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印刷机墨斗辊和串墨辊温度联动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48846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07:35
一种印刷机墨斗辊和串墨辊温度联动控制系统,包括通过压缩空气管路连通的涡流管(4)、热端伺服控制阀(5)、冷端伺服控制阀(6)、设置于带基座(7)的墨斗(8)内的墨斗辊(9)、带有内套筒的串墨辊(12);通过从涡流管(4)出来的热气流和冷气流分别对墨斗辊(9)的升温和串墨辊(12)的降温进行控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墨斗辊和串墨辊温度的联动控制,同时解决了在低温环境下油墨流动性差所导致的印刷质量问题和串墨辊温度上升导致的印刷质量问题,提高了印刷设备工作的稳定性,确保印刷质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节能环保、控制精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印刷机墨斗辊和串墨辊温度联动控制系统
本技术涉及印刷机墨辊温度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在平版印刷中,油墨从墨斗经匀墨辊、串墨辊、重辊、着墨辊等墨辊到达印版,经历给墨、分配两个行程完成油墨的传输。在给墨行程,油墨置于墨斗内,墨斗辊从墨斗中将油墨卷起传给传墨辊,传墨辊再把油墨传输到快速转动的匀墨辊。在此过程中,若油墨温度低,将会使其流动性减少,出现油墨传输墨不正常、墨色淡化等故障。现有解决方案一般有三种:一是将印刷设备置于恒温的空调房内已保证稳定的印刷质量,此方案能保证印刷的稳定性,但大幅提高了印刷成本、维护成本和能耗。二是根据环境温度,定时加入较高温度的油墨,以保证油墨应有的流动性,此方案需人工干预,定时加入较高温度的油墨,虽能在一定范围内保证油墨的流动性,但不能保证印刷质量的一致性。三是在墨斗辊内设置加热元件和导热介质,结构较为复杂且不利于节能降耗。在分配行程,油墨通过若干组匀墨装置和着墨装置到达印版。其中匀墨装置由串墨辊、匀墨辊和重辊组成。串墨辊由刚性极好的金属或硬质塑料制成,既作周向转动,又作轴向串动,在这两个方向的摩擦力作用下,串墨辊温度会持续上升至70℃以上,导致油墨乳化等故障。现有的解决方案是在串墨辊轴芯通入添加有冷却剂的水来降温,使墨辊表面温度保持稳定。此方案需要使用循环冷却剂,不利于环保。此外,墨斗辊和串墨辊的温度各自独立控制,没有实现联动控制,不仅控制系统复杂,控制精度也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可实现印刷机墨斗辊和串墨辊温度的联动控制,且结构简单、节能环保、控制精度高的控制系统。本技术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印刷机墨斗辊和串墨辊温度联动控制系统,包括通过压缩空气管路连通的涡流管、热端伺服控制阀、冷端伺服控制阀、设置于带基座的墨斗内的墨斗辊、带有内套筒的串墨辊;通过从涡流管出来的热气流和冷气流分别对墨斗辊的升温和串墨辊的降温进行控制;所述涡流管的气流输入口通过压缩空气管路与空压机连接,涡流管的热气流输出端和冷气流输出端分别连接热端伺服控制阀的热气流输入端和冷端伺服控制阀的冷气流输入端;所述墨斗辊沿轴心设置有热气流供气管,墨斗内设置有第一红外温度传感器,所述热端伺服控制阀的热气流输出端通过压缩空气管路连接热气流供气管;所述串墨辊沿轴心设置有冷气流供气管,串墨辊上设置有第二红外温度传感器,所述冷端伺服控制阀的冷气流输出端通过压缩空气管路连接冷气流供气管。本技术在连接空压机涡流管的压缩空气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在连接热端伺服控制阀和墨斗辊的压缩空气管路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在连接冷端伺服控制阀和串墨辊的压缩空气管路上设置有第三控制阀。本技术利用涡流管分离出热气流和冷气流,将热气流和冷气流通过热端伺服控制阀和冷端伺服控制阀分别通入墨斗辊和串墨辊内部,并通过所设置的红外温度传感器实时将监测到的温度传送到伺服控制系统,热端伺服控制阀和冷端伺服控制阀分别比较墨斗辊和串墨辊的设定温度与实时温度,发出墨斗辊加热或停止加热信号以及串墨辊冷却或停止冷却信号,从而保持墨斗辊和串墨辊温度恒定,实现墨斗辊和串墨辊温度的联动控制,同时解决了在低温环境下油墨流动性差所导致的印刷质量降低的问题和串墨辊温度上升导致的印刷质量问题,提高了印刷设备工作的稳定性,确保印刷质量。本技术结构简单、节能环保、控制精度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印刷机墨斗辊和串墨辊温度联动控制系统,包括通过压缩空气管路连通的涡流管4、热端伺服控制阀5、冷端伺服控制阀6、设置于带基座7的墨斗8内的墨斗辊9、带有内套筒的串墨辊12。通过从涡流管4出来的热气流和冷气流分别对墨斗辊9的升温和串墨辊12的降温进行控制。所述涡流管4为双向能量分离装置,为现有技术装置,其带有涡流室、冷端管、热端管,采用压缩空气作为能量交换介质,是一种绿色温控装置。涡流管能够将压缩空气经过工艺处理分离为冷热气流分别输出,兼具制冷、制热功能,可满足墨辊既需要加热又需要制冷的要求。涡流管的气流输入口通过压缩空气管路与空压机1连接,涡流管的热气流输出端(热端管)连接热端伺服控制阀5的热气流输入端,涡流管的冷气流输出端(冷端管)连接冷端伺服控制阀6的冷气流输入端。所述墨斗辊9下端置于墨斗8内,并浸入油墨中。沿墨斗辊轴心设置有热气流供气管11,墨斗8内设置有第一红外温度传感器10,所述热端伺服控制阀5的热气流输出端通过压缩空气管路连接热气流供气管11。从涡流管热端传输来的热气流通过热气流供气管11进入墨斗辊内部,可对墨斗辊进行加热。第一红外温度传感器实时测量墨斗辊温度并把温度信号反馈给热端伺服控制阀5,热端伺服控制阀比较设定温度和墨斗辊的实时温度,发出加热或停止加热信号,从而保持墨斗辊温度恒定。所述串墨辊12沿轴心设置有冷气流供气管13,串墨辊12上设置有第二红外温度传感器14,所述冷端伺服控制阀6的冷气流输出端通过压缩空气管路连接冷气流供气管13。来自涡流管的冷气流从冷气流供气管13进入串墨辊12内部,对串墨辊内进行冷却。第二红外温度传感器实时测量串墨辊温度,并把温度信号反馈给冷端伺服控制阀6,冷端伺服控制阀比较设定温度和串墨辊的实时温度,发出冷却或停止冷却信号,从而保持串墨辊温度恒定。本技术在连接空压机1涡流管4的压缩空气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2,在连接热端伺服控制阀5和墨斗辊9的压缩空气管路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3,在连接冷端伺服控制阀6和串墨辊12的压缩空气管路上设置有第三控制阀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印刷机墨斗辊和串墨辊温度联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压缩空气管路连通的涡流管(4)、热端伺服控制阀(5)、冷端伺服控制阀(6)、设置于带基座(7)的墨斗(8)内的墨斗辊(9)、带有内套筒的串墨辊(12);通过从涡流管(4)出来的热气流和冷气流分别对墨斗辊(9)的升温和串墨辊(12)的降温进行控制;所述涡流管(4)的气流输入口通过压缩空气管路与空压机(1)连接,涡流管的热气流输出端和冷气流输出端分别连接热端伺服控制阀(5)的热气流输入端和冷端伺服控制阀(6)的冷气流输入端;所述墨斗辊(9)沿轴心设置有热气流供气管(11),墨斗(8)内设置有第一红外温度传感器(10),所述热端伺服控制阀(5)的热气流输出端通过压缩空气管路连接热气流供气管(11);所述串墨辊(12)沿轴心设置有冷气流供气管(13),串墨辊(12)上设置有第二红外温度传感器(14),所述冷端伺服控制阀(6)的冷气流输出端通过压缩空气管路连接冷气流供气管(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印刷机墨斗辊和串墨辊温度联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压缩空气管路连通的涡流管(4)、热端伺服控制阀(5)、冷端伺服控制阀(6)、设置于带基座(7)的墨斗(8)内的墨斗辊(9)、带有内套筒的串墨辊(12);通过从涡流管(4)出来的热气流和冷气流分别对墨斗辊(9)的升温和串墨辊(12)的降温进行控制;所述涡流管(4)的气流输入口通过压缩空气管路与空压机(1)连接,涡流管的热气流输出端和冷气流输出端分别连接热端伺服控制阀(5)的热气流输入端和冷端伺服控制阀(6)的冷气流输入端;所述墨斗辊(9)沿轴心设置有热气流供气管(11),墨斗(8)内设置有第一红外温度传感器(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志勤王佳张倩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开放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