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0973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3 07: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吸附罐,该吸附罐在简化壳体的结构的同时降低熔接成本。吸附罐(10)包括:壳体(12),其形成流体通路(33);吸附室(17、18),其在流体通路(33)内填充吸附材料(27);以及过滤器(28),其以面向吸附室(17、18)的流通方向的端面的方式配置。在壳体(12)形成有与过滤器(28)的周缘部相对应的环状的过滤器支承部(38)。将过滤器(28)熔接于过滤器支承部(38)的熔接部与未将过滤器(28)熔接于过滤器支承部(38)的非熔接部以呈环状形状的方式在周向上交替地形成。

Adsorption tan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吸附罐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吸附罐。详细而言,涉及一种吸附产生于汽车等的发动机的燃料系统中的蒸发燃料/使产生于汽车等的发动机的燃料系统中的蒸发燃料脱离而进行处理的吸附罐。
技术介绍
例如,存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吸附罐。该吸附罐包括:壳体,其形成流体通路;吸附室,其在流体通路内填充吸附材料;以及过滤器,其以面向吸附室的流通方向的端面的方式配置。在壳体形成有与过滤器的周缘部相对应的环状的过滤器支承部。过滤器的周缘部在整周上熔接(称为“整周熔接”)于过滤器支承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757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根据专利文献1,用于将过滤器整周熔接于壳体的过滤器支承部的熔接用突起必须在整周上形成为环状,壳体的形状也就是结构变得复杂。而且,由于熔接长度较长,熔接成本变高。另外,在熔接成本中包含熔接能量、消耗品、设备、夹具等所需的费用。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在简化壳体的结构的同时降低熔接成本的吸附罐。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所述问题能够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吸附罐得以解决。第1技术方案的吸附罐,该吸附罐包括:壳体,其形成流体通路;吸附室,其在所述流体通路内填充吸附材料;以及过滤器,其以面向所述吸附室的流通方向的端面的方式配置,与所述过滤器的周缘部相对应的环状的过滤器支承部形成于所述壳体,将所述过滤器熔接于所述过滤器支承部的熔接部与未将所述过滤器熔接于所述过滤器支承部的非熔接部以呈环状形状的方式在周向上交替地形成。根据第1技术方案,由于不必在整周上形成用于将过滤器熔接于壳体的过滤器支承部的熔接用突起,而仅在周向上间断地形成即可,因此能够简化壳体的结构。而且,能够缩短熔接长度,降低熔接成本。对于第2技术方案的吸附罐,在第1技术方案中,所述熔接部的总计的熔接长度是以整周熔接作为100%时的15%~60%。根据第2技术方案,能够在确保熔接部所需的载荷的同时降低熔接成本。对于第3技术方案的吸附罐,在第1或第2技术方案中,由所述熔接部和所述非熔接部形成的环状形状具有在与周向交叉的方向上突出的至少一个突出部,在所述至少一个突出部配置有所述熔接部。根据第3技术方案,通过将熔接部配置于由熔接部和非熔接部形成的环状形状的至少一个突出部,能够抑制突出部处的过滤器的翘起。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吸附罐,能够在简化壳体的结构的同时降低熔接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吸附罐的剖视图。图2是表示安装有过滤器的壳体主体的剖视图。图3是表示安装有过滤器的壳体主体的俯视图。图4是表示熔接部的剖视图。图5是表示非熔接部的剖视图。图6是表示壳体主体的剖视图。图7是表示壳体主体的俯视图。图8是表示壳体主体的有熔接用突起的部分的剖视图。图9是表示壳体主体的无熔接用突起的部分的剖视图。图10是表示熔接长度和破坏强度的关系的图。图11是表示熔接长度和熔接成本的关系的图。附图标记说明10、吸附罐;12、壳体;17、第1吸附室;18、第2吸附室;27、吸附材料;28、过滤器;33、流体通路;38、过滤器支承部;46、熔接部;48、非熔接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利用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吸附罐的剖视图。在说明的方便上,在说明吸附罐的概要之后,说明过滤器的安装构造。另外,为了方便,以图1为基准规定上下左右。(吸附罐的概要)如图1所示,吸附罐10具有树脂制的壳体12。壳体12包括:使上表面开口的有底筒状的壳体主体13;以及封闭壳体主体13的上表面开口部的盖板14。另外,图6是表示壳体主体的剖视图,图7是同样表示壳体主体的俯视图。如图7所示,壳体主体13具有前侧的侧壁部15a、后侧的侧壁部15b、左侧的侧壁部15c、右侧的侧壁部15d以及下表面壁16(参照图6),侧壁部15a~15d构成棱筒状的周壁15。壳体主体13由例如PA66尼龙树脂形成。另外,周壁15形成为自下表面壁16侧向上方逐渐缓缓扩张的棱锥筒状。如图6所示,在下表面壁16上形成有将壳体主体13内部划分为左侧的第1吸附室17和第2吸附室18的分隔壁20。在第1吸附室17的下表面壁16上形成有将该吸附室17的下部划分为左右两个的分室17a、17b的划分壁21。而且,在壳体主体13的下表面壁16的下侧形成有在左右方向上排列的圆筒状的罐口23、吹扫口24和大气口25。罐口23将第1吸附室17的左侧的分室17a与室外连通。而且,吹扫口24将第1吸附室17的右侧的分室17b与室外连通。而且,大气口25将第2吸附室18与室外连通。如图1所示,在壳体主体13的两吸附室17、18内,填充有用于吸附在燃料罐内产生的蒸发燃料的吸附材料27。对于吸附材料27,使用例如颗粒状的活性炭。而且,具有透气性的片状的过滤器28分别介于壳体主体13的下表面壁16与第1吸附室17的左侧的分室17a之间、该下表面壁16与第1吸附室17的右侧的分室17b之间、以及该下表面壁16与第2吸附室18之间。过滤器28由无纺布等形成。作为无纺布,使用例如由聚酯纤维和人造丝纤维的混合纤维形成的无纺布。将第2吸附室18内的吸附材料27沿上下分隔的具有透气性的缓冲板30以水平状态上下可动地配置于第2吸附室18内。而且,具有透气性的按压板31分别以水平状态上下可动地配置于两吸附室17、18的上表面开口部内。由弹性地按压按压板31的螺旋弹簧构成的弹簧32介于按压板31与盖板14之间。两吸附室17、18通过盖板14与分隔壁20之间的间隙相互连通。由此,在壳体12内形成有供流体(含有蒸发燃料的气体)流通的倒U字状的流体通路33。流体通路33是将罐口23以及吹扫口24与大气口25连通的通路。而且,具有透气性的片状的过滤器34分别介于两吸附室17、18的按压板31与吸附材料27之间。过滤器34由氨基甲酸酯等形成。(过滤器28的安装构造)图2是表示安装有过滤器的壳体主体的剖视图,图3是同样表示安装有过滤器的壳体主体的俯视图。如图2及图3所示,壳体主体13的第1吸附室17的各分室17a、17b中的过滤器28的安装构造基本上和第2吸附室18中的过滤器28的安装构造为同一结构。因此,说明第2吸附室18中的过滤器28的安装构造,并省略各分室17a、17b中的过滤器28的安装构造的说明。如图7所示,第2吸附室18的周壁(附图标记为36)由分隔壁20、壳体主体13的周壁15中的前侧的侧壁部15a、后侧的侧壁部15b以及右侧的侧壁部15d形成为四棱筒状。另外,左侧的分室17a的周壁由划分壁21、壳体主体13的周壁15中的前侧的侧壁部15a、后侧的侧壁部15b以及左侧的侧壁部15c形成为四棱筒状。而且,右侧的分室17b的周壁由分隔壁20、划分壁21、壳体主体13中的前侧的侧壁部15a以及后侧的侧壁部15b形成为四棱筒状。在第2吸附室18内,在下表面壁16的外周部,形成有由与第2吸附室18的轴线正交的环状平面形成的过滤器支承部38。在过滤器支承部38的内周侧,阶梯面40形成为呈多重环状。阶梯面40由与第2吸附室18的轴线正交且比过滤器支承部38低一级的环状平面形成(参照图8及图9)。如图7所示,过滤器支承部38形成为具有在与周向交叉的方向上突出的四个角部38a的四边形环状。在角部38a形成有在周向上延伸的线状的熔接用突起42(参照图6及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附罐,该吸附罐包括:壳体,其形成流体通路;吸附室,在所述吸附室处在所述流体通路内填充吸附材料;以及过滤器,其以面向所述吸附室的流通方向的端面的方式配置,其中,与所述过滤器的周缘部相对应的环状的过滤器支承部形成于所述壳体,将所述过滤器熔接于所述过滤器支承部的熔接部与未将所述过滤器熔接于所述过滤器支承部的非熔接部以呈环状形状的方式在周向上交替地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2017.12.14 JP 2017-2393401.一种吸附罐,该吸附罐包括:壳体,其形成流体通路;吸附室,在所述吸附室处在所述流体通路内填充吸附材料;以及过滤器,其以面向所述吸附室的流通方向的端面的方式配置,其中,与所述过滤器的周缘部相对应的环状的过滤器支承部形成于所述壳体,将所述过滤器熔接于所述过滤器支承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加贺宇泰佑饭味诚阪口宽
申请(专利权)人:爱三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