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04329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3 05:42
提供一种在通路中不容易产生堵塞的铸销。铸销具备:埋设部,被埋入铸模;以及销部,与埋设部邻接地沿着轴线向铸模的腔内突出,铸销在埋设部中沿与轴线交叉的方向形成有供另外的铸销贯通的孔,埋设部具备底座部以及与底座部和销部邻接的主体部,孔至少形成于底座部,在主体部中形成有:供给路径,从底座部以外的外部向形成于主体部及销部的内部的通路供给冷却水;以及排出路径,从通路向底座部以外的外部排出冷却水。

Casting pi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铸销
本技术涉及一种铸销,特别是涉及形成有供其他铸销贯通的孔的铸销。
技术介绍
已知在设置于铸模并用于在铸件成形孔的铸销的内部使冷却水流过,从而提高铸销的耐久性的技术。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通过成形于铸件的多个孔的剖面中心的轴相互交叉的情况下,在铸销中开设贯通孔,使其他铸销通过该贯通孔而使铸销彼此交叉的技术。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685340号公报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中,夹着铸销的贯通孔而在铸销的轴方向上的两侧以及轴直角方向上的两侧形成冷却水的通路,因此,存在通路复杂并容易堵塞、维护繁杂化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点而作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路不容易产生堵塞的铸销。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铸销具备:埋设部,被埋入铸模;以及销部,与所述埋设部邻接地沿着轴线向所述铸模的腔内突出,所述铸销在所述埋设部中沿与所述轴线交叉的方向形成有供另外的铸销贯通的孔,所述铸销的特征在于,所述埋设部具备底座部以及与所述底座部和所述销部邻接的主体部,所述孔至少形成于所述底座部,在所述主体部中形成有:供给路径,从所述底座部以外的外部向形成于所述主体部及所述销部的内部的通路供给冷却水;以及排出路径,从所述通路向所述底座部以外的外部排出冷却水。根据第一方案的铸销,底座部和主体部被埋入铸模。在主体部上形成有:供给路径,从底座部以外的外部向通路供给冷却水;排出路径,从通路向底座部以外的外部排出冷却水。由于在底座部中不形成通路也可以,因此,能够简化通路。因此,在通路中不容易产生堵塞。根据第二方案的铸销,在上述方案的铸销中,也可以是,所述铸销还具备分隔所述通路的分隔构件,所述分隔构件具备:基部,配置于所述主体部的内部;以及前端部,与所述基部的前端邻接并至少配置于所述销部的内部,所述基部的外周面被划分为:面向所述供给路径的第一部分;面向所述排出路径的第二部分;以及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以外的第三部分,所述第三部分在所述基部的整周上连续。由于通过第三部分能够确保基部与主体部的连接,因此,除了第一方案的效果之外,还能够抑制基部和主体部之间的冷却水的泄漏。根据第三方案的铸销,在上述方案的铸销中,也可以是,所述基部具备在所述基部的后端开口的中空部,所述前端部为与所述中空部连通的管。因此,除了第二方案的效果之外,通过在管内流通的冷却水能够易于冷却销部。根据第四方案的铸销,在上述方案的铸销中,也可以是,通过所述供给路径的剖面中心的第一轴与所述轴线处于扭转的位置,通过所述排出路径的剖面中心的第二轴与所述轴线处于扭转的位置,所述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与所述基部的前端或后端连接。由于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连接于基部的前端或后端,因此,易于确保第三部分的面积。因此,除了第二方案或第三方案的效果之外,还能够进一步使得冷却水不容易泄漏。根据第五方案的铸销,在上述方案的铸销中,也可以是,所述主体部具备所述供给路径开口的第一侧面以及所述排出路径开口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为不同的面,所述第二侧面隔着所述轴线而位于所述第一侧面的相反侧。因此,除了第四方案的效果之外,还能够在缩短主体部的轴线方向的长度的同时,确保配置与供给路径及排出路径连接的接头的空间。根据第六方案的铸销,在上述方案的铸销中,也可以是,所述主体部通过与所述底座部抵接而被固定于所述铸模。因此,除了第一方案至第三方案的效果之外,还能够将主体部简单地固定于铸模。附图说明图1为配置有第一实施方式的铸销的铸模的剖视图。图2(a)为铸销的主视图,图2(b)为图2(a)的IIb-IIb线的铸销的剖视图。图3为分隔构件的立体图。图4(a)为第二实施方式中铸销的主视图,图4(b)为图4(a)的IIb-IIb线的铸销的剖视图。图5(a)为第三实施方式中铸销的主视图,图5(b)为图5(a)的Vb-Vb线的铸销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0…铸模;18…腔;22…铸销(其他铸销);30、70、80…铸销;31…销部;32、81…埋设部;33…底座部;34…孔;35、82…主体部;38、83…第一侧面;39、84…第二侧面;43、86…供给路径;44、87…第一轴;45、88…排出路径;46、89…第二轴;50、71、90…分隔构件;51、72、91…基部;52、73、92…前端;53、74、93…后端;54、76…前端部;55、75…中空部;57、78、94…通路;58…第一部分;59…第二部分;60…第三部分;O…轴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为配置有第一实施方式的铸销30的铸模10的剖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用于成形内燃机的气缸体的铸模10进行说明。铸模10具备:固定模11、可动模12以及可动芯13。在可动模12,用于形成水套的嵌套14与孔销15一体形成。在固定模11,用于在气缸体成形曲柄室的第一芯16与用于在支承曲柄轴的壁部形成轴承面的第二芯17一体形成于。通过将铸模10合模,制作成形气缸体(铸件)的腔18。在固定模11形成有插通孔19、20、21。铸销24配置于腔18中、通过插通孔19的剖面中心的中心轴上且孔销15与第一芯16连接的角落的附近。铸销24在气缸体中成形主油道。固定模11的插通孔20、21形成于夹着第二芯17的位置。插通孔19与插通孔20交叉,并贯通第二芯17。在插通孔19、20、21分别配置有铸销22、30、23,铸销22、23、30被保持于固定模11。铸销22、23、30在气缸体成形孔。铸销22为了将铸件从铸模10中脱模,能够在插通孔19中移动。铸销22、23、30与冷却水供给源(未图示)连接,冷却水在铸销22、23、30的内部流动。铸销30具备沿着轴线O向腔18内突出的销部31、以及邻接于销部31的后端侧的埋设部32。埋设部32具备形成有供铸销22沿与轴线O交叉的方向贯通的孔34的底座部33、以及与底座部33及销部31邻接的主体部35。图2(a)为从轴线O方向观察的铸销30的主视图,图2(b)为图2(a)的IIb-IIb线的铸销30的剖视图。将图2(b)的纸面上侧称为铸销30的前端侧,将纸面下侧称为铸销30的后端侧(在图4(b)、图5(b)中也相同)。铸销30具备位于腔18(参照图1)内的销部31以及埋入固定模11的埋设部32。销部31的外形为大致圆柱状,与主体部35的前端面37经由主体部35的突出部35a而连接。销部31与主体部35一体形成。销部31及主体部35与底座部33由不同的材质形成。销部31及主体部35的材质与底座部33的材质相比,耐热性更优异。由此,能够使底座部33低成本化。通过使底座部33抵接于主体部35的与前端面37相反一侧的后端面36,并使主体部35的前端面37抵接于插通孔20(参照图1),从而主体部35被固定于固定模11。由此,能够简单地将主体部35固定于铸模10。沿着轴线O形成有盲孔40,盲孔40在主体部35的后端面36开口、且前端侧在销部31的内部封闭。盲孔40的剖面为圆形,轴线O通过盲孔40的剖面中心。盲孔40在主体部35形成有朝向后端面36侧的第一面41及第二面42。第二面42位于比第一面41靠后端面36的附近处。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盲孔40中比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铸销,具备:埋设部,被埋入铸模;以及销部,与所述埋设部邻接地沿着轴线向所述铸模的腔内突出,所述铸销在所述埋设部中沿与所述轴线交叉的方向形成有供另外的铸销贯通的孔,所述铸销的特征在于,所述埋设部具备底座部以及与所述底座部和所述销部邻接的主体部,所述孔至少形成于所述底座部,在所述主体部中形成有:供给路径,从所述底座部以外的外部向形成于所述主体部及所述销部的内部的通路供给冷却水;以及排出路径,从所述通路向所述底座部以外的外部排出冷却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铸销,具备:埋设部,被埋入铸模;以及销部,与所述埋设部邻接地沿着轴线向所述铸模的腔内突出,所述铸销在所述埋设部中沿与所述轴线交叉的方向形成有供另外的铸销贯通的孔,所述铸销的特征在于,所述埋设部具备底座部以及与所述底座部和所述销部邻接的主体部,所述孔至少形成于所述底座部,在所述主体部中形成有:供给路径,从所述底座部以外的外部向形成于所述主体部及所述销部的内部的通路供给冷却水;以及排出路径,从所述通路向所述底座部以外的外部排出冷却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铸销,其特征在于,所述铸销还具备分隔所述通路的分隔构件,所述分隔构件具备:基部,配置于所述主体部的内部;以及前端部,与所述基部的前端邻接并至少配置于所述销部的内部,所述基部的外周面被划分为:面向所述供给路径的第一部分;面向所述排出路径的第二部分;以及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久保幸洋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阿雷斯提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