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转接头与辊筒的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旋转接头与辊筒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与辊筒或汽缸连接的内管普遍采用的是支撑型内管,内管的一端支撑在辊筒内部,内管的另一端支撑在旋转接头尾部,在设备运行时,普通内管与辊筒或旋转接头要一直做相对转动运动,两者相对转动后不久就会出现磨损情况,磨损后内管出现偏心导致旋转接头泄漏;因设备运行需要,内管需支撑在旋转接头尾部与辊筒内部两端之间,因此需要很长的内管连接支撑在两端,而内管长则导致设备运行中内管摆动性过大,摆动性一大,旋转接头的运行平稳性就差,内管磨损速度就加快。内管的一端伸入辊筒的内部,辊筒的口径一般比内管大不了多少,所以在安装内管或者磨损后拆卸更换维护内管时,难度都很大且需要的时间长,大大的增加了维护成本和降低了设备的使用效率。不管是磨损过快使内管与设备不同心导致旋转接头泄漏还是内管过长使内管摆动性过大导致旋转接头平稳性差、内管磨损加快,其使用寿命都很短,一般在3-4个月左右,需较频繁的停机更换维护。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运动平稳性、延长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转接头与辊筒的连接结构,包括旋转接头、辊筒以及穿设在旋转接头和辊筒中的内管,在辊筒内设有支撑装置,支撑装置中设置有支撑孔,内管穿设在支撑孔中,旋转接头具有壳体和可转动地设置在壳体中的空心转轴,壳体设有进口和出口,进口与内管的输入端连通,出口与内管的输出端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包括第一内管和第二内管,所述支撑装置固定在所述辊筒上,所述空心转轴固定在所述支撑装置上,第一内管沿轴向的第一端抵顶在支撑孔中,第一内管沿轴向的第二端配设在所述空心转轴内,且第二端的端部对应配设有用于向第一内管施加轴向弹力的弹性部件,第二内管沿轴向的一端设置在支撑孔中,另一端固定在辊筒上,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接头与辊筒的连接结构,包括旋转接头、辊筒以及穿设在旋转接头和辊筒中的内管,在辊筒内设有支撑装置,支撑装置中设置有支撑孔,内管穿设在支撑孔中,旋转接头具有壳体和可转动地设置在壳体中的空心转轴,壳体设有进口和出口,进口与内管的输入端连通,出口与内管的输出端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包括第一内管和第二内管,所述支撑装置固定在所述辊筒上,所述空心转轴固定在所述支撑装置上,第一内管沿轴向的第一端抵顶在支撑孔中,第一内管沿轴向的第二端配设在所述空心转轴内,且第二端的端部对应配设有用于向第一内管施加轴向弹力的弹性部件,第二内管沿轴向的一端设置在支撑孔中,另一端固定在辊筒上,第一内管的进口端与所述进口连通,第一内管的出口端与第二内管的进口端连通,第二内管的出口端与所述出口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接头与辊筒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管的外壁设有限位块,所述空心转轴靠近所述支撑装置的一端设有用于限制所述第一内管滑出的压盖,压盖对应限位块设置,压盖固定在所述空心转轴上。3.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斌,陈杰峰,陈惠玲,黄燕霞,缪敏,颜珠玲,郑华婷,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闽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