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料电池双极板水腔密封性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49481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1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燃料电池双极板水腔密封性检测装置,包括气源、稳压阀、压力表、阳极腔阀门、阴极腔阀门、压机旋转手柄、压机上模、水腔阀门、测试上端板、第一膜电极、被测极板、第二膜电极、电压表、测试下端板与压机下模;在进行检测时关闭阳极腔阀门、阴极腔阀门和水腔阀门,打开稳压阀的阀门,调节压力范围为0.05~0.2MPa,待电压表的示数稳定后,观察电压表的示数,若电压绝对值高于0.1V则认为存在着泄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电压信号作为气密性好坏的判断表示,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且信号易于采集,实现自动化操作,有利于提高生产检测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料电池双极板水腔密封性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燃料电池
,具体为一种燃料电池双极板水腔密封性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燃料电池是一种将燃料与氧化剂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发电装置,是一种洁净的能源转化方式,其中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采用氢气作为燃料,具有能量转化效率高、操作温度低、启动速度快、清洁无污染等优势,在交通运输、分布式发电等领域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被认为是21世纪首选的洁净高效的发电技术。对于车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来讲,由于燃料电池的散热功率较高需要冷却剂进行散热,因此也需要确保冷却剂腔室与氢气腔、空气腔相互隔离,若三腔中的任意两个腔室发生混合,则可能造成燃料电池的效率的降低,特别是氢氧气体的混合,甚至可能引起电池的失效或爆炸,这一特性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密封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其中对于双极板密封性的测试技术尤为重要。双极板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关键组件,主要起到集流、导电、分隔氧化剂与燃料、分布流体等作用,现有的大功率车用燃料电池双极板通常由阳极极板与阴极极板构成,两者通过焊接、胶粘等方式结合构成双极板,其中间的容腔通常为冷却剂腔室,由于焊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燃料电池双极板水腔密封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源(1)、稳压阀(2)、压力表(3)、阳极腔阀门(4)、阴极腔阀门(5)、压机旋转手柄(6)、压机上模(7)、水腔阀门(8)、测试上端板(9)、第一膜电极(10)、被测极板(11)、第二膜电极(15)、电压表(12)、测试下端板(13)与压机下模(14);所述被测极板(11)上设置有第一阳极腔气孔、第一阴极腔气孔、第一水腔气孔与电压测试端子,所述被测极板(11)相对的两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膜电极(10)与第二膜电极(15),被测极板(11)与第一膜电极(10)相连的一面设置有阳极气体流场,被测极板(11)与第二膜电极(15)相连的一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料电池双极板水腔密封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源(1)、稳压阀(2)、压力表(3)、阳极腔阀门(4)、阴极腔阀门(5)、压机旋转手柄(6)、压机上模(7)、水腔阀门(8)、测试上端板(9)、第一膜电极(10)、被测极板(11)、第二膜电极(15)、电压表(12)、测试下端板(13)与压机下模(14);所述被测极板(11)上设置有第一阳极腔气孔、第一阴极腔气孔、第一水腔气孔与电压测试端子,所述被测极板(11)相对的两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膜电极(10)与第二膜电极(15),被测极板(11)与第一膜电极(10)相连的一面设置有阳极气体流场,被测极板(11)与第二膜电极(15)相连的一面上设置有阴极气体流场,被测极板(11)与第一膜电极(10)以及第二膜电极(15)相连的两面上均设置有气体流场,被测极板(11)内设置有水腔流场,被测极板(11)与第一膜电极(10)之间以及被测极板(11)与第二膜电极(15)之间均通过胶线密封;所述第一膜电极(10)与被测极板(11)相背的一面设置有测试上端板(9);所述第二膜电极(15)与被测极板(11)相背的一面设置有测试下端板(13);所述测试上端板(9)上设置有第二阳极腔气孔、第二阴极腔气孔、第二水腔气孔与电压测试端子,第二阳极腔气孔连接有阳极腔阀门(4),第二阴极腔气孔连接阴极腔阀门(5),第二水腔气孔连接有水腔阀门(8);所述测试上端板(9)朝向第一膜电极(10)的一面设置有气体流场,测试上端板(9)与第一膜电极(10)之间通过胶线密封;所述测试下端板(13)朝向第二膜电极(15)的一面设置有气体流场,测试下端板(13)与第二膜电极(15)之间通过胶线密封;所述测试下端板(13)上设置第三水腔气孔,所述第一水腔气孔、第二水腔气孔、第三水腔气孔与被测极板(11)内的水腔流场相互接通,所述第一阳极腔气孔、第二阳极腔气孔与阳极气体流场相互连通,所述第一阴极腔气孔、第二阴极腔气孔与阴极气体流场相互连通;所述测试下端板(13)、第二膜电极(15)、被测极板(11)、第一膜电极(10)与测试上端板(9)依次排列组装后,置于压机上模(7)与压机下模(14)之间,通过压机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强张林松姜永燚王朝云李世杭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明天氢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