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一体化体腔引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500920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3 04: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便携式一体化体腔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及引流瓶/袋,引流管上设有敷贴组件,敷贴组件包括敷贴及固定于引流管上的定位卡块,敷贴包括敷贴基体,敷贴基体底面具有可贴于人体皮肤上的固定粘贴层,敷贴基体顶面一体成型有定位层,定位层具有定位型腔,定位型腔包括沿引流管延伸方向排布的若干定位卡槽以及联通定位卡槽且实现沿引流管延伸方向贯通定位层的引流管穿出槽,定位卡块定位嵌装于定位卡槽内,定位层顶面以可揭开的方式粘贴固定有用于将定位卡块固定于定位型腔内的引流管固定层。具有引流管固定牢固可靠,且可很好适应病人退管操作的优点。

Portable integrated body cavity drainag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携式一体化体腔引流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确切的说是用于胸腔、腹腔穿刺引流的引流装置。
技术介绍
胸、腹腔置管引流术是治疗胸、腹腔积液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疗效确切、便于操作的特点。此操作需要将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腹腔,然后外接一次性引流瓶/袋,将需要引流出的液体通过引流瓶/袋装置流出体外。但,现在的一次性引流装置接口与中心静脉导管接口不匹配,需要另外在中间使用连接管、2ml注射器,并用胶布粘贴链接部才能完成引流,这样组装零部件多,操作繁琐,费时费力,且连接牢固可靠性不佳,容易造成管子脱落,渗液,引起逆行性感染,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风险。并且,行胸、腹腔置管引流后,常需置管数天,期间患者常会翻身,行走,极易牵扯引流管及中心静脉导管,容易造成中心静脉导管移位,甚至管子脱出。目前临床上常需另外裁剪敷贴进行固定,操作繁琐。且当病人需要退管操作时,需要重新裁剪敷贴重新固定。另外,引流瓶置于地面,易被踢倒,造成漏液,污染地面,且增加患者感染风险。而引流瓶/袋使用绳子悬挂于床边,固定不牢固,也易倒伏,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引流管通过螺旋接头与中心静脉导管前端口连通。但在临床上,引流位置发生变化,常常会需要退管操作(解除中心静脉导管的固定,退出中心静脉导管,从而适应病人引流位置,之后再次将中心静脉导管固定于人体皮肤上),在退管操作后,引流管的固定位置需要做调整,现有的做法是撕去用于固定引流管的敷贴,换上新敷贴对引流管进行固定,不仅操作繁琐,而且造成医疗器械的浪费,增加成本。另外,现有的引流装置仅仅依靠敷贴将引流管固定于人体上,病人在翻身、走动过程中容易对引流管造成拉扯。因此,在引流瓶/袋顶部设计耳片,耳片上穿入绳子,从而实现将引流瓶/袋挂于患者腰间,克服引流瓶/袋固定可靠性差的缺陷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专利技术目的: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引流管固定牢固可靠,且可很好适应病人退管操作的便携式一体化体腔引流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一体化体腔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以及引流瓶/袋,所述引流管一端设有与中心静脉导管连接的导管连接头,引流管另一端连接用于引流的引流瓶/袋,所述引流管上设有输液器调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流管上设有用于将引流管固定于人体皮肤上的敷贴组件,敷贴组件包括敷贴以及固定于引流管上的定位卡块,敷贴包括敷贴基体,敷贴基体底面具有可贴于人体皮肤上的固定粘贴层,敷贴基体顶面一体成型有定位层,定位层具有定位型腔,定位型腔包括沿引流管延伸方向排布的若干定位卡槽以及联通定位卡槽且实现沿引流管延伸方向贯通定位层的引流管穿出槽,定位卡块定位嵌装于定位卡槽内,定位层顶面以可揭开的方式粘贴固定有用于将定位卡块固定于定位型腔内的引流管固定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引流管经定位块嵌入定位卡槽内,之后经敷贴基体上的引流管固定层固定,一方面,敷贴在引流管上形成配套,在使用时,医护人员无需另外寻找并裁剪敷贴,使用更为方便,而且引流管经定位卡块实现与敷贴固定连接,可分离,在必要时可将敷贴做为独立的配件进行更换;更为重要的是,敷贴上具有若干与定位卡块匹配的定位卡槽,在退管操作时,无需将敷贴从人体上揭开,只需揭开引流管固定层,将定位卡块移位至其它定位卡槽内从而适应退管操作时引流管位置变化。优选的,所述定位卡块位置可调节的装配于引流管上。该结构设计下,定位卡块在引流管上的位置可调节,在上述定位型腔无法很好满足引流管固定位置调节的情况下,通过定位卡块的位置调节,更好的完成引流管固定位置的调节,从而保证引流管固定位置准确可靠。优选的,所述定位卡块上设有供引流管穿过的穿管孔,定位卡块包括沿穿管孔径向剖分成上瓣部件以及下瓣部件,相应的在上瓣部件和下瓣部件上形成由穿管孔径向剖分形成的径向开口孔槽,上瓣部件以及下瓣部件相互扣合配合,定位卡块沿穿管孔轴向依次包括有前端管定位座、中间管夹持机构以及后端管定位座,穿管孔相应包括位于前端管定位座上的前孔段、位于后端管定位座上的后孔段以及位于中间管夹持机构上的中间夹持孔段,中间管夹持机构包括位于所述上瓣部件上的活动夹块,活动夹块具有一体连接于上瓣部件上并可翻转的连接边,活动夹块经连接边以沿穿管孔径向方向可翻转的设置于上瓣部件上,活动夹块可脱开的卡配于下瓣部件上,活动夹块上具有夹持凹部,下瓣部件上设有与夹持凹部对应配合构成中间夹持孔段的弹性夹持托,弹性夹持托上具有与引流管适配的圆弧形凹槽,所述夹持凹部的凹面上设有粘胶层,所述引流管可轴向活动的与前孔段、后孔段配合,引流管经活动夹块与弹性夹持托夹持固定。该结构设计下,定位卡块采用两瓣扣合构成,经上瓣部件和下瓣部件扣合装于引流管上,这样即定位卡块为后期可装配使用于现有引流管上,可直接购买定位卡块应用于现有的引流管对引流管实行改造,从而使得使用更为方便,节约医疗资源;定位卡块沿穿管孔轴向形成三个部分,前、后端管定位座实现对引流管的定位,保证定位卡块能够套于引流管上,经活动夹块实现定位卡块与引流管的固定和松开可调节操作,活动夹块上的夹持凹部和弹性夹持托实现对引流管的夹持,弹性夹持托构成对引流管的弹性夹持,使得引流管的夹持固定更为牢固可靠,同时配合活动夹块的夹持凹部上粘胶层,保证引流管的夹持可靠,而且在定位卡块重新调节位置时,打开活动夹块的操作时,在前、后端管定位座的限制下,引流管能够与粘胶层更为简单的剥离,从而方便定位卡块沿引流管移动位置调节,操作更为简单方便,活动夹块采用一体成型于上瓣部件上经连接板形成可翻转设计,结构设计简单紧凑,加工方便。优选的,所述定位卡块包括扁平的管套主体,管套主体的宽度方向横向两侧延伸有侧翼,相应的所述定位卡槽包括与管套主体适配的中心槽腔,中心槽腔连接有与侧翼适配的侧槽,所述中心槽腔沿引流管延伸方向贯通定位层从而构成供引流管穿过的引流管穿出槽。该结构设计下,中心槽腔即实现供管套主体的定位,同时供引流管的穿出,结构更为紧凑,侧槽与侧翼配合达到良好的定位配合,使得引流管固定更为牢固可靠。优选的,所述定位层为具有弹性能力的海绵层,定位卡块弹性卡装于定位型腔内,定位层的横向两侧缩于敷贴基体内,在敷贴基体顶面上形成位于定位层横向两侧且低于定位层的顶面侧部,所述引流管固定层两侧固定于顶面侧部上、中部盖于定位层,且至少一个顶面侧部为与引流管固定层为可揭开式黏贴固定连接,定位层顶面与引流管固定层中部为可揭开式黏贴固定连接。该结构设计下,定位层为海绵制成的海绵层,便于定位型腔的加工形成,实现定位卡块弹性卡装,使得引流管固定更为牢固,在敷贴基体顶面形成低于定位层的顶面侧部,使得引流管固定层黏贴时具有更好的张力,引流管固定层得以更好的压固于定位层的顶面,使得引流管固定更为牢固可靠。优选的,所述敷贴基体为顶面侧部由两个呈V形分布的翅片单元构成的蝴蝶形状。该结构设计下,敷贴基体为蝴蝶形状,与人体皮肤黏贴更为牢固可靠。优选的,所述引流管上位于敷贴固定位置朝向引流装置的一侧设有固定绳。该结构设计下,固定绳可用于将引流管固定于人体腰间或者裤带上,从而辅助引流管的固定,避免对引流管牵拉造成固定不可靠、中心静脉导管脱出的问题。优选的,所述引流管上还具有抽吸囊。该结构设计下,便于主动吸引引流。优选的,所述引流管上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一体化体腔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以及引流瓶/袋,所述引流管一端设有与中心静脉导管连接的导管连接头,引流管另一端连接用于引流的引流瓶/袋,所述引流管上设有输液器调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流管上设有用于将引流管固定于人体皮肤上的敷贴组件,敷贴组件包括敷贴以及固定于引流管上的定位卡块,敷贴包括敷贴基体,敷贴基体底面具有可贴于人体皮肤上的固定粘贴层,敷贴基体顶面一体成型有定位层,定位层具有定位型腔,定位型腔包括沿引流管延伸方向排布的若干定位卡槽以及联通定位卡槽且实现沿引流管延伸方向贯通定位层的引流管穿出槽,定位卡块定位嵌装于定位卡槽内,定位层顶面以可揭开的方式粘贴固定有用于将定位卡块固定于定位型腔内的引流管固定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一体化体腔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以及引流瓶/袋,所述引流管一端设有与中心静脉导管连接的导管连接头,引流管另一端连接用于引流的引流瓶/袋,所述引流管上设有输液器调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流管上设有用于将引流管固定于人体皮肤上的敷贴组件,敷贴组件包括敷贴以及固定于引流管上的定位卡块,敷贴包括敷贴基体,敷贴基体底面具有可贴于人体皮肤上的固定粘贴层,敷贴基体顶面一体成型有定位层,定位层具有定位型腔,定位型腔包括沿引流管延伸方向排布的若干定位卡槽以及联通定位卡槽且实现沿引流管延伸方向贯通定位层的引流管穿出槽,定位卡块定位嵌装于定位卡槽内,定位层顶面以可揭开的方式粘贴固定有用于将定位卡块固定于定位型腔内的引流管固定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便携式一体化体腔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卡块位置可调节的装配于引流管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便携式一体化体腔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卡块上设有供引流管穿过的穿管孔,定位卡块包括沿穿管孔径向剖分成上瓣部件以及下瓣部件,相应的在上瓣部件和下瓣部件上形成由穿管孔径向剖分形成的径向开口孔槽,上瓣部件以及下瓣部件相互扣合配合,定位卡块沿穿管孔轴向依次包括有前端管定位座、中间管夹持机构以及后端管定位座,穿管孔相应包括位于前端管定位座上的前孔段、位于后端管定位座上的后孔段以及位于中间管夹持机构上的中间夹持孔段,中间管夹持机构包括位于所述上瓣部件上的活动夹块,活动夹块具有一体连接于上瓣部件上并可翻转的连接边,活动夹块经连接边以沿穿管孔径向方向可翻转的设置于上瓣部件上,活动夹块可脱开的卡配于下瓣部件上,活动夹块上具有夹持凹部,下瓣部件上设有与夹持凹部对应配合构成中间夹持孔段的弹性夹持托,弹性夹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晓颖万婷婷王良兴陈马云蔡学定吴佩亮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