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电源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51821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3 10:12
一种开关电源系统,包括滤波电路、整流电路、PFC电路及抑制电路,滤波电路接收交流电源,整流电路连接于滤波电路及PFC电路之间,抑制电路包括第一稳压二极管、第二稳压二极管、第一三极管及第二三极管,第一稳压二极管的阴极连接PFC电路的输出端,第一稳压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二稳压二极管的阴极,第二稳压二极管的阳极通过第一电阻及第一电容连接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二电阻连接电源,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三电阻接地。如此可有效地抑制PFC电路输出电压过冲和掉电,提高电源的稳定性。

Switching power supply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开关电源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源
,尤其涉及具有抑制PFC电路输出电压过冲和掉电的开关电源系统。
技术介绍
在AC-DC开关电源设计中,功率因数校正(PowerFactorCorrection,PFC)电路是两级功率系统中特有的部分。其中第一级为一个升压转换器,该升压转换器通过平均电流模式控制得到输入电流波形,以实现单位功率因数。现有技术中,PFC电路输出电压会出现升压电压过冲及掉电的现象,然而PFC电路输出电压过冲值偏大将会直接造成PFC功率器件的损坏,如此将会降低开关电源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抑制PFC电路输出电压过冲和掉电的开关电源系统。一种开关电源系统,包括滤波电路、整流电路、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所述滤波电路之输入端接收交流电源,所述滤波电路之输出端连接整流电路之输入端,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连接所述整流电路之输出端,所述开关电源系统还包括抑制电路,所述抑制电路用于抑制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输出电压过冲,所述抑制电路包括第一稳压二极管、第二稳压二极管、第一三极管及第二三极管,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的阳极通过第一电阻及第一电容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二电阻连接电源,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三电阻接地。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抑制电路还包括第四电阻及第五电阻,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之间的节点,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之间的节点,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包括控制芯片、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二电容、第三电容及第四电容,所述控制芯片之第一信号引脚依次通过所述第六电阻、所述第七电阻及所述第八电阻连接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阴极,所述控制芯片之第一信号引脚还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所述控制芯片之第一信号引脚还通过所述第九电阻接地,并通过所述第二电容接地,所述控制芯片之第二信号引脚通过所述第三电容接地,所述控制芯片之第二信号引脚还通过所述第十电阻连接电源,所述控制芯片之第二信号引脚还通过所述第四电容接地。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还包括第五电容、第六电容及第十一电阻,所述控制芯片之第三信号引脚通过所述第五电容接地,所述控制芯片之第三信号引脚还依次通过所述第六电容及所述第十一电阻接地。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还包括第七电容、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及第十五电阻,所述控制芯片之第四信号引脚依次通过所述第十二电阻、所述第十三电阻、所述第十四电阻连接所述整流电路之输出端,所述控制芯片之第四信号引脚还通过所述第十五电阻接地,并通过所述第七电容接地。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还包括第八电容及第九电容,所述控制芯片之第五信号引脚通过所述第八电容接地,所述控制芯片之第六信号引脚通过所述第九电容接地。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三极管为PNP型三极管。相对于先前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明显的,本技术的开关电源系统具有抑制PFC电路输出电压过冲和掉电的技术功效,同时还可解决了开机波形缓冲的问题,提高了电源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示出本技术较佳实施方式的开关电源系统的方框图。图2示出图1所示开关电源系统中PFC电路与抑制电路的具体电路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开关电源系统100交流电源200滤波电路10整流电路20PFC电路30PWM电路40抑制电路50输出整流电路60反馈电路70变压器T1光电耦合器U1控制芯片U2第一绕组L1第二绕组L2第三绕组L3三极管Q1、Q2稳压二极管ZD1、ZD2电阻R1-R16电容C1-C9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可以理解,附图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附图中显示的尺寸是为便于清晰描述,而并不限定比例关系。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请参考图1,本技术开关电源系统100的较佳方式包括滤波电路10、整流电路20、功率因数校正((PowerFactorCorrection,PFC)电路30、脉冲宽度调制(PulseWidthModulation,PWM)电路40、抑制电路50、输出整流电路60、反馈电路70、变压器T1及光电耦合器U1。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滤波电路10之输入端接收交流电源200,可用于对所述交流电源200输出的交流电进行滤波操作,所述滤波操作包括但不限于对所述交流电进行的EMI滤波操作,以用于滤除由电网进来的各种干扰信号。所述滤波电路10之输出端连接所述整流电路20之输入端,所述整流电路20用于将交流电转换成平滑的脉动小的直流电。所述滤波电路10与所述交流电源200之间还连接有保险丝(图未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交流电源200可为市电电源,例如为120V(伏)、220V的市电电源。所述PFC电路30连接所述整流电路20之输出端,所述PFC电路30用于对所述整流电路20所输出之整流电压进行升压操作,使得所述PFC电路30可提供大范围之输出电压。所述PFC电路30能够有效的提高功率因数,从而实现很高的转换效率。所述变压器T1的原边包括第一绕组L1及第二绕组L2,所述变压器T1的副边包括第三绕组L3。所述反馈电路70与所述输出整流电路60相连,还通过所述光电耦合器U1连接所述PWM电路40。所述PWM电路40连接于所述PFC电路30与所述变压器T1之第一绕组L1之间。所述第二绕组L2连接所述PFC电路30、所述PWM电路40及所述抑制电路50,以用于在开关电源系统启动建立平衡后给所述PFC电路30、所述PWM电路40及所述抑制电路50提供电源Vcc,以提高电源效率。所述输出整流电路60从所述第三绕组L3引出信号,所述输出整流电路60用于将所述交流电源200在所述PWM电路40的控制下经所述变压器T1进行变压的波形进行整流滤波以达到相应的纹波要求。所述反馈电路70用于调节所述PWM电路40输出的脉冲占空比而控制所述第一绕组L1在一个周期内的导通时间。当所述交流电源200的电压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开关电源系统,包括滤波电路、整流电路、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所述滤波电路之输入端接收交流电源,所述滤波电路之输出端连接整流电路之输入端,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连接所述整流电路之输出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源系统还包括抑制电路,所述抑制电路用于抑制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输出电压过冲,所述抑制电路包括第一稳压二极管、第二稳压二极管、第一三极管及第二三极管,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的阳极通过第一电阻及第一电容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二电阻连接电源,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三电阻接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开关电源系统,包括滤波电路、整流电路、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所述滤波电路之输入端接收交流电源,所述滤波电路之输出端连接整流电路之输入端,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连接所述整流电路之输出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源系统还包括抑制电路,所述抑制电路用于抑制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输出电压过冲,所述抑制电路包括第一稳压二极管、第二稳压二极管、第一三极管及第二三极管,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的阳极通过第一电阻及第一电容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二电阻连接电源,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三电阻接地。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抑制电路还包括第四电阻及第五电阻,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之间的节点,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之间的节点,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包括控制芯片、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二电容、第三电容及第四电容,所述控制芯片之第一信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承焰赵顺辉廖石波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京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