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保护件上部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7068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02:04
一种车辆的保护件上部构件,从前柱向车辆前方延伸,具有:后半部分,其为钣金构造并且其车辆后方端连接于前柱;和前半部分,其为铸造件,连接于后半部分并向车辆前方延伸,在所述前半部分的车辆前方端连接有碰撞吸能盒,前半部分在该前半部分与后半部分的连接部的紧挨着的车辆前方的位置具有强度降低部。由此,可抑制碰撞时乘员大幅接近车体的情况。

Superstructure of Protective Parts of Vehicles

The upper part of a protective part of a vehicle extends from the front column to the front of the vehicle. The upper part of the protective part of the vehicle has the following parts: the rear part, which is a sheet metal structure and the rear end of the vehicle is connected to the front column; and the front part, which is a casting part, is connected to the rear part and extends to the front of the vehicle. The front end of the front part is connected with a collision suction. The front half of the energy box has a strength reduction part in the front of the vehicle close to the connecting part of the front half and the rear half. As a result, it can restrain the situation of passengers approaching the car body substantially in collis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的保护件上部构件
本公开涉及从车辆的前柱向车辆前方延伸的保护件上部构件的构造。
技术介绍
在设置于车辆前部的发动机室的车辆宽度方向两侧方设置有轮罩与悬挂塔架(suspensiontower)一体地形成的保护件,在保护件的上侧设置有保护件上部构件,该保护件上部构件的后端部与前柱接合并向车辆前方延伸以对保护件进行加强。保护件上部构件需要确保刚性,并且同时需要能够吸收在由于车辆的前部碰撞等而输入了碰撞载荷时的冲击力。因此,提出了如下构造:在保护件上部构件设置突起件和膨出部,在输入了碰撞载荷时保护件上部构件能够平滑地弯折(例如,参照日本特开平10-5315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日本特开平10-53159号公报中记载的保护件上部构件中,在被输入了碰撞载荷时多个突起件或膨出部依次成为弯折的起点,在输入碰撞载荷的期间连续地产生弯折。因此,会因较小的碰撞载荷而产生弯折,并且该弯折连续地产生。若像这样因较小的碰撞载荷产生弯折,则碰撞初期的减速加速度小,在安全带约束之前花费时间,有时乘员会向前移动而接近了车体。另外,由于弯折连续地产生,所以减速加速度连续地施加于乘员,乘员连续地接近车体。因此,存在尤其是在高速下发生了碰撞时,乘员大幅接近车体这一问题。因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抑制在发生碰撞时乘员大幅接近车体的情况。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本公开的车辆的前上部构件是从前柱向车辆前方延伸的车辆的保护件上部构件,所述保护件上部构件的特征在于,具有:后半部分,其为钣金构造并且其车辆后方端连接于前柱;和前半部分,其为铸造件,连接于后半部分并向车辆前方延伸,在所述前半部分的车辆前方端连接有在发生车辆的前部碰撞时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发生压缩塑性变形的碰撞吸能盒,前半部分在该前半部分与后半部分的连接部的紧挨着的车辆前方的位置具有强度降低部。通过像这样由作为硬的铸造件的前半部分承受碰撞载荷,从而增大碰撞初期的减速加速度以使安全带迅速成为约束状态。前半部分是铸造件且脆,所以由于之后的大的碰撞载荷的输入而在强度降低部发生折断。由此,减速加速度暂时降低,乘员向前方移动的速度降低,从而能够抑制乘员大幅接近车体的情况。另外,因为强度降低部配置在与后半部分连接的连接部的紧挨着的车辆前方的位置,所以从强度降低部折断到壁障与后半部分接触而开始对后半部分施加碰撞载荷之前会花费时间。因此减速加速度小的期间变长,能够有效地抑制乘员接近车体的情况。进而,将后半部分设为能够进行大幅度的伸长变形的钣金构造,所以后半部分在前半部分折断了时不会毁坏而仍存在,在前半部分折断后承受碰撞载荷并且能够通过弯曲变形来吸收碰撞载荷。由此,即使在碰撞载荷大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抑制壁障的侵入。在本公开的车辆的保护件上部构件中,可以是,所述后半部分是闭合截面构造,所述前半部分具有所述连接部、所述强度降低部、以及除此以外的一般部,所述一般部和所述连接部是槽型截面,包括腹板、从所述腹板的两端立起设置的凸缘、以及配置在所述腹板的表面的加强肋,所述强度降低部在所述腹板的表面没有配置所述加强肋,所述腹板或所述凸缘向所述槽型截面的外形尺寸变小的方向弯曲。通过像这样使前半部分成为配置有肋的槽型截面形状来确保强度,并且通过不设置肋且使腹板或凸缘弯曲这一构造构成强度降低部,从而能够由铸造件构成前半部分。另外,通过将后半部分设为闭合截面构造,能够确保其在前半部分折断了时不会毁坏而仍存在这样的强度,能够在前半部分折断后有效地承受碰撞载荷从而抑制壁障的侵入。在本公开的车辆的保护件上部构件中,可以是,使得在所述碰撞吸能盒开始压缩塑性变形之前的期间产生使乘员约束装置发动的减速加速度。由此,能够在碰撞初期碰撞吸能盒发生压缩塑性变形的期间使安全带为约束状态,能够抑制乘员大幅接近车体的情况。专利技术的效果本公开能够抑制在发生碰撞时乘员接近车体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组装了实施方式的保护件上部构件的车辆的前部构造的立体图。图2是从车辆外侧观察实施方式的保护件上部构件而得到的放大立体图。图3包括从车辆内侧观察图2所示的保护件上部构件而得到的正视图(a)和从车辆上方观察B部而得到的俯视图(b)。图4是沿图2所示的A-A的剖视图。图5是示出在组装了实施方式的保护件上部构件的车辆发生了碰撞时的碰撞载荷随时间的变化的图。图6是示出图5所示的时刻t1下的保护件上部构件的变形的立体图。图7是示出图5所示的时刻t3下的保护件上部构件的变形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的车辆100的保护件上部构件10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1对组装了实施方式的保护件上部构件10的车辆100的前部构造200进行说明。在车辆100的车室150的前侧设置有搭载了发动机或马达等动力单元110的发动机舱101。在发动机舱101的下部的车辆宽度方向两侧部设置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构造部件即前纵梁102。前纵梁102的前端经由碰撞吸能盒103连接于前横梁104。在前纵梁102的车辆宽度方向两侧方设置有轮罩106与悬挂塔架105一体地形成的保护件107,在轮罩106的上侧和悬挂塔架105的车辆宽度方向上设置有保护件上部构件10,所述保护件上部构件10的后端与前柱120接合并向车辆前方延伸以对保护件107进行加强。保护件上部构件10的前端经由碰撞吸能盒50连接于前横梁104。如图2所示,保护件上部构件10具有:后半部分40,其为钣金构造并且其车辆后方端40r的连接凸缘43以焊接的方式连接于前柱120;和前半部分20,其为压铸铝等铸造件,连接于后半部分40并向车辆前方延伸,前半部分20连接有在发生车辆100的前部碰撞时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发生压缩塑性变形的碰撞吸能盒50。图2是从车辆外侧观察保护件上部构件10而得到的放大立体图,图3(a)是从与图2相反的一侧的车辆内侧观察保护件上部构件10而得到的正视图。如图2、图3(a)所示,前半部分20具有一般部21、强度比一般部21低的强度降低部25、以及与后半部分40连接的连接部26。一般部21为包括板状的腹板22、从腹板22的车辆上下方向的上端朝向车辆内侧立起设置的上凸缘23、以及从腹板22的下端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立起设置的下凸缘24的槽型截面。也就是说,各凸缘23、24从腹板22的车辆上下方向的两端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延伸。如图4所示,与一般部21同样,连接部26是包括腹板22、上凸缘23、下凸缘24的槽型截面。强度降低部25是一般部21与连接部26之间的部分。如图2、图3(a)所示,一般部21的车辆前方侧分成了朝向车辆前方笔直地延伸的上臂21U、和沿图1所示的轮罩106朝向车辆前方的斜下方向延伸的下臂21D。在上臂21U与下臂21D之间设置有平板状的凹部29a。在凹部29a设置有用于减轻重量的孔29。另外,在凹部29a与腹板22之间设置有立起设置的纵壁29b。同样地,在下臂21D的腹板22与凹部29a之间设置有立起设置的纵壁29c。在下臂21D的顶端(前半部分20的车辆前方端20e)安装有连接有碰撞吸能盒50的板32。在板32的车辆前方侧连接有碰撞吸能盒50。碰撞吸能盒50经由板53连接于图1所示的前横梁104。碰撞吸能盒50是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突起件52在车辆前后方向上1段或2段地配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的保护件上部构件,从前柱向车辆前方延伸,所述车辆的保护件上部构件的特征在于,具有:后半部分,其为钣金构造并且其车辆后方端连接于所述前柱;和前半部分,其为铸造件,连接于所述后半部分并向车辆前方延伸,在所述前半部分的车辆前方端连接有在发生车辆的前部碰撞时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发生压缩塑性变形的碰撞吸能盒,所述前半部分在该前半部分与所述后半部分的连接部的紧挨着的车辆前方的位置具有强度降低部。

【技术特征摘要】
2017.12.13 JP 2017-2389391.一种车辆的保护件上部构件,从前柱向车辆前方延伸,所述车辆的保护件上部构件的特征在于,具有:后半部分,其为钣金构造并且其车辆后方端连接于所述前柱;和前半部分,其为铸造件,连接于所述后半部分并向车辆前方延伸,在所述前半部分的车辆前方端连接有在发生车辆的前部碰撞时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发生压缩塑性变形的碰撞吸能盒,所述前半部分在该前半部分与所述后半部分的连接部的紧挨着的车辆前方的位置具有强度降低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保护件上部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半部分是闭合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井亮介渡边将太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