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拾取台车、一种拾取系统和一种运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48972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08: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拾取台车,拾取台车包括行驶单元和拾取单元,行驶单元用于驱动拾取单元移动,拾取单元包括底盘、驱动组件、触发组件和至少一个拾取杆,驱动组件包括安装部和执行部,安装部设置在底盘的安装面上,拾取杆设置在安装部上;触发组件用于对执行部进行操作,以使得执行部在拾取状态和复位状态之间切换,其中,在拾取状态中,拾取杆被推出至底盘的范围之外,在复位状态中,拾取杆被回收至底盘的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包括拾取台车的拾取系统以及一种包括拾取系统的运输系统,拾取台车不需要升降装置就可实现拾取功能,从而降低拾取台车的机构冗杂度、减轻整体重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拾取台车、一种拾取系统和一种运输系统
本技术涉及生产线智能运输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拾取台车、一种包括所述拾取台车的拾取系统及一种包括所述拾取系统的运输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的自动化生产线上,运载台车会根据工序需要搬运目标物体到指定工位,拾取台车用于在所述运载台车上装卸所述目标物体,但是,现有技术中拾取台车存在机构冗杂度高、整体重量大的问题。因此,如何设计一种新的拾取台车以降低机构冗杂度、减轻整体重量成为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拾取台车、一种包括所述拾取台车的拾取系统以及一种包括所述拾取系统的运输系统,所述拾取台车不需要升降装置就可实现拾取功能,从而降低所述拾取台车的机构冗杂度、减轻整体重量。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作为本技术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拾取台车,所述拾取台车包括行驶单元和拾取单元,所述行驶单元用于驱动所述拾取单元移动,其中,所述拾取单元包括底盘、驱动组件、触发组件和至少一个拾取杆,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安装部和执行部,所述安装部设置在所述底盘的安装面上,所述拾取杆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上;所述触发组件用于对所述执行部进行操作,以使得所述执行部在拾取状态和复位状态之间切换,其中,在所述拾取状态中,所述拾取杆被推出至所述底盘的范围之外,在所述复位状态中,所述拾取杆被回收至所述底盘的范围之内。优选地,所述执行部包括传动杆和至少一个联动杆组件,所述安装部包括至少一对引导件,每个联动杆组件对应一对拾取杆和一对引导件,一对拾取杆中的两个拾取杆与相应的一对引导件中的两个引导件一一对应,一对所述引导件中的两个引导件间隔固定在所述底盘的安装面上,所述引导件上形成引导孔,所述拾取杆的一部分设置在相应的引导件上的引导孔中,且所述拾取杆能够沿相应的引导孔移动;所述联动杆组件包括第一联动杆和第二联动杆,所述第一联动杆的第一端与相应的一对拾取杆中的一个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一联动杆的第二端通过所述传动杆与所述第二联动杆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联动杆的第二端与相应的一对拾取杆中的另一个的第一端铰接;所述触发组件包括第一推杆和曲柄,所述曲柄包括第一柄和第二柄,所述第一柄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柄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柄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柄的长度方向之间存在角度,且所述第一柄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柄的长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二柄上形成有滑动通孔,所述滑动通孔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柄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传动杆穿过所述滑动通孔,以使得所述传动杆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滑动通孔中,且所述传动杆能够沿所述滑动通孔的长度方向滑动;所述第一推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柄的第二端铰接,所述第一推杆的第二端与所述底盘的安装面铰接。优选地,所述行驶单元设置在所述底盘的安装面的上方,所述拾取台车包括减震组件,所述减振组件设置在所述行驶单元和所述底盘之间。优选地,所述减震组件包括多条减震弹簧,每条所述减震弹簧的第一端与所述行驶单元的边缘连接,第二端与所述拾取单元的边缘连接,且所述行驶单元的边缘超过所述底盘的边缘。优选地,所述行驶单元包括上轨道配合部,所述上轨道配合部设置在所述行驶单元的边缘,用于与上轨道配合。作为本技术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拾取系统,所述拾取系统拾取台车,其中,所述拾取台车为本技术所提供的拾取台车。优选地,所述拾取系统还包括上轨道和下轨道,所述拾取台车的上轨道配合部与所述上轨道配合,所述下轨道沿高度方向与所述上轨道间隔设置。作为本技术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一种运输系统,所述运输系统包括拾取系统和运载台车,其中,所述拾取系统为本技术所提供的拾取系统。优选地,所述运载台车包括下轨道配合部,所述下轨道配合部与所述下轨道配合,所述运载台车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限位件和至少一个第二推杆,所述第二推杆用于在承载物位于所述运载台车的承载面上的预定位置处时,将所述限位件推出至所述承载物上的限位槽中。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拾取台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提供的拾取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提供的拾取单元处于拾取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提供的拾取单元处于复位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所提供的运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所提供的运载台车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所提供的卡匣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所提供的拾取杆与所述拾取接口配合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拾取台车11:行驶单元12:拾取单元13:减震弹簧111:上轨道配合部121:底盘122:第一推杆123:曲柄124:传动杆125:第一联动杆126:第二联动杆127:拾取杆128:引导件2:上轨道3:下轨道4:运载台车41:引导面42:限位凸起43:第二推杆44:限位件5:卡匣51:固定块52:导轮53:限位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作为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拾取台车,如图1所示,拾取台车1包括行驶单元11和拾取单元12,行驶单元11用于驱动拾取单元12移动,其中,如图2所示,拾取单元12包括底盘121、驱动组件、触发组件和至少一个拾取杆127,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安装部和执行部,所述安装部设置在底盘121的安装面上,拾取杆127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上。本技术所提供的拾取台车用于拾取系统中,以拾取设置在运载台车上的目标物体。需要指出的是,所述目标物体上应当设置与拾取杆127配合的拾取接口。在利用拾取台车12拾取设置在运载台车上的目标物体时,将拾取杆推出,插入目标物体上的拾取接口中,通过行驶单元11带动拾取单元12移动,即可将目标物体从所述运载台车上卸下,并运输到目标位置。当然,本实新型并不仅限于此,例如,拾取台车1也可以将从别处拾取所述目标物体,并将所述目标物体装载到所述运载台车上。在本技术中,所述触发组件用于对所述执行部进行操作,以使得所述执行部在拾取状态和复位状态之间切换,其中,在所述拾取状态中,如图3所示,拾取杆127被推出至底盘121的范围之外,在所述复位状态中,如图4所示,拾取杆127被回收至底盘121的范围之内。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触发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以及拾取杆127形成动力联动结构,仅通过对所述触发组件进行控制即可实现改变拾取杆127的状态,即实现所述执行部在拾取状态和复位状态之间切换,进而使得所述拾取单元的能够执行对目标物体的拾取动作或卸载动作。此外,仅通过对所述触发组件进行控制可以简化对拾取台车的控制方法,提升效率。基于上述结构,本技术通过拾取杆127和所述拾取接口之间的配合即可以实现对目标物体的拾取,不需要升降装置,从而降低所述拾取台车的机构冗杂度、减轻整体重量。在本技术中,如图2所示,所述执行部包括传动杆124和至少一个联动杆组件,所述安装部包括至少一对引导件128,每个联动杆组件对应一对拾取杆127和一对引导件128,一对拾取杆127中的两个拾取杆127与相应的一对引导件12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拾取台车,所述拾取台车包括行驶单元和拾取单元,所述行驶单元用于驱动所述拾取单元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拾取单元包括底盘、驱动组件、触发组件和至少一个拾取杆,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安装部和执行部,所述安装部设置在所述底盘的安装面上,所述拾取杆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上;所述触发组件用于对所述执行部进行操作,以使得所述执行部在拾取状态和复位状态之间切换,其中,在所述拾取状态中,所述拾取杆被推出至所述底盘的范围之外,在所述复位状态中,所述拾取杆被回收至所述底盘的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拾取台车,所述拾取台车包括行驶单元和拾取单元,所述行驶单元用于驱动所述拾取单元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拾取单元包括底盘、驱动组件、触发组件和至少一个拾取杆,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安装部和执行部,所述安装部设置在所述底盘的安装面上,所述拾取杆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上;所述触发组件用于对所述执行部进行操作,以使得所述执行部在拾取状态和复位状态之间切换,其中,在所述拾取状态中,所述拾取杆被推出至所述底盘的范围之外,在所述复位状态中,所述拾取杆被回收至所述底盘的范围之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拾取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部包括传动杆和至少一个联动杆组件,所述安装部包括至少一对引导件,每个联动杆组件对应一对拾取杆和一对引导件,一对拾取杆中的两个拾取杆与相应的一对引导件中的两个引导件一一对应,一对所述引导件中的两个引导件间隔固定在所述底盘的安装面上,所述引导件上形成引导孔,所述拾取杆的一部分设置在相应的引导件上的引导孔中,且所述拾取杆能够沿相应的引导孔移动;所述联动杆组件包括第一联动杆和第二联动杆,所述第一联动杆的第一端与相应的一对拾取杆中的一个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一联动杆的第二端通过所述传动杆与所述第二联动杆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联动杆的第二端与相应的一对拾取杆中的另一个的第一端铰接;所述触发组件包括第一推杆和曲柄,所述曲柄包括第一柄和第二柄,所述第一柄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柄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柄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柄的长度方向之间存在角度,且所述第一柄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柄的长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二柄上形成有滑动通孔,所述滑动通孔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柄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传动杆穿过所述滑动通孔,以使得所述传动杆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滑动通孔中,且所述传动杆能够沿所述滑动通孔的长度方向滑动;所述第一推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柄的第二端铰接,所述第一推杆的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雷聂俊松林昆贤王浩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绵阳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