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拟茎点霉菌株及其在对雷公藤红素进行生物转化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0772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3 06: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株拟茎点霉菌株及其在对雷公藤红素进行生物转化中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拟茎点霉菌株,为拟茎点霉(Phomopsis sp.)LGT‑5,保藏登记号为CGMCC No.16088。本发明专利技术还保护拟茎点霉LGT‑5在制备式(Ⅲ)所示化合物中的应用。拟茎点霉LGT‑5可以将雷公藤红素转化成新化合物16‑OH‑Celastrol。与雷公藤红素相比,16‑OH‑Celastrol的抗菌活性无显著差异,但细胞毒性大幅度降低,可以作为新型抑菌药物。

A Phytophthora pseudorhizomatoides strain and its application in biotransformation of Triptolid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株拟茎点霉菌株及其在对雷公藤红素进行生物转化中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
,具体涉及一株拟茎点霉菌株及其在对雷公藤红素进行生物转化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雷公藤具有抑菌、抗炎、抑制肿瘤细胞等功效。雷公藤中的活性成分为雷公藤红素(Celastrol,CSL)。雷公藤红素的结构式如下:尽管CSL具有显著的药理活性,但其水溶性低、心肌毒性大以及对正常细胞的杀伤作用强,严重影响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目前需要解决的是,提高或保留药理活性的同时降低毒性,以便提高治疗指数。天然活性先导化合物生物转化是利用生物体系(如:酶、微生物、植物细胞)将加入到生物反应系统中的天然活性先导化合物进行特异性的分子结构修饰以获得高效、低毒新化合物的方法,本质是生物体系中的酶对外源性底物的催化反应。在天然先导化合物的结构优化方面,微生物转化具有反应条件温和、立体选择性强、催化效率高、反应种类多以及环境污染小等特点,尤其在具复杂结构天然产物的结构修饰中有着显著的优势。拟茎点霉属Phomopsis(Sacc.)Bubak是半知菌亚门、腔孢纲、球壳孢目中的一个重要真菌属,拟茎点霉属真菌是重要的植物内生真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株拟茎点霉菌株及其在对雷公藤红素进行生物转化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拟茎点霉菌株,拟茎点霉(Phomopsissp.)LGT-5,已于2018年07月17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简称CGMCC,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登记号为CGMCCNo.16088。拟茎点霉(Phomopsissp.)LGT-5简称拟茎点霉LGT-5。本专利技术还保护拟茎点霉LGT-5在制备式(Ⅲ)所示化合物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还保护一种制备式(Ⅲ)所示化合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采用拟茎点霉LGT-5对雷公藤红素进行生物转化,得到式(Ⅲ)所示化合物。拟茎点霉LGT-5与雷公藤红素的配比可为0.25-1.5g干重的拟茎点霉LGT-5:50mg雷公藤红素。拟茎点霉LGT-5与雷公藤红素的配比具体可为0.75g干重的拟茎点霉LGT-5:50mg雷公藤红素。具体可为:将拟茎点霉LGT-5接种至150mL改良马丁液体培养基,28℃、180rpm振荡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然后在培养体系中加入50mg雷公藤红素,28℃、180rpm振荡培养5天。具体可为:将拟茎点霉LGT-5接种至150mL改良马丁液体培养基,28℃、180rpm振荡培养至对数生长期(此时拟茎点霉LGT-5的浓度为5g干重/L培养体系),然后在培养体系中加入2mL雷公藤红素溶液(含50mg雷公藤红素,溶剂为DMSO),28℃、180rpm振荡培养5天。本专利技术还保护一种制备式(Ⅲ)所示化合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液相体系中,拟茎点霉LGT-5与雷公藤红素进行反应,得到式(Ⅲ)所示化合物。所述液相体系具体可为改良马丁液体培养基。拟茎点霉LGT-5与雷公藤红素的配比可为0.25-1.5g干重的拟茎点霉LGT-5:50mg雷公藤红素。拟茎点霉LGT-5与雷公藤红素的配比具体可为0.75g干重的拟茎点霉LGT-5:50mg雷公藤红素。所述反应的条件具体可为28℃、180rpm振荡培养5天。具体可为:将拟茎点霉LGT-5接种至150mL改良马丁液体培养基,28℃、180rpm振荡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然后在培养体系中加入50mg雷公藤红素,28℃、180rpm振荡培养5天。具体可为:将拟茎点霉LGT-5接种至150mL改良马丁液体培养基,28℃、180rpm振荡培养至对数生长期(此时拟茎点霉LGT-5的浓度为5g干重/L培养体系),然后在培养体系中加入2mL雷公藤红素溶液(含50mg雷公藤红素,溶剂为DMSO),28℃、180rpm振荡培养5天。本专利技术还保护一种制备式(Ⅲ)所示化合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液相体系中,拟茎点霉LGT-5与雷公藤红素进行反应;(2)完成步骤(1)后,除去菌丝体,收集剩余液相;(3)取步骤(2)得到的液相,采用有机相进行萃取,收集有机相;(4)取步骤(3)得到的有机相,进行减压蒸馏以除去溶剂,得到提取物。步骤(1)中,所述液相体系具体可为改良马丁液体培养基。步骤(1)中,拟茎点霉LGT-5与雷公藤红素的配比可为0.25-1.5g干重的拟茎点霉LGT-5:50mg雷公藤红素。步骤(1)中,拟茎点霉LGT-5与雷公藤红素的配比具体可为0.75g干重的拟茎点霉LGT-5:50mg雷公藤红素。步骤(1)中,所述反应的条件具体可为28℃、180rpm振荡培养5天。步骤(1)具体可为:将拟茎点霉LGT-5接种至150mL改良马丁液体培养基,28℃、180rpm振荡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然后在培养体系中加50mg雷公藤红素,28℃、180rpm振荡培养5天。步骤(1)具体可为:将拟茎点霉LGT-5接种至150mL改良马丁液体培养基,28℃、180rpm振荡培养至对数生长期(此时拟茎点霉LGT-5的浓度为5g干重/L培养体系),然后在培养体系中加入2mL雷公藤红素溶液(含50mg雷公藤红素,溶剂为DMSO),28℃、180rpm振荡培养5天。步骤(2)中,可通过离心或过滤除去菌丝体。步骤(3)中,所述有机相具体可为乙酸乙酯。步骤(3)具体可为:取1体积份步骤(2)得到的液相,加入1体积份乙酸乙酯,进行萃取(23℃静置半小时),收集乙酸乙酯相;剩余的水相再加入1体积份乙酸乙酯,进行萃取(23℃静置半小时),收集乙酸乙酯相;剩余的水相再加入1体积份乙酸乙酯,进行萃取(23℃静置半小时),收集乙酸乙酯相;将3个乙酸乙酯相合并。步骤(4)中,所述减压蒸馏的条件具体可为:0.07MPa、60℃。所述方法还包括纯化步骤。所述纯化步骤为采用液相色谱进行纯化。色谱柱为5C18-MS-Ⅱ;提取物溶于甲醇后上样;流动相由9体积份甲醇和1体积份水组成;流速为1mL/min;收集保留时间为31.5-34min的过柱后溶液,然后减压蒸馏以除去溶剂,得到式(Ⅲ)所示化合物。所述减压蒸馏的条件具体可为:0.07MPa、60℃。本专利技术还保护拟茎点霉LGT-5在制备细菌抑制剂中的应用。所述细菌具体可为马铃薯环腐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或绿脓假单胞菌。以上任一所述式(Ⅲ)所示化合物具体可为式(Ⅱ)所示化合物。以上任一所述式(Ⅲ)所示化合物具体可为式(Ⅰ)所示化合物。拟茎点霉LGT-5可以将雷公藤红素转化成新化合物16-OH-Celastrol(16-OHCSL)。与雷公藤红素相比,16-OH-Celastrol的抗菌活性无显著差异,但细胞毒性大幅度降低,可以作为新型抑菌药物。附图说明图1为菌株LGT-5的菌落形态。图2为菌株LGT-5的电镜照片。图3为菌株LGT-5的系统发育树。图4为薄层色谱图。图5为液相色谱图。图6为产物的1HNMR图谱。图7为产物的13CNMR图谱。图8为产物的1H-1HCOSY图谱。图9为产物的HMQC图谱。图10为产物的HMBC图谱。图11为产物的(+)-ESIMS图谱。图12为产物的(-)-ESIMS图谱。图13为抑菌试验的结果。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的实施例便于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但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下述实施例中的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拟茎点霉(Phomopsis sp.)LGT‑5,其保藏登记号为CGMCC No.16088。

【技术特征摘要】
1.拟茎点霉(Phomopsissp.)LGT-5,其保藏登记号为CGMCCNo.16088。2.权利要求1所述拟茎点霉在制备式(Ⅲ)所示化合物中的应用;3.一种制备式(Ⅲ)所示化合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拟茎点霉对雷公藤红素进行生物转化,得到式(Ⅲ)所示化合物;4.一种制备式(Ⅲ)所示化合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液相体系中,权利要求1所述拟茎点霉与雷公藤红素进行反应,得到式(Ⅲ)所示化合物;5.一种制备式(Ⅲ)所示化合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液相体系中,权利要求1所述拟茎点霉与雷公藤红素进行反应;(2)完成步骤(1)后,除去菌丝体,收集剩余液相;(3)取步骤(2)得到的液相,采用有机相进行萃取,收集有机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成吴秀丽钟翙依张彩芳刘河涛杨延辉王洒
申请(专利权)人:宁夏医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宁夏,6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