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设备及其光源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16242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3 09: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显示设备及其光源模块,光源模块包括一发光结构、一光扩散层、一光波长转换层以及一盖板,其中发光结构所包括的发光元件都为蓝光发光元件,光扩散层、光波长转换层与盖板依序设置于发光结构上。借此,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克服亮度衰减速度不一致所造成的缺陷,并能提高光的颜色转换效率。

Display Equipment and Light Source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设备及其光源模块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源模块,特别是涉及一种使用蓝光发光元件色彩化的光源模块及应用此光源模块的显示设备。
技术介绍
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具备体积小、发光效率高及低耗能等优势,在显示设备朝超薄化、高效化发展的趋势下,现有的显示设备开始采用LED作为替代光源。现有的显示设备中的LED光源一般是将红、绿、蓝三颗LED芯片封装在一起,通过混合红、绿、蓝光来产生白光。然而,这类的LED光源中,多种LED芯片因为老化衰减不一致,亮度衰减速度不同,所以长期工作会导致色温偏移。此外,这类的LED光源需要分别对多种芯片供电(三种或三种以上),因而在驱动电路的设计上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光源模块及应用此光源模块的显示设备。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其中一技术方案是:一种光源模块,其包括一发光结构、一光扩散层、一光波长转换层、一盖板以及一蓝光反射层。所述发光结构包括一基板以及至少三个蓝光发光元件,所述基板定义有一第一区域、一与所述第一区域相邻的第二区域以及一与所述第二区域相邻的第三区域,且至少三个所述蓝光发光元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第三区域内;所述光扩散层设置于所述发光结构上;所述光波长转换层设置于所述光扩散层上,其中所述光波长转换层包括一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内的第一转换层、一设置于所述第二区域内的第二转换层以及一设置于所述第三区域内的透明层,所述蓝光发光元件从所述第一区域所产生的蓝光通过所述第一转换层以转换为红光,所述蓝光发光元件从所述第二区域所产生的蓝光通过所述第二转换层以转换为绿光;所述盖板设置于所述光波长转换层上;所述蓝光反射层设置于所述盖板上,且覆盖所述第一转换层与所述第二转换层。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光扩散层的材质为硅氧树脂,且所述光扩散层中具有光扩散粒子。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光扩散粒子的含量占所述光扩散层的总重量的5%至25%,其中,所述光扩散粒子的材质为二氧化钛,且所述光扩散粒子的粒径介于20纳米至70纳米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换层中具有红色荧光粉,所述第二转换层中具有绿色荧光粉,所述透明层的材质为硅氧树脂。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盖板为一玻璃盖板。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玻璃盖板具有一靠近所述光波长转换层的第一表面以及一相对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且所述蓝光反射层形成于所述第一表面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玻璃盖板具有一靠近所述光波长转换层的第一表面以及一相对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且所述蓝光反射层形成于所述第二表面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蓝光发光元件为发光波长介于360纳米及450纳米之间的蓝光发光二极管芯片。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光波长转换层还包括一第一遮光层以及一第二遮光层,所述第一遮光层设置于所述第一转换层与所述第二转换层之间,所述所述第二遮光层设置于所述第二转换层与所述透明层之间,且所述第一遮光层与所述第二遮光层构成一黑色矩阵。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另外一技术方案是:一种显示设备,其包括多个前述的光源模块。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显示设备及其光源模块,其能通过“发光结构所包括的发光元件都为蓝光发光元件”以及“光扩散层与光波长转换层按序设置于所述光扩散层上”的技术方案,以达到降低成本与驱动电路的复杂度、避免因亮度衰减幅度不一致所造成的缺陷以及提高颜色转换效率等技术效果。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专利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提供的附图仅用于提供参考与说明,并非用来对本专利技术加以限制。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中的光扩散层的光效果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光源模块中的蓝光反射层的光效果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设备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专利技术所公开有关“显示设备及其光源模块”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了解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与效果。本专利技术可通过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悖离本专利技术的构思下进行各种修改与变更。另外,本专利技术的附图仅为简单示意说明,并非依实际尺寸的描绘,事先声明。以下的实施方式将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相关
技术实现思路
,但所公开的内容并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应理解,虽然本文中可能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组件或者信号,但这些组件或者信号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主要是用以区分一组件与另一组件,或者一信号与另一信号。另外,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或”,应视实际情况可能包括相关联的列出项目中的任一个或者多个的组合。第一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图3,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光源模块Z1,其主要包括:一发光结构1、一光扩散层2、一光波长转换层3及一盖板4。如图1所示,发光结构1包括一基板11及多个蓝光发光元件12a~12c。基板11上设有驱动电路(图中未显示),用以施加电力信号于蓝光发光元件12a~12c。蓝光发光元件12a~12c设置于基板11上,并电性连接至驱动电路,当蓝光发光元件12a~12c接收到电力信号时即发出蓝光。在本实施例中,基板11定义有一第一区域111、一与第一区域111相邻的第二区域112及一与第二区域112相邻的第三区域113,分别作为红光区域、绿光区域及蓝光区域,其中第一区域111与第二区域112之间具有一预定距离,第二区域112与第三区域113之间同样具有一预定距离。于实务上,基板11可为印刷电路板(PCB)、金属芯印刷电路板(MCPCB)、金属印刷电路板(MPCB)或柔性印刷电路板(FPC)等,但并不限制于此。蓝光发光元件12a~12c可为发光波长介于360纳米及450纳米之间的蓝光发光二极管芯片,且可利用COB(ChiponBoard)方式直接安装于基板11上,但并不限制于此。虽然在本实施例中,发光结构1所包括的蓝光发光元件12a~12c的数量为三个,但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发光结构1所包括的蓝光发光元件12a~12c的数量也可为三个以上,举例来说,为了满足不同的亮度需求,可以在基板11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区域111、112、113内分别设置两个蓝光发光元件12a~12c。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发光结构1所包括的发光元件均采用市场上常见且价格相对较便宜的蓝光发光二极管芯片,因此能降低成本与驱动电路的复杂度,且不会有亮度衰减幅度及驱动电压不一致所造成的缺陷。如图1及图2所示,光扩散层2堆栈于发光结构1上,用以将从蓝光发光元件12a~12c发射出的光线均匀分散。光扩散层2的组成包括一透明树脂21及散布于透明树脂21中的光扩散粒子22,具体来说,光扩散层2是通过将光扩散粒子22混入透明树脂21而形成。虽然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模块包括:一发光结构,所述发光结构包括一基板以及至少三个蓝光发光元件,所述基板定义有一第一区域、一与所述第一区域相邻的第二区域以及一与所述第二区域相邻的第三区域,且至少三个所述蓝光发光元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第三区域内;一光扩散层,所述光扩散层设置于所述发光结构上;一光波长转换层,所述光波长转换层设置于所述光扩散层上,其中所述光波长转换层包括一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内的第一转换层、一设置于所述第二区域内的第二转换层以及一设置于所述第三区域内的透明层,所述蓝光发光元件从所述第一区域所产生的蓝光通过所述第一转换层以转换为红光,所述蓝光发光元件从所述第二区域所产生的蓝光通过所述第二转换层以转换为绿光;一盖板,所述盖板设置于所述光波长转换层上;以及一蓝光反射层,所述蓝光反射层设置于所述盖板上,且覆盖所述第一转换层与所述第二转换层。

【技术特征摘要】
2017.12.14 TW 1061440031.一种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模块包括:一发光结构,所述发光结构包括一基板以及至少三个蓝光发光元件,所述基板定义有一第一区域、一与所述第一区域相邻的第二区域以及一与所述第二区域相邻的第三区域,且至少三个所述蓝光发光元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第三区域内;一光扩散层,所述光扩散层设置于所述发光结构上;一光波长转换层,所述光波长转换层设置于所述光扩散层上,其中所述光波长转换层包括一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内的第一转换层、一设置于所述第二区域内的第二转换层以及一设置于所述第三区域内的透明层,所述蓝光发光元件从所述第一区域所产生的蓝光通过所述第一转换层以转换为红光,所述蓝光发光元件从所述第二区域所产生的蓝光通过所述第二转换层以转换为绿光;一盖板,所述盖板设置于所述光波长转换层上;以及一蓝光反射层,所述蓝光反射层设置于所述盖板上,且覆盖所述第一转换层与所述第二转换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扩散层的材质为硅氧树脂,且所述光扩散层中具有光扩散粒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扩散粒子的含量占所述光扩散层的总重量的5%至25%,其中,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志庭潘锡明蓝友成田青禾
申请(专利权)人:宏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