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外科可调节上肢固定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8129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05: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属于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骨外科可调节上肢固定器,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由肩部套、上臂架和下臂架组成,所述肩部套内侧上端设有弹性套带,且弹性套带下方设有魔术贴,所述肩部套下方固定连接有上臂架,所述上臂架由第一臂架和设置在第一臂架下方的第二臂架组成,所述第一臂架前侧壁下端设有两组连接件,所述第二臂架前侧壁上端设有与两组连接件配合的连接槽,所述上臂架下方设有角度调节装置,且角度调节装置右侧设有下臂架,所述上臂架和下臂架之间连接有固定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新颖,结构合理,可防止由于长期固定而引起的手部僵硬,从而影响骨头的恢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骨外科可调节上肢固定器
本技术公开的属于医疗用具
,具体为一种骨外科可调节上肢固定器。
技术介绍
在上肢骨头损坏的恢复过程中,目前多采用木板加绑带配合作为支撑固定,但是这种装置不能调节,使用效果较差,长期固定手会变的不够灵活,造成手部僵硬,很容易发生变形而影响骨头的恢复,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骨外科可调节上肢固定器投入使用,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骨外科可调节上肢固定器,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不能调节造成手部僵硬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骨外科可调节上肢固定器,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由肩部套、上臂架和下臂架组成,所述肩部套内侧上端设有弹性套带,且弹性套带下方设有魔术贴,所述肩部套下方固定连接有上臂架,所述上臂架由第一臂架和设置在第一臂架下方的第二臂架组成,所述第一臂架前侧壁下端设有两组连接件,所述第二臂架前侧壁上端设有与两组连接件配合的连接槽,所述上臂架下方设有角度调节装置,且角度调节装置右侧设有下臂架,所述角度调节装置包括转轴,所述转轴上设有旋转手柄,且旋转手柄上设有旋转调节螺母,所述转轴上端和右端分别有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且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分别与设置在角度调节装置上方的上臂架底端和设置在角度调节装置右侧的下臂架左端固定连接,所述上臂架和下臂架之间连接有固定杆。优选的,所述肩部套前后两侧竖向设有条形放置袋,且条形放置袋内放置有支撑固定条。优选的,所述第一臂架、第二臂架和下臂架外侧均设有固定带,所述第一臂架、第二臂架和下臂架内侧均设有与固定带配合的日字扣。优选的,所述第二臂架和下臂架上均设有条状凹槽,且条状凹槽内均匀等间距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杆内侧顶端和底端均设有与固定孔配合的固定卡栓。优选的,所述转轴为双联传动转轴,所述第一支撑板与转轴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与转轴下端转动连接,所述旋转手柄与转轴转动连接并通过旋转调节螺母固定,所述旋转手柄与第二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手柄上设有刻度线。优选的,所述第一臂架底部设有两组凸状引导杆,所述第二臂架顶部设有与两组凸状引导杆配合的引导槽,所述连接件与第一臂架转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设计新颖,结构合理,通过使用本装置可防止由于长期固定而引起手部的僵硬,同时不会因为固定以后对手臂的支撑不够或者绑的太紧而影响骨头的恢复。本技术操作简单,方便调节,使用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A部结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B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图中:1本体、2肩部套、21弹性套带、22魔术贴、23条形放置袋、3上臂架、31第一臂架、32第二臂架、33连接件、34连接槽、4下臂架、5角度调节装置、51转轴、52旋转手柄、53旋转调节螺母、54第一支撑板、55第二支撑板、6固定杆、100固定带、200条状凹槽、300凸状引导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骨外科可调节上肢固定器,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由肩部套2、上臂架3和下臂架4组成,所述肩部套2内侧上端设有弹性套带21,且弹性套带21下方设有魔术贴22,所述肩部套2下方固定连接有上臂架3,所述上臂架3由第一臂架31和设置在第一臂架31下方的第二臂架32组成,所述第一臂架31前侧壁下端设有两组连接件33,所述第二臂架32前侧壁上端设有与两组连接件33配合的连接槽34,所述上臂架3下方设有角度调节装置5,且角度调节装置5右侧设有下臂架4,所述角度调节装置5包括转轴51,所述转轴51上设有旋转手柄52,且旋转手柄52上设有旋转调节螺母53,所述转轴51上端和右端分别有第一支撑板54和第二支撑板55,且第一支撑板54和第二支撑板55分别与设置在角度调节装置5上方的上臂架3底端和设置在角度调节装置5右侧的下臂架4左端固定连接,所述上臂架3和下臂架4之间连接有固定杆6。其中,所述肩部套2前后两侧竖向设有条形放置袋23,且条形放置袋23内放置有支撑固定条,所述第一臂架31、第二臂架32和下臂架4外侧均设有固定带100,所述第一臂架31、第二臂架32和下臂架4内侧均设有与固定带100配合的日字扣,所述第二臂架32和下臂架4上均设有条状凹槽200,且条状凹槽200内均匀等间距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杆6内侧顶端和底端均设有与固定孔配合的固定卡栓,所述转轴51为双联传动转轴,所述第一支撑板54与转轴51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55与转轴51下端转动连接,所述旋转手柄52与转轴51转动连接并通过旋转调节螺母53固定,所述旋转手柄52与第二支撑板55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手柄52上设有刻度线,所述第一臂架31底部设有两组凸状引导杆300,所述第二臂架32顶部设有与两组凸状引导杆300配合的引导槽,所述连接件33与第一臂架31转动连接。工作原理:使用本装置时,将肩部套2套在肩上,将弹性套带21套在身体另一侧腋下,然后通过魔术贴22将肩部套2固定,通过调节第一臂架31上的连接件33在第二臂架32上连接槽34的位置改变上臂架3的整体长度,使上臂架3更好的与使用者上臂相适配,然后通过固定带100与日字扣配和使上臂架3与上臂固定,随后通过旋转手柄52调节第二支撑板55的角度,与之连接的下臂架4也会随之做出调整,调节完毕后通过旋转调节螺母53进行固定,通过固定杆6与相对应的固定孔配合使上臂架3与下臂架4固定,随后通过固定带100与日字扣配合将下臂与下臂架4固定即可。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骨外科可调节上肢固定器,包括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由肩部套(2)、上臂架(3)和下臂架(4)组成,所述肩部套(2)内侧上端设有弹性套带(21),且弹性套带(21)下方设有魔术贴(22),所述肩部套(2)下方固定连接有上臂架(3),所述上臂架(3)由第一臂架(31)和设置在第一臂架(31)下方的第二臂架(32)组成,所述第一臂架(31)前侧壁下端设有两组连接件(33),所述第二臂架(32)前侧壁上端设有与两组连接件(33)配合的连接槽(34),所述上臂架(3)下方设有角度调节装置(5),且角度调节装置(5)右侧设有下臂架(4),所述角度调节装置(5)包括转轴(51),所述转轴(51)上设有旋转手柄(52),且旋转手柄(52)上设有旋转调节螺母(53),所述转轴(51)上端和右端分别有第一支撑板(54)和第二支撑板(55),且第一支撑板(54)和第二支撑板(55)分别与设置在角度调节装置(5)上方的上臂架(3)底端和设置在角度调节装置(5)右侧的下臂架(4)左端固定连接,所述上臂架(3)和下臂架(4)之间连接有固定杆(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骨外科可调节上肢固定器,包括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由肩部套(2)、上臂架(3)和下臂架(4)组成,所述肩部套(2)内侧上端设有弹性套带(21),且弹性套带(21)下方设有魔术贴(22),所述肩部套(2)下方固定连接有上臂架(3),所述上臂架(3)由第一臂架(31)和设置在第一臂架(31)下方的第二臂架(32)组成,所述第一臂架(31)前侧壁下端设有两组连接件(33),所述第二臂架(32)前侧壁上端设有与两组连接件(33)配合的连接槽(34),所述上臂架(3)下方设有角度调节装置(5),且角度调节装置(5)右侧设有下臂架(4),所述角度调节装置(5)包括转轴(51),所述转轴(51)上设有旋转手柄(52),且旋转手柄(52)上设有旋转调节螺母(53),所述转轴(51)上端和右端分别有第一支撑板(54)和第二支撑板(55),且第一支撑板(54)和第二支撑板(55)分别与设置在角度调节装置(5)上方的上臂架(3)底端和设置在角度调节装置(5)右侧的下臂架(4)左端固定连接,所述上臂架(3)和下臂架(4)之间连接有固定杆(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骨外科可调节上肢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肩部套(2)前后两侧竖向设有条形放置袋(23),且条形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艳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凸凹曼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