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甲醇重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8302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06: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新型甲醇重整器,包括导流混合板和催化剂涂层,导流混合板通体为蜂窝状结构,导流混合板的内、外部侧壁均设置催化剂涂层。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新型甲醇重整器,通过在导流混合板内、外部侧壁均设置催化剂涂层,使流体流过导流混合板上蜂窝状的孔,使流体能够充分地混合,流体能够与催化剂涂层更好地接触,使甲醇分解更完全,提高了氢气产量,提高重整效率和换热效率,使得重整器小巧高效抗振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甲醇重整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甲醇水制氢设备
,特别涉及新型甲醇重整器。
技术介绍
能源无疑是当今全世界共同关注的一大话题,受全球能源消费量的不断增长和能源消耗导致的气候问题,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为,燃料电池电堆作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零排放,无污染”清洁能源,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但是,氢燃料电池受制于高昂的加氢站建设成本和储氢、运氢成本,不光在国内,在全球推广都面临较大的阻力,而甲醇重整燃料电池车跟纯氢路线比不需要高压储氢罐,也不需要建设加氢站,因此推广成本低。同样跟甲醇发动机比,效率高出其一倍,使用寿命更长,因此更具推广优势。甲醇重整燃料电池是将甲醇蒸汽和水蒸气通过重整器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制氢,制得氢气直接输送到高温燃料电池中进行发电。甲醇重整的作用非常重要,解决了氢的来源问题。当然,甲醇重整器也是甲醇重整燃料电池的核心部件之一,其重整的效率和质量直接影响燃料电池的效率、输出性能和寿命。但是目前的甲醇重整器不能使反应物充分混合,并且甲醇和水蒸气与催化剂接触的面积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新型甲醇重整器,用以解决现有的甲醇重整器不能使反应物充分混合以及甲醇和水蒸气与催化剂接触的面积小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新型甲醇重整器,包括导流混合板和催化剂涂层,导流混合板通体为蜂窝状结构,导流混合板的内、外部侧壁均设置催化剂涂层。为了防止导流混合板上下端流体漏出,优选的技术方案为,导流混合板的最上端设置上封板,导流混合板的最下端设置下封板。为了使流体与多层导流混合板均能充分接触,优选的技术方案为,上封板相对的两侧分别一一对应设置进液管和排出管,进液管和排出管均贯穿导流混合板。为了使流体与多层导流混合板均能充分接触,优选的技术方案为,导流混合板对应进液管和排出管位置均设置隔板,两个隔板相对设置,导流混合板位于两个隔板之间,进液管和排出管位于隔板内部,隔板侧面设置蜂窝结构的孔,反应物通过细孔流入导流混合板。为了能够对导流混合板进行加热,优选的技术方案为,导流混合板中间均匀设置若干加热通道,加热通道垂直隔板设置。为了能够调节流体流量,优选的技术方案为,进液管上设置流量调节装置,流量调节装置包括调节管、调节环和调节块,调节管设置在调节环中,调节环的一端口与进液管固定连接,调节管与进液管连通,调节环内相对的两个侧面均设置滑道,滑道垂直进液管设置,滑道两端均可滑动地设置调节块,调节块与调节管外壁连接,调节管位于两个调节块之间,调节块和调节管中插入设置丝杠,丝杠沿滑道方向设置,丝杠上从中间至两端设置相反的螺纹,两个调节块均与丝杠螺纹配合连接,丝杠两端均与调节管可转动密封连接,丝杠其中一端伸出调节管并固定连接把手。为了使调节管内流体进行扰流,优选的技术方案为,调节管中均匀设置若干圈扰流环,扰流环固定设置在调节管内侧壁上。为了防止流体中混着杂质影响装置工作,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每个扰流环中均设置网体。为了使调节块与调节管接触面积更小,从而缩短调节管长度,优选的技术方案为,调节块为凸台形状,两块调节块的尖端相对设置。为了对调节管中流出的流体进行缓流,优选的技术方案为,调节管中设置挡块和转杆,转杆与丝杠平行设置,转杆与调节管内壁可转动连接,转杆与调节管内壁之间连接扭力弹簧,挡块位于丝杠与转杆之间,挡块与丝杠之间通过第一绳连接,挡块与转杆之间通过第二绳连接。为了使调节管中流出的流体混合更完全,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挡块朝向丝杠一侧开设扰流槽,扰流槽的槽口设置若干扰流板,每块扰流板与流体流动方向均设置不同角度,多个扰流板的长度不同,扰流板为直线型或多段曲线型;扰流槽内设置若干扰流孔,扰流孔中设置扇叶,扰流孔内径向固定设置转轴,扇叶通过轴承与转轴连接,转轴垂直于扰流孔的轴线。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新型甲醇重整器,通过在导流混合板内、外部侧壁均设置催化剂涂层,使流体流过导流混合板上蜂窝状的孔,使流体能够充分地混合,流体能够与催化剂涂层更好地接触,使甲醇分解更完全,提高了氢气产量,提高重整效率和换热效率,使得重整器小巧高效抗振性好。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侧面剖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流量调节装置侧面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调节管侧面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侧面剖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中挡块侧面剖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中挡块正视图;其中,10-导流混合板;11-上封板;12-下封板;13-进液管;14-排出管;15-隔板;16-加热通道;20-流量调节装置;21-调节管;22-调节环;23-调节块;24-滑道;25-丝杠;26-把手;27-扰流环;28-网体;29-挡块;30-转杆;31-扭力弹簧;32-第一绳;33-第二绳;34-扰流槽;35-扰流板;36-扰流孔;37-扇叶;38-转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新型甲醇重整器,包括导流混合板10和催化剂涂层,导流混合板10通体为蜂窝状结构,导流混合板10为铝合金材料,导流混合板10内、外部侧壁均设置催化剂涂层,催化剂涂层可以为HTCB-7型甲醇重整制氢催化剂,甲醇重整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通过导流混合板10增加了热交换面积,可以通过加热介质进行加热,加热介质为加热器,也可以将无焰催化燃烧催化剂涂在导流混合板进行催化燃烧直接加热,无焰催化燃烧催化剂为金属或金属氧化物,具体可为铜、铬、镍、钒、锰、铁、钴等金属及氧化物。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新型甲醇重整器,通过在导流混合板内、外部侧壁均设置催化剂涂层,使流体流过导流混合板上蜂窝状的孔,使流体能够充分地混合,流体能够与催化剂涂层更好地接触,使甲醇分解更完全,提高了氢气产量,提高重整效率和换热效率,使得重整器小巧高效抗振性好。为了防止导流混合板10上下端流体漏出,优选的技术方案为,导流混合板10的最上端设置上封板11,导流混合板10的最下端设置下封板12。为了使流体与多层导流混合板10均能充分接触,优选的技术方案为,上封板11相对的两侧分别一一对应设置进液管13和排出管14,进液管13和排出管14均贯穿导流混合板10。为了使流体与多层导流混合板10均能充分接触,优选的技术方案为,导流混合板10对应进液管13和排出管14位置均设置隔板15,两个隔板15相对设置,导流混合板10位于两个隔板15之间,进液管13和排出管14位于隔板15内部,隔板15侧面设置蜂窝结构的孔,反应物通过细孔流入导流混合板10。导流混合板10中间均匀设置若干加热通道16,加热通道16垂直隔板15设置。通过设置隔板间的距离,隔板的结构及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新型甲醇重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流混合板(10)和催化剂涂层,导流混合板(10)通体为蜂窝状结构,导流混合板(10)的内、外部侧壁均设置催化剂涂层。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甲醇重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流混合板(10)和催化剂涂层,导流混合板(10)通体为蜂窝状结构,导流混合板(10)的内、外部侧壁均设置催化剂涂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甲醇重整器,其特征在于,导流混合板(10)的最上端设置上封板(11),导流混合板(10)的最下端设置下封板(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甲醇重整器,其特征在于,上封板(11)相对的两侧分别一一对应设置进液管(13)和排出管(14),进液管(13)和排出管(14)均贯穿导流混合板(1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甲醇重整器,其特征在于,导流混合板(10)对应进液管(13)和排出管(14)位置均设置隔板(15),两个隔板(15)相对设置,导流混合板(10)位于两个隔板(15)之间,进液管(13)和排出管(14)位于隔板(15)内部,隔板(15)侧面设置蜂窝结构的孔,反应物通过细孔流入导流混合板(1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甲醇重整器,其特征在于,导流混合板(10)中间均匀设置若干加热通道(16),加热通道(16)垂直隔板(15)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甲醇重整器,其特征在于,进液管(13)上设置流量调节装置(20),流量调节装置(20)包括调节管(21)、调节环(22)和调节块(23),调节管(21)设置在调节环(22)中,调节环(22)的一端口与进液管(13)固定连接,调节管(21)与进液管(13)连通,调节环(22)内相对的两个侧面均设置滑道(24),滑道(24)垂直进液管(13)设置,滑道(24)两端均可滑动地设置调节块(23),调节块(23)与调节管(21)外壁连接,调节管(21)位于两个调节块(23)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明强武洪松梁校锋
申请(专利权)人:中氢新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