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阻力的转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62569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6 09: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带阻力的转动机构,包括承载体、转动体、调节螺栓、第一环状弹性件、第二环状弹性件和防滑螺母,调节螺栓的杆部是由靠近头部的光杆段和远离头部的螺杆段组成,调节螺栓的杆部依次穿过第一环状弹性件上的光孔、转动体上的光孔、承载体上的螺纹孔、第二环状弹性件上的光孔和防滑螺母上的螺纹孔,第一环状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靠在调节螺栓的头部和转动体之间,转动体可转动地套设在调节螺栓的光杆段上,转动体与承载体相抵靠,第二环状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靠在承载体和防滑螺母之间,承载体和防滑螺母的螺纹孔均与调节螺栓的螺杆段锁紧配合。整个机构处于轴向平衡不动的状态,只有转动体绕着调节螺栓没有攻牙的光杆段带阻力旋转。

A Rotary Mechanism with Resistanc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rotating mechanism with resistance, including a bearing body, a rotating body, an adjusting bolt, a first ring elastic member, a second ring elastic member and a skid nut. The rod part of the adjusting bolt is composed of a light rod section near the head and a screw section far from the head. The rod part of the adjusting bolt passes through the light hole on the first ring elastic member, the light hole on the rotating body and the load bearing in turn. The threaded holes on the body, the smooth holes on the second ring elastomer and the threaded holes on the anti-skid nut, the two ends of the first ring elastomer are respectively located between the head and the rotator of the adjusting bolt, the rotator is rotatably set on the smooth rod section of the adjusting bolt, the rotator and the load-bearing body are against each other, and the two ends of the second ring elastomer are respectively against the load-bearing body and the anti-skid nut. The threaded holes of the carrier and the anti-skid nut are matched with the locking of the screw segment of the adjusting bolt. The whole mechanism is in the state of axially balanced immobility. Only the rotating body rotates around the rod section without tapping of the adjusting bolt with resist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阻力的转动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带阻力的转动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跑步机等机器上的常规转动机构在转动时,很容易受到外力震动的影响,使转动体与承载体之间产生松动,导致机器整体结构不稳定,产生异响和噪音,影响用户体验,维护成本高,使用寿命低。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结构稳定的转动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阻力的转动机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阻力的转动机构,包括承载体、转动体、调节螺栓、第一环状弹性件、第二环状弹性件和防滑螺母,所述调节螺栓的杆部是由靠近头部的光杆段和远离头部的螺杆段组成,所述调节螺栓的杆部依次穿过第一环状弹性件上的光孔、转动体上的光孔、承载体上的螺纹孔、第二环状弹性件上的光孔和防滑螺母上的螺纹孔,所述第一环状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靠在调节螺栓的头部和转动体之间,所述转动体可转动地套设在调节螺栓的光杆段上,所述转动体与承载体相抵靠,所述第二环状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靠在承载体和防滑螺母之间,所述承载体和防滑螺母的螺纹孔均与调节螺栓的螺杆段锁紧配合。优选的,所述第一环状弹性件为波形垫片。优选的,所述调节螺栓的杆部上套设有位于波形垫片两侧的第一平垫片和第二平垫片,所述第一平垫片的两端分别与调节螺栓的头部、波形垫片相抵靠,所述第二平垫片的两端分别与波形垫片、转动体相抵靠。优选的,所述波形垫片为三波峰垫片。优选的,所述调节螺栓的杆部上套设有位于转动体和承载体之间的第三平垫片,所述第三平垫片的两端分别与转动体、承载体相抵靠。优选的,所述第二环状弹性件为弹垫。优选的,所述调节螺栓的杆部上套设有位于承载体和第二环状弹性件之间的第四平垫片,所述第四平垫片的两端分别与承载体、第二环状弹性件相抵靠。优选的,所有的平垫片均为金属垫片。优选的,所述转动体的内端设置有凹部,所述承载体的内端设置有凸部,所述凸部伸入凹部内且二者间隙配合。优选的,所述转动体的外端设置有用于容纳调节螺栓的头部和第一环状弹性件的沉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带阻力的转动机构通过调节螺栓、第一环状弹性件、第二环状弹性件和防滑螺母的巧妙配合,其中第一环状弹性件和第二环状弹性件产生两个方向相反的力,再加上防滑螺母的防滑作用,使得整个机构处于轴向平衡不动的状态(防滑螺母不松动),只有转动体绕着调节螺栓没有攻牙的光杆段带阻力旋转,且可以转动到任意位置而不受外力震动的影响,解决了常规转动机构存在转动时受外力震动产生松动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爆炸图。图中标记:1、承载体;2、转动体;3、调节螺栓;4、第一环状弹性件;5、第二环状弹性件;6、防滑螺母;7、第一平垫片;8、第二平垫片;9、第三平垫片;10、第四平垫片;11、凸部;21、凹部;22、沉槽;31、光杆段;32、螺杆段。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更明显易懂,下面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如图1~2所示,一种带阻力的转动机构,包括承载体1、转动体2、调节螺栓3、第一环状弹性件4、第二环状弹性件5和防滑螺母6,所述调节螺栓3的杆部是由靠近头部的光杆段31和远离头部的螺杆段32组成,所述调节螺栓3的杆部依次穿过第一环状弹性件4上的光孔、转动体2上的光孔、承载体1上的螺纹孔、第二环状弹性件5上的光孔和防滑螺母6上的螺纹孔,所述第一环状弹性件4的两端分别抵靠在调节螺栓3的头部和转动体2之间,所述转动体2可转动地套设在调节螺栓3的光杆段31上,所述转动体2与承载体1相抵靠,所述第二环状弹性件5的两端分别抵靠在承载体1和防滑螺母6之间,所述承载体1和防滑螺母6的螺纹孔均与调节螺栓3的螺杆段32锁紧配合。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环状弹性件4优选但不局限于波形垫片,波形垫片又称波浪垫圈,是一种有规则呈波浪形的圆形薄片,具备良好的弹性及抗冲击等性能,一般用于防止松动、缓冲击。进一步地,所述波形垫片优选但不局限于三波峰垫片。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装配更加可靠,所述调节螺栓3的杆部上套设有位于波形垫片两侧的第一平垫片7和第二平垫片8,所述第一平垫片7的两端分别与调节螺栓3的头部、波形垫片相抵靠,所述第二平垫片8的两端分别与波形垫片、转动体2相抵靠。其中,所述第一平垫片7和第二平垫片8优选但不局限于金属垫片。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装配更加可靠,所述调节螺栓3的杆部上套设有位于转动体2和承载体1之间的第三平垫片9,所述第三平垫片9的两端分别与转动体2、承载体1相抵靠。其中,所述第三平垫片9优选但不局限于金属垫片。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环状弹性件5优选但不局限于弹垫,弹垫全称弹簧垫圈,具备良好的弹性及抗冲击等性能,一般用于防止松动、缓冲击。进一步地,所述弹垫优选但不局限于金属弹垫。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装配更加可靠,所述调节螺栓3的杆部上套设有位于承载体1和第二环状弹性件5之间的第四平垫片10,所述第四平垫片10的两端分别与承载体1、第二环状弹性件5相抵靠。其中,所述第四平垫片10优选但不局限于金属垫片。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动体2的内端设置有凹部21,所述承载体1的内端设置有凸部11,所述凸部11伸入凹部21内且二者间隙配合。所述转动体2的外端设置有用于容纳调节螺栓3的头部和第一环状弹性件4的沉槽22,可用盖子盖住沉槽22,以隐藏调节螺栓3的头部和第一环状弹性件4,既防止灰尘,又美观。在装配时,调节螺栓3依次穿过第一平垫片7、第一环状弹性件4(即波形垫片)、第二平垫片8、转动体2、第三平垫片9、承载体1、第四垫片、第二环状弹性件5(即弹垫),最后锁进防滑螺母6。具体如下:预先在调节螺栓3没有攻牙的光杆段31表面涂上适量的阻尼油,然后套进去第一平垫片7、第一环状弹性件4、第二平垫片8、转动体2、第三平垫片9,再锁进去承载体1,接着套进去第四平垫片10、第二环状弹性件5,最后锁进防滑螺母6,通过旋转转动体2找到合适的转动阻力效果,然后扭紧防滑螺母6至压平第二环状弹性件5,此时第一环状弹性件4由于本身具有一定弹性,受到压紧力后产生一个反作用弹力,第一环状弹性件4被压紧后也相应产生一个反作用弹力,两个力方向相反,再加上防滑螺母6的防滑作用,使得整个机构处于轴向平衡不动的状态(防滑螺母6不松动),只有转动体2绕着调节螺栓3没有攻牙的光杆段31带阻力旋转。该带阻力的转动机构可以转动到任意位置,而不受外力震动的影响,不会产生松动,可运用于跑步机上的机构转动,但不局限运用于跑步机上。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但凡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任何简单的修改、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技术的涵盖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阻力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体、转动体、调节螺栓、第一环状弹性件、第二环状弹性件和防滑螺母,所述调节螺栓的杆部是由靠近头部的光杆段和远离头部的螺杆段组成,所述调节螺栓的杆部依次穿过第一环状弹性件上的光孔、转动体上的光孔、承载体上的螺纹孔、第二环状弹性件上的光孔和防滑螺母上的螺纹孔,所述第一环状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靠在调节螺栓的头部和转动体之间,所述转动体可转动地套设在调节螺栓的光杆段上,所述转动体与承载体相抵靠,所述第二环状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靠在承载体和防滑螺母之间,所述承载体和防滑螺母的螺纹孔均与调节螺栓的螺杆段锁紧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阻力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体、转动体、调节螺栓、第一环状弹性件、第二环状弹性件和防滑螺母,所述调节螺栓的杆部是由靠近头部的光杆段和远离头部的螺杆段组成,所述调节螺栓的杆部依次穿过第一环状弹性件上的光孔、转动体上的光孔、承载体上的螺纹孔、第二环状弹性件上的光孔和防滑螺母上的螺纹孔,所述第一环状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靠在调节螺栓的头部和转动体之间,所述转动体可转动地套设在调节螺栓的光杆段上,所述转动体与承载体相抵靠,所述第二环状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靠在承载体和防滑螺母之间,所述承载体和防滑螺母的螺纹孔均与调节螺栓的螺杆段锁紧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阻力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状弹性件为波形垫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阻力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螺栓的杆部上套设有位于波形垫片两侧的第一平垫片和第二平垫片,所述第一平垫片的两端分别与调节螺栓的头部、波形垫片相抵靠,所述第二平垫片的两端分别与波形垫片、转动体相抵靠。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杨杰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奥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