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1709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3 09: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动机,抑制因安装于收纳有电动机本体部的壳体上的盖部和覆盖向电动机本体部供电的供电部的罩伴随电动机的振动发生干涉而产生异常噪声。电动机(1)具备:具有转子(8)及定子(9)的电动机本体部(5)、收纳电动机本体部(5)的壳体(3)、安装于收纳有电动机本体部(5)的壳体(3)上的盖部(2)、在电动机本体部(5)的径向外侧安装于电动机本体部(5)且覆盖向电动机本体部(5)供电的供电部(17)的至少一部分的罩(4)、设于盖部(2)和罩(4)对置的位置且按压盖部(2)和罩(4)使其接触的接触部(25)。

Mo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机。
技术介绍
目前,使用一种电动机,其具备:具有骨架等的电动机本体部、收纳电动机本体部的壳体、安装于收纳有电动机本体部的壳体上的盖部、覆盖向电动机本体部供电的供电部的罩。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电动机,其具备:具有第一线圈骨架及第二线圈骨架的电动机本体部、收纳该电动机本体部的电动机壳体、安装于电动机壳体上的盖部即端板、覆盖端子引脚等供电部的罩。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20459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具备电动机本体部、壳体、盖部以及罩的电动机中,伴随电动机的驱动,电动机本体部振动,该电动机本体部的振动也会传递到盖部和罩,盖部和罩发生干涉,有时产生异常噪声。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抑制因安装于收纳有电动机本体部的壳体的盖部和覆盖向电动机本体部供电的供电部的罩伴随电动机的振动(伴随电动机的驱动的电动机本体部的振动)发生干涉,产生异常噪声。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动机,其特征在于,具备:电动机本体部,所述电动机本体部具有转子及定子;壳体,所述壳体收纳所述电动机本体部;盖部,所述盖部安装于收纳有所述电动机本体部的所述壳体上;罩,所述罩在所述电动机本体部的径向外侧安装于所述电动机本体部,且覆盖向所述电动机本体部供电的供电部的至少一部分;以及接触部,所述接触部设于所述盖部和所述罩对置的位置,且按压所述盖部和所述罩而使所述盖部和所述罩接触。根据本方面,在盖部和罩对置的位置具备按压盖部和罩使其接触的接触部。这样,通过盖部和罩被按压成为接触状态,即使产生伴随电动机的驱动的电动机的振动,也能够压制盖部和罩两者的振动,抑制异常噪声产生。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电动机在所述第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设于所述罩上。根据本方面,通过设于罩上的接触部,能够抑制异常噪声产生。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的电动机在所述第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设于所述盖部。根据本方面,通过设于盖部的接触部,能够抑制异常噪声产生。本专利技术第四方面的电动机在所述第一~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以沿所述电动机本体部的径向延伸的方式构成。根据本方面,因为接触部以沿电动机本体部的径向延伸的方式构成,所以能够提高盖部和罩的接触精度。因此,能够抑制异常噪声产生。此外,所谓“沿电动机本体部的径向延伸”是指无需严格意义上的在沿着电动机本体部的径向的方向上延伸的意思,意思是只要以具有沿着电动机本体部的径向的方向的矢量成分的方式延伸就足够了。本专利技术第五方面的电动机的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以使其相对于对置的所述盖部或所述罩的距离从所述接触部延伸的方向上的一侧朝向另一侧变化的方式倾斜。根据本方面,因为接触部以相对于对置的盖部或罩的距离变化的方式倾斜,所以可以构成为在电动机本体部的径向上的某一部分的位置与盖部或罩可靠地接触。因此,能够抑制异常噪声产生。本专利技术第六方面的电动机在所述第一~第五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设有多个。根据本方面,因为接触部设有多个,所以能够提高盖部和罩的接触精度。因此,能够抑制异常噪声产生。本专利技术第七方面的电动机在所述第一~第六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盖部是利用通过施加压力而带来的塑性变形被安装于所述壳体上的结构。根据本方面,盖部是利用通过施加压力而带来的塑性变形被安装于壳体上的结构。因此,能够将盖部简单地安装于壳体上,并且能够抑制异常噪声产生。此外,所谓“利用塑性变形”是指只要通过盖部及壳体中的至少任一个发生塑性变形使得盖部被安装于壳体上即可的意思。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电动机能够抑制因安装于收纳有电动机本体部的壳体上的盖部和覆盖向电动机本体部供电的供电部的罩伴随电动机的振动发生干涉而产生异常噪声。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电动机的概略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电动机(拆下了盖部的状态)的概略立体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电动机(电动机本体部、罩及壳体)的概略立体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电动机(电动机本体部及罩)的概略立体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电动机(电动机本体部及罩)的概略立体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电动机(电动机本体部及罩)的概略立体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电动机(电动机本体部及罩)的概略俯视图。图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电动机(电动机本体部及罩)的概略仰视图。图9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电动机的定子的概略立体分解图。图1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电动机的定子的概略立体分解图。图1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电动机的壳体的概略立体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电动机的接触部的周边部分的概略剖视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电动机的接触部的周边部分的概略剖视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电动机的接触部的周边部分的概略剖视图。图1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的电动机的接触部的周边部分的概略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电动机,2…盖部,3…壳体,4…罩,5…电动机本体部,6…减速齿轮系,7…输出轴,8…转子,9…定子,10…第一线圈骨架,10a…突起部,10b…突起部(凸部),11…第一线圈导线,12…第二线圈骨架,12b…孔部(凹部),12c…突起部,13…第二线圈导线,14…定子铁芯,14a…孔部,15…定子铁芯,15a…突起部,15b…孔部,16…定子铁芯,16a…孔部,16b…突起部,16c…孔部,17…供电部,18…突缘部,19…端子台,20…端子引脚,21…连接器插入部,22…第一突起部(固定部),23…第二突起部(安装部),24…第三突起部(绕组罩部),25、25a、25b、25c、25d…接触部,26…缺口部,27…壁部,27a…壁部27的顶部,28…突起部,29…挂钩部,30…极齿,31…罩4的与盖部2对置的部分,32…接触部25a的顶部,33…壳体3的底面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电动机1进行说明。[实施例1](图1~图12)首先,对实施例1的电动机1的概要进行说明。以下,将相互正交的三个方向设定为X轴方向、Y轴方向及Z轴方向,电动机轴线延伸的方向(电动机本体部5的轴线方向)对应于Z轴方向。在此,图1是表示从盖部2侧观察本实施例的电动机1的状态的概略立体图。另外,图2是表示从图1的状态拆下了盖部2的状态的电动机1的概略立体图。另外,图3是表示从图2的状态拆下了减速齿轮系6及输出轴7的状态的电动机1的概略立体图。另外,图4是表示从图3的状态拆下了壳体3的状态的电动机1的概略立体图。而且,图5是表示从图4的状态拆下了转子8的状态的电动机1的概略立体图。本实施例的电动机1是使用了步进电动机的齿轮传动电动机。而且,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电动机1具备金属制的盖部2、金属制的壳体3及详细情况稍后描述的树脂制的罩4。而且,如图2及图3所示,具备具有转子8的电动机本体部5。在此,如图4及图5所示,电动机本体部5除了具有转子8之外,还具有定子9。而且,如图2所示,为如下结构:通过形成于转子8的齿轮和减速齿轮系6啮合,减速齿轮系6和形成于输出轴7的齿轮啮合,将转子8的旋转驱动力传递到输出轴7。即,结构为:通过转子8旋转,减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机,其特征在于,具备:电动机本体部,所述电动机本体部具有转子及定子;壳体,所述壳体收纳所述电动机本体部;盖部,所述盖部安装于收纳有所述电动机本体部的所述壳体;罩,所述罩在所述电动机本体部的径向外侧安装于所述电动机本体部,且覆盖向所述电动机本体部供电的供电部的至少一部分;以及接触部,所述接触部设于所述盖部和所述罩对置的位置,且按压所述盖部和所述罩而使所述盖部和所述罩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2017.12.22 JP 2017-2462661.一种电动机,其特征在于,具备:电动机本体部,所述电动机本体部具有转子及定子;壳体,所述壳体收纳所述电动机本体部;盖部,所述盖部安装于收纳有所述电动机本体部的所述壳体;罩,所述罩在所述电动机本体部的径向外侧安装于所述电动机本体部,且覆盖向所述电动机本体部供电的供电部的至少一部分;以及接触部,所述接触部设于所述盖部和所述罩对置的位置,且按压所述盖部和所述罩而使所述盖部和所述罩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野田和马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