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剪力墙
本技术属于建筑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剪力墙。
技术介绍
剪力墙是房屋或构筑物中主要承受风荷载或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重力)的墙体,其用于防止结构剪切(受剪)破坏。其相对与其他形式的剪力墙,钢板剪力墙具有延性性能和滞回性能好、滞回环稳定、耗能能力强、抗震性能优越等优点。在实际应用中,为了充分发挥钢板的性能,使钢板剪力墙受力时具备较高的防屈曲能力,通常需要在钢板剪力墙两侧设置足够的横向和纵向加劲肋,以保证钢板不发生整体屈曲和局部屈曲。然而,现有的剪力墙普遍存在防屈曲能力差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能够提高防屈曲能力的剪力墙。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剪力墙,包括第一墙体,所述第一墙体包括第一墙板、底板、第一加劲肋及第二加劲肋,所述第一墙板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一墙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加劲肋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墙板的侧面,所述第一加劲肋为平板件,所述第一加劲肋沿所述第一墙板的横向设置且与水平面平行,所述第一加劲肋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加劲肋自所述第一墙板的顶端沿竖直方向向下间隔设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剪力墙,包括第一墙体(1),所述第一墙体(1)包括第一墙板(2)、底板(3)、第一加劲肋(4)及第二加劲肋(5),所述第一墙板(2)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底板(3)与所述第一墙板(2)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加劲肋(4)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墙板(2)的侧面,所述第一加劲肋(4)为平板件,所述第一加劲肋(4)沿所述第一墙板(2)的横向设置且与水平面平行,所述第一加劲肋(4)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加劲肋(4)自所述第一墙板(2)的顶端沿竖直方向向下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加劲肋(5)沿竖直方向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劲肋(5)呈L型,所述第一墙体(1)沿竖直方开设有L型通孔(6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剪力墙,包括第一墙体(1),所述第一墙体(1)包括第一墙板(2)、底板(3)、第一加劲肋(4)及第二加劲肋(5),所述第一墙板(2)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底板(3)与所述第一墙板(2)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加劲肋(4)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墙板(2)的侧面,所述第一加劲肋(4)为平板件,所述第一加劲肋(4)沿所述第一墙板(2)的横向设置且与水平面平行,所述第一加劲肋(4)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加劲肋(4)自所述第一墙板(2)的顶端沿竖直方向向下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加劲肋(5)沿竖直方向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劲肋(5)呈L型,所述第一墙体(1)沿竖直方开设有L型通孔(6),所述L型通孔(6)贯穿每个所述第一加劲肋(4),所述第二加劲肋(5)套接于L型通孔(6)的内部并与每个所述第一加劲肋(4)插接,所述第二加劲肋(5)的底部与所述底板(3)的顶部接触,所述第二加劲肋(5)的一个板面与所述第一墙板(2)平行,所述第二加劲肋(5)的另一个板面与所述第一墙板(2)垂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通孔(6)为多个,多个所述L型通孔(6)沿着所述第一加劲肋(4)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所述第二加劲肋(5)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加劲肋(5)与多个所述L型通孔(6)一一对应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剪力墙,其特征在于:底板(3)的顶部固定设置有限位角钢(7),所述限位角钢(7)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限位角钢(7)与所述第二加劲肋(5)对应,以使两个板面均与所述第二加劲肋(5)贴合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劲肋(4)为两组,两组所述第一加劲肋(4)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墙板(2)的两侧,每组所述第一加劲肋(4)均为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两组所述第一加劲肋(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风彬,刘秀丽,郭超,王燕,刁延松,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