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试验用细胞笔
本技术涉及一种生物实验器材,具体涉及一种试验用细胞笔。
技术介绍
目前实验室用于挑取单细胞或单克隆的方法最常用的是口吸管,但在使用时容易出现多挑或漏挑的情况,且口吸管放入口中极不安全,容易给实验员带来身体上的危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供一种试验用细胞笔,解决现有技术中口吸管放入口中不安全的技术问题。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试验用细胞笔,包括:容置管、针头、分隔板、弹簧、多级气腔柱、密封塞、螺柱及弹性膜,所述容置管包括第一连接管及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为漏斗形,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大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下端固定连接,并与其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小端与所述针头的上端固定连接,并与其连通;所述分隔板内置于所述第一连接管,并把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内腔分隔成上下布置的上腔体及下腔体,所述分隔板上设置有连通所述上腔体、所述下腔体的连通孔;所述下腔体直接与所述漏斗的内腔连通;所述弹簧、多级气腔柱及密封塞均同轴内置于所述上腔体,并由下至上依次布置,所述弹簧的下端与所述分隔板的上表面相抵接、所述弹簧的上端与所述多级气腔柱的下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试验用细胞笔,包括:容置管、针头、分隔板、弹簧、多级气腔柱、密封塞、螺柱及弹性膜,所述容置管包括第一连接管及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为漏斗形,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大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下端固定连接,并与其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小端与所述针头的上端固定连接,并与其连通;所述分隔板内置于所述第一连接管,并把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内腔分隔成上下布置的上腔体及下腔体,所述分隔板上设置有连通所述上腔体、所述下腔体的连通孔;所述下腔体直接与所述漏斗的内腔连通;所述弹簧、多级气腔柱及密封塞均同轴内置于所述上腔体,并由下至上依次布置,所述弹簧的下端与所述分隔板的上表面相抵接、所述弹簧的上端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试验用细胞笔,包括:容置管、针头、分隔板、弹簧、多级气腔柱、密封塞、螺柱及弹性膜,所述容置管包括第一连接管及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为漏斗形,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大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下端固定连接,并与其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小端与所述针头的上端固定连接,并与其连通;所述分隔板内置于所述第一连接管,并把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内腔分隔成上下布置的上腔体及下腔体,所述分隔板上设置有连通所述上腔体、所述下腔体的连通孔;所述下腔体直接与所述漏斗的内腔连通;所述弹簧、多级气腔柱及密封塞均同轴内置于所述上腔体,并由下至上依次布置,所述弹簧的下端与所述分隔板的上表面相抵接、所述弹簧的上端与所述多级气腔柱的下端相抵接;所述多级气腔柱与所述第一连接管滑动连接,且其滑动方向为竖直方向;所述多级气腔柱的外周面上凹陷形成有多个圆形按压槽,多个所述按压槽布置于所述多级气腔柱的同一母线上,并且多个所述按压槽的直径不同;所述多级气腔柱的外周面上凹陷形成有一导气槽,所述导气槽沿所述多级气腔柱的母线布置,所述导气槽依次连通多个所述按压槽,并且所述导气槽的下端贯穿所述多级气腔柱的下端面;所述密封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华再东,肖伟,毕延震,任红艳,朱喆,肖红卫,张立苹,郑新民,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