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车厢内的智能化行李搬运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0317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3 05: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车厢内的智能化行李搬运机器人,包括滑轨和基座,基座包括移动机构、传送机构、升降机构和抓取机构,移动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一驱动电机、驱动齿轮、齿条和第二连接杆,传送机构包括第一动力仓和设置在第一动力仓内的第二驱动电机、传动杆、移动杆和移动块,升降机构包括第二动力仓和升降组件,抓取机构包括夹取块和驱动组件,该用于车厢内的智能化行李搬运机器人,可帮助乘客将行李搬运至高处的行李放置架上,且可沿着车厢顶部移动,为更多乘客服务,从而给乘客的出行带来较大的便利。

An Intelligent Luggage Handling Robot for Carri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车厢内的智能化行李搬运机器人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器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车厢内的智能化行李搬运机器人。
技术介绍
智能机器人是一种能够代替人类在非结构化环境下从事危险、复杂劳动的自动化机器,是集机械学、力学、电子学、生物学、控制论、计算机、人工智能和系统工程等多学科知识于一身的高新技术综合体。目前,智能机器人被广泛地运用到生活和生产中,在交通运输领域,也逐渐引入了智能机器人以代替人力,人们在乘坐高铁、大巴车等运输工具时,一般会随身携带行李箱,进入车厢后,必须将行李箱放置在行李放置架上,而行李放置架大都位于高处,这给乘客,尤其是老、弱、病、残的乘客带来不便,而现有的智能机器人还不具备搬运行李的功能,人们只能通过人力将行李抬至放置架上,若行李较重或较多,则给乘客的出行带来较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车厢内的智能化行李搬运机器人。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车厢内的智能化行李搬运机器人,包括滑轨和基座,所述滑轨水平设置,所述基座设置在滑轨的下方,所述基座与滑轨传动连接;所述基座包括移动机构、传送机构、升降机构和抓取机构,所述移动机构设置在滑轨和传送机构之间,所述传送机构通过移动机构与滑轨传动连接,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传送机构上,所述抓取机构设置在升降机构上;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一驱动电机、驱动齿轮、齿条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竖向设置且位于滑轨的下方,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设置在第一连接杆的顶部,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与驱动齿轮传动连接,所述滑轨上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沿着滑轨水平延伸,所述齿条设置在第一限位槽内,所述驱动齿轮与齿条啮合,所述第二连接杆位于第一连接杆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杆竖向设置在滑轨的下方,所述第二连接杆的顶部设有限位块,所述滑轨上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槽与第一限位槽平行,所述限位块位于第二限位槽内,所述限位块与第二限位槽匹配且滑动连接;所述传送机构包括第一动力仓和设置在第一动力仓内的第二驱动电机、传动杆、移动杆和移动块,所述第一动力仓设置在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下方,所述传动杆水平设置,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与传动杆传动连接,所述移动杆与传动杆平行,所述移动杆穿过移动块且移动杆与移动块滑动连接,所述移动块上设有螺纹孔,所述传动杆经螺纹孔穿过移动块,所述传动杆与移动块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动力仓的底面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移动块经第一开口伸出第一动力仓外;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二动力仓和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设置在移动块上,所述第二动力仓设置在升降组件的下方;所述升降组件包括两个升降单元,两个升降单元分别设置在移动块的两侧,两个升降单元关于移动块对称设置,所述升降单元包括第三驱动电机、移动轮和连接绳,所述第三驱动电机与移动轮传动连接,所述移动轮通过连接绳与第二动力仓的顶部连接;所述抓取机构包括夹取块和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第二动力仓内,所述夹取块位于第二动力仓外,所述驱动组件与夹取块传动连接;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两个驱动单元,两个驱动单元相互对称,所述驱动单元包括动力轮、动力杆、动力块和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二动力仓内设有导向单元,所述动力块位于导向单元内,所述动力块与导向单元滑动连接,所述动力杆的一端与动力轮铰接,所述动力杆的另一端与动力块铰接,所述动力杆与动力轮的铰接处位于动力轮的圆心的一侧,所述动力轮通过动力杆驱动动力块水平移动,所述第三连接杆水平设置在动力块的一侧,两个动力块均位于两个第三连接杆之间,所述第二动力仓内还设有第四驱动电机,所述第四驱动电机与两个驱动单元的其中一个动力轮传动连接,两个动力轮之间通过第一传送带传动连接,两个动力轮的转动方向相反,所述第二动力仓的两侧均设有第二开口,两个第三连接杆分别经两个第二开口伸出第二动力仓外,所述夹取块有两个,两个夹取块分别与两个第三连接杆垂直连接,两个夹取块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三连接杆的远离两个动力块的一端,两个夹取块关于第二动力仓对称设置;所述基座内设有工作电源模块,所述工作电源模块包括工作电源电路,所述工作电源电路包括集成电路、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可调电阻、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所述集成电路的型号为M5230L,所述集成电路的第七端通过第一电容接地,所述集成电路的第一端接地,所述集成电路的第四端通过第二电容接地,所述集成电路的第七端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集成电路的第六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三电容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第五电容与集成电路的第五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可调电阻和第一电阻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所述集成电路的第五端分别与可调电阻和第一电阻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第六电容接地,所述集成电路的第三端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四电容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第三电阻和第二电阻组成的串联电路与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集成电路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第七电容接地。作为优选,为了提高车厢内空气质量,所述第一动力仓上设有净化空气机。作为优选,为了增强空气净化效果,所述净化空气机通过转向机构与第一动力仓连接,所述转向机构包括第五驱动电机、主驱动齿轮、辅助驱动齿轮、第二传送带和转动杆,所述第五驱动电机设置在第一动力仓上,所述第五驱动电机与主驱动齿轮传动连接,所述转动杆竖向设置,所述转动杆的底端通过轴承与第一动力仓连接,所述转动杆的顶端与净化空气机连接,所述辅助驱动齿轮套设在转动杆上,所述主驱动齿轮通过第二传送带与辅助驱动齿轮传动连接,所述净化空气机设置在转动杆的上方。作为优选,为了在空气质量不达标时做出提示,所述第一动力仓上设有空气质量传感器和提示灯,所述第一动力仓内还设有PLC,所述空气质量传感器和提示灯均与PLC电连接。作为优选,为了提高第一动力仓与滑轨连接的牢固性,所述第二限位槽为燕尾槽。作为优选,为了提高连接绳与第二动力仓连接的牢固性,所述第二动力仓的顶部设有绕绳环,所述连接绳绕设在绕绳环上。作为优选,为了提高动力块的滑动精度及滑动过程的稳定性,所述导向单元包括两根相互平行的导向轴,所述动力块位于两根导向轴之间,所述动力块分别与两根导向轴滑动连接。作为优选,为了增强抓取能力,所述第二动力仓的底面设有若干吸盘。作为优选,为了便于控制第二动力仓与行李箱的距离,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下方设有红外线测距仪,所述红外线测距仪和第三驱动电机均与PLC电连接。作为优选,为了提高行李的安全性,所述第二动力仓上设有X射线机和显示屏,所述X射线机和显示屏均与PLC电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用于车厢内的智能化行李搬运机器人,可帮助乘客将行李搬运至高处的行李放置架上,且可沿着车厢顶部移动,为更多乘客服务,从而给乘客的出行带来较大的便利。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车厢内的智能化行李搬运机器人的工作电源模块的电路原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车厢内的智能化行李搬运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车厢内的智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车厢内的智能化行李搬运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滑轨(1)和基座(2),所述滑轨(1)水平设置,所述基座(2)设置在滑轨(1)的下方,所述基座(2)与滑轨(1)传动连接;所述基座(2)包括移动机构、传送机构、升降机构和抓取机构,所述移动机构设置在滑轨(1)和传送机构之间,所述传送机构通过移动机构与滑轨(1)传动连接,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传送机构上,所述抓取机构设置在升降机构上;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杆(3)、第一驱动电机(4)、驱动齿轮(5)、齿条(6)和第二连接杆(7),所述第一连接杆(3)竖向设置且位于滑轨(1)的下方,所述第一驱动电机(4)设置在第一连接杆(3)的顶部,所述第一驱动电机(4)与驱动齿轮(5)传动连接,所述滑轨(1)上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沿着滑轨(1)水平延伸,所述齿条(6)设置在第一限位槽内,所述驱动齿轮(5)与齿条(6)啮合,所述第二连接杆(7)位于第一连接杆(3)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杆(7)竖向设置在滑轨(1)的下方,所述第二连接杆(7)的顶部设有限位块,所述滑轨(1)上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槽与第一限位槽平行,所述限位块位于第二限位槽内,所述限位块与第二限位槽匹配且滑动连接;所述传送机构包括第一动力仓(8)和设置在第一动力仓(8)内的第二驱动电机(9)、传动杆(10)、移动杆(11)和移动块(12),所述第一动力仓(8)设置在第一连接杆(3)和第二连接杆(7)的下方,所述传动杆(10)水平设置,所述第二驱动电机(9)与传动杆(10)传动连接,所述移动杆(11)与传动杆(10)平行,所述移动杆(11)穿过移动块(12)且移动杆(11)与移动块(12)滑动连接,所述移动块(12)上设有螺纹孔,所述传动杆(10)经螺纹孔穿过移动块(12),所述传动杆(10)与移动块(12)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动力仓(8)的底面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移动块(12)经第一开口伸出第一动力仓(8)外;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二动力仓(13)和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设置在移动块(12)上,所述第二动力仓(13)设置在升降组件的下方;所述升降组件包括两个升降单元,两个升降单元分别设置在移动块(12)的两侧,两个升降单元关于移动块(12)对称设置,所述升降单元包括第三驱动电机(14)、移动轮(15)和连接绳(16),所述第三驱动电机(14)与移动轮(15)传动连接,所述移动轮(15)通过连接绳(16)与第二动力仓(13)的顶部连接;所述抓取机构包括夹取块(17)和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第二动力仓(13)内,所述夹取块(17)位于第二动力仓(13)外,所述驱动组件与夹取块(17)传动连接;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两个驱动单元,两个驱动单元相互对称,所述驱动单元包括动力轮(18)、动力杆(19)、动力块(20)和第三连接杆(21),所述第二动力仓(13)内设有导向单元,所述动力块(20)位于导向单元内,所述动力块(20)与导向单元滑动连接,所述动力杆(19)的一端与动力轮(18)铰接,所述动力杆(19)的另一端与动力块(20)铰接,所述动力杆(19)与动力轮(18)的铰接处位于动力轮(18)的圆心的一侧,所述动力轮(18)通过动力杆(19)驱动动力块(20)水平移动,所述第三连接杆(21)水平设置在动力块(20)的一侧,两个动力块(20)均位于两个第三连接杆(21)之间,所述第二动力仓(13)内还设有第四驱动电机(22),所述第四驱动电机(22)与两个驱动单元的其中一个动力轮(18)传动连接,两个动力轮(18)之间通过第一传送带(23)传动连接,两个动力轮(18)的转动方向相反,所述第二动力仓(13)的两侧均设有第二开口,两个第三连接杆(21)分别经两个第二开口伸出第二动力仓(13)外,所述夹取块(17)有两个,两个夹取块(17)分别与两个第三连接杆(21)垂直连接,两个夹取块(17)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三连接杆(21)的远离两个动力块(20)的一端,两个夹取块(17)关于第二动力仓(13)对称设置;所述基座内设有工作电源模块,所述工作电源模块包括工作电源电路,所述工作电源电路包括集成电路、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可调电阻、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所述集成电路的型号为M5230L,所述集成电路的第七端通过第一电容接地,所述集成电路的第一端接地,所述集成电路的第四端通过第二电容接地,所述集成电路的第七端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集成电路的第六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三电容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第五电容与集成电路的第五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可调电阻和第一电阻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所述集成电路的第五端分别与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车厢内的智能化行李搬运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滑轨(1)和基座(2),所述滑轨(1)水平设置,所述基座(2)设置在滑轨(1)的下方,所述基座(2)与滑轨(1)传动连接;所述基座(2)包括移动机构、传送机构、升降机构和抓取机构,所述移动机构设置在滑轨(1)和传送机构之间,所述传送机构通过移动机构与滑轨(1)传动连接,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传送机构上,所述抓取机构设置在升降机构上;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杆(3)、第一驱动电机(4)、驱动齿轮(5)、齿条(6)和第二连接杆(7),所述第一连接杆(3)竖向设置且位于滑轨(1)的下方,所述第一驱动电机(4)设置在第一连接杆(3)的顶部,所述第一驱动电机(4)与驱动齿轮(5)传动连接,所述滑轨(1)上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沿着滑轨(1)水平延伸,所述齿条(6)设置在第一限位槽内,所述驱动齿轮(5)与齿条(6)啮合,所述第二连接杆(7)位于第一连接杆(3)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杆(7)竖向设置在滑轨(1)的下方,所述第二连接杆(7)的顶部设有限位块,所述滑轨(1)上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槽与第一限位槽平行,所述限位块位于第二限位槽内,所述限位块与第二限位槽匹配且滑动连接;所述传送机构包括第一动力仓(8)和设置在第一动力仓(8)内的第二驱动电机(9)、传动杆(10)、移动杆(11)和移动块(12),所述第一动力仓(8)设置在第一连接杆(3)和第二连接杆(7)的下方,所述传动杆(10)水平设置,所述第二驱动电机(9)与传动杆(10)传动连接,所述移动杆(11)与传动杆(10)平行,所述移动杆(11)穿过移动块(12)且移动杆(11)与移动块(12)滑动连接,所述移动块(12)上设有螺纹孔,所述传动杆(10)经螺纹孔穿过移动块(12),所述传动杆(10)与移动块(12)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动力仓(8)的底面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移动块(12)经第一开口伸出第一动力仓(8)外;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二动力仓(13)和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设置在移动块(12)上,所述第二动力仓(13)设置在升降组件的下方;所述升降组件包括两个升降单元,两个升降单元分别设置在移动块(12)的两侧,两个升降单元关于移动块(12)对称设置,所述升降单元包括第三驱动电机(14)、移动轮(15)和连接绳(16),所述第三驱动电机(14)与移动轮(15)传动连接,所述移动轮(15)通过连接绳(16)与第二动力仓(13)的顶部连接;所述抓取机构包括夹取块(17)和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第二动力仓(13)内,所述夹取块(17)位于第二动力仓(13)外,所述驱动组件与夹取块(17)传动连接;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两个驱动单元,两个驱动单元相互对称,所述驱动单元包括动力轮(18)、动力杆(19)、动力块(20)和第三连接杆(21),所述第二动力仓(13)内设有导向单元,所述动力块(20)位于导向单元内,所述动力块(20)与导向单元滑动连接,所述动力杆(19)的一端与动力轮(18)铰接,所述动力杆(19)的另一端与动力块(20)铰接,所述动力杆(19)与动力轮(18)的铰接处位于动力轮(18)的圆心的一侧,所述动力轮(18)通过动力杆(19)驱动动力块(20)水平移动,所述第三连接杆(21)水平设置在动力块(20)的一侧,两个动力块(20)均位于两个第三连接杆(21)之间,所述第二动力仓(13)内还设有第四驱动电机(22),所述第四驱动电机(22)与两个驱动单元的其中一个动力轮(18)传动连接,两个动力轮(18)之间通过第一传送带(23)传动连接,两个动力轮(18)的转动方向相反,所述第二动力仓(13)的两侧均设有第二开口,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春付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罗西尼照明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