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伸缩式地线汇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497198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1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伸缩式地线汇流装置,包括底座,还包括若干个设置于底座上的卷线器;所述卷线器包括定子、轴承、转子、外壳、接地导线,所述定子垂直固定于底座,轴承套设在定子外侧;所述转子包括第一圆盘、第二圆盘和连接筒,连接筒套设在轴承外侧,第一圆盘和第二圆盘分别设置在定子上下两端;所述外壳套设于第一圆盘、第二圆盘外侧,与所述转子围成一个圆环空间;所述接地导线包括固定端、活动端和连接段,外壳上开设有供接地导线自由通过的第二线口,连接筒开设可供接地导线自由通过的第一线口,接地导线固定端和活动端之间的连接段缠绕在连接筒上,各接地导线的固定端相互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提高接地可靠性,而且收纳性好,十分便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伸缩式地线汇流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气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伸缩式地线汇流装置。
技术介绍
接地是指将金属物体或电气回路的某一节点通过导体与大地相连,使该物体或节点总保持与大地等电位。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用导线与接地体连接起来的一种保护接线方式,防止在设备绝缘损坏或意外情况下金属外壳带电时可能引起的强电流通过人体,用以保证人身安全。目前在试验现场,由于仪器设备繁多导致接地线杂乱,接触点增多,不易分辨、容易误碰误接,布线交叉凌乱不易回收,给高压试验及生产稳定带来了较大隐患。因此,需要一种地线汇流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伸缩式地线汇流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实现本技术所用的技术特征为:一种伸缩式地线汇流装置,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个设置于底座上的卷线器;所述卷线器包括定子、轴承、转子、外壳、接地导线,所述定子垂直固定于底座,轴承套设在定子外侧;所述转子包括第一圆盘、第二圆盘和连接筒,连接筒套设在轴承外侧,第一圆盘和第二圆盘分别设置在定子上下两端;所述外壳套设于第一圆盘、第二圆盘外侧,与所述转子围成一个圆环空间;所述接地导线包括固定端、活动端和连接段,外壳上开设有供接地导线自由通过的第二线口,连接筒开设可供接地导线自由通过的第一线口,接地导线固定端和活动端之间的连接段缠绕在连接筒上,各接地导线的固定端相互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圆盘顶端设置有把手。进一步的,所述底座采用十字固定架。进一步的,所述卷线器的数量为四,四个所述卷线器分别设置在所述十字固定架的四端。进一步的,所述接地导线的活动端设置有插头。进一步的,所述轴承采用滚珠轴承。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筒采用圆柱筒。进一步的,所述接地导线采用4mm2单芯胶皮铜线。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若干个卷线器对接地导线进行收放,不仅连接可靠,增强了试验过程中的接地可靠性,减少了接地电阻对试验过程的影响,提高了试验结果的准确性;而且收纳性好,十分便携。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其中: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卷线器的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连接筒,11.第一线口,2.外壳,21.第二线口,3.定子,4.把手,5.轴承,6.接地导线,7.插头,8.底座,9.第一圆盘,10.第二圆盘。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伸缩式地线汇流装置,一种伸缩式地线汇流装置,包括底座8,还包括若干个设置于底座8上的卷线器。底座8的目的在于固定所述卷线器并且平稳支撑该汇流装置,不同大小的底座8可设置不同数量的卷线器,为了美观,底座8一般采用规则的形状,在本实施例中,卷线器的数量为四个,因此底座8可采用十字固定架。所述卷线器包括定子3、轴承5、转子、外壳2、接地导线6。定子3用于连接卷线器和底座8,本实施例中,定子3采用一根圆柱杆,圆柱杆的底端可以采用焊接或者螺纹结构固定在底座8上,定子3的径向方向垂直于地面,即定子3这圆柱杆是垂直固定于底座8的上表面,本实施例中,底座8采用的是十字固定架,因此将定子3设置在十字固定架的四条边上表面的边缘上。本实施例中,轴承5采用一个滚珠轴承,轴承5内圈的直径等于定子3截面的直径,轴承5的内圈套设在定子3的外侧,轴承5与定子3的圆柱杆同轴,轴承5的数量可以设置成两个或者更多。所述转子包括第一圆盘9、第二圆盘10和连接筒1,第一圆盘9和第二圆盘10的尺寸一致;本实施例中,连接筒1采用圆柱筒,圆柱筒的内径等于轴承5外圈的直径,连接筒1套设在轴承5外侧,第一圆盘9和第二圆盘10可通过焊接或者胶水粘结的方式分别设置在定子3上下两端,第一圆盘9和第二圆盘10的中心处开设有与连接筒1截面尺寸一致的通孔,连接筒1将第一圆盘9和第二圆盘10的通孔连接组成H型结构。转子通过轴承5绕定子3转动。本实施例中,外壳2为一直径略大于第一圆盘9和第二圆盘10直径的圆柱筒,所述外壳2套设于第一圆盘9、第二圆盘10外侧,与所述转子围成一个圆环空间,外壳2可采用螺丝固定在底座8上,卷线器的转子通过轴承5绕定子3转动时不受外壳2的影响,外壳2与第一圆盘9和第二圆盘10的间距小于接地导线6的直径,即接地导线6无法从它们之间的间距穿过。所述接地导线6包括固定端、活动端和连接段,外壳2的侧壁上开设有供接地导线6自由通过的第二线口21,本实施例中,第二线口21为沿外壳2侧壁的径向方向开设的一个矩形口,第二线口21也可设置成一个大小适中的圆形口,确保卷线器对接地导线6可以实现自由卷线或者放线,连接筒1侧壁上开设可供接地导线6自由通过的第一线口11,本实施例中,第一线口11为连接筒1侧壁上开设的一个直径等于接地导线6的圆形口,即接地导线6可以穿过第一线口,将接地导线6的固定端依次穿过第二线口21和第一线口11后与其他卷线器的接地导线6的固定端相连接,接地导线6固定端和活动段之间的连接段缠绕在连接筒1上,通过旋转卷线器的转子可以使接地导线6缠绕在连接筒1的外侧,缠绕的接地导线6位于外壳2和转子围成的圆环空间内,为了使接地导线6在缠绕的过程中不会乱,可以在第二线口21处设置限位器,使缠绕在连接筒1上的接地导线6整齐排列。固定端与卷线器之间的接地导线6通过线扣固定在底座8上,也可在底座8上开凿线槽,使接地导线6的固定端穿过第一线口11后再穿过线槽,然后与其余卷线器的接地导线6固定端相连。本实施例中,所述接地导线6采用4mm2单芯胶皮铜线,铜线的导电效果更好,提升装置的可靠性。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圆盘9顶端还设置有把手4,把手4采用一根圆杆,可通过螺纹或者焊接的方式固定在第一圆盘9的上,通过把手4可便于操作卷线器的转子。本实施例中,所述接地导线6的活动端设置有插头7,通过插头7可以在试验过程中更为快捷可靠的将本装置与试验电路相连接。使用本实施例装置时,将其中的一个卷线器设为第一卷线器,先将第一卷线器的接地导线6拉出并连接至接地点,将第一卷线器连接接地后的接地导线6当成汇总接地线,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将其余三个卷线器连接至接地设备或者电路上,那么设备或者电路就通过对应卷线器的接地导线汇总至第一卷线器的接地导线6上;另一种情况是,为进一步提升接地可靠性,可将本实施例装置的两个或者三个卷线器的接地导线6分别连接至不同的接地点,然后将剩下的一个卷线器的接地导线连接至设备或者电路上,提高容错率。在本装置使用完成后,通过把手4转动卷线器的转子把接地导线收回即可。因此通过本实施例装置可以增强试验过程中的接地可靠性,减少了接地电阻对试验过程的影响,提高了试验结果的准确性;而且收纳性好,十分便携。如图3所示的另一种实施例,卷线器的结构和具体实施例1的结构相同,只是底座8采用一块长方体板材,将卷线器设置在长方体板材的上表面,也可将卷线器设置在板材的侧面上,卷线器的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伸缩式地线汇流装置,包括底座(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个设置于底座(8)上的卷线器;所述卷线器包括定子(3)、轴承(5)、转子、外壳(2)、接地导线(6),所述定子(3)垂直固定于底座(8),轴承(5)套设在定子(3)外侧;所述转子包括第一圆盘(9)、第二圆盘(10)和连接筒(1),连接筒(1)套设在轴承(5)外侧,第一圆盘(9)和第二圆盘(10)分别设置在定子(3)上下两端;所述外壳(2)套设于第一圆盘(9)、第二圆盘(10)外侧,与所述转子围成一个圆环空间;所述接地导线(6)包括固定端、活动端和连接段,外壳(2)上开设有供接地导线(6)自由通过的第二线口(21),连接筒(1)开设可供接地导线(6)自由通过的第一线口(11),接地导线(6)固定端和活动端之间的连接段缠绕在连接筒(1)上,各接地导线(6)的固定端相互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伸缩式地线汇流装置,包括底座(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个设置于底座(8)上的卷线器;所述卷线器包括定子(3)、轴承(5)、转子、外壳(2)、接地导线(6),所述定子(3)垂直固定于底座(8),轴承(5)套设在定子(3)外侧;所述转子包括第一圆盘(9)、第二圆盘(10)和连接筒(1),连接筒(1)套设在轴承(5)外侧,第一圆盘(9)和第二圆盘(10)分别设置在定子(3)上下两端;所述外壳(2)套设于第一圆盘(9)、第二圆盘(10)外侧,与所述转子围成一个圆环空间;所述接地导线(6)包括固定端、活动端和连接段,外壳(2)上开设有供接地导线(6)自由通过的第二线口(21),连接筒(1)开设可供接地导线(6)自由通过的第一线口(11),接地导线(6)固定端和活动端之间的连接段缠绕在连接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巍李幸蔚李昌杨新雄黄瑞艺翁冬妮冯波蒋再新李汉锋谷志伟纪尚昆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钦州供电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