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媛璇专利>正文

引流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4873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6 0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辅助医疗器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引流导管,包括导引管,导引管两端设有开口,导引管内套设有穿刺针,导引管前端部上设有多个与导引管内部空腔连通的穿孔,导引管的侧壁上设有孔道,孔道沿导引管轴线方向两端延伸且与导引管轴线平行,穿孔与孔道不连通,孔道内穿设有导引线,孔道前端内壁上螺纹连接有盖帽,导引线一端固定连接于盖帽上,另一端从孔道后端延伸至孔道外;导引管后端部上垂直固定连接有上下端贯通的筒体,导引管上设有通孔,筒体内设有活塞,活塞上端面垂直固定连接于推杆,活塞侧边与筒体内壁相适配,靠近筒体与导引管连接处的筒体上设有导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产品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避免造成患者的痛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引流导管
本技术属于辅助医疗器材
,尤其涉及一种引流导管。
技术介绍
目前,引流导管可有效的应用于胸腔、腹腔、盆腔内等人体内腔或脏器的积液或积气的引流,而目前的引流管其操作复杂,易加重患者的痛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避免造成患者的痛苦。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引流导管,包括内部空腔且前端部具有弹性的导引管,所述导引管两端设有与内部空腔贯通的开口,所述导引管内套设有可自由滑动的穿刺针且贯穿所述导引管两端的开口,所述导引管前端部上设有多个与所述导引管内部空腔连通的穿孔,所述导引管的侧壁上设有孔道,所述孔道沿所述导引管轴线方向两端延伸且与所述导引管轴线平行,所述穿孔与所述孔道不连通,所述孔道内穿设有导引线,所述孔道前端内壁上螺纹连接有盖帽,所述导引线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盖帽上,另一端从孔道后端延伸至所述孔道外;所述导引管后端部上垂直固定连接有上下端贯通的筒体,所述导引管上设有通孔使其所述导引管内部空腔与所述筒体内相连通,所述筒体内设有水平布置且沿所述筒体中心轴线方向移动的活塞,所述活塞上端面中心处垂直固定连接于推杆,所述推杆另一端沿所述筒体中心轴线向上延伸,所述活塞侧边与所述筒体内壁相适配,靠近所述导引管的筒体上设有导孔,所述通孔内设有使所述导引管内的液体单向流入所述筒体内的单向阀,所述导孔内设有筒体内的液体单向流出筒体外的单向阀。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产品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避免造成患者的痛苦。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穿孔为圆孔,其内径为3-5mm。进一步,所述导引管上固定连接于可捆绑所述导引线的挂钩。进一步,所述通孔与所述导引管内部空腔相接处设有过滤网。进一步,所述通孔为圆孔,其内径小于所述筒体的内径。进一步,所述导引管后端部上设有可控制所述导引管后端开口打开或关闭的阀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产品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导引管,2、穿刺针,3、孔道,4、导引线,5、盖帽,6、穿孔,7、筒体,8、通孔,9、活塞,10、推杆,11、导孔,12、阀门,13、挂钩。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所示引流导管,包括内部空腔且前端部具有弹性的导引管1,所述导引管1两端设有与内部空腔贯通的开口,所述导引管1内套设有可自由滑动的穿刺针2且贯穿所述导引管1两端的开口,所述导引管1前端部上设有多个与所述导引管1内部空腔连通的穿孔6,所述导引管1的侧壁上设有孔道3,所述孔道3沿所述导引管1轴线方向两端延伸且与所述导引管1轴线平行,所述穿孔6与所述孔道3不连通,所述孔道3内穿设有导引线4,所述孔道3前端内壁上螺纹连接有盖帽5,所述导引线4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盖帽5上,另一端从孔道3后端延伸至所述孔道3外;所述导引管1后端部上垂直固定连接有上下端贯通的筒体7,所述导引管1上设有通孔8使其所述导引管1内部空腔与所述筒体7内相连通,所述筒体7内设有水平布置且沿所述筒体7中心轴线方向移动的活塞9,所述活塞9上端面中心处垂直固定连接于推杆10,所述推杆10另一端沿所述筒体7中心轴线向上延伸,所述活塞9侧边与所述筒体7内壁相适配,靠近所述导引管1的筒体7上设有导孔11,所述通孔8内设有使所述导引管1内的液体单向流入所述筒体7内的单向阀,所述导孔11内设有筒体7内的液体单向流出筒体7外的单向阀,所述穿孔6为圆孔,其内径为3-5mm,所述导引管1上固定连接于可捆绑所述导引线4的挂钩13,所述通孔8与所述导引管1内部空腔相接处设有过滤网,所述通孔8为圆孔,其内径小于所述筒体7的内径,所述导引管1后端部上设有可控制所述导引管1后端开口打开或关闭的阀门12。本技术产品其导引管的前端部与后端部的长度相等,导引管的前端部与后端部相接处至前端部处其导引管外径逐渐减小,其在使用过程中,通过穿刺针的作用导引管插入人体内,再拔出穿刺针,关闭阀门,通过推杆与活塞的作用不断的将插入部位内的积液或积气吸入导引管内腔中,在进入筒体内,由于通孔处设置的是单向阀,再挤压推杆积液或积气通过导孔流出筒体外,达到排出人体内积液或积气的目的,导孔处还可设置有管道,同时为了防止导引管滑出人体外以及利于方便抽出更多的积液或积气,其通过控制导引线的长度,使导引管的前端部发生弯曲,导引线一端再捆绑在挂钩上即可,操作使用方便,同时将积液抽取完毕之后,将活塞推至筒体的底部,打开阀门,在导引管后端的开口处连接导管,导管内流通着用于冲洗人体内的清洗液(生理盐水或其他冲洗液),然后关闭阀门再进行上述对人体内的清洗液抽出。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引流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空腔且前端部具有弹性的导引管(1),所述导引管(1)两端设有与内部空腔贯通的开口,所述导引管(1)内套设有可自由滑动的穿刺针(2)且贯穿所述导引管(1)两端的开口,所述导引管(1)前端部上设有多个与所述导引管(1)内部空腔连通的穿孔(6),所述导引管(1)的侧壁上设有孔道(3),所述孔道(3)沿所述导引管(1)轴线方向两端延伸且与所述导引管(1)轴线平行,所述穿孔(6)与所述孔道(3)不连通,所述孔道(3)内穿设有导引线(4),所述孔道(3)前端内壁上螺纹连接有盖帽(5),所述导引线(4)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盖帽(5)上,另一端从孔道(3)后端延伸至所述孔道(3)外;所述导引管(1)后端部上垂直固定连接有上下端贯通的筒体(7),所述导引管(1)上设有通孔(8)使其所述导引管(1)内部空腔与所述筒体(7)内相连通,所述筒体(7)内设有水平布置且沿所述筒体(7)中心轴线方向移动的活塞(9),所述活塞(9)上端面中心处垂直固定连接于推杆(10),所述推杆(10)另一端沿所述筒体(7)中心轴线向上延伸,所述活塞(9)侧边与所述筒体(7)内壁相适配,靠近所述导引管(1)的筒体(7)上设有导孔(11),所述通孔(8)内设有使所述导引管(1)内的液体单向流入所述筒体(7)内的单向阀,所述导孔(11)内设有筒体(7)内的液体单向流出筒体(7)外的单向阀。...

【技术特征摘要】
1.引流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空腔且前端部具有弹性的导引管(1),所述导引管(1)两端设有与内部空腔贯通的开口,所述导引管(1)内套设有可自由滑动的穿刺针(2)且贯穿所述导引管(1)两端的开口,所述导引管(1)前端部上设有多个与所述导引管(1)内部空腔连通的穿孔(6),所述导引管(1)的侧壁上设有孔道(3),所述孔道(3)沿所述导引管(1)轴线方向两端延伸且与所述导引管(1)轴线平行,所述穿孔(6)与所述孔道(3)不连通,所述孔道(3)内穿设有导引线(4),所述孔道(3)前端内壁上螺纹连接有盖帽(5),所述导引线(4)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盖帽(5)上,另一端从孔道(3)后端延伸至所述孔道(3)外;所述导引管(1)后端部上垂直固定连接有上下端贯通的筒体(7),所述导引管(1)上设有通孔(8)使其所述导引管(1)内部空腔与所述筒体(7)内相连通,所述筒体(7)内设有水平布置且沿所述筒体(7)中心轴线方向移动的活塞(9),所述活塞(9)上端面中心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媛璇
申请(专利权)人:蔡媛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