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转子式混砂机及混砂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50228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3 05: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转子式混砂机及混砂方法,包括预混砂桶、输送带、加料器、细混砂桶、过滤器、电机、搅拌杆、储存器和控制器,所述预混砂桶的底部固定有第一电机,所述输送带的上方从左到右依次设有第一加料器、第二加料器和第三加料器,所述输送带的右下方设有细混砂桶,所述细混砂桶的底部固定有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本发明专利技术混砂机设有预混砂桶和细混砂桶,双重混合作用,提高了混砂效果;第二搅拌杆和第三搅拌杆上的搅拌叶片,贴近细混砂桶底部,且交错排列部分重合,避免了混砂死角,防止混砂桶底部的砂料结块;设有过滤器,可以清除大块的砂料,保证混合砂的质量;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合理,混砂方法简单,便于生产线配套使用。

A New Rotor Sand Mixing Machine and Sand Mixing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转子式混砂机及混砂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混砂机
,尤其是一种新型转子式混砂机及混砂方法。
技术介绍
混砂机是一种砂型铸造使用的设备,混砂机的作用是对进入混砂机筒体内的新、旧砂粒、粘结剂、膨润土以及固化剂等辅料进行搅拌,从而使砂子颗粒表面均匀地包覆膨润土膜。在一定的混制时间内,混砂机混制出符合工艺要求的型砂;同时混制出的型砂松散不结块,从而满足铸造造型的需要。随着现代造型技术的发展,对型砂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对混制型砂的设备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混砂机主要采用碾轮式混砂机,碾轮式混砂机由于其碾轮的碾压和揉搓作用,混制的型砂质量较好,但是碾轮式混砂机的混碾时间较长,造成混砂效率较低;碾轮式混砂机对功率的要求高,能耗较大;另外,碾轮式混砂机碾压出的型砂往往带有很多砂豆或僵豆,影响型砂的质量,因此,碾轮式混砂机逐渐被市场淘汰。近年来,转子式混砂机成为了混砂机市场的主导产品。转子式混砂机利用转子的高速旋转,使得凝结的大块砂料被搅碎而混合均匀,僵豆大大减少,混出的型砂疏松好用。但由于转子式混砂机混砂的原理是搅拌和击碎,没有碾压和揉搓作用,因此,混砂质量一般。现有的混砂机内部容易出现积砂、粘砂等情况,存在混砂死角,积砂时间较长的砂块变硬,较难被再次搅碎,一旦脱落混入型砂后,往往造成铸件废品。因此急需一种混砂质量高,消除混砂死角的混砂机。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转子式混砂机。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转子式混砂机,包括预混砂桶、输送带、加料器、细混砂桶、过滤器、电机、搅拌杆、储存器和控制器,所述电机包括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所述搅拌杆包括第一搅拌杆、第二搅拌杆和第三搅拌杆,所述加料器包括第一加料器、第二加料器和第三加料器,所述预混砂桶和细混砂桶均呈空心圆筒状,所述预混砂桶的底部固定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穿过预混砂桶的底部,且其输出轴顶端焊接有第一搅拌杆,所述第一搅拌杆上设有第一搅拌叶片,所述预混砂桶的右下方设有第一出料口,所述第一出料口上配套设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一出料口的下方设有输送带,所述输送带的上方从左到右依次设有第一加料器、第二加料器和第三加料器,所述第一加料器、第二加料器和第三加料器的下端分别设有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所述输送带的右下方设有细混砂桶,所述细混砂桶的底部固定有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的输出轴均穿过细混砂桶的底部,且其输出轴顶端分别焊接有第二搅拌杆和第三搅拌杆,所述第二搅拌杆和第三搅拌杆上分别设有第二搅拌叶片和第三搅拌叶片,所述细混砂桶的右下端设有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二出料口上配套设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二出料口的下端设有过滤器,所述过滤器的中心设有滤网,所述过滤器的下方设有储存器,所述储存器的底端设有第三出料口,所述第三出料口上配套设有第三阀门,所述储存器的右侧设有玻璃可视窗。上述的一种新型转子式混砂机,所述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的输出轴分别与预混砂桶和细混砂桶之间设有密封垫圈,所述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的功率为160~200KW。上述的一种新型转子式混砂机,所述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均为减速电机。上述的一种新型转子式混砂机,所述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以及输送带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上述的一种新型转子式混砂机,所述第二搅拌叶片和第三搅拌叶片交错排列部分重合。一种基于所述新型转子式混砂机的混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首先将型砂和芯砂投放到预混砂桶中,启动第一电机进行搅拌混合,混合时间为0.5~1h,得到初混料;步骤S2:将初混料由第一出料口排出到输送带上,此时控制器控制第一电磁阀(11)、第二电磁阀(12)、第三电磁阀(9)的开关,将定量的粘结剂、硬化剂和煤粉分别从第一加料器、第二加料器和第三加料器排出到输送带上;步骤S3:表面覆有粘结剂、硬化剂和煤粉的初混料由输送带输送到细混砂桶中,启动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混合物料在第二搅拌杆和第三搅拌杆的作用下被混合均匀,得到粗混料;步骤S4:将粗混料由第二出料口排出到过滤器上,其中体积较大的物料在滤网的阻挡下,被清理出,剩下的物料被排进储存器中,得到细混料;储存器中细混料的量可以通过玻璃可视窗观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突出性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混砂机结构简单、维修方便;设有预混砂桶和细混砂桶,双重混合作用,提高了混砂效果;第二搅拌杆和第三搅拌杆上的搅拌叶片,贴近细混砂桶底部,且交错排列部分重合,避免了混砂死角,防止混砂桶底部的砂料结块;设有过滤器,可以清除大块的砂料,保证混合砂的质量;本专利技术设计合理,混砂方法简单,便于生产线配套使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示意图。图中1.预混砂桶,2.第一搅拌杆,3.第一电机,4.第一搅拌叶片,5.第一出料口,6.第一加料器,7.第二加料器,8.第三加料器,9.第三电磁阀,10.输送带,11.第一电磁阀,12.第二电磁阀,13.细混砂桶,14.第二搅拌杆,15.第三搅拌杆,16.第二搅拌叶片,17.第三搅拌叶片,18.第二电机,19.第三电机,20.第二出料口,21.滤网,22.过滤器,23.储存器,24.玻璃可视窗,25.第三阀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说明。【实施例1】一种新型转子式混砂机,包括预混砂桶1、输送带10、加料器、细混砂桶13、过滤器22、电机、搅拌杆、储存器23和控制器,所述电机包括第一电机3、第二电机18和第三电机19,所述搅拌杆包括第一搅拌杆2、第二搅拌杆14和第三搅拌杆15,所述加料器包括第一加料器6、第二加料器7和第三加料器8,所述预混砂桶1和细混砂桶13均呈空心圆筒状,所述预混砂桶1的底部固定有第一电机3,所述第一电机3的输出轴穿过预混砂桶1的底部,且其输出轴顶端焊接有第一搅拌杆2,所述第一搅拌杆2上设有第一搅拌叶片4,所述预混砂桶1的右下方设有第一出料口5,所述第一出料口5上配套设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一出料口5的下方设有输送带10,所述输送带10的上方从左到右依次设有第一加料器6、第二加料器7和第三加料器8,所述第一加料器6、第二加料器7和第三加料器8的下端分别设有第一电磁阀11、第二电磁阀12和第三电磁阀9,所述输送带10的右下方设有细混砂桶13,所述细混砂桶13的底部固定有第二电机18和第三电机19,所述第二电机18和第三电机19的输出轴均穿过细混砂桶13的底部,且其输出轴顶端分别焊接有第二搅拌杆14和第三搅拌杆15,所述第二搅拌杆14和第三搅拌杆15上分别设有第二搅拌叶片16和第三搅拌叶片17,所述细混砂桶13的右下端设有第二出料口20,所述第二出料口20上配套设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二出料口20的下端设有过滤器22,所述过滤器22的中心设有滤网21,所述过滤器22的下方设有储存器23,所述储存器23的底端设有第三出料口,所述第三出料口上配套设有第三阀门25,所述储存器23的右侧设有玻璃可视窗2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机3、第二电机18和第三电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转子式混砂机,包括预混砂桶(1)、输送带(10)、加料器、细混砂桶(13)、过滤器(22)、电机、搅拌杆、储存器(23)和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包括第一电机(3)、第二电机(18)和第三电机(19),所述搅拌杆包括第一搅拌杆(2)、第二搅拌杆(14)和第三搅拌杆(15),所述加料器包括第一加料器(6)、第二加料器(7)和第三加料器(8),所述预混砂桶(1)和细混砂桶(13)均呈空心圆筒状,所述预混砂桶(1)的底部固定有第一电机(3),所述第一电机(3)的输出轴穿过预混砂桶(1)的底部,且其输出轴顶端焊接有第一搅拌杆(2),所述第一搅拌杆(2)上设有第一搅拌叶片(4),所述预混砂桶(1)的右下方设有第一出料口(5),所述第一出料口(5)上配套设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一出料口(5)的下方设有输送带(10),所述输送带(10)的上方从左到右依次设有第一加料器(6)、第二加料器(7)和第三加料器(8),所述第一加料器(6)、第二加料器(7)和第三加料器(8)的下端分别设有第一电磁阀(11)、第二电磁阀(12)和第三电磁阀(9),所述输送带(10)的右下方设有细混砂桶(13),所述细混砂桶(13)的底部固定有第二电机(18)和第三电机(19),所述第二电机(18)和第三电机(19)的输出轴均穿过细混砂桶(13)的底部,且其输出轴顶端分别焊接有第二搅拌杆(14)和第三搅拌杆(15),所述第二搅拌杆(14)和第三搅拌杆(15)上分别设有第二搅拌叶片(16)和第三搅拌叶片(17),所述细混砂桶(13)的右下端设有第二出料口(20),所述第二出料口(20)上配套设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二出料口(20)的下端设有过滤器(22),所述过滤器(22)的中心设有滤网(21),所述过滤器(22)的下方设有储存器(23),所述储存器(23)的底端设有第三出料口,所述第三出料口上配套设有第三阀门(25),所述储存器(23)的右侧设有玻璃可视窗(2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转子式混砂机,包括预混砂桶(1)、输送带(10)、加料器、细混砂桶(13)、过滤器(22)、电机、搅拌杆、储存器(23)和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包括第一电机(3)、第二电机(18)和第三电机(19),所述搅拌杆包括第一搅拌杆(2)、第二搅拌杆(14)和第三搅拌杆(15),所述加料器包括第一加料器(6)、第二加料器(7)和第三加料器(8),所述预混砂桶(1)和细混砂桶(13)均呈空心圆筒状,所述预混砂桶(1)的底部固定有第一电机(3),所述第一电机(3)的输出轴穿过预混砂桶(1)的底部,且其输出轴顶端焊接有第一搅拌杆(2),所述第一搅拌杆(2)上设有第一搅拌叶片(4),所述预混砂桶(1)的右下方设有第一出料口(5),所述第一出料口(5)上配套设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一出料口(5)的下方设有输送带(10),所述输送带(10)的上方从左到右依次设有第一加料器(6)、第二加料器(7)和第三加料器(8),所述第一加料器(6)、第二加料器(7)和第三加料器(8)的下端分别设有第一电磁阀(11)、第二电磁阀(12)和第三电磁阀(9),所述输送带(10)的右下方设有细混砂桶(13),所述细混砂桶(13)的底部固定有第二电机(18)和第三电机(19),所述第二电机(18)和第三电机(19)的输出轴均穿过细混砂桶(13)的底部,且其输出轴顶端分别焊接有第二搅拌杆(14)和第三搅拌杆(15),所述第二搅拌杆(14)和第三搅拌杆(15)上分别设有第二搅拌叶片(16)和第三搅拌叶片(17),所述细混砂桶(13)的右下端设有第二出料口(20),所述第二出料口(20)上配套设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二出料口(20)的下端设有过滤器(22),所述过滤器(22)的中心设有滤网(21),所述过滤器(22)的下方设有储存器(23),所述储存器(23)的底端设有第三出料口,所述第三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永伟刘永军刘显臣耿学成夏淑鹏李顺强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天汇智能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