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面向源网荷友好互动的复合储能装置选址定容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电网
,尤其是主动配电网中的复合储能装置选址定容技术。
技术介绍
作为渗透率分布式电源的一种管理方案,主动配电网得到了普遍的关注。作为一种重要的能量缓冲环节,储能装置在微电网的运行中有着重要的意义。相比于单一储能装置,复合储能装置在有效延长工作寿命、应对分布式电源波动频繁缺陷等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鉴于高成本的超级电容的引入,复合储能装置在微电网中的选址定容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问题。容量配置和选址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复合储能装置能够起的效果好坏以及成本的高低。由于两者通常互为冲突目标,如何寻找平衡点做好取舍是重中之重。只有基于准确的复合储能装置选址定容模型建立以及正确的求解数学算法,才能够较好的完成优化指标,使储能装置达到较好的接入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效果较好的、具有相当可行性的基于最小二乘法与粒子群算法的微电网中复合储能装置选址定容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面向源网荷友好互动的复合储能装置选址定容方法,包括:选址方法:首先将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面向源网荷友好互动的复合储能装置选址定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选址方法:首先将配电网络系统抽象化为树状配电网模型,然后根据支路阻抗以及模型拓扑构建节点导纳矩阵,再以某一节点功率的流入流出平衡作为列方程的依据,并扩展到所有节点,形成本质上为非线性方程组的节点电压方程组,通过最小二乘法求解任意维度的非线性方程组,得到模型中所有节点的节点电压向量,模型中潮流的计算通过逐级迭代的方式来获得每一个节点的流入流出功率以及每一条支路上的线损,最后根据实际需求的选址目的指标,来评价储能装置接入位置的优劣,并与其他接入位置方案横向对比,获得该模型下的储能装置最优选址;定容方法:首先通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面向源网荷友好互动的复合储能装置选址定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选址方法:首先将配电网络系统抽象化为树状配电网模型,然后根据支路阻抗以及模型拓扑构建节点导纳矩阵,再以某一节点功率的流入流出平衡作为列方程的依据,并扩展到所有节点,形成本质上为非线性方程组的节点电压方程组,通过最小二乘法求解任意维度的非线性方程组,得到模型中所有节点的节点电压向量,模型中潮流的计算通过逐级迭代的方式来获得每一个节点的流入流出功率以及每一条支路上的线损,最后根据实际需求的选址目的指标,来评价储能装置接入位置的优劣,并与其他接入位置方案横向对比,获得该模型下的储能装置最优选址;定容方法:首先通过构建复合储能优化定容模型,确定优化的目标函数以及模型的约束条件;然后通过粒子群算法求解蓄电池/超级电容两者的容量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向源网荷友好互动的复合储能装置选址定容方法,其特征在于选址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实际配电网络抽象为树状节点模型,获得所有支路的支路阻抗以及位于各个节点的负荷大小,并统一量纲,获取待应用的、确定规模的分布式电源典型单日内处理变化数据,这里假设抽象结果为一个n节点的配电网模型;步骤(2),通过步骤(1)所得到的模型参数以及其拓扑结构构建n*n维的节点导纳矩阵Yij,用于节点电压方程的表示和计算;步骤(3),确定本次计算的储能装置接入位置以及分布式电源出力大小;步骤(4),构建n-1维节点电压方程组,根据每一个节点流入与流出功率平衡来构建方程组,由于不需要考虑平衡节点,所以方程仅有n-1个,出于之后运算的便利性,方程组采用直角坐标的表示形式:步骤(5),采用最小二乘法求解该非线性方程组,获得每一个节点的节点电压向量;步骤(6),计算网络潮流,所采用的潮流计算为从末级逐级反推的方式,某一单次递推的方式由实现,从末端逐级往上递推所有支路的线损以及流出节点j的视在功率S,至支路始端处,通过节点功率的平衡计算出储能装置某一时刻下的吸收/释放功率功率,由此得到各储能装置接入位置评价方式所需要数据;步骤(7),更换至下一个分布式电源出力采样点,重复步骤(3)至步骤(6)直至所有分布式电源出力采样点下稳态潮流参数都已经得到;步骤(8),设计并计算接入方案定量评判标准,采用四种评价参数:储能装置容量要求,电压波动最小要求,线损最小要求,节点电压限制要求,根据步骤(7)中获得的所有采样点时刻的系统潮流参数,代入获得所有评价方式的参数结果(f1,f2,f3,f4);步骤(9),更换储能装置接入位置,重复步骤(1)至步骤(9)直至所有潜在的最优选址情况下所有评价参数的结果都已经得到(f11,f21,f31,f41......f1n,f2n,f3n,f4n);步骤(10),横向对比各种接入方式参数,选择最优接入结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面向源网荷友好互动的复合储能装置选址定容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潮流计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昕,高强,周满,姚一杨,应国德,沈梁,周洪青,郭俊辉,林烨,叶丽娜,王贤君,林铖宇,杨强,杨迷霞,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宏创电力集团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台州供电公司,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