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51049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3 07: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照明装置,其包括外管、内管以及光源。外管具有反射内壁。内管设置于外管内且与外管共轴,其中内管具有反射外壁,外管与内管之间形成环状光通道,环状光通道具有分别对应于外管两端的入光口与出光口,且内管的区段从出光口处延伸出。光源设置于入光口处,光源发出的光线经由入光口进入环状光通道,并被外管的反射内壁与内管的反射外壁多次反射后由出光口离开照明装置。

Light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照明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装置,且特别是涉及一种照明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在照明的使用上,若照明区域的亮度呈现较一致的均匀性,将有助于使用者对于照明区域的观察。然而,常见的照明装置(例如内窥镜照明装置)的照射范围主要集中在照明装置正前方的区域,使得正前方区域的亮度过高而远离正前方区域的较大视场角区域的亮度则快速降低,导致照明区域的亮度均匀性不佳,进而影响使用者对于照明区域的观察结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具有均匀的照明亮度。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出一种照明装置,包括外管、内管以及光源。外管具有反射内壁。内管设置于外管内且与外管共轴,其中内管具有反射外壁,外管与内管之间形成环状光通道,环状光通道具有分别对应于外管两端的入光口与出光口,且内管的区段从出光口处延伸出。光源设置于入光口处,光源发出的光线经由入光口进入环状光通道,并被外管的反射内壁与内管的反射外壁多次反射后由出光口离开照明装置。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A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示意图;图1B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沿着中心轴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沿着中心轴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沿着中心轴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沿着中心轴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沿着中心轴的剖面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设计示意图;图7A为使用发光二极管作为照明装置的非相干性辐照度(incoherentirradiance)的分布图;图7B为使用发光二极管与二次光学透镜作为照明装置的非相干性辐照度的分布图;图7C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照明装置300的非相干性辐照度的分布图。符号说明100、200、300、400、500、600:照明装置110:外管112:反射内壁120:内管120a:区段122:反射外壁130:光源240、440:光扩散结构350:折光结构560:摄影装置570、580、590:封口结构CH:环状光通道I:入光口O:出光口L:光线具体实施方式图1A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示意图。图1B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沿着中心轴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1A与图1B,本实施例的照明装置100包括外管110、内管120以及光源130。外管110具有反射内壁112。内管120设置于外管110内且与外管110共轴,其中内管120具有反射外壁122,外管110与内管120之间形成环状光通道CH,环状光通道CH具有分别对应于外管两端的入光口I与出光口O,且内管120的区段120a从出光口O处延伸出。光源130设置于入光口I处,光源130发出的光线L经由入光口I进入环状光通道CH,并被外管110的反射内壁112与内管120的反射外壁122多次反射传递后由出光口O离开照明装置100。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内管120的区段120a从出光口O处延伸出,使得较多的光线L会往远离内管120的方向射出照明装置100,因此光线L在离开照明装置100时的发散角较大,可提升较大视场角区域的亮度,使光线L不过度集中于照明装置100正前方的区域。如此一来,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照明装置100可具有均匀的照明亮度。在本实施例中,光源130为多个不连续的点型发光元件,其例如是由多个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所组成。在其他实施例中(未示出),光源也可以是连续的面型发光元件,其例如是由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所构成。此外,光源130可包括导光光纤束或光导,连接至环状光通道CH的入光口I处。也就是说,发光元件可不直接设置于环状光通道CH的入光口I处,而是通过导光光纤束或光导将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导引至环状光通道CH的入光口I处,然而本专利技术不以此为限。在本实施例中,外管110与内管120的材质例如是金属,且外管110的反射内壁112与内管120的反射外壁122例如是平滑表面,使光线L在外管110的反射内壁112与内管120的反射外壁122的反射方式为镜面反射。在其他实施例中,外管110的反射内壁112与内管120的反射外壁122例如是粗糙表面,使光线L在外管110的反射内壁112与内管120的反射外壁122的反射方式为扩散式反射。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沿着中心轴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2,本实施例的照明装置200与图1B所示的照明装置100大致上相同,要注意的是,照明装置200还包括光扩散结构240,设置于环状光通道CH内,且光扩散结构240具有对应于环状光通道CH的环状形状。具体来说,光扩散结构240可使通过的光线发散,因此当光源130发出的光线L通过光扩散结构240后,光线L可更分散而均匀化。举例来说,光扩散结构240可为透光材质且具有粗糙表面。光扩散结构240也可以包括散射材料,分散于光扩散结构240内。此外,光扩散结构240也可以包括全息扩散片,然而本专利技术不以此为限。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沿着中心轴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3,本实施例的照明装置300与图2所示的照明装置200大致上相同,要注意的是,照明装置300还包括折光结构350,设置于环状光通道CH的出光口O处且连接于外管110。折光结构350为环状结构。折光结构350的外径与外管110的外径相同,且折光结构350在与外管110连接处的内径小于折光结构350在远离外管110的一端的内径。此外,折光结构350在与外管110连接处的内径大于内管120的外径,也就是说,在出光口O处,折光结构350与内管120之间具有间距。另外,折光结构350在远离外管110的一端的内径小于或等于外管110的外径。应理解,此处提到的内径为构件的内表面相对于照明装置300的中心轴的半径,而外径为构件的外表面相对于照明装置300的中心轴的半径。在本实施例中,折光结构350在远离外管110的一端的内径小于外管110的外径,因此折光结构350的剖面形状为梯形。在其他实施例中(例如图6所示),折光结构350在远离外管110的一端的内径也可以等于外管110的外径,因此折光结构350的剖面形状也可以为三角形,然而本专利技术不以此为限。在本实施例中,折光结构350为透明材质。光源130发出的光线L经过外管110的反射内壁112与内管120的反射外壁122多次反射后,被折光结构350折射或是在折光结构350内部发生全反射而往更远离内管120的方向离开照明装置300。折光结构350的材质例如玻璃、塑胶、压克力或其他适当的透明材质。由于折光结构350可进一步将光线L向外偏折而离开照明装置300,使光线L在离开照明装置300时的发散角更大,因此照明装置300可具有更均匀的照明亮度。此外,折光结构350连接于外管110且具有与外管110相同的外径,也就是说,照明装置300具有连续且完整的外轮廓,而在出光口O的一端不具有外管110与内管120之间的落差,将有利于例如内窥镜照明的应用上。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未示出),折光结构350也可以不具有与外管110相同的外径。在本实施例中,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管,具有反射内壁;内管,设置于所述外管内且与所述外管共轴,其中所述内管具有反射外壁,所述外管与所述内管之间形成环状光通道,所述环状光通道具有分别对应于所述外管两端的入光口与出光口,且所述内管的区段从所述出光口处延伸出;以及光源,设置于所述入光口处,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经由所述入光口进入所述环状光通道,并被所述外管的所述反射内壁与所述内管的所述反射外壁多次反射后由所述出光口离开所述照明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2017.12.26 TW 1061457221.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管,具有反射内壁;内管,设置于所述外管内且与所述外管共轴,其中所述内管具有反射外壁,所述外管与所述内管之间形成环状光通道,所述环状光通道具有分别对应于所述外管两端的入光口与出光口,且所述内管的区段从所述出光口处延伸出;以及光源,设置于所述入光口处,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经由所述入光口进入所述环状光通道,并被所述外管的所述反射内壁与所述内管的所述反射外壁多次反射后由所述出光口离开所述照明装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与所述内管的材质为金属。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包括导光光纤束或光导。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包括至少一发光二极管。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扩散结构,设置于所述环状光通道内。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扩散结构为透光材质且具有粗糙表面。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扩散结构包括散射材料,分散于所述光扩散结构内。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扩散结构包括全息扩散片。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折光结构,设置于所述环状光通道的所述出光口处且连接于所述外管,所述光线通过所述折光结构往远离所述内管的方向离开所述照明装置。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光结构的外径与所述外管的外径相同,且所述折光结构在与所述外管连接处的内径小于所述折光结构在远离所述外管的一端的内径。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光结构在与所述外管连接处的内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光宇王严璋
申请(专利权)人: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