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髓活检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0071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3 04: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骨髓活检针,针管(1)内腔壁上有一对分布在针管(1)内腔横截面直径两端且位置等高的圆柱凸起(8);针芯(3)上端与旋转环(4)螺纹连接,针芯(3)外表面有一圈环状凸起,环状凸起下端有一触发块(10);针管(1)内腔壁与针芯(3)之间,且在环状凸起下方有一对取样套(6),取样套(6)为半圆环件,其上端有一弧形凸起,取样套(6)外表面有一条Z形折线槽(7),两个取样套(6)的Z形折线槽(7)的水平槽长度不等,圆柱凸起(8)位于Z形折线槽(7)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取样时无需反复旋转针体,并且尽可能完整的保持骨髓组织的分布特性,降低了取样造成的人为破坏。

A bone marrow biopsy need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骨髓活检针
本技术涉及血液检验领域,特别是骨髓检测时使用的骨髓活检针。
技术介绍
骨髓活检是一种与骨髓穿刺互补的诊断技术,骨髓活检与穿刺相比,其取出的材料保持了完整的骨髓组织结构,能弥补骨髓穿刺的不足,特别适用于了解造血细胞密度及其所占的百分比,造血组织的分布,骨髓间质病变和骨组织结构变化。目前骨髓活检的基本器械为骨髓活检针,其操作过程基本与穿刺过程相同,只是在取样时需要将针芯拔出后套接上接柱,然后将针芯插入,进针一定距离后旋转2~6圈,最后退针,取下接住,用针芯顶出骨髓活检组织。上述过程中,接柱的内腔作为取样腔,而接柱为通常为圆柱形管件,在旋转取样时由于接柱是一个整体结构,插入并反复旋转的过程会导致取样骨髓组织分布特性被破坏,无法完整保持其原有分布特性,另一方面,接柱内腔深度较取样长度更长,其填充效果较差,需要反复旋转配合上下移动来使骨髓进入腔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骨髓活检针,取样时无需反复旋转针体,并且尽可能完整的保持骨髓组织的分布特性,降低取样造成的人为破坏。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骨髓活检针,包括带内腔的针管,针管的上端为手柄,针管内腔中为针芯,所述针管内腔壁上有一对分布在针管内腔横截面直径两端且位置等高的圆柱凸起;所述针芯上端与旋转环螺纹连接,针芯外表面有一圈环状凸起,环状凸起下端有一触发块;所述针管内腔壁与针芯之间,且在环状凸起下方有一对取样套,取样套为半圆环件,其上端有一弧形凸起,取样套外表面有一条Z形折线槽,两个取样套的Z形折线槽的水平槽长度不等,圆柱凸起位于Z形折线槽内;所述环状凸起外径与取样套外径相等,且等于针管内腔内径。所述针芯上端面上有一垂直于上端面的凸块。所述针管上端有一圈倒角。所述手柄侧面有凹槽。所述Z形折线槽的竖直槽长度为1.5~2.0厘米。本技术的取样原理是将传统的完整取样内腔,即一个完整的圆柱空腔拆分为两片半圆环状的取样套,取样时,其中一个取样套先下滑插入骨髓腔,另一半取样套再下滑插入骨髓腔,从而完成取样。取样套位于针管内腔壁和针芯之间,其上下滑动通过针芯上环状凸起下端的触发块驱动,旋转针芯时触发块沿着针芯的轴线转动,其侧面与取样套上端的弧形凸起作用,从而推动取样套贴着针管内腔壁周向旋转,由于初始时,针管内腔壁上的圆柱凸起位于Z形折线槽的水平槽内(这里是在两条水平槽中的下方的那条槽),于是圆柱凸起逐渐向竖直槽靠拢,当圆柱凸起进入竖直槽内时,取样套向下滑动(滑动距离取决于竖直槽的长度),另一方面,由于两片取样套的Z形折线槽的水平槽长度不等,旋转过程中,必然有一片取样套先向下滑动,另一片在针芯继续旋转的过程中接着下滑,从而实现了取样套先后下滑组成取样腔取样。Z形折线槽包括两条平行的水平槽和连接两条水平槽的竖直槽,其中竖直槽的长度决定了取样的长度,两片取样套的水平槽的长度差异决定了先后下滑的时间差。旋转环用于定位针芯上的环状凸起与取样套上端的弧形凸起的距离,确保选择针芯时环状凸起下端的触发块可以取样套上端的弧形凸起接触。使用是固定旋转环不动,旋转针芯从而实现环状凸起与取样套上端的弧形凸起的距离调节。旋转环与手柄上端面之间无固定连接。弧形凸起是用一条曲线在取样套的圆柱面上截取的部分,采用弧形是利用周向的作用力作用。同理,触发块也是用一条曲线在环形凸起的圆柱面上截取的部分,其侧面的曲边也是为了便于周向力的作用。弧形凸起和触发块的轴向高度相等,且等于Z形折线槽的竖直槽长度。环状凸起外径与取样套外径相等,且与针管内腔内径相等,使得取样套下滑时产生一定的阻力感。与现有技术方案相比,采取两片取样套的方式具有以下优点:首先,骨髓组织的取样填充效果好,由于完整的空腔长度通常比取样组织长,其中会残余空气,骨髓组织不易进入腔体内,因此需要通过旋转针管或针芯并配合上下移动的方式将骨髓组织压入腔体内,而采用两片取样套先后进入的方式,骨髓组织可以较好的吸附在一片取样套的内壁上,无需考虑残余空气的影响,另一片取样套起到合拢的作用;其次,对取样的骨髓组织分布特性破坏较小,由于无需左右旋转针管或针芯搅动,仅仅是向下插入,基本保持了取样骨髓组织的原始形态。操作简单,减少了拔出针芯接上接柱的过程,只需旋转针芯即可驱动取样套进行取样。附图说明图1为骨髓活检针的整体结构图;图2是骨髓穿刺针的组成示意图;图3为针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针芯驱动取样套的过程示意图;图5和图6为取样套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针芯及环状凸起结构示意图;图8为取样套与针管内腔壁上的圆柱凸起结合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一种骨髓活检针,包括带内腔的针管1,针管1的上端为手柄2,针管1内腔中为针芯3,针管1内腔壁上有一对分布在针管1内腔横截面直径两端且位置等高的圆柱凸起8;针芯3上端与旋转环4螺纹连接,针芯3外表面有一圈环状凸起,环状凸起下端有一触发块10;针管1内腔壁与针芯3之间,且在环状凸起下方有一对取样套6,取样套6为半圆环件,其上端有一弧形凸起,取样套6外表面有一条Z形折线槽7,两个取样套6的Z形折线槽7的水平槽长度不等,圆柱凸起8位于Z形折线槽7内,取样套6的下端位于针管1内;环状凸起外径与取样套6外径相等,且与针管1内腔壁内径相等。优选的,针芯3上端面上有一垂直于上端面的凸块11,便于旋转针芯3。优选的,针管1上端有一圈倒角9,便于针芯3插入针管1中。优选的,手柄2侧面有凹槽5,增加操作人员握持时的摩擦力。优选的,Z形折线槽7的竖直槽长度为1.5~2.0厘米,该长度便于取出的骨髓组织长度满足0.5~1厘米的取样要求。使用时,先向针管1内移动取样套6,确保圆柱凸起8置于两片取样套6的Z形折线槽7的下端水平槽一端,保持旋转环4贴合手柄2上端面不动,旋转针芯3,使得其上的触发快10插入两片取样套6上的弧形凸起之间(设计针管1和针芯3时已计算好,确保触发块10能正好处于弧形凸起之间,且触发块10的下端触及取样套6的上端,但宽度方向,即周向保持触发块10侧面与弧形凸起侧面有一定间隔),此时准备工作完成,按照正常活检穿刺流程执行,当针管1插入骨髓腔后,旋转针芯3,先后驱动两片取样套6取样,然后拔出针管1,旋转旋转环4,退出针芯3一段距离,再用针芯3从针管1上端将取样套6内的骨髓组织顶出即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骨髓活检针,包括带内腔的针管(1),针管(1)的上端为手柄(2),针管(1)内腔中为针芯(3),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管(1)内腔壁上有一对分布在针管(1)内腔横截面直径两端且位置等高的圆柱凸起(8);所述针芯(3)上端与旋转环(4)螺纹连接,针芯(3)外表面有一圈环状凸起,环状凸起下端有一触发块(10);所述针管(1)内腔壁与针芯(3)之间,且在环状凸起下方有一对取样套(6),取样套(6)为半圆环件,其上端有一弧形凸起,取样套(6)外表面有一条Z形折线槽(7),两个取样套(6)的Z形折线槽(7)的水平槽长度不等,圆柱凸起(8)位于Z形折线槽(7)内;所述环状凸起外径与取样套(6)外径相等,且等于针管(1)内腔内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骨髓活检针,包括带内腔的针管(1),针管(1)的上端为手柄(2),针管(1)内腔中为针芯(3),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管(1)内腔壁上有一对分布在针管(1)内腔横截面直径两端且位置等高的圆柱凸起(8);所述针芯(3)上端与旋转环(4)螺纹连接,针芯(3)外表面有一圈环状凸起,环状凸起下端有一触发块(10);所述针管(1)内腔壁与针芯(3)之间,且在环状凸起下方有一对取样套(6),取样套(6)为半圆环件,其上端有一弧形凸起,取样套(6)外表面有一条Z形折线槽(7),两个取样套(6)的Z形折线槽(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艳菊刘燕青李学会刘洋罗君王飞清鲁力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医科大学贵阳中医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