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水母状立体生态浮床空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50591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3 06: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的一种新型水母状立体生态浮床空间装置,包括有浮床载体,所述浮床载体是环状的泳圈状浮体,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生态浮床载体利用了纳米磁效应,使微生物更快更好的聚集在生物膜附近,同时聚丙烯材质也是生物膜形成的良好载体,有利于微生物膜法处理多种来源的含有机物污水,本发明专利技术充分了利用了水体空间技术进行生态浮床的设计,能够营造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微生物等三个功能区,增大了水处理面积,增加了除磷除氮效果,外观精美、易生产、易安装,本发明专利技术外观突破了传统意义的生态浮床形貌,受水母外形的启迪而灵动研发,在水体中能够似水母一样浮动工作。

A New Type of Jellyfish-like Three-dimensional Ecological Floating Bed Spac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水母状立体生态浮床空间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为一种新型水母状立体生态浮床空间装置。
技术介绍
当前,我国各行各业污水的排放量仍在持续增加,为使水质排放和使用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科研人员及水处理工作者进行了很多的改进和研发,以保证水质健康。生态浮床技术是一项常见的水环境修复技术,它通过水生植物生长,从水体中吸收氮、磷等营养物质,从而去除水体中的氮、磷;水生植物发达的根系及根系部位附着的微生物,也发挥着对悬浮颗粒、有机物及无机污染物的吸附、降解作用;这种技术还可以通过根系改善水体的氧环境,在富营养化水体治理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具有原位修复、可移动、无动力、使用寿命长、美观等诸多优点。但浮床植物对深层水体的净化能力及根系表面微生物降解的污染物能力十分有限,因此生态浮床技术及装置急需强化。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810908192.4,公开了一种强化脱氮除磷功能的生态浮床,包括由塑料板构成的塑料框,塑料框上设有安全气囊,塑料框的内部下层设有若干不锈钢框架Ⅱ,其中一部分不锈钢框架Ⅱ上方设有不锈钢框架Ⅰ,另一部分不锈钢框架Ⅱ上方设有曝气装置,不锈钢框架Ⅰ内设有浮水植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水母状立体生态浮床空间装置,包括有浮床载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床载体(1)是环状的泳圈状浮体,所述浮床载体(1)上侧设置有上层方形种植孔目(2),所述浮床载体(1)下侧设置有下层方形种植孔目(4),所述浮床载体(1)外围中下侧四周胶黏结设置有裙边带状水草(5),所述下层方形种植孔目(4)底端设置有下层人工带状水草(6),所述浮床载体(1)外围对称四点固定设置有链接固定纽(7),所述浮床载体(1)外围设置有充气孔(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水母状立体生态浮床空间装置,包括有浮床载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床载体(1)是环状的泳圈状浮体,所述浮床载体(1)上侧设置有上层方形种植孔目(2),所述浮床载体(1)下侧设置有下层方形种植孔目(4),所述浮床载体(1)外围中下侧四周胶黏结设置有裙边带状水草(5),所述下层方形种植孔目(4)底端设置有下层人工带状水草(6),所述浮床载体(1)外围对称四点固定设置有链接固定纽(7),所述浮床载体(1)外围设置有充气孔(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水母状立体生态浮床空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床载体(1)为气体填充,可随时放气和充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水母状立体生态浮床空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床载体(1)、上层方形种植孔目(2)以及下层方形种植孔目(4)均由纳米磁性的聚丙烯制得。4.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研肖玟羽吴松洋蔡凌霄李文彦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建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