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务数字化运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50915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3 07: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水务管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水务数字化运行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污水调节池、混合沉淀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泥水分离池和清水池,污水调节池连接有污水进水管,污水调节池的一相对侧壁上交叉设置有折流板,折流板的表面设有吸附层。混合沉淀池上设有PAC投加管和PAM投加管,清水池连接有排水管,排水管上设有第四流量计。还包括BOD测定仪,BOD测定仪连接有第一取样管、第二取样管和第三取样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BOD测定仪通过第一取样管、第二取样管和第三取样管分别对污水调节池、混合沉淀池和泥水分离池的污水进行检测,实现了污水在处理过程中的实时水质监测,实现了污水处理的数字化运行管理。

Water Digital Opera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务数字化运行系统
本技术属于水务管理
,具体涉及一种水务数字化运行系统。
技术介绍
水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重要物质,也是工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中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生活污水的排放越来越严重,容易导致环境污染,造成环境治理困难。生活污水的成分比较固定,主要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等有机物,比较适合细菌的生长,因此生活污水容易成为细菌、病毒生存和繁殖的场所。现在很多村镇地区所产生的污水不经过处理就随意排放出去,这样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土地的污染和环境的污染,极大程度上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虽然某些村镇地区的生活污水会经过处理,但是其并未实现数字化,存在污水处理效率低、污水处理不彻底的问题,污水处理不彻底会导致土地和环境的污染。因此,实现水务数字化管理,可以实现污水的实时水质监测,提高污水的处理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务数字化运行系统,实现了污水在处理过程中的实时水质监测,实现了污水处理的数字化运行管理。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水务数字化运行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污水调节池、混合沉淀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泥水分离池和清水池,所述污水调节池连接有污水进水管,污水进水管上设有第一流量计,所述污水调节池的一相对侧壁上交叉设置有折流板,所述折流板的表面设有吸附层。所述混合沉淀池上设有PAC投加管和PAM投加管,所述PAC投加管和PAM投加管上分别设有第二流量计和第三流量计。所述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内均设有生物填料单元,所述缺氧池和好氧池均设有曝气装置;所述清水池连接有排水管,排水管上设有第四流量计。还包括BOD测定仪,所述BOD测定仪连接有第一取样管、第二取样管和第三取样管,所述第一取样管与污水调节池连接,所述第二取样管与混合沉淀池连接,所述第三取样管与泥水分离池连接。作为优选方式,所述泥水分离池连接有设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的另一端与厌氧池连接。作为优选方式,所述回流管上设有第五流量计。作为优选方式,所述吸附层内填充有椰壳活性炭。作为优选方式,所述生物填料单元为球形悬浮填料。作为优选方式,所述清水池上设有二氧化氯投加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的BOD测定仪连接有第一取样管、第二取样管和第三取样管,第一取样管与污水调节池连接,第二取样管与混合沉淀池连接,第三取样管与泥水分离池连接。污水进水管上的第一流量计便于用户计量污水的进入量,第二流量计和第三流量计便于用户向混合沉淀池内投加PAC和PAM,排水管上的第四流量计便于用户计量清水的流出量,BOD测定仪通过第一取样管、第二取样管和第三取样管分别对污水调节池、混合沉淀池和泥水分离池的污水进行检测,实现了污水在处理过程中的实时水质监测,实现了污水处理的数字化运行管理。2、本技术的泥水分离池连接有设有回流管,回流管的另一端与厌氧池连接。泥水分离池分离的清水需要经过BOD测定仪的检测,检测合格后才能排放到清水池内,检测不合格则通过回流管回流到厌氧池内重新进行处理,保证了污水处理的彻底。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混合沉淀池的俯视图。图中:1-污水调节池;2-混合沉淀池;3-厌氧池;4-缺氧池;5-好氧池;6-泥水分离池;7-清水池;8-污水进水管;9-第一流量计;10-折流板;11-吸附层;12-PAC投加管;13-PAM投加管;14-第二流量计;15-第三流量计;16-曝气装置;17-排水管;18-第四流量计;19-BOD测定仪;20-第一取样管;21-第二取样管;22-第三取样管;23-回流管;24-第五流量计;25-椰壳活性炭;26-球形悬浮填料;27-二氧化氯投加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阐述。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水务数字化运行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污水调节池1、混合沉淀池2、厌氧池3、缺氧池4、好氧池5、泥水分离池6和清水池7,所述污水调节池1连接有污水进水管8,污水进水管8上设有第一流量计9,第一流量计9便于用户计量污水的进入量。人们产生的生活污水经过格栅井的预处理,过滤一些较大的悬浮物或漂浮物,再通过污水进水管8进入污水调节池1内,污水调节池1可以使污水匀化,并降低污水的毒性。所述污水调节池1的一相对侧壁上交叉设置有折流板10,所述折流板10的表面设有吸附层11。污水进入污水调节池1时,折流板10具有阻挡作用,有利于污水的匀化,吸附层11可以吸附污水中的一些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便于污水的后续处理。所述混合沉淀池2上设有PAC投加管12和PAM投加管13,所述PAC投加管12和PAM投加管13上分别设有第二流量计14和第三流量计15。PAC和PAM用于污水中悬浮颗粒的凝聚,使污水变得澄清,澄清的污水进入厌氧池3中。可以在污水调节池1内投放酸碱液,控制污水调节池1内污水的PH值,使混合沉淀池2内的PAC和PAM能够达到最佳的絮凝效果。所述厌氧池3、缺氧池4、好氧池5内均设有生物填料单元,所述缺氧池4和好氧池5均设有曝气装置16。所述生物填料单元为球形悬浮填料26,曝气装置16包括鼓风机、曝气管和曝气头,鼓风机通过曝气管与曝气头连接,鼓风机通过曝气头向缺氧池4和好氧池5内充入气体,增加了污水中的溶解氧,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有利条件,提高了微生物对污水的处理能力。厌氧池3、缺氧池4和好氧池5对污水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经过好氧池5处理后的污水进入泥水分离池6中,分离的清水进入清水池7内。所述清水池7连接有排水管17,排水管17上设有第四流量计18,第四流量计18便于用户计量清水的流出量,排水管17排出的水经过检验合格后可用于灌溉。还包括BOD测定仪19,所述BOD测定仪19连接有第一取样管20、第二取样管21和第三取样管22,所述第一取样管20与污水调节池1连接,所述第二取样管21与混合沉淀池2连接,所述第三取样管22与泥水分离池6连接。第一取样管20、第二取样管21和第三取样管22上均设有阀门开关,初始时阀门开关均处于关闭状态,BOD测定仪19在对污水进行检测时再打开对应取样管的阀门开关。BOD测定仪19通过第一取样管20、第二取样管21和第三取样管22分别对污水调节池1、混合沉淀池2和泥水分离池6的污水进行检测,实现污水的数字化运行管理。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泥水分离池6连接有设有回流管23,所述回流管23的另一端与厌氧池3连接。泥水分离池6分离的清水需要经过BOD测定仪19的检测,检测合格后才能排放到清水池7内,检测不合格则通过回流管23回流到厌氧池3内重新进行处理,保证了污水处理的彻底。优选地,所述回流管23上设有第五流量计24,有利于污水的数字化管理。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吸附层11内填充有椰壳活性炭25。椰壳活性炭25对污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具有较好的吸附作用,可降低后续污水处理的压力。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清水池7上设有二氧化氯投加管27,通过二氧化氯投加管27可以向清水池7内投放二氧化氯消毒剂,对清水进行消毒处理,使清水可以实现循环利用。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技术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水务数字化运行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污水调节池(1)、混合沉淀池(2)、厌氧池(3)、缺氧池(4)、好氧池(5)、泥水分离池(6)和清水池(7),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调节池(1)连接有污水进水管(8),污水进水管(8)上设有第一流量计(9),所述污水调节池(1)的一相对侧壁上交叉设置有折流板(10),所述折流板(10)的表面设有吸附层(11);所述混合沉淀池(2)上设有PAC投加管(12)和PAM投加管(13),所述PAC投加管(12)和PAM投加管(13)上分别设有第二流量计(14)和第三流量计(15);所述厌氧池(3)、缺氧池(4)、好氧池(5)内均设有生物填料单元,所述缺氧池(4)和好氧池(5)均设有曝气装置(16);所述清水池(7)连接有排水管(17),排水管(17)上设有第四流量计(18);还包括BOD测定仪(19),所述BOD测定仪(19)连接有第一取样管(20)、第二取样管(21)和第三取样管(22),所述第一取样管(20)与污水调节池(1)连接,所述第二取样管(21)与混合沉淀池(2)连接,所述第三取样管(22)与泥水分离池(6)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水务数字化运行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污水调节池(1)、混合沉淀池(2)、厌氧池(3)、缺氧池(4)、好氧池(5)、泥水分离池(6)和清水池(7),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调节池(1)连接有污水进水管(8),污水进水管(8)上设有第一流量计(9),所述污水调节池(1)的一相对侧壁上交叉设置有折流板(10),所述折流板(10)的表面设有吸附层(11);所述混合沉淀池(2)上设有PAC投加管(12)和PAM投加管(13),所述PAC投加管(12)和PAM投加管(13)上分别设有第二流量计(14)和第三流量计(15);所述厌氧池(3)、缺氧池(4)、好氧池(5)内均设有生物填料单元,所述缺氧池(4)和好氧池(5)均设有曝气装置(16);所述清水池(7)连接有排水管(17),排水管(17)上设有第四流量计(18);还包括BOD测定仪(19),所述BOD测定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家关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金越水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