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腔胸腔引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82510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05: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腔胸腔引流管,包括U形支架,其特征是:所述U形支架的横杆内侧下部固定有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两个平行的斜滑槽一,所述U形支架的横杆内侧设置有T型滑槽,所述T型滑槽内嵌有两个T形滑板的一侧,两个所述T形滑板相对的内侧分别固定连接弧形块,两个所述弧形块均匹配凸轮,所述凸轮的中心铰接在圆柱上,所述圆柱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凸轮的上侧中心固定连接电机的输出轴,所述电机固定在立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双腔胸腔引流管。本装置能够实现对积液的循环引流,且引流出的积液能够实时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腔胸腔引流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双腔胸腔引流管。
技术介绍
临床上,当患者的胸部受伤时,一般都会出现大量的胸腔积液,在危急时刻,需要对患者进行快速引流处理,目前的引流设备都只有单个引流管和单个引流腔,引流速度较慢,且大都没有专用的手持机构,不方便移动引流设备,目前还没有一种便携式的、能够进行循环积液引流的引流设备,此为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腔胸腔引流管,方便胸腔积液的引流。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专利技术目的:一种双腔胸腔引流管,包括U形支架,其特征是:所述U形支架的横杆内侧下部固定有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两个平行的斜滑槽一,所述U形支架的横杆内侧设置有T型滑槽,所述T型滑槽内嵌有两个T形滑板的一侧,两个所述T形滑板相对的内侧分别固定连接弧形块,两个所述弧形块均匹配凸轮,所述凸轮的中心铰接在圆柱上,所述圆柱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凸轮的上侧中心固定连接电机的输出轴,所述电机固定在立板上,所述立板固定在所述U形支架上,两个所述T形滑板相对的两个外侧分别通过弹簧固定连接所述U形支架的竖杆两端,两个所述T形滑板上侧分别设置有和所述斜滑槽一配合的斜滑槽二,两个所述斜滑槽二内分别设置有圆柱滑块的上端,两个所述圆柱滑块的下端分别对应穿过斜滑槽一,两个所述圆柱滑块的中部分别固定连接长杆的一端,两个所述长杆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夹板,两个所述夹板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活塞杆,两个所述活塞杆端部的活塞块分别设置在活塞筒内,两个所述活塞筒的下侧分别通过U形连杆固定连接所述底板,两个所述活塞筒的端部通过连接头固定连接,每个所述活塞筒分别固定连通进液导管,每个所述活塞筒端部分别连通出液导管。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进液导管与所述活塞筒的连接处设置有单向进液阀。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出液导管与所述活塞筒的连接处设置有单向出液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使用时,首先将进液导管插入胸腔积液内,然后打开电机,电机的输出轴转动带动凸轮转动,凸轮的凸部转动推动与其匹配的两个弧形块向外移动,带动T形滑板沿滑槽向外移动,弹簧被压缩,当凸轮的凸部不推动弧形块时,T形滑板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沿滑槽向内移动,上述过程不断重复,使得T形滑板往复移动,T形滑板带动斜滑槽二往复移动,斜滑槽一的限位作用下,斜滑槽二推动圆柱滑块在斜滑槽一和斜滑槽二内滑动,带动长杆前后移动,带动夹板前后移动,带动每个活塞杆的活塞块在对应的活塞筒内前后移动,活塞块在活塞筒内前移,活塞筒内空气压缩,压强为变大,活塞块在活塞筒内后移,活塞筒内空间变大,压强变小,积液经过进液导管的单向进液阀作用从人体进入活塞筒内,活塞块在活塞筒内前移,活塞筒内空气压缩,压强为变大,活塞筒内的积液经过出液导管的单向出液阀流出到其它的接收器皿内,此过程循环往复,直至积液引流完毕。本装置通过两个活塞筒能够实现循环积液引流,且能够手持进行移动,方便调整引流的活塞筒的位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图4为本技术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二。图5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三。图中:1、把手,2、夹板,3、活塞杆,4、活塞筒,5、出液导管,5a、连接头,6、进液导管,7、U形连杆,8、长杆,9、T形滑板,10、圆柱滑块,11、斜滑槽二,12、U形支架,13、弧形块,14、凸轮,14a、立板,15、电机,16、圆柱,17、T型滑槽,18、斜滑槽一,19、底板,20、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如图1-图5所示,本技术包括U形支架12,所述U形支架12的横杆内侧下部固定有底板19,所述底板19上设置有两个平行的斜滑槽一18,所述U形支架12的横杆内侧设置有T型滑槽17,所述T型滑槽17内嵌有两个T形滑板9的一侧,两个所述T形滑板9相对的内侧分别固定连接弧形块13,两个所述弧形块13均匹配凸轮14,所述凸轮14的中心铰接在圆柱16上,所述圆柱16固定在所述底板19上,所述凸轮14的上侧中心固定连接电机15的输出轴,所述电机15固定在立板14a上,所述立板14a固定在所述U形支架12上,两个所述T形滑板9相对的两个外侧分别通过弹簧20固定连接所述U形支架12的竖杆两端,两个所述T形滑板9上侧分别设置有和所述斜滑槽一18配合的斜滑槽二11,斜滑槽二11和斜滑槽一18的大小相同但是倾斜方向恰好相反,两个所述斜滑槽二11内分别设置有圆柱滑块10的上端,两个所述圆柱滑块10的下端分别对应穿过斜滑槽一18,两个所述圆柱滑块10的中部分别固定连接长杆8的一端,两个所述长杆8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夹板2,两个所述夹板2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活塞杆3,两个所述活塞杆3端部的活塞块分别设置在活塞筒4内,两个所述活塞筒4的下侧分别通过U形连杆7固定连接所述底板19,两个所述活塞筒4的端部通过连接头5a固定连接,每个所述活塞筒4分别固定连通进液导管6,每个所述活塞筒4端部分别连通出液导管5。所述U形支架12的上侧通过立板14a固定连接把手1。所述进液导管6和出液导管5均为软管。所述进液导管6与所述活塞筒4的连接处设置有单向进液阀。所述出液导管5与所述活塞筒4的连接处设置有单向出液阀。所述活塞筒4和所述导管5的接口处均为硬质接口,采用螺纹连接,便于拆卸更换和清洁。本技术的工作流程为:使用时,首先将进液导管6插入胸腔积液内,然后打开电机15,电机15的输出轴转动带动凸轮14转动,凸轮14的凸部转动推动与其匹配的两个弧形块13向外移动,带动T形滑板9沿滑槽17向外移动,弹簧20被压缩,当凸轮14的凸部继续运动到不推动弧形块13时,T形滑板9在弹簧20弹力的作用下沿滑槽17向内移动,上述过程不断重复,使得T形滑板9往复移动,T形滑板9带动斜滑槽二11往复移动,在斜滑槽一18的限位作用下,斜滑槽二11推动圆柱滑块10在斜滑槽一18和斜滑槽二11内滑动,带动长杆8前后移动,带动夹板2前后移动,带动每个活塞杆3的活塞块在对应的活塞筒4内前后移动,活塞块在活塞筒4内前移,活塞筒4内空气压缩,压强为变大,活塞块在活塞筒4内后移,活塞筒4内空间变大,压强变小,积液经过进液导管6的单向进液阀作用从人体进入活塞筒4内,活塞块在活塞筒4内前移,活塞筒4内空气压缩,压强为变大,活塞筒4内的积液经过出液导管5的单向出液阀流出到其它的接收器皿内,此过程循环往复,直至积液引流完毕。本装置通过两个活塞筒能够实现循环积液引流,且能够手持进行移动,方便调整引流的活塞筒的位置。以上公开的仅为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腔胸腔引流管,包括U形支架(12),其特征是:所述U形支架(12)的横杆内侧下部固定有底板(19),所述底板(19)上设置有两个平行的斜滑槽一(18),所述U形支架(12)的横杆内侧设置有T型滑槽(17),所述T型滑槽(17)内嵌有两个T形滑板(9)的一侧,两个所述T形滑板(9)相对的内侧分别固定连接弧形块(13),两个所述弧形块(13)均匹配凸轮(14),所述凸轮(14)的中心铰接在圆柱(16)上,所述圆柱(16)固定在所述底板(19)上,所述凸轮(14)的上侧中心固定连接电机(15)的输出轴,所述电机(15)固定在立板(14a)上,所述立板(14a)固定在所述U形支架(12)上,两个所述T形滑板(9)相对的两个外侧分别通过弹簧(20)固定连接所述U形支架(12)的竖杆两端,两个所述T形滑板(9)上侧分别设置有和所述斜滑槽一(18)配合的斜滑槽二(11),两个所述斜滑槽二(11)内分别设置有圆柱滑块(10)的上端,两个所述圆柱滑块(10)的下端分别对应穿过斜滑槽一(18),两个所述圆柱滑块(10)的中部分别固定连接长杆(8)的一端,两个所述长杆(8)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夹板(2),两个所述夹板(2)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活塞杆(3),两个所述活塞杆(3)端部的活塞块分别设置在活塞筒(4)内,两个所述活塞筒(4)的下侧分别通过U形连杆(7)固定连接所述底板(19),两个所述活塞筒(4)的端部通过连接头(5a)固定连接,每个所述活塞筒(4)分别固定连通进液导管(6),每个所述活塞筒(4)端部分别连通出液导管(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腔胸腔引流管,包括U形支架(12),其特征是:所述U形支架(12)的横杆内侧下部固定有底板(19),所述底板(19)上设置有两个平行的斜滑槽一(18),所述U形支架(12)的横杆内侧设置有T型滑槽(17),所述T型滑槽(17)内嵌有两个T形滑板(9)的一侧,两个所述T形滑板(9)相对的内侧分别固定连接弧形块(13),两个所述弧形块(13)均匹配凸轮(14),所述凸轮(14)的中心铰接在圆柱(16)上,所述圆柱(16)固定在所述底板(19)上,所述凸轮(14)的上侧中心固定连接电机(15)的输出轴,所述电机(15)固定在立板(14a)上,所述立板(14a)固定在所述U形支架(12)上,两个所述T形滑板(9)相对的两个外侧分别通过弹簧(20)固定连接所述U形支架(12)的竖杆两端,两个所述T形滑板(9)上侧分别设置有和所述斜滑槽一(18)配合的斜滑槽二(11),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爱绒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毓璜顶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