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处理净水龙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1208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3 08: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前处理净水龙头,包括用于对自来水进行过滤的滤芯部件、用于控制过滤后的自来水通断的水龙头部件、以及安装固定滤芯部件和水龙头部件的固定架;所述滤芯部件包括滤瓶、滤瓶盖、滤芯体、第一密封圈、第一O型圈、卡箍和端盖;所述水龙头部件包括鹅颈管、本体、手柄、阀芯、端盖、垫片、纯水管、进水管、出水管、外丝管接、铜管接、磁簧开关和磁钢;所述阀芯包括阀杆、阀体、第二O型圈、第二密封圈、定片和动片;所述固定架两端分别制出一个圆环,左侧的圆环与滤瓶通过同心配合固定,右侧圆环与水龙头本体通过同心配合。

A pretreatment fauc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前处理净水龙头
本技术涉及水龙头领域,具体地说,特别涉及到一种前处理净水龙头。
技术介绍
现有的前处理净水龙头将滤芯填料填充于水龙头出水鹅颈管内实现过滤功能。因为过滤填料的量有限,所以只能短时间有效过滤,便因过滤材料寿命耗尽失去过滤能力,且过滤材料分散封装于管道内,更换麻烦。如申请号为(201721696251.3)和(201721683157.4)的技术方案。现有技术另一种方案为加固式前处理净水龙头,将滤芯与鹅颈管固定于一个底座上,但此种方案底座体积较大,无法将净水龙头安装于不锈钢水槽上,必须放置于台面上,占用空间。如申请号为(201721023976.6)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前处理净水龙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前处理净水龙头滤芯更换麻烦以及体积较大,无法与不锈钢水槽集成等问题。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前处理净水龙头,包括用于对自来水进行过滤的滤芯部件、用于控制过滤后的自来水通断的水龙头部件、以及安装固定滤芯部件和水龙头部件的固定架;所述滤芯部件包括滤瓶、滤瓶盖、滤芯体、第一密封圈、第一O型圈、卡箍和端盖;所述滤芯体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端盖同心配合,端盖用于密封滤芯体的上下端面;第一密封圈放置于端盖上的槽内,用于与滤瓶的端面形成密封;第一O型圈放置于滤瓶上的凸台内,卡箍与滤瓶上的凸台同心配合,并与水龙头部件上插进来的管形成密封;所述水龙头部件包括鹅颈管、本体、手柄、阀芯、端盖、垫片、纯水管、进水管、出水管、外丝管接、铜管接、磁簧开关和磁钢;所述阀芯包括阀杆、阀体、第二O型圈、第二密封圈、定片和动片;所述第二O型圈安装在阀杆的安装槽内,阀杆与阀体的台阶孔配合,阀杆的下端凸台与动片上的凹槽配合,定片安装在阀体左侧台阶孔内,第二密封圈安装在阀体左侧,第二密封圈用于密封阀芯的端面与本体的端面;所述阀杆转动带动动片转动,动片转动到出水口并将其堵住,出水口切换至关闭状态;动片离开出水口,出水口打开,出水口切换至打开状态;所述阀芯安装在本体右侧,阀芯与鹅颈管、纯水管构成水路;端盖与阀芯同心配合,用于固定阀芯,手柄穿过端盖,并安装在阀杆上;所述端盖的初始位置开有孔,孔内安装一个磁钢,本体上安装有磁簧开关,磁簧开关与磁钢在初始位置相互对应;本体上设有两根伸出的管,用于和滤瓶上的凸台配合,本体上设有三个连接孔,分别与纯水管、进水管、出水管形成通路;所述进水管与本体上部的管、滤瓶上部的凸台形成第一通路,用于将自来水流入滤瓶;出水管与本体下部的管、滤瓶下部的凸台形成第二通路,用于经滤芯过滤后的水流入净水器进水口;所述固定架两端分别制出一个圆环,左侧的圆环与滤瓶通过同心配合固定,右侧圆环与水龙头本体通过同心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具有体积小巧、滤芯更换简单,可与不锈钢水槽集成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前处理净水龙头的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前处理净水龙头的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阀芯组件的剖面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阀芯组件的立体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阀芯组件的爆炸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参见图1至图5,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前处理净水龙头,包括用于对自来水进行过滤的滤芯部件(1)、用于控制过滤后的自来水通断的水龙头部件(2)、以及安装固定滤芯部件(1)和水龙头部件(2)的固定架(3);所述滤芯部件(1)包括滤瓶(11)、滤瓶盖(12)、滤芯体(13)、第一密封圈(14)、第一O型圈(15)、卡箍(16)和端盖(17);所述滤芯体(13)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端盖(17)同心配合,端盖(17)用于密封滤芯体(13)的上下端面;第一密封圈(14)放置于端盖(17)上的槽内,用于与滤瓶(11)的端面形成密封;第一O型圈(15)放置于滤瓶(11)上的凸台(111)内,卡箍(16)与滤瓶(11)上的凸台(111)同心配合,并与水龙头部件(2)上插进来的管(211)形成密封;所述水龙头部件(2)包括鹅颈管(21)、本体(22)、手柄(23)、阀芯(24)、端盖(25)、垫片(26)、纯水管(27)、进水管(28)、出水管(29)、外丝管接(30)、铜管接(31)、磁簧开关(32)和磁钢(33);所述阀芯(24)包括阀杆(241)、阀体(242)、第二O型圈(243)、第二密封圈(244)、定片(245)和动片(246);所述第二O型圈(243)安装在阀杆(241)的安装槽内,阀杆(241)与阀体(242)的台阶孔配合,阀杆(241)的下端凸台与动片(246)上的凹槽配合,定片(245)安装在阀体(242)左侧台阶孔内,第二密封圈(244)安装在阀体(242)左侧,第二密封圈(244)用于密封阀芯(24)的端面与本体(22)的端面;所述阀杆(241)转动带动动片(246)转动,动片246转动到出水口并将其堵住,出水口切换至关闭状态;动片(246)离开出水口,出水口打开,出水口切换至打开状态;所述阀芯(24)安装在本体(22)右侧,阀芯(24)与鹅颈管(21)、纯水管(27)构成水路;端盖(25)与阀芯(24)同心配合,用于固定阀芯(24),手柄(23)穿过端盖(25),并安装在阀杆(241)上;所述端盖(25)的初始位置开有孔,孔内安装一个磁钢(33),本体(22)上安装有磁簧开关(32),磁簧开关(32)与磁钢(33)在初始位置相互对应;本体(22)上设有两根伸出的管(221),用于和滤瓶(11)上的凸台(111)配合,本体(22)上设有三个连接孔,分别与纯水管(27)、进水管(28)、出水管(29)形成通路;所述进水管(28)与本体(22)上部的管(221)、滤瓶(11)上部的凸台(111)形成第一通路,用于将自来水流入滤瓶(11);出水管(29)与本体(22)下部的管(221)、滤瓶(11)下部的凸台形成第二通路,用于经滤芯过滤后的水流入净水器进水口;所述固定架(3)两端分别制出一个圆环,左侧的圆环与滤瓶(11)通过同心配合固定,右侧圆环与水龙头本体(22)通过同心配合。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工作时,自来水从进水管(28)流入本体(22),经本体(22)左侧上端的管(221)流入滤瓶(11)与滤芯体(13)之间的空腔,再穿过滤芯体(13)进行过滤动作。过滤后的水从滤芯体(13)中心的孔流入滤瓶(11)下部凸台,经本体(22)左侧下端管流出至出水管(29),至此完成自来水的初步过滤。过滤后的水进入净水器进行进一步过滤。用户扳动水龙头手柄(23),端盖(25)随手柄(23)转动,端盖(25)上的磁钢(33)离开安装在本体(22)上的磁簧开关(32),磁簧开关(32)发出一个信号给净水器,净水器泵打开,水从纯水管(27)进入本体(22)。扳动手柄(23)的同时,阀芯(24)旋转,阀芯动片(246)旋转至离开出水口(图示a),此时进入本体(22)的水通过出水口a流入鹅颈管(21),完成放水。用户将手柄(23)转动至原始位置时,过程与前述相反,完成关水动作。因为滤瓶(11)为透明材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前处理净水龙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对自来水进行过滤的滤芯部件(1)、用于控制过滤后的自来水通断的水龙头部件(2)、以及安装固定滤芯部件(1)和水龙头部件(2)的固定架(3);所述滤芯部件(1)包括滤瓶(11)、滤瓶盖(12)、滤芯体(13)、第一密封圈(14)、第一O型圈(15)、卡箍(16)和端盖(17);所述滤芯体(13)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端盖(17)同心配合,端盖(17)用于密封滤芯体(13)的上下端面;第一密封圈(14)放置于端盖(17)上的槽内,用于与滤瓶(11)的端面形成密封;第一O型圈(15)放置于滤瓶(11)上的凸台(111)内,卡箍(16)与滤瓶(11)上的凸台(111)同心配合,并与水龙头部件(2)上插进来的管(211)形成密封;所述水龙头部件(2)包括鹅颈管(21)、本体(22)、手柄(23)、阀芯(24)、端盖(25)、垫片(26)、纯水管(27)、进水管(28)、出水管(29)、外丝管接(30)、铜管接(31)、磁簧开关(32)和磁钢(33);所述阀芯(24)包括阀杆(241)、阀体(242)、第二O型圈(243)、第二密封圈(244)、定片(245)和动片(246);所述第二O型圈(243)安装在阀杆(241)的安装槽内,阀杆(241)与阀体(242)的台阶孔配合,阀杆(241)的下端凸台与动片(246)上的凹槽配合,定片(245)安装在阀体(242)左侧台阶孔内,第二密封圈(244)安装在阀体(242)左侧,第二密封圈(244)用于密封阀芯(24)的端面与本体(22)的端面;所述阀杆(241)转动带动动片(246)转动,动片(246)转动到出水口并将其堵住,出水口切换至关闭状态;动片(246)离开出水口,出水口打开,出水口切换至打开状态;所述阀芯(24)安装在本体(22)右侧,阀芯(24)与鹅颈管(21)、纯水管(27)构成水路;端盖(25)与阀芯(24)同心配合,用于固定阀芯(24),手柄(23)穿过端盖(25),并安装在阀杆(241)上;所述端盖(25)的初始位置开有孔,孔内安装一个磁钢(33),本体(22)上安装有磁簧开关(32),磁簧开关(32)与磁钢(33)在初始位置相互对应;本体(22)上设有两根伸出的管(221),用于和滤瓶(11)上的凸台(111)配合,本体(22)上设有三个连接孔,分别与纯水管(27)、进水管(28)、出水管(29)形成通路;所述进水管(28)与本体(22)上部的管(221)、滤瓶(11)上部的凸台(111)形成第一通路,用于将自来水流入滤瓶(11);出水管(29)与本体(22)下部的管(221)、滤瓶(11)下部的凸台形成第二通路,用于经滤芯过滤后的水流入净水器进水口;所述固定架(3)两端分别制出一个圆环,左侧的圆环与滤瓶(11)通过同心配合固定,右侧圆环与水龙头本体(22)通过同心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处理净水龙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对自来水进行过滤的滤芯部件(1)、用于控制过滤后的自来水通断的水龙头部件(2)、以及安装固定滤芯部件(1)和水龙头部件(2)的固定架(3);所述滤芯部件(1)包括滤瓶(11)、滤瓶盖(12)、滤芯体(13)、第一密封圈(14)、第一O型圈(15)、卡箍(16)和端盖(17);所述滤芯体(13)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端盖(17)同心配合,端盖(17)用于密封滤芯体(13)的上下端面;第一密封圈(14)放置于端盖(17)上的槽内,用于与滤瓶(11)的端面形成密封;第一O型圈(15)放置于滤瓶(11)上的凸台(111)内,卡箍(16)与滤瓶(11)上的凸台(111)同心配合,并与水龙头部件(2)上插进来的管(211)形成密封;所述水龙头部件(2)包括鹅颈管(21)、本体(22)、手柄(23)、阀芯(24)、端盖(25)、垫片(26)、纯水管(27)、进水管(28)、出水管(29)、外丝管接(30)、铜管接(31)、磁簧开关(32)和磁钢(33);所述阀芯(24)包括阀杆(241)、阀体(242)、第二O型圈(243)、第二密封圈(244)、定片(245)和动片(246);所述第二O型圈(243)安装在阀杆(241)的安装槽内,阀杆(241)与阀体(242)的台阶孔配合,阀杆(241)的下端凸台与动片(246)上的凹槽配合,定片(245)安装在阀体(2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述黎强梅荣刘燚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浩泽净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