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混凝土吊模结构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50919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3 07: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混凝土吊模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用于搭建吊模模具的模具块,所述模具块的竖向截面呈L型结构,其中,L型结构的水平部分为防上浮部,L型结构的竖直部分为定型部;2)混凝土板面模具处理;3)吊模模具的安装;4)浇筑过程:在加固处理之后,即可开始进行浇筑,该浇筑过程具体包括:将混凝土直接从所述混凝土梁浇筑空腔处浇筑,使混凝土从所述混凝土梁浇筑空腔处流向所述结构板底模板上;从而使混凝土梁和混凝土板面形成一个整体。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通过一步到位的浇筑方法来使混凝土板面和混凝土梁形成一个整体,以避免渗水、漏水的问题。

Construction method of adjustable concrete suspension formwork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调混凝土吊模结构的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特别的涉及一种可调混凝土吊模结构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在实际浇筑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经常会接触到吊模(没有支撑而悬挂在其它固定物上的模板),当需要同时浇筑混凝土梁和混凝土板面时,需要分两步浇筑:①首先对吊模下方处进行浇筑混凝土,然后等待吊模下方的混凝土直到其具有一定的承载力,以形成混凝土面板。②再对吊模处的地方进行浇筑混凝土(吊模处的位置位于第一步浇筑好的混凝土上方),以形成混凝土梁,最后浇筑完成。但是,在使用这样的浇筑方法时,混凝土易出现施工缝,会导致混凝土结构不密实,并且混凝土板面和混凝土梁之间无法形成统一的整体。在实际施工中,使用吊模施工的地方多是卫生间、阳台等相对楼面的标高要低的房间,而这些地方用水较多,如果混凝土结构不完整,不密实,就会导致渗水,甚至漏水。另外,分两步浇筑的施工方法,显得费时费力。因此,怎样才能够提供一种实施简单,能够防止由于吊模里的混凝土下沉而使吊模下部周边的混凝土向上积累高出完成面的情况,从而使混凝土面板和混凝土梁的浇筑不必分为两步的可调混凝土吊模结构的施工方法,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怎样才能够提供一种实施简单,能够防止由于吊模里的混凝土下沉而使吊模下部周边的混凝土向上积累高出完成面的情况,从而使混凝土面板和混凝土梁的浇筑不必分为两步的可调混凝土吊模结构的施工方法。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可调混凝土吊模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用于搭建吊模模具的模具块,所述模具块的竖向截面呈L型结构,其中,L型结构的水平部分为防上浮部,L型结构的竖直部分为定型部;2)混凝土板面模具处理:首先安装结构板底模板,并在该结构板底模板上绑扎钢筋,使结构板底模板的上侧能够用于浇筑形成混凝土板面;然后在该结构板底模板上摆放吊模模具支撑构件;3)吊模模具的安装:A.内模具的安装:在吊模模具支撑构件上安装数块所述模具块,并且数块所述模具块依次相连形成矩形框架结构的内模具;B.外模具的安装:在吊模模具支撑构件上内模具的外侧安装所述模具块,并且数块所述模具块依次相连形成矩形框架结构的外模具;其中,且所述外模具和所述内模具的防上浮部朝向相背离的方向;C.内模具和外模具之间的固定:所述内模具和所述外模具之间形成混凝土梁浇筑空腔,并且对所述内模具和所述外模具的定型部之间通过固定结构进行固定;4)浇筑过程:在内模具和外模具加固之后,开始进行浇筑,该浇筑过程具体包括:将混凝土直接从所述混凝土梁浇筑空腔处浇筑,使混凝土从所述混凝土梁浇筑空腔处流向所述结构板底模板上;从而使混凝土梁和混凝土板面形成一个整体。申请人通过研究分析,发现:在需要同时浇筑混凝土梁和混凝土板面时,如果为了省时省力而不等待混凝土板面处的混凝土具有一定的承载力的话,在浇筑混凝土梁(即对位于吊模处的位置进行浇筑)时,由于混凝土自重以及振捣混凝土的工序所产生的影响,吊模处的混凝土就会压迫其下方的混凝土板面处的混凝土。由于此时的吊模下方的混凝土还没具有承载力来承受这股压迫力,就导致了位于吊模的下部位置的混凝土只能向周边挤压,以从吊模的下部而流向吊模的周边,并和吊模下部周边的混凝土面板处的混凝土结合,从而使混凝土面板处的混凝土高出所需的完成面。而这时,由于吊模下部的混凝土的流出,导致吊模处未能完成浇筑,而需要继续对其浇筑,直到吊模下部周边的混凝土多出的量给予从吊模中流出的混凝土一定的阻力,并使其不能继续向周边流出,这时候吊模混凝土才能完成浇筑。然而,在实际情况中,多出的混凝土在其量大时不易控制,并且这部分多出的混凝土还需要等到初凝后再对其凿除。在实际施工时,由于同时浇筑混凝土板面和混凝土梁不易出现施工缝,使混凝土结构密实,故本方法可以通过一步到位的浇筑方法来使混凝土板面和混凝土梁形成一个整体,以避免渗水、漏水的问题。进一步地,使用固定结构对所述内模具和所述外模具进行固定的步骤具体包括:1)当混凝土梁的厚度较小时,使用步步紧将所述内模具和所述外模具的定型部进行平衡固定;2)当步步紧的长度不足以支撑混凝土梁的厚度时,使用固定框进行加固,所述固定框包括内固定框和外固定框;在内模具内侧安装内固定框,内固定框外侧和内模具的内侧固定连接,然后在内固定框的内部安装数个支撑杆,该支撑杆的两端和内固定框内侧固定连接;在外模具内侧安装外固定框,外固定框外侧和外模具的内侧固定连接,然后在外固定框的内部安装数个支撑杆,该支撑杆的两端和外固定框内侧固定连接。更进一步地,所述模具块包括第一模具块和第二模具块,所述第一模具块成型为竖截面L形的框架结构,且其端部为开放结构,所述第二模具块成型为截面为L形的结构,并位于所述第一模具块的内侧,且与所述第一模具块滑动配合,且所述第二模具块能够从所述第一模具块的端部滑出。这样,通过滑动第二模具块,能够使整个模具快根据现场需要,在一定范围内伸缩,使其具有良好的适用性。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模具块的壁厚大小在1~4mm之间。这样,能够将第二模具块伸出第一模具块的部分,与第一模具块之间的高低差控制在很小的范围内,在施工完成后可忽略不计。更进一步地,所述内模具和所述外模具的拐角处的模具块的防上浮部靠近该拐角处的一端成型为45°的斜面,该拐角处的二个所述模具块的防上浮部之间通过步步紧固定连接。这样,使拐角部分的吊模模具能够很好地衔接,能够很好地支持混凝土的浇筑。更进一步地,所述内固定框由四根首尾连接的边框杆围合形成,所述支撑杆的相对两端和所述内固定框的任意二根边框杆固定连接;所述外固定框由四根首尾连接的边框杆围合形成,所述支撑杆的相对两端和所述外固定框的任意二根边框杆固定连接。这样,进一步加固了吊模模具,并且能够很好地抵抗混凝土的侧压力,防止吊模模具变形。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吊模模具在使用步步紧对内模具和外模具进行平衡固定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吊模模具在使用固定框对内模具和外模具进行平衡固定时的断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固定框和支撑杆处的俯视平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模具块和第二模具块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模具块和第二模具块配合时的断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结构底模板1;外模具2;内模具3;定型部4;防上浮部5;吊模模具支撑构件6;模具块7;第一模具块8;第二模具块9;固定框10;边框杆11;支撑杆12;拐角13;混凝土梁1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例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具体实施时: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可调混凝土吊模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点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用于搭建吊模模具的模具块,所述模具块的竖向截面呈L型结构,其中,L型结构的水平部分为防上浮部,L型结构的竖直部分为定型部;2)混凝土板面模具处理:首先安装结构板底模板,并在该结构板底模板上绑扎钢筋,使结构板底模板的上侧能够用于浇筑形成混凝土板面;然后在该结构板底模板上摆放吊模模具支撑构件;3)吊模模具的安装:A.内模具的安装:在吊模模具支撑构件上安装数块所述模具块,并且数块所述模具块依次相连形成矩形框架结构的内模具;B.外模具的安装:在吊模模具支撑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混凝土吊模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用于搭建吊模模具的模具块,所述模具块的竖向截面呈L型结构,其中,L型结构的水平部分为防上浮部,L型结构的竖直部分为定型部;2)混凝土板面模具处理:首先安装结构板底模板,并在该结构板底模板上绑扎钢筋,使结构板底模板的上侧能够用于浇筑形成混凝土板面;然后在该结构板底模板上摆放吊模模具支撑构件;3)吊模模具的安装:A.内模具的安装:在吊模模具支撑构件上安装数块所述模具块,并且数块所述模具块依次相连形成矩形框架结构的内模具;B.外模具的安装:在吊模模具支撑构件上内模具的外侧安装所述模具块,并且数块所述模具块依次相连形成矩形框架结构的外模具;其中,且所述外模具和所述内模具的防上浮部朝向相背离的方向;C.内模具和外模具之间的固定:所述内模具和所述外模具之间形成混凝土梁浇筑空腔,并且对所述内模具和所述外模具的定型部之间通过固定结构进行固定;4)浇筑过程:在内模具和外模具加固之后,开始进行浇筑,该浇筑过程具体包括:将混凝土直接从所述混凝土梁浇筑空腔处浇筑,使混凝土从所述混凝土梁浇筑空腔处流向所述结构板底模板上;从而使混凝土梁和混凝土板面形成一个整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混凝土吊模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用于搭建吊模模具的模具块,所述模具块的竖向截面呈L型结构,其中,L型结构的水平部分为防上浮部,L型结构的竖直部分为定型部;2)混凝土板面模具处理:首先安装结构板底模板,并在该结构板底模板上绑扎钢筋,使结构板底模板的上侧能够用于浇筑形成混凝土板面;然后在该结构板底模板上摆放吊模模具支撑构件;3)吊模模具的安装:A.内模具的安装:在吊模模具支撑构件上安装数块所述模具块,并且数块所述模具块依次相连形成矩形框架结构的内模具;B.外模具的安装:在吊模模具支撑构件上内模具的外侧安装所述模具块,并且数块所述模具块依次相连形成矩形框架结构的外模具;其中,且所述外模具和所述内模具的防上浮部朝向相背离的方向;C.内模具和外模具之间的固定:所述内模具和所述外模具之间形成混凝土梁浇筑空腔,并且对所述内模具和所述外模具的定型部之间通过固定结构进行固定;4)浇筑过程:在内模具和外模具加固之后,开始进行浇筑,该浇筑过程具体包括:将混凝土直接从所述混凝土梁浇筑空腔处浇筑,使混凝土从所述混凝土梁浇筑空腔处流向所述结构板底模板上;从而使混凝土梁和混凝土板面形成一个整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混凝土吊模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固定结构对所述内模具和所述外模具进行固定的步骤具体包括:1)当混凝土梁的厚度较小时,使用步步紧将所述内模具和所述外模具的定型部进行平衡固定;2)当步步紧的长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丰收成建郑萌张圣祖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