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镱铥双掺杂蓝色发光焦绿石相纳米纤维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1473380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03: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镱铥双掺杂蓝色发光焦绿石相纳米纤维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在二甲基甲酰胺中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在液体表面张力和电场共同作用力下获得一维结构的纳米纤维材料,随后经升温、保温、和降温过程,除去有机物残留物,制备获得具有高结晶性的立方焦绿石相一维纳米纤维。获得的一维纳米纤维具有肉眼可察的蓝色上转换发光,在水中具有很好的分散性,在近红外光照射下具有很好的光热效应。制备方法简单易行,重复性好,可满足工业化批量生产要求。上转换光热材料基体为氧化物,化学稳定性好,无毒且容易分散于水,可满足光热治疗的要求。制备的一维纯焦绿石相的纳米材料有望在癌症、肿瘤等重大疾病治疗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镱铥双掺杂蓝色发光焦绿石相纳米纤维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稀土三元Bi2Ti2O7:Yb3+,Tm3+化合物一维纳米材料制备以及上转换发光和光热治疗
,具体涉及一种镱铥双掺杂蓝色发光焦绿石相纳米纤维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近红外转变可见光上转换材料是一种能将看不见的红外光变成肉眼可见光的新型功能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其在三维立体显示器、激光器、生物探测及防伪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如将上转换材料添加在油墨或涂料中,应用于防伪,可使产品的保密性增强,被称为高科技防伪技术。此外,由于上转换材料以近红外为激发光源,无背景荧光的干扰,对生物组织也无损伤,在生物医学领域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Yb3+/Tm3+作为一种典型的蓝光的发光离子对,由于其在显示器等方面的潜在应用,被人们广泛研究。在980nm激光器的激发下,其光谱在800nm左右处有一个明显的发射峰。这有利于提高材料在组织内的穿透和探测深度。因此。人们开始深入的研究其在医学上的应用。近年来,以上转换材料为基础的光热治疗作为一种新型的癌症治疗方式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即把具有光热效应的上转换材料与传统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镱铥双掺杂蓝色发光焦绿石相纳米纤维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静电纺丝法将DMF、乙酸和PVP配置成静电纺丝前驱液,然后在静电场下使得纺丝溶液的液滴形成泰勒锥,利用液体表面张力和静电场的共同作用,制备获得到一维结构的纳米纤维材料,随后经升温、保温和降温处理去除纳米纤维材料中的有机物残留物,制备得到立方焦绿石相Bi2Ti2O7:Yb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镱铥双掺杂蓝色发光焦绿石相纳米纤维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静电纺丝法将DMF、乙酸和PVP配置成静电纺丝前驱液,然后在静电场下使得纺丝溶液的液滴形成泰勒锥,利用液体表面张力和静电场的共同作用,制备获得到一维结构的纳米纤维材料,随后经升温、保温和降温处理去除纳米纤维材料中的有机物残留物,制备得到立方焦绿石相Bi2Ti2O7:Yb3+,Tm3+纳米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镱铥双掺杂蓝色发光焦绿石相纳米纤维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DMF与乙酸混合并搅拌获得溶液A,然后向溶液A中加入钛酸四丁酯经磁力搅拌获得溶液B;向溶液B中加入硝酸镱和硝酸铥获得溶液C,再向溶液C中添加硝酸铋获得溶液D,最后向溶液D中加入PVP经磁力搅拌配置成静电纺丝前驱液。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镱铥双掺杂蓝色发光焦绿石相纳米纤维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DMF与乙酸的质量比为1:(0.2~0.6)。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镱铥双掺杂蓝色发光焦绿石相纳米纤维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溶液A与钛酸四丁酯的质量比为(4~4.5):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镱铥双掺杂蓝色发光焦绿石相纳米纤维制备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万银徐美美施金豆焦思怡常哲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