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地下管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1214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3 08: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城市地下管道,属于市政工程技术领域。该管道包括管体和支撑件,其中:管体沿其轴向设置有贯通的排水孔,管体的侧壁中沿管体的轴向依次设置有多个第一环状腔体;每个第一环状腔体内均对应设置有支撑件,支撑件的一端顶靠在对应的第一环状腔体的径向外侧的内壁上,支撑件的另一端顶靠在对应的第一环状腔体的径向内侧的内壁上;管体为HDPE材质,支撑件为PVC‑UH型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提高管道的环刚度以及耐腐蚀性,并防止管道内部应力破坏。

A Urban Underground Pipel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城市地下管道
本技术属于市政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城市地下管道。
技术介绍
目前,市政工程基础设施中,排水排污等地下设施所使用的管道多为纯HDPE的结构壁管,但是纯HDPE的结构壁管的单位米重也较大,生产效率低,另外,结构壁管的强度低,环刚度以及环柔性较差,存在分层,且非常容易出现结构壁连接处脱开的现象。在实现本技术的过程中,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不足:现有技术中,为了改善上述现象,出现了一些复合管道,该类型的复合管道的管壁是采用塑料和钢材复合缠绕在一起而成的,其不足之处是钢材容易被腐蚀,这种管道在使用中慢慢腐蚀掉的钢材,会使管道的环刚度受到严重破坏,安装好的管线也会因此而发生塌陷。另外,由于该类型的复合管道中,钢材和塑料两种材料膨胀系数不一样,在实际使用中随着气候变化时,管材内部应力被破坏,容易造成管材脱节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城市地下管道,以提高管道的环刚度以及耐腐蚀性,并防止管道内部应力破坏。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城市地下管道,所述管道包括管体和支撑件,其中:所述管体沿其轴向设置有贯通的排水孔,所述管体的侧壁中沿所述管体的轴向依次设置有多个第一环状腔体;每个所述第一环状腔体内均对应设置有所述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一端顶靠在对应的所述第一环状腔体的径向外侧的内壁上,所述支撑件的另一端顶靠在对应的所述第一环状腔体的径向内侧的内壁上;所述管体为HDPE材质,所述支撑件为PVC-UH型材。进一步地,所述管体的侧壁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环状腔体之间设置有第二环状腔体。优选地,所述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板、连接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中部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中部通过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位于所述支撑件的一端,所述第二支撑板位于所述支撑件的另一端。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一环状腔体的轴向长度相一致,所述第一支撑板卡设在所述第一环状腔体的轴向两侧壁之间。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撑板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长度,且所述第二支撑板顶靠在对应的所述第一环状腔体的径向内侧的内壁中间。优选地,所述支撑件包括一个第三支撑板和两个相对的第四支撑板,两个所述第四支撑板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三支撑板的一侧面上,两个所述第四支撑板的另一端均向背离所述第三支撑板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三支撑板位于所述支撑件的一端,两个所述第四支撑板位于所述支撑件的另一端。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支撑板和所述第一环状腔体的轴向长度相一致,所述第三支撑板卡设在所述第一环状腔体的轴向两侧壁之间。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环状腔体的径向内侧的内壁上设置有两个卡槽,所述卡槽和所述第四支撑板对应设置,所述第四支撑板的另一端卡接在对应的卡槽中。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城市地下管道,由于其中的管体沿其轴向设置有贯通的排水孔,管道埋置在地下后,可以通过排水孔进行排水及排污,由于管体的侧壁中沿管体的轴向依次设置有多个第一环状腔体,每个第一环状腔体内均对应设置有支撑件,支撑件的一端顶靠在对应的第一环状腔体的径向外侧的内壁上,支撑件的另一端顶靠在对应的第一环状腔体的径向内侧的内壁上,当管道埋置在地下后,管道所受的压力会集中到管道的外表面处,即由管体和支撑件共同受力,且支撑件承受更多的压力,从而加强了管壁承受外部压力的能力,即提高了环刚度。2、由于本技术中的管体为HDPE材质,支撑件为PVC-UH型材,PVC-UH型材极耐腐蚀,从而解决了传统塑钢复合管在实际使用中钢板慢慢腐蚀这一致命缺陷,提高管道的耐腐蚀性,以防止管线发生塌方。3、由于本技术中的管体和支撑件均为塑料材质,其膨胀系数相差不大,其内部应力能适应实际使用中的气候变化,达到防止管材内部应力被破坏以及管材脱节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城市地下管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支撑件的设置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种城市地下管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的支撑件的安装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城市地下管道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本技术实施例的管道主要包括管体1和支撑件2。结合图1,本技术实施例的管体1沿其轴向设置有贯通的排水孔3,管道埋置在地下后,可以通过排水孔进行排水及排污。结合图1,本技术实施例的管体1的侧壁中沿管体1的轴向依次设置有多个第一环状腔体4,每个第一环状腔体4内均对应设置有支撑件2,支撑件2的一端顶靠在对应的第一环状腔体4的径向外侧的内壁上,支撑件2的另一端顶靠在对应的第一环状腔体4的径向内侧的内壁上,当管道埋置在地下后,管道所受的压力会集中到管道的外表面处,即由管体和支撑件共同受力,且支撑件承受更多的压力,从而加强了管壁承受外部压力的能力,即提高了环刚度。进一步地,本技术实施例的管体1为HDPE(中文名称:高密度聚乙烯)材质,而支撑件2为PVC-UH(中文名称:高性能硬聚氯乙烯)型材。PVC-UH型材极耐腐蚀,从而解决了传统塑钢复合管在实际使用中钢板慢慢腐蚀这一致命缺陷,提高管道的耐腐蚀性,以防止管线发生塌方。且由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管体和支撑件均为塑料材质,其膨胀系数相差不大,其内部应力能适应实际使用中的气候变化,达到防止管材内部应力被破坏以及管材脱节的问题。图2为图1中的支撑件的设置示意图,结合图1及图2,本技术实施例的管体1的侧壁中,相邻的两个第一环状腔体4之间设置有第二环状腔体5,第一环状腔体4和第二环状腔体5的空间大致类似,这样就可以使支撑件2呈现间隔布置的方式,不仅可以使管道外表面保持光平,还可以使管道下埋后,管壁所受的压力会集中到管壁外表面处,形成两种材料共同受力,提高管壁承受外部压力的能力。结合图1及图2,本技术实施例的支撑件2可以包括第一支撑板2.1、连接板2.2和第二支撑板2.3,第一支撑板2.1和第二支撑板2.3相对设置,且第一支撑板2.1的中部和第二支撑板2.3的中部通过连接板2.2连接,第一支撑板2.1为支撑件2的一端,第二支撑板2.3为支撑件2的另一端。本技术实施例中,支撑件2中的第一支撑板2.1、连接板2.2和第二支撑板2.3呈工字型,且最好为一体成型结构,这样能提高支撑件2的整体强度。进一步地,结合图2,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第一支撑板2.1和第一环状腔体4的轴向长度相一致,第一支撑板2.1卡设在第一环状腔体4的轴向两侧壁之间,这样能使支撑件和管壁紧密连接,且不易脱落。结合图2,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城市地下管道,所述管道包括管体(1)和支撑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沿其轴向设置有贯通的排水孔(3),所述管体(1)的侧壁中沿所述管体(1)的轴向依次设置有多个第一环状腔体(4);每个所述第一环状腔体(4)内均设置有所述支撑件(2),所述支撑件(2)的一端顶靠在所述第一环状腔体(4)的径向外侧的内壁上,所述支撑件(2)的另一端顶靠在所述第一环状腔体(4)的径向内侧的内壁上;所述管体(1)的侧壁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环状腔体(4)之间设置有第二环状腔体(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城市地下管道,所述管道包括管体(1)和支撑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沿其轴向设置有贯通的排水孔(3),所述管体(1)的侧壁中沿所述管体(1)的轴向依次设置有多个第一环状腔体(4);每个所述第一环状腔体(4)内均设置有所述支撑件(2),所述支撑件(2)的一端顶靠在所述第一环状腔体(4)的径向外侧的内壁上,所述支撑件(2)的另一端顶靠在所述第一环状腔体(4)的径向内侧的内壁上;所述管体(1)的侧壁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环状腔体(4)之间设置有第二环状腔体(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地下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为HDPE材质,所述支撑件(2)为PVC-UH型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城市地下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2)包括第一支撑板(2.1)、连接板(2.2)和第二支撑板(2.3),所述第一支撑板(2.1)和所述第二支撑板(2.3)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支撑板(2.1)的中部和所述第二支撑板(2.3)的中部通过所述连接板(2.2)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2.1)位于所述支撑件(2)的一端,所述第二支撑板(2.3)位于所述支撑件(2)的另一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城市地下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2.1)和所述第一环状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林
申请(专利权)人:淄博金洋达塑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