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危险废物焚烧余热锅炉结焦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493682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10:30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防止危险废物焚烧余热锅炉结焦的装置,设置在焚烧炉和余热锅炉之间,包括具有内腔的装置本体,所述内腔的一端设置为供焚烧炉产生的烟气进入的第一入口、另一端设置为供所述烟气排出的出口,所述出口与所述焚烧炉下游的余热锅炉连通,所述装置本体还设置有供冷气进入的第二入口、以使所述冷气与所述烟气混合,且所述第二入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入口和所述出口之间。如此设置,解决了现有的危险废物焚烧炉中产生的高温烟气直接进入下游的余热锅炉,熔融的无机物遇到冷的换热面会凝固结焦,造成余热锅炉效率下降、系统堵塞、下游设备超温、运行时间短、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危险废物焚烧余热锅炉结焦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危险废物处理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防止危险废物焚烧余热锅炉结焦的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生产过程排放的危险废物日益增多。据估计,全世界每年的危险废物产生量为3.3亿吨。由于危险废物带来的严重污染和潜在的严重影响,目前设有危险废物处理装置来对危险废物进行处理后,达到安全排放标准后才能排放。如图1所示,危险废物处理工艺为:进料→焚烧→余热锅炉→急冷→除粉尘→烟气除酸洗涤→烟气排空等几个过程。在焚烧过程中,国家标准要求危险废物焚烧温度不低于1100℃,因为危险废物是多种物质的混合物,混合物中的一些无机成分熔融温度接近或低于1100℃,一些小颗粒的无机物被高温熔融后,随着1100℃烟气进入到下游的余热锅炉,熔融的无机物遇到冷的换热面会凝固结焦,造成余热锅炉效率下降,系统堵塞,下游设备超温、运行不正常等一系列问题,造成设备连续运行时间短,效果差。因此,如何解决现有的危险废物焚烧炉中产生的高温烟气直接进入下游的余热锅炉,熔融的无机物遇到冷的换热面会凝固结焦,造成余热锅炉效率下降、系统堵塞、下游设备超温、运行时间短、效果差的问题,成为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防止危险废物焚烧余热锅炉结焦的装置,其能够解决现有的危险废物焚烧炉中产生的高温烟气直接进入下游的余热锅炉,熔融的无机物遇到冷的换热面会凝固结焦,造成余热锅炉效率下降、系统堵塞、下游设备超温、运行时间短、效果差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止危险废物焚烧余热锅炉结焦的装置,设置在焚烧炉和余热锅炉之间,包括具有内腔的装置本体,所述内腔的一端设置为供焚烧炉产生的烟气进入的第一入口、另一端设置为供所述烟气排出的出口,所述出口与所述焚烧炉下游的余热锅炉连通,所述装置本体还设置有供冷气进入的第二入口、以使所述冷气与所述烟气混合,且所述第二入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入口和所述出口之间。优选地,所述装置本体包括内管、套在所述内管外的外管,所述外管的端面与所述内管之间密封,且所述外管和所述内管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第一入口设置在所述内管一端的开口处、所述出口设置在所述内管另一端的开口处,所述第二入口贯通所述外管能够与所述内腔连通。优选地,所述第二入口设置在所述外管的侧壁。优选地,所述内管的圆周面、沿其周向均匀环绕设置有多个支管,所述支管贯通所述内管的外壁、伸入所述内管的内部。优选地,该装置与系统末端的烟气排放口之间设置有回用管道,且所述第二入口与所述回用管道相连通,所述回用管道设置有加压风机,所述加压风机能够将从所述烟气排放口排放的烟气回压后,输送到所述第二入口。优选地,所述支管设置有10-80个。优选地,所述第二入口处设置有防逆流结构,所述防逆流结构能够防止高温烟气流入低温烟气管道。优选地,所述防逆流结构为止逆阀。优选地,所述支管的材质为不锈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提供了一种防止危险废物焚烧余热锅炉结焦的装置,设置在焚烧炉和余热锅炉之间,并与焚烧炉和余热锅炉之间通过管道连通,焚烧炉排出的高温烟气进入该装置内,同时在装置的第二入口进入冷气,使冷气与烟气充分混合、以降低高温烟气的温度,一般情况下,从焚烧炉排出的高温烟气的温度大概为1100℃,进入该装置后,在冷气的作用下,快速冷却至900℃,在900℃条件下,烟气中挟带的熔融态的无机物因为温度较低重新凝固,失去粘性。因而不会附着在余热锅炉换热表面,不会形成结焦物质。如此设置,避免了高温烟气直接进入下游的余热锅炉,熔融的无机物遇到冷的换热面会凝固结焦,造成余热锅炉效率下降,解决了系统堵塞问题,保证了余热锅炉下游设备运行正常,也保证了系统的长周期运行率。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危险废物焚烧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防止危险废物焚烧余热锅炉结焦的装置的剖视图。图中:1-焚烧炉,2-余热锅炉,3-急冷塔,4-除尘器,5-洗涤塔,6-引风机,7-烟气排放口,8-第二入口,9-内管,10-外管,11-间隙,12-支管,13-回用管道,14-防逆流结构,15-内腔。具体实施方式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或方法的例子。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防止危险废物焚烧余热锅炉结焦的装置,避免了高温烟气直接进入下游的余热锅炉,熔融的无机物遇到冷的换热面会凝固结焦,造成余热锅炉效率下降,解决了系统堵塞问题,保证了余热锅炉下游设备运行正常,也保证了系统的长周期运行率。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
技术实现思路
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参考图1-2,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防止危险废物焚烧余热锅炉结焦的装置,如图1所示,设置在焚烧炉1和余热锅炉2之间的A处,该装置与焚烧炉1和余热锅炉2之间通过管道相连通,包括具有内腔的装置本体,其中,内腔的一端设置在供焚烧炉1产生的烟气进入的第一入口、另一端设置为供烟气排出的出口,出口与焚烧炉1下游的余热锅炉2连通,从焚烧炉1排出的高温烟气从第一入口进入内腔15,装置本体还设置有供冷气进入的第二入口8,第二入口8设置在第一入口和出口之间,冷气从第二入口8进入内腔15、以使冷气与烟气混合,高温烟气与冷气混合降温后从出口排出、进入下游的余热锅炉2,一般情况下,从焚烧炉排出的高温烟气的温度大概为1100°,进入该装置后,在冷气的作用下,快速冷却至900℃,在900℃条件下,烟气中挟带的熔融态的无机物因为温度较低重新凝固,失去粘性。因而不会附着在余热锅炉2换热面,不会形成结焦物质,解决了系统堵塞问题,保证了余热锅炉下游设备运行正常,也保证了系统的长周期运行率。如此设置,解决了现有的危险废物焚烧炉中产生的高温烟气直接进入下游的余热锅炉,熔融的无机物遇到冷的换热面会凝固结焦,造成余热锅炉效率下降、系统堵塞、下游设备超温、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止危险废物焚烧余热锅炉结焦的装置,设置在焚烧炉(1)和余热锅炉(2)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内腔(15)的装置本体,所述内腔(15)的一端设置为供焚烧炉(1)产生的烟气进入的第一入口、另一端设置为供所述烟气排出的出口,所述出口与所述焚烧炉(1)下游的余热锅炉(2)连通,所述装置本体还设置有供冷气进入的第二入口(8)、以使所述冷气与所述烟气混合,且所述第二入口(8)设置在所述第一入口和所述出口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危险废物焚烧余热锅炉结焦的装置,设置在焚烧炉(1)和余热锅炉(2)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内腔(15)的装置本体,所述内腔(15)的一端设置为供焚烧炉(1)产生的烟气进入的第一入口、另一端设置为供所述烟气排出的出口,所述出口与所述焚烧炉(1)下游的余热锅炉(2)连通,所述装置本体还设置有供冷气进入的第二入口(8)、以使所述冷气与所述烟气混合,且所述第二入口(8)设置在所述第一入口和所述出口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危险废物焚烧余热锅炉结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包括内管(9)、套在所述内管(9)外的外管(10),所述外管(10)的端面与所述内管(9)之间密封,且所述第一入口设置在所述内管(9)一端的开口处、所述出口设置在所述内管(9)另一端的开口处,所述第二入口(8)贯通所述外管(10)能够与所述内腔(15)连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止危险废物焚烧余热锅炉结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入口(8)设置在所述外管(10)的侧壁。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止危险废物焚烧余热锅炉结焦的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易之张建强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易舜绿色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