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风散热结构及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9387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10: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通风散热结构及空调器,该通风散热结构包括第一通风口、第二通风口、第一散热口、第二散热口、第三散热口;第一通风口位于隔风立板近散热器的一端,且第一通风口与第一散热口错位设置;第二通风口位于隔风立板近电抗器的一端;第一散热口位于电控盒本体的第一安置面上;第二散热口位于电控盒本体的第二安置面上;第三散热口位于电控盒本体的第三安置面上;电控盒本体竖放在隔风立板上。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通风散热结构及空调器可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果以及电控盒本体的散热效果,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第一散热口与第一通风口错位设置,可防止外界的水分或冷凝器的水分带入电控盒,影响其上各元器件的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风散热结构及空调器
本技术涉及空调
,特别涉及一种通风散热结构及空调器。
技术介绍
现有空调通过在电控盒上设置散热器,对电控盒进行散热,但散热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通风散热结构,以解决现有空调电控盒散热效果差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通风散热结构,包括第一通风口、第二通风口、第一散热口、第二散热口、第三散热口;所述第一通风口位于隔风立板近散热器的一端,且所述第一通风口与所述第一散热口错位设置;所述第二通风口位于所述隔风立板近电抗器的一端;所述第一散热口位于所述电控盒本体的第一安置面上;所述第二散热口位于所述电控盒本体的第二安置面上;所述第三散热口位于所述电控盒本体的第三安置面上;所述第一安置面、所述第二安置面和所述第三安置面均安装有发热元器件;所述电控盒本体竖放在所述隔风立板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风口包括多个第一通风孔;多个所述第一通风孔平行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风孔设置有挡板部;所述挡板部包括防护段和出风段;所述防护段设置有进风口;所述出风段的一端与所述隔风立板连接,所述出风段的另一端与所述防护段连接;所述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风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通风口(11)、第二通风口(12)、第一散热口(24)、第二散热口(25)、第三散热口(26);所述第一通风口(11)位于隔风立板(1)近散热器(27)的一端,且所述第一通风口(11)与所述第一散热口(24)错位设置;所述第二通风口(12)位于所述隔风立板(1)近电抗器(3)的一端;所述第一散热口(24)位于电控盒本体(2)的第一安置面(22)上;所述第二散热口(25)位于所述电控盒本体(2)的第二安置面(21)上;所述第三散热口(26)位于所述电控盒本体(2)的第三安置面(23)上;所述第一安置面(22)、所述第二安置面(21)和所述第三安置面(2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风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通风口(11)、第二通风口(12)、第一散热口(24)、第二散热口(25)、第三散热口(26);所述第一通风口(11)位于隔风立板(1)近散热器(27)的一端,且所述第一通风口(11)与所述第一散热口(24)错位设置;所述第二通风口(12)位于所述隔风立板(1)近电抗器(3)的一端;所述第一散热口(24)位于电控盒本体(2)的第一安置面(22)上;所述第二散热口(25)位于所述电控盒本体(2)的第二安置面(21)上;所述第三散热口(26)位于所述电控盒本体(2)的第三安置面(23)上;所述第一安置面(22)、所述第二安置面(21)和所述第三安置面(23)均安装有发热元器件;所述电控盒本体(2)竖放在所述隔风立板(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风口(11)包括多个第一通风孔(13);多个所述第一通风孔(13)平行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风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风孔(13)设置有挡板部(18);所述挡板部(18)包括防护段(181)和出风段(182);所述防护段(181)设置有进风口(183);所述出风段(182)的一端与所述隔风立板(1)连接,所述出风段(182)的另一端与所述防护段(181)连接;所述防护段(181)和所述出风段(182)设置在所述隔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超群董宏达刘武祥杨霄田振林盖
申请(专利权)人: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