此形成的结构中,通过差分迹线的差分信号被分别作为准单端信号传输。基于这一发现完成了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电连接于第一连接对象与第二连接对象之间的电路板。电路板至少包括第一配线层、第二配线层和通孔。第一配线层形成有第一端对、第二端对、联结部、一对第一迹线部和一对第二迹线部。第一端对构造为与第一连接对象连接。第二端对构造为与第二连接对象连接。联结部具有第一联结点对、第二联结点对、内侧迹线部、外侧迹线部和接地导体部。内侧迹线部和外侧迹线部分别连接于第一联结点对与第二联结点对之间。内侧迹线部的长度与外侧迹线部的长度相等。接地导体部布置在内侧迹线部与外侧迹线部之间。一对第一迹线部分别连接于第一端对与第一联结点对之间。一对第一迹线部的长度彼此相等。一对第一迹线部保持第一迹线距离彼此平行地延伸。一对第一迹线部分别从第一联结点对开始沿预定方向延伸。一对第二迹线部分别连接于第二端对与第二联结点对之间。一对第二迹线部的长度彼此相等。一对第二迹线部保持第二迹线距离彼此平行地延伸。一对第二迹线部分别从第二联结点对开始沿与预定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第二配线层形成有接地图案。接地导体部通过通孔与接地图案连接。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电路板和作为第一连接对象的连接器。连接器包括多个端子。第一端对与连接器的端子连接。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面(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线缆束,包括如第二方面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和作为第二连接对象的线缆。线缆与第二端对连接。本专利技术的电路板如下构成:一对第一迹线部的长度彼此相等,内侧迹线部的长度与外侧迹线部的长度相等,并且一对第二迹线部的长度彼此相等。由于该构造使得本专利技术的一对差分迹线的长度彼此相等,因此抑制了该对差分迹线之间偏斜的发生。另外,通过通孔(通过孔)与形成在第二配线层上的接地图案连接的接地导体部布置在内侧迹线部与外侧迹线部之间。如此布置的接地导体部阻断内侧迹线部与外侧迹线部之间的电相互作用,使得通过内侧迹线部和外侧迹线部的差分信号分别作为准单端信号传输。因而,将差模至共模转换的恶化最小化。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电路板能够实现抑制偏斜的发生和将差模至共模转换的恶化最小化两方面。通过研究优选实施例的以下说明并参照附图,可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并且更完整地理解其结构。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线缆束的立体图。在图中,简单地示出线缆束中包括的线缆。图2是示出图1的线缆束中包括的电路板的俯视图。在图中,放大示出差分迹线对的一部分。图3是示出图2的电路板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图3的电路板中包括的铜层的层结构的立体图。图5是示出图4的铜层的第一层、第五层和通孔的立体图。图6是示出图5的铜层的第一层的立体图。在图中,放大示出差分迹线对的一部分。图7是示出专利文献1的电路板的俯视图。虽然本专利技术容许各种变型和替代形式,但是在附图中以示例的方式示出并将在文中详细说明其具体实施例。然而,应该理解的是,附图和详细说明并非旨在将本专利技术限制于所公开的特定形式,而是相反,本专利技术旨在涵盖落入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专利技术的思想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型、等同形式和替代方式。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中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线缆束10包括连接器组件700和作为第二连接对象600的线缆600。尽管图1中所示的线缆600简单地示为多根绝缘单线,但实际上,线缆600是多芯电缆。具体而言,实际上,线缆600包括捆束在一起的多根绝缘单线,和覆盖捆束的绝缘单线的外皮。如图1中所示,本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700包括作为第一连接对象500的连接器500和电路板100。参照图1,本实施例的连接器500可沿配接方向与配接连接器(未示出)配接。在本实施例中,配接方向是X方向。如图1中所示,本实施例的连接器500包括多个端子510和配接部520。各端子510在连接器500的-X侧端与电路板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电连接于第一连接对象与第二连接对象之间的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至少包括第一配线层、第二配线层和通孔;所述第一配线层形成有第一端对、第二端对、联结部、一对第一迹线部和一对第二迹线部;所述第一端对构造为与所述第一连接对象连接;所述第二端对构造为与所述第二连接对象连接;所述联结部具有第一联结点对、第二联结点对、内侧迹线部、外侧迹线部和接地导体部;所述内侧迹线部和所述外侧迹线部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联结点对与所述第二联结点对之间;所述内侧迹线部的长度与所述外侧迹线部的长度相等;所述接地导体部布置在所述内侧迹线部与所述外侧迹线部之间;所述一对第一迹线部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端对与所述第一联结点对之间;所述一对第一迹线部的长度彼此相等;所述一对第一迹线部保持第一迹线距离彼此平行地延伸;所述一对第一迹线部分别从所述第一联结点对开始沿预定方向延伸;所述一对第二迹线部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端对与所述第二联结点对之间;所述一对第二迹线部的长度彼此相等;所述一对第二迹线部保持第二迹线距离彼此平行地延伸;所述一对第二迹线部分别从所述第二联结点对开始沿与所述预定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配线层形成有接地图案;并且所述接地导体部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接地图案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2017.12.25 JP 2017-2474251.一种用于电连接于第一连接对象与第二连接对象之间的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至少包括第一配线层、第二配线层和通孔;所述第一配线层形成有第一端对、第二端对、联结部、一对第一迹线部和一对第二迹线部;所述第一端对构造为与所述第一连接对象连接;所述第二端对构造为与所述第二连接对象连接;所述联结部具有第一联结点对、第二联结点对、内侧迹线部、外侧迹线部和接地导体部;所述内侧迹线部和所述外侧迹线部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联结点对与所述第二联结点对之间;所述内侧迹线部的长度与所述外侧迹线部的长度相等;所述接地导体部布置在所述内侧迹线部与所述外侧迹线部之间;所述一对第一迹线部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端对与所述第一联结点对之间;所述一对第一迹线部的长度彼此相等;所述一对第一迹线部保持第一迹线距离彼此平行地延伸;所述一对第一迹线部分别从所述第一联结点对开始沿预定方向延伸;所述一对第二迹线部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端对与所述第二联结点对之间;所述一对第二迹线部的长度彼此相等;所述一对第二迹线部保持第二迹线距离彼此平行地延伸;所述一对第二迹线部分别从所述第二联结点对开始沿与所述预定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配线层形成有接地图案;并且所述接地导体部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接地图案连接。2.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和作为所述第一连接对象的连接器,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户田健太郎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