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冷源除湿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46354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6 09: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双冷源除湿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第一盘管、第二盘管、第三盘管、第一水阀和风机;所述压缩机、冷凝器、第二盘管以及第三盘管依次连通构成制冷循环;所述的第一盘管、冷凝器以及第一水阀依次连通构成水路循环;所述第一盘管的出水口与所述冷凝器的进水口相连,所述冷凝器的出水口连接有回水管,所述第一水阀与所述第一盘管的进水口相连;所述风机设置于第三盘管的外侧,通过所述风机引导空气依次流经第一盘管、第二盘管以及第三盘管进行除湿作业。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双冷源除湿系统,设置有用于调节第一盘管中冷却水温度以及流量的第二三通阀和第一三通阀,进而达到调节除湿效果的目的。

A Double Cooling Source Dehumidification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dual cooling source dehumidification system, which comprises a compressor, a condenser, a first coil, a second coil, a third coil, a first water valve and a fan; the compressor, a condenser, a second coil and a third coil are connected in turn to form a refrigeration cycle; the first coil, a condenser and a first water valve are connected in turn to form a water circuit cycle; and the first coil is connected in turn to form a water circuit cycle. The water outlet of the condens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water inlet of the condenser, and the water outlet of the condenser is connected with a return pipe, the first water valve is connected with the water inlet of the first coil, and the fan is arranged outside the third coil, through which the fan guides the air to flow through the first coil, the second coil and the third coil in turn for dehumidification operation. From the above technical scheme,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double cooling source dehumidification system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and Third-Way valve and a first-and Third-Way valve for regulating the temperature and flow rate of cooling water in the first coil, thereby achieving the purpose of regulating the dehumidification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冷源除湿系统
本技术涉及空气除湿
,具体涉及一种双冷源除湿系统。
技术介绍
夏天,空气湿度较大,会抑制人体散热功能的发挥,使人感到十分闷热和烦躁。冬天,湿度增大时,则会使热传导加快约20倍,使人觉得更加阴冷、抑郁。关节炎患者由于患病部位关节滑膜及周围组织损伤,抵抗外部刺激的能力减弱,无法适应激烈的降温,使病情加重或酸痛加剧。湿度较大时,人体中一种叫松果腺体分泌出的松果激素量也较大,使得体内甲状腺素及肾上腺素的浓度就相对降低,细胞就会“偷懒”,人就会无精打采,萎靡不振。长时间在湿度较大的地方工作、生活,还容易患湿痹症。由上可看出空气的除湿十分必要,现有的除湿机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储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或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不能调整除湿效果和送风状态,仅可通过机组的启停来进行调节,导致了机组的运行稳足性较差,且其能耗也相对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双冷源除湿系统,能够调节水回路中低温水的流量,使得能够调节除湿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双冷源除湿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第一盘管、第二盘管、第三盘管、第一水阀和风机;所述压缩机、冷凝器、第二盘管以及第三盘管依次连通构成制冷循环;所述的第一盘管、冷凝器以及第一水阀依次连通构成水路循环;所述第一盘管的出水口与所述冷凝器的进水口相连,所述冷凝器的出水口连接有回水管,所述第一水阀与所述第一盘管的进水口相连;所述风机设置于第三盘管的外侧,通过所述风机引导空气依次流经第一盘管、第二盘管以及第三盘管进行除湿作业。在使用时,首先通过风机带动空气流通,使得空气能够在上述除湿系统中循环流通,然后通过第一盘管对空气进行第一次降温除湿,所述第一盘管中流动有冷却水,空气中的水分在遇冷时凝结,空气在经过第一盘管的冷却后向第二盘管移动,所述第二盘管再次对空气进行冷却除湿,最后经过第三盘管进行温度回升,避免处理过后的空气过冷,所述第一水阀能够调节第一盘管中冷却水的流量,即是可以调节第一盘管中的温度,进而达到对除湿效果进行调节的目的。进一步,所述压缩机、冷凝器、第二盘管以及第三盘管构成的制冷循环中封装有制冷剂;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第二盘管的入口相连,所述第二盘管的出口与所述第三盘管的入口相连,所述第三盘管的出口与所述冷凝器的制冷入口相连,所述冷凝器的制冷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相连,进而构成一个供所述制冷剂循环的闭合回路。在使用时,所述冷凝器将制冷剂进行冷却液化后通过压缩机将制冷剂输送到第二盘管中,所述第二盘管的温度低于所述第一盘管的温度,制冷除湿的效果更强,第二盘管内液态的制冷剂在与空气进行热交换后变为气态,吸收热量后的气态制冷剂被送入第三盘管中,第三盘管用于升高从第二盘管流出的空气的温度,具体的升高过程为:气态的制冷剂在第三盘管中放热并液化,使得空气吸热升温,同时第三盘管中液态的制冷剂被输送到冷凝器中进行进一步冷却,制冷剂在闭合回路中不断循环,完成对空气的除湿作业。进一步,所述第一水阀为第一三通阀,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一盘管的入口相连,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二出口与所述冷凝器相连。所述第一三通阀能够调节进入第一盘管中的冷却水的流量。进一步,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二出口与所述冷凝器之间还设置有第二水阀,所述第二水阀为第二三通阀,所述第二三通阀的入口与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二出口相连,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一出口与所述冷凝器的进水口相连,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二出口与所述回水管连通。所述第二三通管能够调节进入冷凝器中进行冷却的冷却水的流量,进而达到调节回水管中冷却水的温度,即是对进入第一三通阀中的冷却水的温度进行调节。进一步,所述回水管与所述第一三通阀的入口相连,所述回水管与所述第一三通阀的入口之间还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能够促进冷却水的循环。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双冷源除湿系统,设置有用于调节第一盘管中冷却水温度以及流量的第二三通阀和第一三通阀,进而达到调节除湿效果的目的。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使用过程中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曲线。附图标记:第一盘管1、第二盘管2、第三盘管3、压缩机4、冷凝器5、第一三通阀6、第二三通阀7、风机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冷源除湿系统,包括压缩机4、冷凝器5、第一盘管1、第二盘管2、第三盘管3、第一水阀和风机8;所述压缩机4、冷凝器5、第二盘管2以及第三盘管3依次连通构成制冷循环;所述的第一盘管1、冷凝器5以及第一水阀依次连通构成水路循环;所述第一盘管1的出水口与所述冷凝器5的进水口相连,所述冷凝器5的出水口连接有回水管,所述第一水阀与所述第一盘管1的进水口相连;所述风机8设置于第三盘管3的外侧,通过所述风机8引导空气依次流经第一盘管1、第二盘管2以及第三盘管3进行除湿作业。在使用时,首先通过风机8带动空气流通,使得空气能够在上述除湿系统中循环流通,然后通过第一盘管1对空气进行第一次降温除湿,所述第一盘管1中流动有冷却水,空气中的水分在遇冷时凝结,在经过第一盘管1的冷却后向第二盘管2移动,所述第二盘管2再次进行冷却除湿,最后经过第三盘管3进行温度回升,避免处理过后的空气过冷,所述第一水阀能够调节第一盘管1中冷却水的流量,即是可以调节第一盘管1中的温度,进而达到对除湿效果进行调节的目的。所述压缩机4、冷凝器5、第二盘管2以及第三盘管3构成的制冷循环中封装有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冷源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4)、冷凝器(5)、第一盘管(1)、第二盘管(2)、第三盘管(3)、第一水阀和风机(8);所述压缩机(4)、冷凝器(5)、第二盘管(2)以及第三盘管(3)依次连通构成制冷循环;所述的第一盘管(1)、冷凝器(5)以及第一水阀依次连通构成水路循环;所述第一盘管(1)的出水口与所述冷凝器(5)的进水口相连,所述冷凝器(5)的出水口连接有回水管,所述第一水阀与所述第一盘管(1)的进水口相连;所述风机(8)设置于第三盘管(3)的外侧,通过所述风机(8)引导空气依次流经第一盘管(1)、第二盘管(2)以及第三盘管(3)进行除湿作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冷源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4)、冷凝器(5)、第一盘管(1)、第二盘管(2)、第三盘管(3)、第一水阀和风机(8);所述压缩机(4)、冷凝器(5)、第二盘管(2)以及第三盘管(3)依次连通构成制冷循环;所述的第一盘管(1)、冷凝器(5)以及第一水阀依次连通构成水路循环;所述第一盘管(1)的出水口与所述冷凝器(5)的进水口相连,所述冷凝器(5)的出水口连接有回水管,所述第一水阀与所述第一盘管(1)的进水口相连;所述风机(8)设置于第三盘管(3)的外侧,通过所述风机(8)引导空气依次流经第一盘管(1)、第二盘管(2)以及第三盘管(3)进行除湿作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冷源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4)、冷凝器(5)、第二盘管(2)以及第三盘管(3)构成的制冷循环中封装有制冷剂;所述压缩机(4)的出口与所述第二盘管(2)的入口相连,所述第二盘管(2)的出口与所述第三盘管(3)的入口相连,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密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怡蓝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